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汤包、撸河豚,浪在中国江鲜之乡
丨最好吃的春天,在这里丨
- 风物君语 -
这个4月
我们“承包”了中国最会吃的男神团
一起到靖江走了一趟
风物之旅丨“中国最会吃的嘴”,浪在中国江鲜之乡
我们在“中国江鲜之乡”浪了4天
这是一个用味觉记住的城市
“鲜”,是暮春时节最适合靖江餐桌的形容
蟹黄汤包、应季蔬菜、桂花茵糕、季市烧饼
刀鱼、河豚、螺蛳、鱼虾、各种江鲜
……
美食、老街、人情味
手艺、文化、生活感
这座长江边上的小城有太多惊喜
都令人留恋难忘
▼
1
每一口江鲜,都回味无穷
暮春四月,正是江鲜肥美
我们不仅吃到了“中国最性感的汤包”
还入江捕刀鱼,水产市场“调戏”河豚
每顿饭,都少不了江鲜的存在
这座城市,要从餐桌去感受
用嘴巴、用舌尖、用味觉
👇
点击阅读
▲ 到靖江的第一顿饭,蟹黄汤包走起。水哥、云无心、董克平、雷探长都体验了包汤包,不得不说,真是功夫活儿,得练!不过没关系,我们只要会吃就行呀。摄影/贾亦真
▲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了靖江的蟹黄汤包片段,不少人专程从外地赶去靖江,品尝这一令人惊叹的美味。蟹黄汤包皮儿薄如纸,汤汁鲜美,那滋味,啧啧,真是神仙也不当!
▲ 水哥吃蟹黄汤包,曰:“像是在给汤包做人工呼吸。”😂 摄影/贾亦真
▲ 早起和男神团入江捕捞刀鱼,收获多多。
▲ 捕捞刀鱼时,渔民不允许团队的妹子们上船。在很多地方都有渔船不让女性上船的忌讳说法。倒不是鄙视女性,一方面是顾及女性安全和不方便,另一方面女性上船并不能帮到什么,拉不动渔网,还多了双筷子吃饭。不过,当天的渔船船长是位女性,彪悍得很。摄影/贾亦真
▲ 入江捕捞刀鱼时,我们还意外遇见了非常珍贵的长江鮰鱼。苏东坡曾写诗赞鮰鱼:“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由于珍贵濒危,渔民捕到鮰鱼,也要放生。摄影/阎京生
▲ 当年的刀鱼、鲥鱼只有几毛钱一斤,但经过一段时期的过度捕捞,数量急剧下降,鲥鱼已经绝迹,野生刀鱼、河豚还有少量。目前,需要通过限制捕捞等方式,给长江鱼类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不远的将来,刀鱼也会全面禁捕。摄影/贾亦真
▲ 已在后厨处理好的刀鱼。摄影/贾亦真
▲ 最地道,也最能突显刀鱼味道的做法是——清蒸。放上细葱薄姜,淋点猪油,直接放进蒸箱蒸熟。蒸好上桌,一条条银光闪闪的刀鱼在盘子里躺着,散发着特有的脂香,光看着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刀鱼肉入嘴口感极为细腻,几乎入口即化,一股鲜美之味在口腔里迸发,令人十分陶醉了。我们吃的是当天早上捕到的江刀,湖刀海刀都无法冒充它的味道。摄影/酱子
▲ 刀鱼浑身是宝,其骨酥炸后也可以吃。摄影/勒克儿
▲ 人家都是撸猫,水哥却在靖江撸了把河豚🐡 被调戏的河豚君要“气炸”啦!摄影/贾亦真
▲ 独家赠送河豚表情包给大家。制图/风物君
▲ 河豚的正常状态是这样的噢。摄影/勒克儿
▲ 河豚汤。河豚是“长江三鲜”中最早有史料记载的鱼。它有毒,是真的有毒。通常来说,河豚的肝脏和卵巢毒性最强,其次为血液、眼睛等。可以说,河豚基本就是个“毒罐子”。不过,即使如此,依然有无数人带着“死的觉悟”去吃它。因为河豚真的是——太!美!味!了!摄影/勒克儿
▲ 河豚捞饭,红烧口味十分咸鲜,配上应季特有的秧草,蘸着酱汁吃,美滋滋。摄影/勒克儿
▲ 各种江鲜,以及乱入的小龙虾。摄影/酱子
▲ 来江苏靖江,大家除了吃还是吃,而且把蟹黄汤包从第一天吃到了最后一天。旅程最后一天的汤包早午餐时,水哥、战研、云无心还体验了拆螃蟹、擀皮、吹包子皮。越来越放飞自我的战研老师更是自编了一段汤包三句半(点开视频看哟)。
2
寻味春天,街头巷尾的地道美味
菜市场里,有着整个城市最鲜活的气息
“神奇”的南方菜市场,到底和北方有多不一样?
见识了当地各种各样的应季蔬菜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春天
在郊区的乡村,我们捞螺蛳、挖莴笋、吃农家饭
漫步于季市古镇,从美味小吃中感受着人情味
舌尖上的靖江,每一口都让人流连忘返
👇
点击阅读
▲ 渔婆菜场的应季鲜蔬让人目不暇接,每一种都鲜得像是能掐出水(拿着胡萝卜缨直播的战研老师乱入)。摄影/酱子
▲ 在季市乡村捞螺蛳的雷探长。摄影/贾亦真
▲ 在季市的一处农家院吃饭,男神团齐上阵。雷探长捞螺蛳、水哥挖莴笋(想成为水哥手里的那棵笋😍)、战研土灶生火、云无心亲自下厨做了凉拌莴笋丝,莴笋叶和鸡蛋一起做汤。敲好吃!
▲ 云无心老师亲自下厨!莴笋现采现做,别提多鲜啦!摄影/贾亦真
▲ 原汁原味的农家饭,食材都是最新鲜的,吃得超满足。摄影/贾亦真
▲ 风物团队集体“下乡”。摄影/李磊
▲ 季市古镇的老街仿佛停留在了上世纪80年代,被温柔地凝固于时光里。走在窄窄的小路上,像是穿越了一座避世桃源。摄影/贾亦真
▲ 在中国,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只在一个小小的地方有人会做、能够吃到,这成了那些地方的人的一道记忆封印和舌尖上的共同话题。王家的荷叶桂花茵糕,就是其中一个。 这是祖传的制糕手艺,也成了靖江的一个美食符号。茵糕圆形,由米粉、糯米粉混合桂花和糖,压在荷叶上,蒸熟而成。吃一口茵糕,荷叶香、桂花香、米香尽在其中,融化成了老季市最甜香的味道。摄影/贾亦真
▲ 老季市的王家茵糕,除了有圆形的荷叶桂花茵糕,还有用方形模子制成的方糕。每每说到“吃”和“动手做”,水哥就兴致勃勃,亲自上阵做了豆沙馅儿和芝麻馅儿的方糕。过程中还发生了以下对话——水哥(对着战研老师说):你拍我,拍我就行了。战研:我只拍吃的。摄影/贾亦真
▲ 刚出锅的热乎乎茵糕。战研老师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摄影/火花
▲ 季市古镇的饼,来自五湖四海,自带南北多种风味。大炉饼、方饼、酒酿烧饼、涨烧饼、脆饼、包烧饼、黄桥烧饼、“草鞋底”烧饼……眼花缭乱、口水横流了有没有!战研老师刚吃完茵糕出来,站在烧饼摊前就走不动了,自己吃完热情安利给所有人。摄影/贾亦真
▲ 季市古镇的美味吃食很多,老汁鸡可算得上是其中的头牌。老汁鸡的精华,全在于老汁。要用上等的三伏秋油、麻油、菜油、猪油,配以香料成汁。再将飞禽走兽入汁烧煮,取其野味、鲜味。这样不断地加原料、取百味,终成老汁。 随后取本地的散养土鸡,整只放入百年老汤中烹制。烧好的老汁鸡色泽红亮如玛瑙,浓香扑鼻,骨酥肉嫩。既有鸡的原味,又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妙滋味。摄影/酱子
3
融入生活的手工艺,藏在市井的古早味
靖江这片土地,不仅有着众多美食
还孕育了不少手工艺与文化
精致的竹编、朴拙的泥狗子……
匠人们用双手,编织出时间的模样
锡剧的莺莺旋律,陪伴了靖江人的日日夜夜
时逢“三月三”
孤山庙会的盛况
像是把人拉进了另一个充满欢乐的世界
👇
点击阅读
▲ 水哥、战研、云无心一起体验了竹编手工艺,还收到了手艺人赠送的竹编制成的迷你风车,超萌趣!沉浸在非遗文化竹编的美妙世界之中无法自拔,“大风车呀呼悠悠滴转~”摄影/酱子
▲ 三月三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广西,会放5天假哟,全国只此一例。不过,风物君一点儿都不羡慕,因为当天我们在靖江逛三月三孤山庙会!这个庙会为了纪念观音菩萨诞辰,周边县市的十数万人,都会齐集孤山,焚香点烛,祈富求安。除了进香,大家还会顺带赶集。山下就是盛大的节场,商贾云集,百货纷陈,超级热闹!摄影/酱子、贾亦真
▲ 水哥在孤山下体验江苏省非遗手艺“泥狗子”。捏了两只小狗哟,全程超认真!可以说是心灵手巧的模范了。摄影/贾亦真
▲ 季市古镇有做秤的老手艺人。这样的秤,现在基本已经没人用了。缺少了实用性,却多了点装饰性。很多人把它买回家,是为了图个“称心如意”的吉利。摄影/贾亦真
▲ 陪伴靖江人生活的,少不了锡剧。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它承载的,是靖江老一辈人的记忆。即使是社区惠民演出,靖江市锡剧团也毫不含糊。他们的服装就来自苏州剧装厂。当天唱的是《玲珑女》,江苏省锡唱了几代人的剧目。摄影/贾亦真
▲ 演出开始前,雷探长还换上服装,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扮相。摄影/贾亦真
▲ 锡剧扮相的头套在佩戴之前,会先套在模特上整理调整。嘉宾老师们也玩得不亦乐乎,且看水哥和战研“基情”满满~ 摄影/酱子
4
水造靖江,一座工业城
与长江毗邻而居的靖江
有着“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
作为一个工业港口
靖江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被显现了出来
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现在也依江而兴
兴的是这里丰富的食鱼文化
还有它的港口经济
▲ 九圩汽渡。摄影/贾亦真
▲ 摄影/贾亦真
▲ 汽渡,曾是风靡一时的车辆过江的主要通道之一。只是现在,更多司机会选择更为便捷的桥梁、隧道。靖江人愿意选择汽渡这种“称不上实用”的交通方式,是一种习惯,或许也是过江的仪式感。靖江-江阴的汽渡每天24小时无休,对开150班次。摄影/贾亦真
▲ 为了看美得心醉的长江日落,我们来回坐了好几趟靖江汽渡!余晖漫漫,江面一片百舸争流,汽笛声声鸣响。一束金光铺在江水中,也让靖江的渡口变得别有风味。摄影/贾亦真
▲ 靖江的盈利港,中国最大的木材集散码头之一,我们见到了从非洲运送而来的海量巨大木材。摄影/贾亦真
▲ “水哥”王昱珩在直径1.8m的巨型木材前COS了一把达·芬奇的素描名作“维特鲁威人”。摄影/贾亦真
▲ 新时代造船厂。靖江全境长江岸线达52.3公里,是长江下游各城市港之最。以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为代表,造船产业在这段江岸集聚,靖江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现在,靖江造船的对手,已不再是长江流域的兄弟城市,而是更广大的世界顶级城市。摄影/贾亦真
▲ 认真和造船厂工作人员交流的男神团。摄影/贾亦真
下一站“风物之旅”
你希望我们去哪儿?
文丨酱子
图片由摄影师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视频版权归“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所有
🕗
风 物 精 选
文化地理
物产美食
匠人手艺
✍️
|新 媒 体 作 者 招 募 &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