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流转--尊古斋玉器遗落何方(下)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双凤耳玉杯

《尊古斋古玉图录》第372-373页刊载的双凤耳玉杯,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此杯白玉质,直口弧腹,凤耳,圈足。内壁光素无纹,外口沿饰回纹一周,外壁两侧各透雕一凤为耳,凤口衔杯沿,展双翅与杯壁相连。双凤尾贴附于杯身,形成器物上的图案花纹。

双凤耳玉杯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杯高7、口径8.6、足径4、厚0.4cm。

该凤耳玉杯上的凤纹,五翅五尾,其叶形翅与五条带状火焰形尾,应为明代早期宫廷用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螭虎食人纹玉佩

螭虎食人纹玉佩上表现的螭虎噬人形象,且器表残存朱砂痕迹,可能和古代神话故事有关,经神虎食人后,凡人变成天上仙人。此器不仅是战国时期艺术价值极高的玉雕精品,而且是研究战国时期祭俗文化、仙化升天思想的珍贵实物资料,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螭虎食人纹玉佩  战国  国家博物馆

高3.8cm、宽6.2cm、厚0.4cm。玉质青色,有白色雾状沁,器表残存朱砂痕迹,双面雕。器中部镂雕一螭虎,身躯卷曲呈环状。口咬一赤裸的女人,右爪抓住人的手臂,左爪抓住人的左腿。躯体两旁透雕两个带有飞翼的神人,神态祥和,肩生羽翅。设计奇诡,雕刻精美,非常神秘和具有威慑力。

大英博物馆藏有同类玉器。螭虎食人纹多见于青铜器之上,玉作上较为罕见。

螭虎食人纹玉佩  战国  大英博物馆

玉饕餮纹爵

玉爵为仿古代青铜爵式样。古代青铜爵可作为饮酒器和礼器,明清时期大量参照青铜器造型的仿古玉被制作出来,尤以三代青铜器造型为盛。

玉饕餮纹爵   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玉,局部有黄褐色沁。爵玉质光亮,抛光精细,造型秀美,纹饰精良。配有紫檀三角形托,上刻勾云纹、花卉纹,小巧精致。两者相配,更显古朴端庄,典雅秀美。

国家博物馆另有相似藏品--清代兽面纹爵,为清宫造办处的仿古作品,有意以玉器模仿了青铜爵的器型、纹饰与色泽,应是以玉仿青铜器这一仿古趣味的延续。

碧玉兽面纹爵  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夔龙钮玉押

玉押作为官方正式使用在元朝才开始出现,世称“元押”。因平日写公文批奏折时需在奏折或行文上签字方可有效,这样押就成为替代上层签字的印章,同时也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烙印。

夔龙钮玉押  元  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押呈青白玉,上方有皮色。押面为正方形,上有白文图押。玉押纽镂雕成龙形,玉龙呈蹲卧状,低首弓身,下颔与前肢相连,双眉粗并凸出眼眶,眼珠凸起,阔鼻,口微张,头顶有独角,角后飘浮一络长发,呈飘伏状,与上扬长尾相连。玉质纯净,无一丝杂质。玉质佳,雕刻精,特别是龙纹,雕刻得优美挺健。

十九节玉琮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礼器,器身共分十九节,每节四角雕成一简化带冠人面或兽面神像,全器共有76个神像。每两个转角的纹饰,组合成完整的兽面,既生动且富有变化。

十九节玉琮   良渚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49.7cm,上宽6.4cm,下宽5.6cm。玉琮上端射部正中阴线刻日月纹,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莒县凌阳河陶文相似,这种日月纹应该是天上世界的象征,反映出先民对太阳、月亮的崇拜。琮外壁四面各有一道凹槽,槽两边基本等距,误差在1毫米左右,每节上下间距也几乎完全相等,而且玉琮兽面纹的构图也基本相同。

超高玉琮在芝加哥美术馆、圣路易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都有所见,此不赘述。

南京大学博物馆

黄伯川在本书的264-267页共花了四面的版幅刊载着一件辽代玉魁。魁为北斗星中第一星或第一星至第四星的总称,这种玉器造型来源于汉代的魁,原为盛羹的器物,以单柄外向的龙首为主要形制特点。龙为最高等级的神兽,符合“魁”字中“首、大”的意义,一般用作礼器。

玉魁   辽  南京大学博物馆

这件玉魁原为清宫藏品,清末为黄伯川所得,后又卖给美国人福开森,福开森获得后而捐赠金陵大学,现藏南京大学博物馆。底有契丹小字铭文,内底部则是乾隆解词与题记,刻得密密麻麻……乾隆皇帝是第一位接触并尝试释读契丹文字而见于史者,再把玩过玉魁后下一结论“盖以正书增减离合作隐语”。刘凤翥先生考证为契丹小字,大意是皇帝孝敬母亲的生日礼物。

福开森在《中国艺术讲演录》中说“上乘的玉器之美,特别是古玉之美,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手去触摸。这种双重的艺术诉求非常特别。不难想象,这并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艺术形式。玉的微妙与精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欣赏,对这些人来说,玉能从各个方面带给他们最雅致的艺术情感。”

玉魁见于国内多家馆藏,如故宫博物院、兰陵县博物馆都有类似藏品,器形与此器类似,已演变为酒器。

白玉龙柄魁  元   故宫博物院

高4.9cm,口径13.9cm,底径10cm。白玉质,微闪青,圆口。外壁通体浮雕两条呈行进状态中的龙,龙身细长无鳞,皆四爪张开,呈车轮状。一侧以龙首作柄,龙张口吐舌,上下唇皆外翻。平底无足。

据《史记》中《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记载,当年鸿门宴上刘邦就曾献亚父玉斗一双。

龙首柄玉斗   西汉  兰陵县博物馆

高3.9cm,口径7.5cm,底径4.2cm,柄长4.4cm。2011年4月兰陵县庄坞镇层山汉墓出土,青玉质,饮酒器。器形小碗口,龙首柄。该地西汉时为东海郡武阳侯国治所。

震旦博物馆

震旦博物馆是上海陆家嘴地区第一座私立艺术博物馆,馆内收藏玉器颇为可观,其中一件为《尊古斋古玉图录》中的西汉白玉羽觞杯。其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饼形足。

羽觞杯  西汉   震旦博物馆

除了以上这些有幸留存国内博物馆或收藏机构,还有相当体量辗转流落海外,在海外又有的被收藏、有的被拍卖、有的被偷窃……

芝加哥美术馆

芝加哥美术馆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展览馆之一,也是当今美国三大美术馆之一。

嵌玉鎏金银铜带钩

带钩一般装在革带的顶端用以束腰外,还可以装在腰侧用以佩刀、佩剑、佩削、佩镜、佩印或佩其他装饰物品,称作钩络带。该件带钩以铜为主体,施加错金银工艺并于中间嵌入一白玉龙佩。

嵌玉鎏金银铜带钩  东周   芝加哥美术馆

长8.3、宽8.3、厚2cm。河南洛阳金村出土。

玉神人像

玉神人像人面部分以浅浮雕阳纹构成五官,带着夸张冠帽,具有大眼和獠牙,双耳戴环,颈部以下光素无纹,是龙山时期人面玉饰的特色。

神人像面具  文化期  芝加哥美术馆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盾形玉牌饰

玉牌饰造形如盾,上有大面积深褐色沁,正面牛首纹,线条刻画细腻、蜿转流畅,周围有7个穿孔。背面刻有网状格纹饰,此器应为玉组佩中的一个重要饰件。

盾形玉牌饰   战国早期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长7.1、宽4.7、厚0.5cm、36g。

观其造型与1988年山西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盾形玉饰略为相似。

盾形玉饰   春秋晚期   山西博物馆

高5.8cm、宽3.2cm、厚0.3cm。青白色,半透明,质地莹润,有光泽。器身拱起作盾形,正面中部起十字脊,器表琢谷纹。中部两侧有出廓的长方形圆形孔各一个。

犀牛形玉饰

以犀为本摹作的玉器始见于战国,但极罕见,今所知只有数件,其中黄伯川收藏的这件辗转藏于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犀牛形玉饰  战国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体扁平,镂雕、浮雕和阴线饰纹并作,作垂首闭口露齿状,上吻上勾,吻上有角,脑后有凸脊前弯,尾回卷,回爪足,身饰朵云纹和卧蚕纹,呈伏卧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玉梳由和田白玉琢磨而成,上面为神兽面纹,下半部分为实用梳形,入土后受沁呈现鸡骨白状态,梳形部分有朱砂沁斑。玉质温润,包浆厚实,存世极罕。

玉梳  商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纳尔逊阿特金森博物馆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The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是美国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该馆的启动资金来源于堪萨斯城报业大亨纳尔逊的遗产,1935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双凤双龙佩  战国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森博物馆

长6.67、宽5.4、厚0.32cm。器双面透雕,由联体双龙和凤首纹组成。上端为龙首,对首相望,拱身联体。凤位于龙身之下,仰置,头抵龙尾,应是玉组佩中的重要组件。

龙纹镂雕出廓璧

龙纹镂雕出廓璧  东周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森博物馆

河南省出土

英国A&V艺术博物馆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博物馆,博物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人公爵命名,该博物馆是为185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一届万国博览会而建。该馆藏有著录在民国黄伯川尊古斋《古玉图录初集》中的汉代青玉天马,汉玉珍品,胸腹后半残缺。

玉马   西汉  英国A&V艺术博物馆

池努奇博物馆

黄伯川收藏的这件镂刻玉璇玑,属龙山文化别出心裁的惊人之作,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又一孤品。后不知转手过多少次,如今在法国巴黎池努奇博物馆。

镂雕龙凤形玉璇玑  龙山文化  池努奇博物馆

菲兹威廉博物馆

2012年4月13日,英国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博物馆内多件中国玉器文物被盗,其中16世纪明代玉雕水牛被认为是失窃文物中价值最高的,这也是《尊古斋古玉图录》328页刊载文物,颇为珍贵。

失窃18件玉器之明代水牛

拍卖

在著录上的古玉流入拍卖场上最著名的当属2020年9月22日纽约苏富比秋拍--史蒂芬·琼肯玉器专场的六朝玉马首,这件马首先由黄伯川收藏、后递藏至卢芹斋、史蒂芬·琼肯三世,上拍估价60-80万美元,最后以74.6万美元释出。

lot  252 汉至六朝 玉马首

高9.7cm

出版:Alfred Salmony,《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纽约,1963年,图版XXXII-5

展览:《An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chaic Jades》,卢芹斋,诺顿美术馆,西棕榈滩,1950年,图版LX,编号2

一本古玉图录,刊载的不过是当时流通古玉中的沧海一粟,然而时过境迁、斗转星移,当年同载书页间的玉器流落各处,有些甚至不知所踪,实在令人唏嘘。然而今天的我们在国内外展馆甚至拍场上玉器依然可以按图索骥、一一对应,见其过往,知其所出,我想这也许就是黄伯川编著初心之所在。

(0)

相关推荐

  • 克利夫兰美术馆(13-玉器)

    ---------------------- 以后会连续上传美国的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其中以瓷器为主.现在上传的是克利夫兰博物馆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成立于19 ...

  • 古玉中的“谐音”,原来那么有意思!

    从远古以来作为礼器.祭器来祭天礼地,祭拜山川鬼神或祖先以及代表统治阶级身份权势的玉器. 在历经了时代蜕变渐渐地褪去了神秘的色彩,在宋代以后玉器的纹饰图案上增添了许多有吉祥.美好的涵义,使得玉器成为文人 ...

  • 琳瑛宋韵|夏日里的那抹清凉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 ...

  • 欧美收藏的中国古玉情况概览(1)

    费城大学博物馆"中国玉器展" 1962年11月30日-1963年2月3日,中国玉器展在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拉开帷幕.参展玉器217件,一半左右来自美国国内的13个私人收藏,另一半来自 ...

  • 欧美收藏的几批重要中国古玉,你见过多少?

    中国人尊玉.爱玉由来已久,这份真挚的情感也深深地打动了许多西方人.因此,自20世纪初以来,有不少的西方收藏家痴迷于中国的玉器,开始收藏中国的古玉.他们对玉器各有所衷,有的从矿物学角度出发,了解玉的硬度 ...

  • 天可汗的玉器世界

    学界论及玉文化之高峰,不外乎周汉宋清.不难看出,每当国家一统.时局稳定,必是玉文化大发展之时.其中的宋代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文人士大夫审美的参与及工匠文化及技艺的提高,使得宋代玉器艺术格调清丽高雅.造 ...

  • 美玉餐具展现宴间宋韵!

    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饮食"始终是最先能够感知社会变革的--民以食为天,"吃",可以说是大有讲究的.宋代空前繁荣的经济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古代的 ...

  • 河南的这座西汉梁王墓出土玉器真中原!

    西汉梁王陵墓区位于河南省东部永城市北约30公里的芒砀山,气势恢宏,景色秀丽.陵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已发现大中型汉墓21座.陪葬坑6处.陵园2处.寝园1处及小墓数百座.主要分布在芒砀群山的保安山.李 ...

  • 百年流转--尊古斋玉器遗落何方(上)

    主讲人:陈二讯 今日下午,馆内小哥哥陈二迅继续为我们带来<百年流转--尊古斋玉器遗落何方>精品分享会,为我们讲述百余年前尊古斋精美藏玉的传奇故事及现今藏地,学习珍宝材质纹饰之精美.唏嘘重器 ...

  • 琉璃厂故事⑯ | 尊古斋的“黄百万”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 ...

  • 高建忠:东垣尊古法立新方治腰痛

    李东垣<兰室秘藏·腰痛门>中载有如下一案: 川芎肉桂汤 丁未冬曹通甫自河南来,有役人小翟,露宿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已经月余不愈矣.<腰痛论>中说:皆为足太阳. ...

  • 太震撼!“中国第二敦煌”3700尊古泥塑 , 默默藏身500年!

    水陆庵素有 "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 之称的佛教圣地. 原是悟真寺的水陆殿, 是当时举行"水陆大斋" "水陆道场"的重要场所. 保存下来的3 ...

  • 一字千金:浅谈高古铭文玉器(建议收藏)

    虢国墓地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邦国公共墓地,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文物三万余件.尤其是出土的近万件玉器,种类齐全,玉质优良,造型精致,纹饰优美,工艺精湛,其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我 ...

  • “中国第二敦煌”3700尊古泥塑 , 默默藏身500年,太震撼!

    传 播 艺 术,播 种 幸 福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龚玥 - 梵音佛乐 水陆庵素有 "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 之称的佛教圣地. 原是悟真寺的水陆殿, 是 当 时 举 行  &qu ...

  • 蓝田县水陆庵--“中国第二敦煌”3700尊古泥塑

    图文来源:大臻艺术网 水陆庵素有"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之称的佛教圣地.原是悟真寺的水陆殿,是当时举行"水陆大斋""水陆道场"的重要场所.保 ...

  • 道兰书局:明万历闽格古斋藏版《山海经》十八卷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我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全书现存十八篇,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山海经>全书十 ...

  • “中国第二敦煌” 3700尊古泥塑,惊艳绝伦!

    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 在西安市蓝田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王顺山下,有一座从来没有尼姑隐修,却一直被叫"庵"的水陆庵.它是素有"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之称的佛教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