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版音频 | 上海六千年:(三)从“上海务”到“上海镇”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进一步拓宽地方志受众范围,提升地方志开发利用成效,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和上海通志馆共同特别制作了地方志音频节目《话说六千年——来来讲上海》,由原上海交通广播电台主播秦来来老师担任主讲人。东方网提供技术支持。

该系列节目的沪语版已在阿基米德网络电台陆续上线播出,累计收听量突破20万。为更好地推广该系列内容,“上海通志馆”和“方志上海”微信公众号,将分批发布《话说六千年——来来讲上海》沪语版音频和文字对照版,以飨读者。

上期为大家讲了《千年酒业“上海务”》,今朝我们再来听听《从“上海务”到“上海镇”》的故事。

从“上海务”到“上海镇”

关于上海建镇的问题,由于史料匮乏、史籍记载的不同和对史料解读角度有差异,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认的是:上海绝不是由一个孤悬海边的“小渔村”因上海开埠后租界的出现,一蹴而就变身为东方大都市的。

上海成为今天国际大都市的绵长历史脉络是:从上海聚落到设置上海务,到发展为上海镇,再进一步发展到上海县,最终成为今天的上海市。

所谓上海聚落就是一个居民点,因上海浦而得名。从“上海聚落”发展为“上海务”,迪个当中经历了一个由居民聚落逐渐形成商业市场的过程。宋朝辰光,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设立叫“务”的衙门负责税收,每个务侪有税收的范围和重点。上海务主要是收酒税的。迪个说明上海这一带地方每年有大量的酒税要上缴,如果这个地方酒税很少,那可以让它到附近的其他“务”里去缴税,不必独立设立“上海务”。所以,这里要么是农业产粮发达地区,有相当多的富裕商品粮用作酿酒;要么是一个酒的集散中心、交易中心,不在这里产的酒也到这儿来交易。那时上海已是商业比较发达、经济比较繁荣的地区了,一个小渔村或一个小村庄绝不能托起一个“上海务”。

格么,“上海务”又是啥辰光发展为“上海镇”的呢?岁月绵远,众说纷纭。

如果说“上海务”仅是一个单项的税收机构的话,那“上海镇”的设立,说明上海从此作为一个地区纳入了“上海镇”衙门的全面管理,这是对“人烟繁盛处”的治理需要。

“上海镇”是啥辰光设置的呢?有专家说是宋神宗熙宁七年,就是1074年;有学者考证推断是南宋绍熙四年到咸涥三年其间,也就是公元1193年至1267年之间,还有清代《嘉庆重修一统志》著述“宋绍兴中于此地置市舶提举司(即海关)及榷货场,曰上海镇。”此外,另有其他不能确定年份的宋时说、宋末说等各种推测之言……

勒了“上海镇”建镇时间上,曾经有过言之凿凿的证据,如清代《嘉庆上海县志》,不仅明确“熙宁七年”设置上海镇,而且说“上海地方的名称也是从迪个辰光开始的(上海之名始此)”。清代乾隆年间褚华撰文《沪城备考》,也说“宋神宗熙宁七年立镇”。此外,晚清文人秦荣光在《同治上海县志札记》中也明确写到“宋熙宁七年,于华亭海设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为上海镇。”还有明代的《江南经略》《光绪青浦县志》等志书也有同样建镇述写。但这些都是明清史料,属于后人记载,缺乏当年的宋代史料的支撑,并没有被史学界采信。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更是通过研究认为:宋朝有一部《元丰九域志》,是“熙宁”以后不久成书的,这部书里在每一个县下面都记载了所管辖的镇,但是华亭县下只有青龙镇,并没有同属于华亭县管辖下的上海镇。因为这部书成于当时,比远离宋朝年代的明清史料可信。所以,谭其骧先生觉得“宋神宗熙宁七年立镇”是没有根据的,他也不认可其他的建镇年代之说。上海究竟何时建镇,成了上海的生日之谜。

2018年1月中旬,报界披露了学者周敏法先生的发现。他在读高行镇曹家老宅的一本《平阳曹氏族谱》时,发现卷首《范溪旧序》落款为:“咸涥八年岁次壬申秋七月既望郡人谢国光拜手书”。谢国光是有名的南宋进士。他在这本书中写道:“沪渎曹氏……因宋室多故…….凡十有余人遵而家于上海镇者,则济阳之裔也。”谢国光在手书这段文字至上海镇后,用括号注明“熙宁七年置上海镇于华亭”。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载明上海建镇确切年代的宋代史料。这与明清史料前后呼应,形成了几百年延续的完整的“证据链”,从而把上海建镇的“熙宁七年说”给坐实了!

周敏法先生发现的《平阳曹氏族谱》,卷首括号注明“熙宁七年置上海镇于华亭”

根据周敏法先生的研究,两宋时期上海镇的性质概括如下:上海镇为皇帝批准设立,基本是防火防盗、兼收税收的官方机构,并逐渐取代了“上海务”酒务的职能,监镇官是朝廷委派的文职官员,南宋的辰光由上海市舶提举官兼任。

实际上,“上海务”是“上海镇”设立前的一个试探性机构,上海务的先期设立,为后面上海镇的设置铺好了路。勒了上海务设立50多年后,这一带地区非农业的手工业者及其进行贸易的商人,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加上与之配套的饭店、旅馆等服务业,迪个地区已经形成了类似现在的成片居民区和商务区,故需要“镇”这样的机构来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确保有序运行。

上海镇的位置,就是上海务的位置,也就是现今上海老城厢地区。这个地理位置,距离当时的华亭县的县城,距离大约有90里,好比今天上海市中心到松江区的距离。《南市区志》里说“上海老城厢是上海历史的发祥地。”

宋末至元中叶上海镇市及县市复原图

咸涥初年,公元1265年,镇监董楷撰文《受福亭记》称:“自念愚钝,于市民无毫发补益,及痛节浮费,市木于海舟,陶埴于江。”意思是讲,他从市舶分司之西北,建拱辰坊,坊北有益庆桥,勒了桥南凿井筑亭,就是受福亭;亭前广场铺砖石,是“一市之所”,现在讲起来就是镇中心;它东北有会澜桥,又北为上海酒库,建福会坊;迤西是文昌宫,迪个地方地建有文昌坊;坊北又建致民坊;后改建为福兼桥,由福兼桥到齐昌寺之间,建泳飞桥。格末市舶司又是啥地方呢?市舶司就是现在的老城厢外咸瓜街、老太平弄北。

迪个就是南宋上海镇的粗线条概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