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启示------------子时发热
王幸福
(2011-05-17 19:10:29)
这是我早年的一则医案,距今约二十年了,因印象深刻,治法典型,所以回忆写出。
上个世纪1992年9月,一日我父亲和我接到讯息,说我的祖母快不行了,要求我们回老家见面,做一告别。接信后我连忙请好假直奔老家。回到老家农村,看到祖母已穿好老衣,躺在床上。
时年83岁。老人一生生育较多,又是一辛勒之人,待人和气,尤其是小辈特亲,我们都很喜欢。看到慈祥的奶奶,即将走完人生,告别人世,心中不免伤悲。此时,我的祖母甚是安祥,躺在床上毫无惧色,静心等待上帝的招唤,此时的症状是每晚子时发烧,饮食这两天已停,二便全无。我的叔父,当地之名医(西医)已治疗一星期有余,并请了同行好友及县上名医,用尽了抗生素,病情并未好转,一致认为年令巳大,应该是回归自然的天限了。故放弃继续治疗,并召集儿女子孙,亲戚朋友准备后事。
此类风俗现象我在早年下乡时,已很熟知。但是做为中医,我观祖母不象是要离世之人,且祖母生前待我甚亲,我和祖母感情笃深,不忍其等死。故请示叔父我能否用中医治一下,叔父听后,感到一惊,说怎么没想到中医?于是鼓励我治治看。
于是,我再次上前,对祖母进行四诊:面安静神祥,清癯,舌瘦苔干厚燥,口气重浊,脉双关深滑有力,寸尺不足,按压少腹有块结,按时触眉,问曰不痛,身不发烫,无汗,近一周大便,每晚子时准时发热,近天明后退烧。我辨证为少阳阳明证,主张用大柴胡汤合调胃承气汤。经叔父同意处方如下:
柴胡30g 黄芩15g 法半夏12g 白芍10g 枳壳10g 酒大黄10g(后下) 芒硝10g(后下) 炙甘草10g 二付,水煎服。
当天下午,上县里捡药,晚上天黑时服下第一剂。此时,服药后我忐忑不安,这么大的年令,多人施治不效,我一青年中医竟冒昧上手,真有点后怕,一夜未睡实。因我姑母守夜,第二天一早起,我就上祖母室中探询。姑母告之昨亱解一尿盆大便,先干如小石块,后稀溏,臭气熏天,解后熟睡至今。我听后一颗悬在半空的心才算落地。第二日白天,祖母知饥,要求喝了半碗稀粥,又将上药的第二遍药汁服了一次,当晚即未再烧。
此仲景方之神效,惊得我是目瞪口呆,真服了经方。二付药当时不足3元钱。至此,又停药用粥调理一星期,祖母痊愈,一家人欢喜高兴散去,而后祖母又活了五年而逝。此是后话。
按:此案并无什么出奇之处,如放在一老医之手,应该是小菜一碟。但当时我正处在青年时期,辨证施治还未形成风格,尤其是对经方的使用还不是娴熟老道,能取得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对我来说真是极大的鼓舞,从而更坚定了我走经方和汤方辨证的道路。
此案的辨证眼目在于子时定点发热,此类医案我看的比较多,见很多名医都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神效。故而,我遇证时,脑子里首先就想到了少阳证柴胡剂。因一周大便未解,腹诊有结块,故又定有阳明证,至此大柴胡汤证就顺水推舟而出,因年令大又想到了调胃承气汤,所以两方合在一起,收到如期效果。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要想学好中医,一定要熟知方证条文,并大量记忆名家医案,这样即有抽象规律准则,又有形象具体“”模特”,临床中就会轻车熟路,快捷高效。这也算是我一点告之年轻学子的“捷径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