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1道一恒常非名非形
《黄帝四经·道原经》诗解1道一恒常非名非形
题文诗:
至道至真,至真至情,至情至道,至情至德,
至德至恒,至恒至常,至常至一,至一至始,
至始至母,至母有情,情生万物,万物有情.
至道无形,无形有情.恒先之初,迥同太虚.
虚同为一,恒一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
神微周盈,精静不熙.古未有以,万物莫以.
古无有形,太迥无名.天弗能覆,地弗能载.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内,又包其外.
在阴不腐,在阳不焦.真情恒常,一度不变,
能适蛲.鸟得而飞,鱼得而游,兽得而走.
万物得生,百事得成.人皆以之,莫知其名;
人皆用之,莫见其形.一者其号,虚其舍也,
无为其素,和为其用.故至道高,而不可察,
深不可测;至道显明,弗能为名;至道广大,
弗能为形,独立不偶,万物莫令.天地阴阳,
四时日月,星辰云气,行蛲动,戴根之徒,
皆取于道,弗为益少;皆反焉道,弗为益多.
至道真情,真情自生,非多非少,能多能少.
【原文】
恒先之初,迥①同太虚。虚同为一,恒一②而止。湿湿梦梦,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静不熙③。古未有以。万物莫以。古无有刑(形),太迥无名。天弗能复(覆),地弗能载。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内,又包其外。在阴不腐,在阳不焦。
一度不变,能适规()侥(蛲)。鸟得而蜚(飞),鱼得而流(游),兽得而走。万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以之,莫知其名。人皆用之,莫见其刑(形)。
一者其号也。虚其舍也,无为其素④也,和其用也。是故上道高而不可察也,深而不可则(测)也。显明弗能为名,广大弗能为刑(形),独立不偶,万物莫之能令。天地阴阳,(四)时日月,星辰云气规?行侥(蛲)重动,⑤戴根之徒,皆取生,道弗为益少;皆反焉,道弗为益多。
【注释】
①迥,洞,混。②恒一,至德,易有大恒,恒有一德。③熙,光明,显耀。④素,根本。⑤戴根之徒:根茎植物。
【译文】
天地混沌之初,道还是太虚一气,分不清天地,只是迷迷茫茫一片,也看不清它是黑还是白,它神妙变化,充塞着整个宇宙,精光静静的流洒。它没有始因而生,存于万物之中也没有因由。它没有形状,平等普同不可描述。它是博大无比的,天不能覆盖它,地不能容载它。无论是最小的还是最大的事物,都产生于它。它满溢于四海之内外,在阴暗处不会霉烂,在烈火阳焰中也不会枯焦。
道是不变的,但却在主导着万物的变化。虫、鸟、鱼、兽等等的生存,都是道在起作用呀!任何事情,也只有顺服于道的运化而运化,才有成功的可能。人们都凭借着“道”生活,却不知它的名号,人们都在遵循着“道”去做事,却又看不见它的形状。“一”是它的名号,这也不过是一个虚设。无是它的根,中和则是它作用的关键。
道是高深而不可审察的,也无法测量。它既显明又广大,既说不出它的名,又看不见它的形。它是独立无二的,永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改变。天地阴阳、春夏秋冬、星辰日月、上下一气,微虫飞舞,分别得之于道,道也不会因此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