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系列之 车马器(上)
从史籍记载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古人使用车马的上限,起码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的尧舜时代。例如《史记·夏本纪》就记载说,当年大禹领舜帝之命治水时,即“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而近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夏代车辙,也以实物证明了这一记述是可信的。
除此之外,安阳殷墟出土的甲古文表明,最迟到了商代中期,我国古人所使用的车马,已经相当完备了,因为“车”字在当时是这样写的
与人类其它发明、使用的器物、工具一样,我国古人所用的车马,也同样走过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安阳殷墟博物苑保存的商代车马实物
殉人横于车后,惨。
下面是同尺寸复制品
相对后世而言,殷商贵族使用车马饰件较少,如马具
此外还有马衔、轭等
车具
此外还有衡未饰、辖軎等
不过,在商代车马器中,有一种堪称先进的青铜控马器。就是下面这件,学界称其为弓形器
使用时固定于驭者腰间,如图
借助这件器物,驭者可以将两马内僵系挂于腰间,而仅执外侧两条缰绳,如此便可以轻松自如地驾驭马匹了。
实物表明,这种控制多马驾车的方法,不仅沿用到了周代,即使在秦铜车马身上也能看到它的影子。换言之,这也正是诗云“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见《诗经.秦凤》)”的原因。至于那两条僵绳到那去了?答案是不在腰间就是挂在车上了。
再来看一件
在《论语.卫灵公》篇中,记载着孔子一段非常有名、却又让后世儒者常常犯晕的话,其文如下: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翻成白话即---颜回向孔子请教说:老师啊,做为一个执政者,您说应该怎样治理自已的国家?
孔子于是告诉他了三大纲领:应该沿用夏代颁行的历法,乘坐殷商时期流行的车驾,穿戴周朝制定的官服。
至此有人可能要摇头了:怪不得人说孔子是个复辟狂呢,这连车都要复古呀!
至于到底是咋回事,咱姑且不论,还是先来看看西周时期的车马吧---
在西安市长安区的张家坡村,有一座1956年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丰镐工作队发掘、保留的西周中期车马陪葬坑,因其地处沣河西岸,故简称其为沣西车马坑---
此坑为长方形,南北长为5.6米,东西宽3.4米,深约2.5米,坑内共有两车六马。靠南一乘为驷马战车
北面是一乘两马轩车
其车体为木质,车轮并列向东,车厢长方形,各有辀辕一根。
战车之马周饰青铜附件,其首顶系兽面马冠,其双目圆瞪眼獠牙外露,制作相当精美
而更令人称奇的,却是北边这挂卿大夫日常乘用的轩车,请看
看清了吧,此车附件不但全而精美,就连革制挽具也是用海贝来装饰的。
须知这种海贝在当时属于贵重之物,是君主用来赏赐臣属、诸侯互相馈赠的礼品,也是可以当作货帀使用的硬通货,而这辆车上用做装饰的海贝,居然就达到了两千多枚,其奢华成度不言而喻。
不过,这还不算是顶级的,因为去年八月在陕西岐山的贺家村,又发现了一处令人瞠目的西周中晚期车马坑,上眼
此车一反常态,木制车轮外居然包着铜壳
而銮铃及兽面纹车軎等青铜附件,竟然是用绿松石镶嵌装饰的
正因如此,此车才被戏称为西周“第一豪车”。
此外考古工作者们也挺辛苦,为了以最佳方式挖掘、保存、展示这辆豪车,一群人从秋干到冬,不仅个个累得屁滚尿流,就连回家取件冬衣都顾不上了。
比如说下面这位,就是刚擦完清濞拍的照,冷啊
开个小玩笑,其实这位是我的朋友董馆长,一位很帅气的考古工作者,都是让天气给整成这样了。
看过了这些,您或许也该明白孔子为什么要说执政者治国应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了吧?
简单地讲,古时候的王者都有“改服色,易正朔”的毛病,一上台就喜欢打破前规重新来,而“夏时”即阴历,是我国上古先民经过长期观察、推算、比对之后总结出来的历法,更是使国人不违农时、保证收获的第一要素,所以才会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而“乘殷之辂”呢,则与当今责令政府机构不得超标使用公务车是一个道理。因为相对商代车马而言,周车实在是特木太豪华了。
至于“服周之冕”,那就更简单了,须知周朝是三代礼仪典制的积大成者,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讲,也就是“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其衣冠、服饰的庄重与完美,自然也远在夏、商之上了。
下面,我们籍上图所示,依次上些西周车马件供大家欣赏
马冠
西周 现藏宝鸡青铜博物院
人兽形辕首
西周 通高13公分 现藏宝鸡青铜博物院
虎头形辕首
西周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现藏首都博物馆
衡末饰
西周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现藏首都博物馆
轴饰
西周 北京昌平白浮出土 现藏首都博物馆
辖、軎
西周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现藏首都博物馆
当卢
西周 北京昌平白浮出土 现藏首都博物馆
镳
西周 私人藏品
鸟形车饰
西周 现藏西安博物院
銮铃
西周 现藏国家博物馆
衡饰釜铃
西周晚期 粱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
衡末饰
西周晚期 粱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
(未完待续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