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有错?学者建议改一字,看看有道理吗

大咖说史

10-08 17:30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习背诵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其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乘坐的轻舟快速从江面上掠过,使得两岸的风景和猿猴的啼叫浑然一体,借此抒发了心中的畅快淋漓和兴奋之感,可谓精妙无比。

然而,后世却有学者认为李白这里写的不对,尤其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更应该改一改。什么?李白是何等大师,竟然会有人质疑他?他写的真有问题吗?

图片:《早发白帝城》全篇资料截图

一、后世对李白诗作的质疑

1、不止一次的质疑

的确,李白素有“诗仙”美誉,在诗坛上的成就和影响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李白也和我们一样,是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就会有出错的时候,他自然也不能例外。

事实上,只要大家对李白的诗作仔细了解一下,再看看大家对他作品的解读,就会发现,不少人认为他出过错并提出了质疑,而且还不是一次,这里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吧。

图片:李白提笔写诗剧照

第一次是在著名的诗词大会上,当时现场考了一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中哪个字是错的,评委团顿时就蒙了,根本没人发现其中的“斑马”应该是“班马”。

在这个节目结束之后,有网友就在评论下留言说:“我之前一直以为是李白写错了字,压根就不知道原来班马指的就是离开了群体的马,这还牵扯到典故”。

第二次,当时有一位网友提问,为什么李白在名篇《将进酒》里写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不是用“才”字。这里也必须要说明一下,并不是李白写了错别字,“材”本身就是指原始的材料,这里就是专门说人的天赋。

而“才”则是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教育获得的才能、才华,李白强调的点很明显,自己天生就是个很有用的人,有一种狂傲的气概,那么咱们来看看“两岸猿声啼不住”到底有没有错呢?

图片:“天生我材必有用”资料截图

2、“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一字

“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共就7个字,可谓脍炙人口,耳熟能详,语出《早发白帝城》,全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清代的一位学者。

梁章钜在《浪迹丛谈》里记载,他的一位学者朋友有一日到家中做客,席间十分兴奋的谈及自己发现了李白诗句里的一个错误,并且还拿出了证据——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

梁章钜的朋友经过对《水经注》考据,发现白帝城附近的山中,尤其是北岸一带根本不可能有猿猴这种动物存在,只有在南岸有所发现,原因是北岸的气候比较冷,猿猴不能正常的生存。

而且还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强行把南岸的猿猴放到北岸,不久后猿猴就会自行回到南岸。根据这个现象,这位学者朋友就认为,应该把李白所写“两岸猿声啼不住”改成“南岸猿声啼不住”。

对于这个质疑,梁章钜本人表示压根不能理解,还解释说:“朋友的这个解读考证虽然有理有据,然而写事作文绝对不能以这种现象作为理论”。换言之,梁章钜认为地理学和文学创作之间是有区别的,不能一概而论。

图片:“两岸”改成“南岸”资料截图

二、质疑是否合理?

1、不只是李白

在大慧看来,这也不是说清代的学者都爱“挑刺”,到了现代社会人们也是一样的,比如杜牧有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有网友就认为古代社会没有冰箱,也没有冷藏运输技术,怎么可能让荔枝保存这么久还依旧新鲜,所以认为杜牧写的有误。

还有网友认为卢纶那句“月黑雁飞高”,也是胡乱写,原因是根据大雁的习性,在大雪纷飞的时节里,是不可能出现大雁还高飞情况的。

无独有偶,还有网友认为王维所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问题,因为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任何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烟火,都不可能呈现出“直”的状态,那么这些质疑是否有道理呢?

对此,大慧要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完全就是把诗词给理解“废”了。开篇已经说了,李白写诗的时候心情那可不是一般的爽,所以听到两岸动物的叫声都会感觉到快乐。

并且山谷之中,本就有回声,再加上水流声,不是科普学者的李白根本分不清猿猴声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

就算李白明明听清楚了猿猴叫声是从南岸发出来的,作为一名性情豪放的诗人,在作品中用上夸张的艺术创作手法,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本来写诗词就讲究虚实结合。

图片:诗人李白漫画

2、真正的经典

换句话说,如果把原句中的“两岸”改成了“南岸”,整首作品的美意和艺术感就大打折扣了。要知道,这里的“两”字其实是对全篇前半段“千日”、“一日还”还有后面“万重山”的一种呼应。

很多数量词的应用,还提升了作品的流畅感和传唱度,更能突出作者心中那份纯粹的喜悦之情。《早发白帝城》全诗一共才28个字,但是整体结构十分稳定,虽然是改动一个字,但必定会一发而动全身,如此简单的道理,学者朋友自然是明白的。

学界对于古代诗词的争论,以后还会不断争论下去,这没有好坏之分,无可厚非,有意思的是,每一次有人对经典诗作提出质疑的时候,经过仔细的研究却发现,这些所谓的“错”根本是不能更改的,反而让世人对古代诗词作品更加敬佩和推崇。

图片:阅读古诗词资料截图

或许正应了那句老话:“真正经典的作品,一定会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大家觉得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