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钢造假后 日产汽车又出事了……
文|路梦怡
近日,日本三大车企之一,日产汽车又出事儿了。
由于被日本政府查出使用无资质人员充当出厂质检员,并且一直屡教不改,就此,日产汽车将在日本停产两周以解决此次问题。
日产CEO西川广人(Hiroto Saikawa)在横滨总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公司需要将其国内的6个工厂停产,以重新设置其检查线。此外,公司还将增加最终车检人员的数量。
同时,日产召回116万辆2014年1月-2017年9月生产的汽车以再次进行检查。此次召回成本高达250亿日元(约人民币14.67亿元)。
由于无证人员检查的汽车不涉及到出口车型,日产供出口的车型生产不会受到影响,包括受热捧的Rogue SUV及电动车聆风。
“没能彻底防止问题再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营管理层”,西川广人辩解道,他还表示,此次问题主要来源于过分强调车检效率,并且忽略了厂长与领班之间的沟通。
但是这种解释显得过于苍白无力。
因为据日本NHK电视台10月20日报道称,日产汽车的内部调查结果显示,这种违规检测行为已经持续了超过了20年。
日本汽车业一系列丑闻的报复,正在使“日本制造”从原来的精益求精变成了声名狼藉。
过去几年时间内,日本汽车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有史以来最恶劣汽车安全丑闻”高田气囊创下迄今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召回案,殃及几乎全球19家车企召回过亿辆汽车,至今仍在发酵。
2016年,三菱与铃木被爆出篡改油耗数据,分别涉及62万和超过210万辆轻自动车。
不久之前,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又被曝出造假丑闻。该公司通过篡改了生产的部分铝和铜制品的强度等性能数据,将不合格产品提供给汽车、飞机、军工、高速列车等多个领域的制造商,丰田、三菱、日产在内的众多日本汽车企业也受到波及。
作为日本经济的顶梁柱,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是日本在战后复苏的关键,保证了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实现以每年10%的高速增长,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但是进入“失去的二十年”后,日本遭遇到经济增长乏力,GDP一度遭遇了负增长,最终在2010年被中国超越。
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誓言“重振制造业”,并亲自挂帅“日本经济再生总部”。但是当疲惫不堪的日本制造业并未能够追上改革步伐,只是在重复着造假、偷工减料中慢慢走向衰落。
日本汽车行业智库现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吴保宁指出,日本制造业暴露出的问题源于三方面因素:
第一,对制造业从法律和标准上加强管理,提高了制造业的成本;第二,材料、零部件供应商背负着来自下游企业的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第三,企业内部利益驱使,强调创利创收,忘记和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遵纪守法。
更有学者认为,日本制造业集体跳水,反映了日本制造业目前正在遭遇转型期的尴尬和试图“再崛起”的无奈。在夹缝中,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品牌急于求成或掩盖下滑业绩,是导致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丑闻不断的根源。
更悲哀的是,在过程中,日本人慢慢丢掉了自己,也让全球人崇敬的“职人精神”。
“职人精神”指的是追求自己的技术,拥有自信,不为利益所动,不受外界干扰,耐得住寂寞,不惜时间,精工细作,在质量问题上从不妥协,一心一意只做最佳的产品。
当年,谁没有读过“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的创业传奇以及“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故事呢?
可是,如今日本汽车行业的一系列丑闻,不仅打了自己的脸,更是愧对大家对日本制造的信任。
西川广人表示:“我们将重启生产,杜绝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夺回(消费者的)信心。”
但是当日产汽车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制造丑闻发生,并将问题推给到管理层沟通不当时,不得不怀疑,这家公司是不是故意选择对监管的漠视。
掐指一算,现在还有几个日本汽车业没有出过事儿了?消费者的信任缝隙已经产生,夺回信心又谈何容易。
村上龙曾对日本表达过一个观点:这个国家什么都有,要什么东西就有什么东西,唯独没有希望。
希望日本制造业,不要让它一语成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