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棚”到雅居:庶安楼,赢了!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修复前
修复后
庶安楼,赢了!
近日,明珍兄给我发来一些庶安楼修缮一新的照片,我看了,非常高兴!
近几年,《鹭客社》主导或参与呼吁保护过的一些传统街区、民居,如龙海石码古城、翔安刘五店古店街、同安庶安楼,平和小溪三角坪、漳州文川里等(还有更多),多多少少都得到当地政府的正视与善待,从而在狂飙突进的城市化建设浪潮中幸存下来,这体现了人文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开始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鹭客社》的呼吁不一定是唯一的呼吁,但绝对是非常有力的呼吁,因为《鹭客社》的创办与整个国家的人文远见与追求形成强烈的呼应。这些幸存下来的传统街区、民居,将在未来的乡土再造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今天有人看不到这个价值,十年、二十年之后,一定会看到。如果有人觉得《鹭客社》呼吁保护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可以投稿《鹭客社》。《鹭客社》可以公开这些不同的观点,以供理性有效的讨论。
遗憾的是,庶安楼赢了,我却输了!
由于长期呼吁佑护此类传统街区、民居,我已经成为体制内的“怪人”,特别是在工作所在地,越来越感觉自己的举步维艰,基本不再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人文工作,《鹭客社》的事业只能在八小时之外挤时间而为,这是一种长在巨石缝里的“绿意”。但我决不后悔!
这几年,一路前行,一路风雨。
这几年,知行合一,痛并快乐着。
重温旧文:
庶安楼:谁来拯救你!
在以同安、南安为中心的泉州南部地带,存在着一种既像土楼又不是土楼,既像土堡又不是土堡的楼堡式建筑。这种楼堡式建筑以硬山顶、较高的石墙基为主要特征,同时融汇了邻近闽西南土楼与闽中土堡两种不同的建筑范式,演绎成为一种与闽南红砖厝民居相配套的独特防御性建筑。
位于厦门同安区五显镇店仔社建于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年)的庶安楼便是其中典型的一座。这样的“两不像”楼堡在厦门已是寥寥无几。作为厦门地区保护得最好的一座,庶安楼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充分体现了厦门传统民居种类的丰富与多元。在流行红砖厝的地带,一座庶安楼这样的恢弘楼堡赫然出现,会给喜欢民居文化的人们带来一种奇妙的心灵震撼。
楼堡门额上的 “庶安楼”三个字,据说是清代李光地所书。李光地对老同安的影响,可见一斑。康熙称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从康熙对李光地的赏识看,李光地在当时的地位显然极为显赫。有人称,盖楼的李寿官为店仔村富商,与李光地是宗亲,故能请来如日中天的李光地题匾。
庶安楼的“庶安”当指举家平安。既要保平安,防御性当然殊为关键。庶安楼的防御极为讲究,主要有四种做法:一是周边平坦开阔,视野开阔,便于射击;二是花岗岩墙基比较高,坚如磐石,牢不可破;三是前后两座角楼(现已无存),观察、射击不留死角;四是三楼靠土墙内侧有绕墙一周的隐通廊。类似的隐通廊漳州华安二宜楼亦有。
三楼的阁楼最为宜人。其前有内通廊,后有隐通廊,加之四角设计成开放式的公共空间,既便利机动防御,扩大活动空间,又阻隔了雨水与土墙的潮侵,使阁楼成为较为清爽宜居的所在。
从庶安楼的装饰风格看,即讲究舒适又重视审美。窗棂与栏杆的花式皆迥异多样,极少雷同,这让人在视觉上感到细腻通透。从天井往上看,二、三楼栏杆上雨檐旧痕依稀可辨,现尚遗有前伸的斗拱。红红的屋瓦下,则是精致的滴水与非常讲究的垂花柱。
走进屋内,可观察到传统建筑中有名的穿斗式架构。戴云山一带的闽中传统民居,多采用此种架构。我在戴云山山脉周遭的永泰庄寨、刘五店店街与蔡氏古民居,都看到了这种古老范式的顽强存在。至于横梁上白墙部分则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叫竹(木)骨泥墙。这种建筑工艺至少有几千年了,在戴云山考古遗址中曾发现过。在建筑中,此类泥墙往往和穿斗式架构结合使用。有意思的是,内部以木作为主的庶安楼充分考虑到了火患问题,在楼内精心设计方形洞口,用来作为快速消防通道,供失火时楼中人顺着竹杆迅速下滑逃生。
更令人叹奇的是,我观察到了庶安楼的一处鲜有人注意的创造性设计,双重屋顶!!!原来人字形大屋顶的下面还设计了勾连搭顶。这是典型的“屋里架屋”,或许是用来隔热防潮。
总而言之,庶安楼看似平凡,却隐藏着建楼楼主种种匠心独运的巧妙设计,这使庶安楼成为一座历经数百年屹立不倒,依然充满阳光、空气、温情的厦门乡村楼堡,成为一本值得深度阅读的传统民居“教科书”。
2017年5月,我与东南乡建的张明珍先生第一次来到庶安楼时,在惊叹其魅力的同时,痛感这座楼堡因年久失修面临的坍塌危险。2018年7月,时隔一年之后,我与张明珍先生再次同行叩访庶安楼,发现楼内屋顶一隅已经出现一处较大的缺口。如果再不抢救,只要几场破坏性较大的狂风骤雨,就很可能将这座珍贵的厦门楼堡变成“家徒四壁”。为此,呼吁店仔社村民、五显镇乡贤及当地相关人文机构,务必密切关注保护此楼堡,及时抢修已破损的屋顶,避免毁损继续扩大。
从长远看,庶安楼具有与村里的溪流、田洋、红砖厝及大型渡桥整合成韵味十足的乡村休闲生态胜地,使之与附近的竹坝、北辰山遥相呼应的可能性。
岂可让本就罕见的厦门楼堡遗存,沦为臭气熏天的牛棚之地?
谁来拯救庶安楼?
重生的庶安楼:
庶安楼旧况:
店仔社航拍(张明珍图)
这就是庶安楼,建于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年)。(张明珍图)
(张明珍图)
(张明珍图)
(张明珍图)
(张明珍图)
田园中的交响曲(林鸿东图)
(林鸿东图)
(张明珍图)
(林鸿东图)
除了垂花柱,还有滴水。(林鸿东图)
(林鸿东图)
窗外的田洋,树丛茂密处有水渠。建议将楼里的龙骨水车重新布置起来,倒是可供探访的朋友亲身体验古人的智慧。(林鸿东图)
屋顶一些地方已经严重破损,如果不紧急处理,估计此楼数年后可能会“家徒四壁”。(林鸿东图)
这已经是厦门地区保护得最好的一座楼堡了。我之所以称为楼堡,而不是土楼。那是因为它其实不像土楼,也不像土堡,但却有两者的痕迹。这类的城堡主要分布在南安与同安一带的古泉南地区。(林鸿东图)
有没有典雅的感觉,这里应该是茶舍,清楚地看到了红砖地面。(林鸿东图)
侧看庶安楼。(林鸿东图)
庶安楼的后面,右侧研判早期应该是有角楼,和正面一样。墙壁上的那个小门,应该是角楼的入口。(林鸿东图)
好像是庶安楼所在的小组长,也就是自然村村长,比行政村村长小。一个行政村下面往往有几个自然村。很乐观的一位农人。他表示希望有人来开发这个越来越可能坍塌的楼堡。(林鸿东图)
你的笑会感染整个厦门,真希望在乡村的小道上,到处是这样的笑脸。(林鸿东图)
初稿写于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