山荣说酒:AI将取代人类50%的工作,但这些它取代不了……
这是山荣说酒公众号的第552篇原创文章
最近,我读到一个令中国人尤其是茅台人绝望的科研成果:
就算是人们眼中品酒的行家,也完全没有能力分辨出一杯酒的好坏!
这让那些品酒师们情何以堪?但你别急,人家也不是信口开河:
海洋学家罗伯特·霍奇森退休后,自己开了一家酒厂。每年参加当地的红酒比赛,偶尔获奖。但对于能不能获奖的标准,实在是摸不着头脑,于是他决定做一次内部实验。
霍奇森和评选委员会商定,做了一个长达8年的实验,每次比赛随机选几种酒,把它们藏在所有参赛酒中,让人品尝。
霍奇森之后重点关注,看看同一种酒被品尝3次后,大家对它的评价是否一致。
每年只有10%的评委可以对同一种酒的3次评价都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但这10%的评委只在某一年能做到这一点,到了其他年份,也不能保持对同一种红酒的评价一致性。
葡萄酒如此,那白酒是不是也一样呢?白酒的味觉感觉,究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还是客观的存在呢?
这是一个相当难解的哲学难题!
受基因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味觉感觉存在着差异性。比如同样的苦,有的人觉得并不苦,喝中药的时候如同喝饮料;有的人又觉得太苦,简直是不堪忍受。
从基因的演化来看,对苦味敏感的人也许更能避开中毒的危险,而让这个基因改变而得以保存下来。
漫长的进化中,人类要人工获得甜味一直非常困难。从婴儿到老人,从非洲到亚洲,人们都偏爱甜、喜欢甜。
但是,对甜度的感觉和描述,同样千人千面。
视觉、听觉跟触觉这些感官,也同样存在着差异。我眼中的『色泽微黄』,与你看到的『微黄』也许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相比味觉、嗅觉,人们很少怀疑视觉的客观性。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自小就接受了起码的视觉训练。一个5岁的小孩,如果连红、黄都分不清,那不就是色盲么?
但多数人的味觉、嗅觉,却没有进行过像视觉那般精准的训练。而且,味觉、嗅觉属于化学变化,受外在因素干扰,产生错误判断的概率确实也更高。
那么,如果你接受了更加专业的、精确的味觉、嗅觉训练,在辨味与闻香上,跟终身没有认真感受过味道与香气的人相比,难道不会更接近真实吗?
那些靠品评、勾调白酒为生的酒师们,正是这样的人。
而且,味觉感受虽然存在着一些个人差异,却也有着更多的共同性与普遍性。也就是说,在每个人的私人品味与个人喜好之外,也存在着一些普遍事实。
比如,酱香酒普遍存在的『盐菜味』。即使是对这种味道特别不敏感的人,喝到、品酒、嗅到却感受不到,可能也很难。
至于感受到了『盐菜味』,有的人觉得『好』,甚至认为是酱香酒的『标配』;有的人觉得『不好』,将其视为不能接受的异杂味——这不是阈值,而是喜好了。
又比如茅台酒十分典型的『青草香』,也很少有人闻不出来。闻到了,能不能描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酒世界里,确实存在着非常多混杂着商业利益的虚伪与盲从,但是,如果因此就把任何有关品评的专业一概否定,不仅不符合事实,恐怕也会丧失积累了上千年的品饮经验。
何况,如果绝对化地去质疑客观性,那么,你还能相信自己的味觉吗?
也许,当人们开始了解白酒品评存在的客观性之后,也才更能了解在品尝美味的世界中主观性的真正意义。
所以,电脑、AI暂时取代不了品酒师。
所以,不能简单粗暴地把品酒『艺术化』了事,那是懒惰!
(图 | 凭什么要相信品酒师?)
每瓶酒精假冒仁怀酱酒,都是对70万人的羞辱!
70万仁怀人的面子和口碑,比赚黑心钱重要一万倍!
造孽!一瓶酒精窜酒假冒仁怀正宗酱酒的前世今生
只需3分钟,一文看懂酒精『窜酒』假冒仁怀正宗酱酒!
茅台镇反窜酒内幕:我们反对的不是人妖,而是装逼!
本文作者:周山荣,持续研究酱香型白酒逾18年,独立酒评人,私人酒文化顾问。著有《茅台酒文化笔记》《人文茅台》《山荣说酒》等,自称『品酒不喝酒,说酒不卖酒』,人称『茅台镇zui懂酒文化的人』。交流、转载、合作请联系:1398429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