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 也许是记忆惹的祸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德芬空间

你知道吗?

  • 在你的大脑里面,有着1000亿个神经元,每秒钟都有110万条感官体验火速地飞奔在你大脑的高速公路上,但其中只有40条会进入你的觉知当中。剩下的信息都被你的大脑自动过滤掉了,将之归档于‘与你的生存无关’的信息类”。

  • 你的大脑是根据既有的记忆来创建关于世界的图像的。换句话说,你的大脑其实是根据你过往经历所形成的记忆,创建出一块所谓的实相模板,以此来告诉你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然后将你的记忆过滤。

——出自《新·零极限》

所以我们自以为真实的记忆,其实都是经过大脑筛选过的信息,你的记忆也有可能正在欺骗你。

记忆的真相一:你的记忆会惹祸

整个国家都相信,我的声音代表着他们,但我却说不来。

——《国王的演讲》

你知道,就真的能做到吗?

你知道应该尽快忘记那个他,却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想起;

你知道不能再和对方吵下去了,但偏偏一点点小事就会上火;

你知道偷看他手机是不信任的表现,但你还是忍不住地要翻看;

……

这是因为“知道“只是你大脑表意识中的一个认知,但记忆却是那个在潜意识中操作行为的“罪魁祸首”。

所以,你知道放下过往才能重新开始,但走过之前常常约会的地方、听到那首两个人都喜欢的歌曲,你的记忆会进入自动播放程序,让你误以为你还爱着他。

你知道自己应该对他温柔一些,但你的大脑依据你的记忆中原生家庭里种种情绪与暴力,也依据你记忆里“我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来调控着你的实际表现。所以,你知道温柔很重要,但你总是一点就爆,而温柔始终就离你自己的呈现有一步的距离。

你知道两个人相处要有空间和信任,你也想信任对方,但他手机里那个暧昧的微信始终在你的大脑中翻搅,你想起妈妈曾经无数次对你抱怨爸爸的花心和外遇,于是你变得更加的焦虑不安和忍不住想去查清楚……

关于记忆的运转机制,我们可以用空调来做个比方。为什么空调可以让房间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值上呢?你一定知道是因为我们在遥控器上设置了具体的温度,所以,空调就会自动地在室温高出或者低于设定值时,做出调节反应。其实,我们人的记忆的工作机制和原理大体也是这样的。

大卫最近来找我做咨询,因为他害怕当众演讲。但作为企业家和老总,偏偏要时刻面对团队和客户做公开讲话。但只要他一站上讲台,他就感觉自己面红耳赤,有时候还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后来通过我的辅导,才发现都是记忆惹的祸

在大卫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级组织了一次演讲比赛。非常紧张的他,一上场就断篇,一个晚上的勤学苦练、死记硬背的演讲稿全忘记了他又是紧张又是羞愧的,不但没有回忆出台词,还没能憋住憋了很久的尿,当着所有同学和老师的面尿湿了裤子。大卫已经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下台的,怎么回到家的,但他记得那天同学们的嘲笑声以及回家之后父母的大骂声。

于是,大卫对于演讲的记忆是负面的、充满了紧张、嘲笑、羞愧、屈辱、委屈。大卫由此形成的自我信念就是:“我演讲很失败”“我是一个不会演讲的人”,进而又衍生出“演讲真可怕”“面对大众真可怕”这样的负面情绪。

所以,即便大卫已经长大,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大大提升,自己也知道“不就是开口说话吗?有什么可怕的?”,但他却总是“知道却做不到”!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关于“演讲”的负面记忆和信念都还在“作怪”!

所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头到脚,也就是从知道到做到了。“你知道却做不到”这件事情其实都是记忆惹的祸。

记忆的真相二:你的记忆会撒谎。

别对我那么好,我会全部忘光的。

——《我脑中的橡皮擦》

1. 你的记忆都是真的吗?

1978年,美国心理学家进行过一个“事后误导信息效应”的实验。首先,让参加实验者看许多记录交通事故的幻灯片。

在幻灯片的场景中,路边有停车让行的交通标志。看了幻灯片以后,就刚才幻灯的内容提问。问其中一群人(100人)时,故意混入“当汽车看到减速让行标志停下来时……”这类与幻灯情景不相符的错误叙述内容;

问另一群人(95人)时,用了“当汽车看到停车让行标志停下来时……”的正确叙述内容。

20分钟后再进行记忆测试,让他们选择刚才在幻灯里看到的是减速让行标志还是停车让行标志。结果,接受正确叙述内容的人群有75%答对,接受错误叙述内容的人群的答对率是41%。

这个实验显示了事后信息所具有的改变人的记忆的功能。

在《新·零极限》里也提到:“2011年,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我们最近所见景象的记忆会污染我们的视觉感知,由此损害了我们正确理解当下所见之事物的能力,也由此影响了我们对于当下所见事物的正确反应能力。

所以,你记住的不一定是真的!

2. 我是“受害者”,有可能是记忆惹的祸

而我第一次对“记忆会撒谎”这个真相的觉察是从Anna那里获得的。

“为什么是我?他们为什么不要我?”,这是Anna从她见到我之后重复问我的问题。如果我的统计没有错的话,这是她两年前见到我就开始问的问题,至今应该重复了至少65遍。

当第一次听到Anna的生命故事时,我真的有冲动要帮她去找回父母,因为我想,如果她的父母如果看到现在又美丽又能干又善良的Anna,一定会非常后悔。我也一直尽我所能给予她关心和爱。

直到有一天,我决定彻底放弃。那天,我才知道,Anna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儿,只不过当时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无法将她带在身边,只能留给奶奶抚养。而从小到大,奶奶一直把Anna当成手心里的宝,没有让她受过一点委屈。十五岁后,父母也回到了家乡,也一直在努力补偿她。

我了解到这样的真相后,当Anan又准备来我这里哭诉的时候,我拒绝了她,我对她说:当你真的准备放下对痛的沉溺,想要改变的时候再来找我!

你也许会觉得我很冷酷,为什么会拒绝提供支持和帮助?

首先,只有当一个人真正想要改变时,外界的支持才会发生作用。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愈的能力。如果你真的决定要改变现状,也就是下定百分之一百的决心要改变的话,即便没有其他人的协助,改变也会自然发生。

其次,有时候我们会紧抓痛苦不放,不是因为放下很难,而是因为这个痛苦会带给我们其他好处。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幸福和快乐,但很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往往只是表意识想要,但潜意识里却和Anna一样,紧紧地抓住“痛苦”的记忆不放而不肯真正地改变。

比如,Anan用这个痛来博得人们的同情、关心和爱;制造内疚感来获得父母更多的补偿;可以随时有理由乱发脾气、可以自怜自艾,不用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她甚至会刻意遗忘掉父母每年都回家好几次看她、陪她、给她爱的记忆,让人误以为她是一个从来都没有父母的孤儿。

所以,记忆会撒谎,你认定“我是受害者”有可能是记忆惹的祸

记忆的真相三:记忆无法删除,但可以清理与更新。

你是不是经常好奇,别人的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

——《头脑特工队》

1. 和自己的“偏差记忆”说再见

不知道你是否看过一部动画片《头脑特工队》,在情绪小人的指挥总部内充满了记忆球,而且这些球会依据一定的规则被分门别类地存储起来。那些我们再也无法忆起的经历与感受,并没有真正的消失不见,而是被存放在很深很深的巨大记忆垃圾库中。

同时,如果记忆球不小心被总是消极负面的“忧忧”一碰就会染上忧郁的蓝色,而相应的记忆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记忆无法删除,但可以被提取和修改。

所以,我们可以让记忆充满着蓝色的忧郁和伤感,我们也可以通过清理和更新让记忆有新的视角和意义。

就像前面提到的Anna,当我拒绝继续做她的情绪垃圾桶后,她意识到了自己一直紧抓着“偏差记忆”带给自己的痛苦不放。就在她决定要真正放下伤痛后,我们只做了一次深度的疗愈,她就真正找回了自己的力量和快乐。在这次深度的疗愈中,我协助她真正意识到:

① 对不起!是我一直在用“偏差记忆”来攻击你们,一直紧抓伤痛不放,是因为我害怕更大的成功,是用来隐藏自己对未来的害怕。

请原谅!其实你们可以给我的早就给了我,你们没有能够给我的是因为你们自己也没有,可是我还一直错怪你们。

谢谢你!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一切,那就是我的生命。谢谢你们所有为我做的一切和给与我的爱。

我爱你!我需要你们的爱,但我更加有能力去爱你们。因为是我的灵魂选择了你们作为我的父母,是我的灵魂选择了这些人生的课题。

亲爱的,如果你也还有一直放不下的过往和伤痛,一直紧抓着“偏差记忆”带给自己的痛苦不放,请对自己和自己的记忆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2. 练习:如何改变自己“惹祸的记忆”

如果你愿意,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下:

我目前遇到的问题和我的什么记忆和信念有关?(如果你无法清晰地回忆起某个具体情节,你可以只分析出自己的信念就好。因为有些记忆被你长期压抑,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催眠、发问等协助才能提取。)

就这部分的记忆和信念如果有颜色的话,是什么颜色(问题色)?(通常负面的记忆的颜色都是灰暗、深沉、冷色系的)

问自己:如果现在的困扰被解决后,会呈现什么样的颜色(清理色)?(你可以选择任何你自己喜欢的,同时感觉温暖和放松的颜色)

④ 问自己: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我要怎么开导对方才能让他明白,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呢?(找到这个问题的发生带来的正面价值和意义,也许是让人成长、改变、学习宽恕和放下等)

最后,闭上眼睛,想象自己面对着那个问题和当时的自己,真诚而放松地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想象着整个画面从最初的问题色慢慢变为清理色。同时去感觉自己的感觉,从不舒服、紧张、难过、焦虑等负面的感受,慢慢变为平静、喜悦、祥和。)

当你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起百分百责任时,当你重新赋予自己的记忆新的画面和意义时,“你的人生旅程会因此变得容易多了。你清理得越多,你删除的数据越多,你就会更靠近零的状态。”。

所以,记忆虽然无法删除,但可以清理与更新。改变“惹祸的记忆”就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