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茶、到古董茶、再到130年陈的老茶,年份老的茶就好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四、五年前,李麻花曾在一场半公开的茶会里喝到款稀奇茶。
当时众玩家们,分享了各个山头的生普与熟普。
光是百年老树冰岛,就亮出了不下三款。
不过,全场的焦点一直到最后方才现身。
据说那是茶会主人压箱底的宝贝,是从某拍卖会上花了高价淘来的年份超70年的老茶。
哦,不对,应该说那是款古董级别的老爷爷茶。
正当众人小心翼翼端起茶杯,小口细尝,慢慢感受时,不约而同露出了奇怪神情。
见状,李麻花喝入一口茶,然后差点喷茶。
凑近对我说,全是臭霉味!
举起杯,凑近细闻,果然有股发霉的木头味飘来。
即便是已经洗茶两道,这股已经长霉的气味还是挥之不去。
可见这古董级的老茶,年份老并不代表一定好啊。
《2》
茶圈里过分追崇老茶的风气,已非一天两天。
有部分极端的茶客,老茶玩家,认为老茶的年份就是要越老才越好。
不论普洱、白茶、凤凰单丛、大红袍,黑茶,还是绿茶、黄茶,统统觉得茶叶是越放越好。
以至于暗暗引申出了这样的茶圈怪论,古董茶>老茶>新茶。
觉得老茶比新茶好,而超过半世纪的古董茶又比普通老茶更有优越感。
前两个月左右,在我们的文章底下看到这样的留言:
分享给朋友们看,众人惊呼,这是茶圈版的摸金校尉。
那则留言的原文如下:
“只能说,你对茶的欣赏角度还是太窄了,但当你喝过三十年存放很好的绿茶,或在山西老宅挖出来,用腊密封的一百三十年老茶,再说什么叫"最佳"赏味期吧。至于岩茶我就不说了,我手上几十箱十,二十年前做来就是为了放的,你有这些样本再说话吧!”
这是针对我发表的茶叶最佳适饮期,而提出的不同观点。
但细看这位茶友的留言,吓人一跳。
他的言外之意是茶叶不存在适饮期,所有的茶叶都是越放越好,哪怕是绿茶或是其他茶,存个几十上百年不成问题。
并且,还在留言里提到了两种茶作为老茶越陈越香的论据:
一是三十年的绿茶
一是130年的老茶,具体未详。
关键是从他的留言里,这些老古董级的茶他都喝过,并且觉得还不错。
看到这则留言后,李麻花在一旁悄声嘀咕,这些茶他都喝下去了?他的肠胃一定很好。
不过对那位茶友提到的,从老房子底下挖出来的130年老茶,我看到的直观反应是有点森森然,这年份确定是真实的?太吓人了。
这号称足足130年的老茶,当真有这么高年份?有没有做过碳十四检测。
另外是,它还能喝吗?
有没有去测过内含物质变化,测定过含水量,放到显微镜底下看看有没有长霉菌?
所有的一切,都是谜云重重。
对一款来历不详,年份真实性不明的茶。
直接泡来喝,需要莫大的勇气。
这样的勇气,连村姑陈都比不上。
《3》
话说,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喜欢追逐古董茶?
时间不能倒流,年份不可再生。
古董茶的存在,主打的是“稀缺”性。
茶桌上,亮出一泡高龄的老茶。
茶叶的年份可作为攀比的条件,尤其是名气响亮的,在拍卖会曾被拍出高价的古董茶。
有了“明码标价”,再加上“稀缺性”,堪称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这样的茶,主要作用并非用来喝,它们不再是仅仅用于消费的商品。
而是成了交际圈里的社交货币,是用来展示面子的。
这么说吧,张三请李四吃饭,但一桌饭菜究竟值多少钱你未必能看出来。
但如果请的是一泡曾拍出高价的天价茶,这茶究竟值多少钱,已经不需要多作解释,这就是“社交货币”的魅力。
请人喝一泡特别贵的古董茶,对方能不能喝懂并不重要,只要心意到了就行。
哪怕是转送给对方,很多人舍不得直接喝掉,会再次送人。
或者是等到重要的场合时,继续发挥它的“社交货币”作用,用来压场面。
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
有了名气和稀罕性傍身,这类的古董茶在市场中是越贵越买,越买越贵。
一来二去,就会成为圈子里传说级的存在。
诱得无数刚入门的茶客,想要探寻它的滋味。
对部分喝茶喜欢“求老”的茶客来说,一款茶的风味品质并不重要。
年龄足够老,足够稀罕,拿出去分享足够有面子,才是关键。
奉行这样的喝茶态度,喝的并非是茶,而是年份。
年份占首位,茶香茶味排其次。
但跳出圈外看,本着理性客观的角度看,这样的“喝茶观”着实本末倒置!
《4》
喝茶的本质,究竟是为什么?
大千世界,无所不有。
有部分人,他们的喝茶重点并非是放在茶叶本身。
有的是,注重喝茶的环境氛围。
就只想找个风景好,环境清幽的地方,陪老友叙叙旧。
这时茶味若好喝,那是锦上添花。
但遇到一泡滋味不佳的茶,也无妨。
看着美景,开怀叙旧,即便是一杯白开水,也能品出无穷的滋味。
有的是,注重一泡茶的价格。
片面的笃定,贵的茶一定更好。
曾从朋友那听到,一回有人特意分享了泡顶级的老班章生普。
然后,刚喝茶没多久,中途有人过来蹭茶。
喝过一杯后觉得又苦又涩,完全喝不惯,遂撤杯告辞。
最后面,蹭茶的人后知后觉,才知道那天是喝近六位数的老班章,悔不当初。
“这么贵的茶,只喝了一口,实在太遗憾了。”
可见,为了价格而去喝茶的人,为数不少。
最后,还有的人喝茶,看重的是年份。
盲目的坚信,五年陈的老茶,比不过十年陈的。
十年陈的老茶,和超过70年陈的老茶,又压根没得比。
这期间,完全忽视了一款茶的原料产区、工艺情况、存茶条件。
也直接掠过一款茶的外观、香气、滋味等真实表现,直接以“年份高低”取茶。
事实上,品质好,年份又老的茶,为数实在不多。
喝茶直接喝一款茶的年份,着实太冒险!
除此外,还包括喝大师茶、定制茶、各式浮夸概念茶……
千言万语说到底,茶是用来喝的。
一款茶的本质价值,在于饮用价值。
喝茶不关注香气、滋味等表现,而将重点放在外在的概念,实在是彻底走偏了。
《5》
盲目追求古董茶,会有什么风险?
先从经济成本看。
干燥的茶叶是很娇弱的存在,容易受潮跑气、存坏变质。
可以说,存茶时间越长,风险性越高。
所以,在现代化的标准存茶过程中,要时时控制存茶环境的温度、湿度。
确保能够实现密封、干燥、干净、避光、无异味储存。
伴随着多年的储存,存茶成本逐渐增加。
存储一箱老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年份越老的茶,存量稀少,存茶成本高,身价必然不便宜。
当个人的鉴茶能力积累有限时,容易买到原料有问题,工艺不当,存茶早已经变质,年份花式做假的问题老茶,要交出不少学费。
喝茶盲目“求老”,除了容易花冤枉钱外,还藏有隐患。
遇上存坏变质,已经长霉的老茶、古董茶。
再将它们直接泡来喝,若非有钢筋般强壮的肠胃,还真hold不住,容易喝坏肚子。
这层隐形的成本,背后可就算不清了。
《6》
喝茶,没有必要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古董级的老茶,即便是年份真实,它们也未必是好茶。
茶桌上,盲目攀比一款茶的年份。
一听到稀少,稀罕,年份高,有价无市。
就立马失去辨别能力,一头扎进去。
这样的做法,显而易见,特别容易踩坑。
喝茶,没必要唯老,唯奇葩,唯稀少。
喝对一款香气好,滋味好,韵味好,才是理性的饮茶之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