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记】又思湾不是佑仕湾
编者按:长阳流传下来的古地名不少。但在相传过程中,一些地名或因口口相传、以讹传讹,或因逢迎大众、因陋就简,或因自号高明、以今度古,使得这些地名“改名换姓”,相去甚远,失去了原本的韵味和文化内涵。如平乐(今属大堰乡三洞水村),本是一座千余年的古村,至迟在南北朝时即已定名。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夷水》中,就有平乐村的记载。书中写到:“佷山县东十里许平乐村,有石穴,出清泉,中有潜龙。每大旱,左近村居辇草秽著穴中。须臾水出,荡其草秽,旁侧之田皆得浇灌。”而平乐村名,其后千余年相因勿替。明清时,这里出现了一个市集,人们称为“平乐市”(明代礼部尚书周洪谟,在长阳期间曾作《平乐市》一诗),并将由平乐村口汇入清江的溪流命名为“平乐溪”。但在民国以后,不断有好事者,根据长阳方言,将平乐村改写为“平洛村”。自此以后,人们便逐渐只知道平洛,而不知道平乐;只知道平洛河,而不知道平乐溪。又如明清地方志书中的白石溪、白石坪,不知何时竟为“白氏溪”“白氏坪”所取代。以上种种,令人唏嘘。今刊发覃建军女士的《又思湾不是佑仕湾》一文,希望带给人们一些思考。
三友坪远景,2015年覃建军摄于又思湾。
(转自2018年《普舍堂覃氏族谱》)
贺家坪镇渔泉溪村有一个叫“又思湾”的地方,宜万铁路长阳站即经过这里。成书于1984年的《长阳县地名志》,将此湾记为“佑仕湾”。前几年,我对又思湾的真正来历做了一番考证。
根据查阅老谱及实地访查,我认为又思湾的得名源于清代曾在此居住的覃元宪。据光绪年间普舍堂《覃氏族谱》记载:覃元宪,字又思,生于康熙年丁丑岁(1697)正月十五日,亡于乾隆年甲辰岁(1784)正月十九日亥时,享年八十七岁。据老家在此地的覃祥鹏先生讲,这里原本不叫又思湾,而叫“魏氏冲”(音),是覃氏后裔为纪念祖先而改。在明代,这里本是望高山下一个荒无人烟的山湾,常有野兽出没。清初,覃元宪的父亲覃胤琰率家眷移居至此,开垦创业。至覃元宪时,继承父亲遗志,率领族人苦干猛上,使荆榛之地陆续变为良田沃野。他坚持耕读传家的观念,勉励子侄勤学。其长子覃世华,后来考入长阳县学,成为廪生。覃元宪去世以后,后人为了纪念他,遂以他的字号“又思”,将此地命名为“又思湾”,流传至今。
覃又思墓,2014年8月覃建军摄。
覃又思公的墓地,位于今贺家坪镇渔泉溪村一组又思湾、青林口下一片山坡密林中。这里邻近宜万铁路,可遥望不远处的贺家坪物流园。经过数代子孙的悉心维护,墓碑仍保存完好。碑的中榜为“待诰赠清显考覃公讳元宪字又思老大人之墓”,左右整齐刻写了孝子贤孙的名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将永远继承古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宜万铁路“又思桥”,2012年11月覃祥鹏摄。
据覃祥鹏介绍,当年修建宜万铁路时,建设者曾仔细向当地人询问又思湾的来历,并将从长阳火车站至老雾冲,这段横跨又思湾和G318国道的铁路桥,以古地名命名为“又思桥”。昔思蜀道艰,难于上青天;今思国复兴,天堑变通途!则又思桥,其名甚重矣!
又思湾不是佑仕湾。
愿每一个地名,都能尊重历史,承启未来!
编辑:向家舟
本图文系作者原创,其他媒体转载或使用须注明作者姓名及本公众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