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 嫁妆
作者风采
慎言 原名王超,女,天生乐天派,其实就是没心没肺;总是傻乐,所以嘴巴大。她是那种打着灯笼都难找的人,主要是她的肤色已于黑夜融为一体。(其实,据小编所知,该女热爱读书,善于感悟,兴趣高雅)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我一直在东北工作,快过年了,回南方老家陪老人过年,平时不在家,就巴望着这时候给老爸多做几顿可口饭菜。在南方,冬天天气晴朗的时候,我最喜欢坐在家门口暖洋洋的太阳底下摘菜,特别是要过新年前,老爸总是自己花些钱,买来许多红纸、墨汁,把桌子搬到门口给村里人写春联,一堆人围着等,让我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有一天,天气晴好。有位大概七八十岁的老人,朝我爸走过去问:“你是王元的爸吗?”我爸很诧异说:“是的。她是我的大女儿。”老人握着我爸的手说:“您教育出一个好女儿啊!”原来事情的这样的:老人和姐夫家是一个村里的,某天自己在河边洗衣服,姐姐看见了,见他年纪大主动上前帮衣服给洗了,洗衣服时了解到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有空便过去帮衬一下。这不老人过年来特地感谢老爸来了。老人的到来让我想起我的嫁妆来。
我和我的先生都来自南方,在遥远的北方油城大庆结婚,那时候我们大学毕业没两年,没钱、没房、没车,真正的“三无”人员。我们两都体谅父母供我们上大学不易,就准备举行一个简朴的婚礼。但是我们婚礼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举行了简朴而难忘的婚礼。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婚礼的每一个细节,我的办公室被大家收拾的整洁干净,摆满了从各个办公室借来的花盆,每个花盆里的花,都开得热烈而奔放,像极了当天热烈的气氛。窗户上贴着大红喜字,我穿着婚纱,坐在铺着红床单的两个并排的办公桌上,焦急而忐忑的等待先生从他们单位来接我回到简陋但干净出租房。然后在单位附近公园举行仪式,父亲通过电话对我说:“你的嫁妆就跟姐姐一样就是四句话:孝敬父母,尊敬丈夫,和睦妯娌,友爱乡邻”。这些年,时刻紧记这四句话,虽然父亲没有给我千金万两,但我们姐妹俩生活都很幸福美满。我真的很会感恩我的父亲教导和培养,感恩我的领导和同事送给我一份隆重而特别的婚礼。
按照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女孩出嫁,父母都要为其置备一份或丰厚或别致的嫁妆。古代有奢华嫁女千亩良田,十里红妆。浩浩荡荡的“十里红妆”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炫耀家产的富足。也有像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从京城捎回一个箱子。喜事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箱子内空空 没什么东西,只是在箱底工工整整地书写着一个大字——“勤”。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是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
然而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嫁妆里多以物质形式出现,希望女儿在男方家里能过的好一些而给的一些陪嫁的东西,亦是留给女儿的回忆和纪念。现代人的婚姻幸福感并没有随着越来越富裕的物质而得到提高。小时候农村的嫁妆,小到痰盂、鸡毛掸子、妆匣等日用品样样不少,大到缝纫机、自行车。现在村里的嫁妆一年比一年时尚高档,如今,早已变成房子,汽车,存折这样的奢侈品,不仅是城市婚姻,连农村婚姻也开始了浮华和作秀。大家相互攀比,殊不知“炫耀式”“攀比式”行为将是贫困家庭难以承受之隐痛,也使美好婚姻生活还没有开始蒙上了阴影。在结婚之时谈房子、谈彩礼、谈嫁妆,现代人对于爱情婚姻有着太多的“高质量”心理暗示与需求,这反而导致了实际生活的不美满。
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何绍基那样有文化,但是他却懂得最朴素的生活道理,就是“婚姻何必求奢华,金屋银屏众口夸。持家倘使失勤俭,妆奁卖与别人家。”
许我一寸光阴,还您深度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