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均」|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王作均,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教师、博士、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导师,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常务理事,1960年生于北京,祖籍杭州。
1983 – 1987 本科/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
1987 – 1991 任教/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
1991 – 1992 研修生/美国旧金山艺术研究院
1993 – 1996 雕刻师/美国英·邵普雕刻公司
1993 – 2006 艺术指导/旧金山日本文化中心
1995 – 2006 职业画家 / 美国
2007 – 2010 博士生/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理论与实践
2010 – 任教/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作品鉴赏】
《金石天开》
70cm x 70cm 彩墨 皮纸 20年
“光而不耀 静水流深”——王作均意象色墨作品
王作均从十二岁开始随上海名家王小廔先生学习传统“四王”山水,17岁考入上海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雕刻,毕业后留校任教三年。因仍然忘不了曾经热爱的山水画,23岁时凭实力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专攻山水画。
学院中国画系四年里,山水画师承陆俨少、童中焘、孔仲起、卓鹤君、谷文达、陈向迅等先生。他画学起步高、功底厚、脉络正。学院派艺术的长期滋养使他的作品既涵有古典韵律又具备现代审美取向。
《巨壁稀声》
70cm x 70cm 彩墨 皮纸 20年副本
在国外十余年的艺术经历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认知,东西方艺术修养与绘画方式的自然融合使他的每幅作品都充满着独特的无可比拟的品性。近年来他的实验性意象彩墨系列作品彰显了他一贯提倡的“新学院派”艺术精神的延续性。作为一位当代实力派画家,王作均高雅而本性的绘画心境和多元的表现方式可遇而不可求,在中国画界尤为珍贵。
《聚合之欢》
70cm x 70cm 彩墨 皮纸 20年
作为学院派山水画家,王作均以其独有的绘画敏感力捕捉到宋元传统绘画中沉潜的精神涵义和表象技法之间的关系,意识到传统技法与审美观和新技法所产生的审美意识间的共通性。他深入过传统绘画的学习但绝不止步于传统艺术观念的藩篱。他创作过大量水墨作品,熟悉水墨语言的构成与表达,但他并不以为只有水墨才具有中国绘画精神,魏晋色彩人物和大唐金碧山水同样彰显着东方式的华贵。而今是一个东西文化贯通的大时代,彰显中国精神的不应该只有水墨。
《神裂天合》
70cm x 70cm 彩墨 皮纸 20年
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他兼容并蓄,立足于现代水墨意识与表现技法的开放性,不断尝试创造着将“色”归于“墨”“墨”融于“色”的新艺术中。他主张墨、色互动互融,强调中国画水、墨、色、纸共同作用后所产生的独立价值。他常用传统的披麻皴线去构架现代感十足的山石形态,并将其悄然植入传统山水“高远”和“深远”的结构中,使现代意味扑面的山水作品依然内涵着古典的审美情愫。
《神山无眠》
70cm x 70cm 彩墨 皮纸 20年
王作均非常注重绘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力,注重画种语言之间的借鉴和融汇,他在不断的融汇实践中逐渐发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他凭借深厚的传统水墨山水的功底,不断地在建筑美学、雕塑美学、色彩美学以及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中寻找可借鉴的艺术信息,在作品的大结体上显著标示出他的绘画不同一般。
《彩梦山水》
74cm x 54cm 色墨 皮纸 2015年
同时,王作均又强调中国画线条的韵律和节奏意识,强调书写艺术在绘画中的高华气息。他的作品始终由墨线介入,由枯与湿、浓与淡的线条叠加组成骨架,由水破墨、墨破彩的偶然冲撞来提升作品的韵味。他常说道:画家如同导演和指挥,要清楚地了解画面各个局部各个时间段的墨彩需求,然后才能协调性地整体处理。他强调宋人绘画的浑然壮气,又推崇元人直抒胸臆的笔墨传达,但他更强调精神上的理解远超于外观形式的简单模仿。
《寂空一流》
140cm x 70cm 彩墨 皮纸 20年
他作品中所表现的大山水早已脱离了古典绘画所规范的程式化结构,脱离了传统山水所崇尚的那种被习惯了的诗性和雅韵,他努力地推动着中国画的时代意识,努力地超越通常的审美格局。传统意义上的水墨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他艺术方向的需要,他不断地以绘画实验探索的结果来扩展当代中国绘画的语言体系,而新的艺术理念和思维方式使得他的山水作品朝多元性方向发展,成为一名现代意象墨彩艺术的践行者。
《松石无眠》
134cm x 68cm 墨彩 皮纸 2016年
他的作品视觉感极强,其形式语言和墨彩互施的技法语言间的无缝交融处处显示出他的艺术才情和丰厚的绘画品质。他期望自己的山水作品能够接续盛唐高贵而典雅的艺术精神,在当今大时代中再次绽放彩与墨的光辉。
《红石林》
70 x 50cm 皮纸 墨彩 2015年
当下的艺术生态已经失去了艺术家们健康诞生成长的土壤,好在王作均先生早年受到陆俨少、孔仲起、童中焘、卓鹤君等山水大家们的言传声教,在精神层面还始终保持着一种自我净化和独居的隐性状态。山水大家卓鹤君先生评价王作均的画作为“笔头厚、墨韵强、取象活”,称其达到了不易实现的“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绘画境界。
《倚松听泉》
70 x 50cm 皮纸 墨彩 2015年
王作均先生做人做事稳健而宽厚、诚实而诙谐,但在绘画方面他却从不吝啬妙思妙想。有理由相信一位功底深厚涉猎宽泛的画家在经历了四十余年的艺术沉淀后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定有其内容、有其价值。
《野山春树》
63 x 50cm 生宣 彩墨 2014年
《禅香》
70×70cm 皮纸 墨彩 2018年
《古刹凌云》
60 x 57cm 皮纸 墨彩 2016年
《山中有道》
60 x 57cm 皮纸 墨彩 2016年
《霞染梵音秋水》
60 x 57cm 皮纸 墨彩 2016年
《云起雁归》
60 x 57cm 皮纸 墨彩 2016年
《云水怡心》
60 x 57cm 皮纸 彩 墨 2016年
《磐石抱佛》
60 x 57cm 皮纸 彩 墨 2016年
《坐观云水》
70 x 62cm 皮纸 墨彩 2016年
《夜山神颂》
70 x 50cm 皮纸 墨彩 2015年
《独立深壑》
70 x 50cm 皮纸 墨彩 2015年
《墨彩山水》
34 x 46cm 宣纸 水墨 彩 2014年
《泉石傍松》
70 x 50cm 皮纸 墨彩 2015年
《观瀑》
180 x 95cm 皮纸 彩墨 2015年
《观云》
180 x 95cm 皮纸 彩墨 2015年
《松石云外》
180 x 98cm 墨彩 皮纸 2017年
《一树临风》
180 x 98cm 皮纸 墨彩 2017年
《云外松石》
180 x 98cm 水墨 彩 皮纸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