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和“胆”,为什么是好兄弟?中医2个窍门让你肝胆和调
“世”说新语 当成语遇上中医药
古风盛行,国潮迭起。当成语遇上中医药,又将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胡博士说中医系列特推出“世”说新语栏目,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重新挖掘成语的中医价值与内涵,分享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养生方法,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中医药文化。
“肝胆相照”这一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甚至也运用自如。“肝胆”都是中医理论中的脏腑,那么“肝胆相照”一词与中医药又有什么样神奇的关联呢?让我们一起解读吧!
【肝胆相照】
【解释】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肝”和“胆”为什么是好兄弟?
从中医理论上,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肝”和“胆”的关系。
第一,肝与胆相表里,同属风木,功司疏泄。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主疏泄;主藏血。胆,居六腑之首,又隶属于奇恒之府。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肝和胆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
第二,胆汁来源肝脏。《灵枢·本脏》和《千金要方》认为胆是“中精之腑”,“清净之腑”,“中清之腑”。我们都知道,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而胆汁来源于肝脏,又称为“精汁”、“清汁”。《脉经》中就提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第三,胆主决断,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在(《类经·脏象类》)中就有“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的表述。
“肝胆相照”有多重要?
中医理论认为,肝喜条达,主疏泄,有助于胆腑疏利、通降。胆气和降,有助肝气升发、条达,不致郁遏。肝胆和调则升降相宜、气机畅达。肝胆失和,气郁气逆,就会出现肝胆气滞或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等症。
由此可见,二者不仅在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肝病日久疏泄失常,必将病及胆府。肝胆同病成为其重要的进展趋势,可谓“邪入于肝, 未有不入于胆者”。胆汁能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肝脏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影响肝的疏泄。
日常中怎么让“肝胆和调”
现代人往往缺乏运动,喜欢酗酒,吃一些辛辣肥甘的厚味,再加上精神情志的压力,往往导致肝气不舒,胆汁分泌失常,湿热内生。出现口干口苦,口臭,两胁肋不舒服或者胀痛,厌食,小便短赤或黄等表现,这就是我们中医常说的肝胆湿热的证候了。
除了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少熬夜、多运动、注意营养摄入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让“肝胆和调”:
1、
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最早见于《灵枢经·本输》,为足厥阴肝经之输原穴,是肝之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 1、2 跖骨结合部前方凹 陷处,约当行间穴直上2寸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点压按揉该穴,每次约10分钟,每天一到两次,具有疏肝利胆,熄风宁神,健脾化湿的功效。
2、
疏肝利胆茶
原料:柴胡5克,郁金10克,白芍5克,陈皮5克,山楂5克,苦丁茶3克。
做法:1、将上述材料清水洗净放入杯中。2、用沸水冲泡。3、每天1剂,不拘时代茶饮。
功效:柴胡归肝、胆经,功能主治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郁金归肝、心、肺经,可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白芍则主泻脾热,止腹痛,止水泄,收肝气逆痛,调养心肝脾经血,舒肝降气,止肝气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苦丁清热解毒。
因此本茶具有清利湿热、疏肝活血的效果。如果是肝虚胆怯的朋友就不能用啊。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