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支撑一个国家28年,还挡住了3位皇帝的8次疯狂进攻 2024-04-21 02:38:08 文:计白当黑晋阳,公元前497年建城,历来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自唐以来其形制达于鼎盛。据《永乐大典》中《晋阳记》记载:“城周四十里,东西十二里,南北八里二百三十二步”。晋阳横跨汾河,由西城为复体的西、东、中三座小城组成了一个城池综合体,仅城门就有24座。晋阳的CBD位于西城,又名都城,晋阳宫城、仓城、大明城等重要建筑都位于此。城外西北隅则有汛期防洪、平时防卫的罗城。后周太祖郭威一语道破了晋阳的重要性,“河东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951年1月1日,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晋阳建汉称帝,史称“北汉”,这是十国中唯一的北境之国。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 ,后周_图显德元年(954年)三月,北汉皇帝刘崇趁柴荣登基不久,根基尚浅,联合辽国军队攻打后周。不曾想柴荣血气方刚,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将刘崇揍得鼻青脸肿,元气大伤。刘崇兵败后,收拢残兵败将,仓皇逃回晋阳。修筑城堑,训练士兵,增加赋税,并向辽国求援,随时应对后周的反扑。刘崇心知捅了大娄子,日夜坐卧不安,如坐针毡。事实确实如刘崇所愿。柴荣兵分三路,进攻北汉,大有一举攻灭北汉的气势。四月,后周各路军队推进顺利。汾州(今山西汾阳)、沁州(今山西沁源)、辽州(今山西左权)、盂州(今山西阳曲东北大盂)等地官员主动请降。北汉的百姓长期受到刘崇压榨剥削,听闻后周军队进攻北汉,纷纷箪食壶浆迎接后周军队。数十万后周军队对晋阳展开了轮番进攻,始终无法破城。周 北汉_图此时,战场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后周军队的军纪开始松懈,时有剽掠百姓,随意杀人的事件发生,引起北汉百姓反感,纷纷坚壁自守。后周的军粮供应也出现了危机。诸将力谏退兵,柴荣不从。他征调周边民夫,抓紧运送军粮,并且安抚百姓,严肃军纪,稳定局势。柴荣还命王彦超进攻晋阳周边北汉城池,以绝晋阳外援。北汉只剩晋阳一座城池,刘崇龟缩不出,孤城待援。五月,晋阳激活了阴雨模式。大雨一连下了十多天,土地泥泞,道路湿滑,城外的后周军队无处躲雨,加上连续20多天高强度攻城,军营里开始流行传染病,战斗力不断衰减。而刘崇期盼已久的辽国援军已到达忻口(今属山西北)。符彦卿率军进击,辽军诈败,史彦超贪功冒进,遭伏阵亡,后周兵死伤惨重。败报传来,后周全军震动,柴荣下令焚烧数十万斛刍粮,所得北汉城池尽数放弃,饮恨退兵,从此他再也没有踏上北汉的土地。此次晋阳之战,刘崇充分利用晋阳城墙坚固的“地利”优势,又逢“天时”助攻,加上队友辽军的给力表现,侥幸逃过一劫。柴荣发动晋阳之战,战前准备不足,粮草供应紧张。军队在高平大战之后,并未得到休整,连续作战,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后周攻打北汉,没有利用好“人和”因素,分散了后周军队的精力和专注度。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_图960年,中原换了主人,一个崭新的王朝诞生了。从乾德元年(963年)到开宝八年(975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先后六次发兵攻打北汉,晋阳犹如俄罗斯套娃般的城墙,成为他难以逾越的阻碍。而辽国是左右北汉战局的关键力量。辽军铁骑不仅踏碎了赵匡胤统一九州的梦想,也在将来给他建立的王朝带来了无尽的噩梦。开宝九年(976年),赵光义在斧声烛影的质疑声中登上皇位。按照王朴《平边策》中“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理论规划,统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接下来,赵光义将目光盯上了十国中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北汉”。通过武力统一北汉,不仅能够树立个人威信,建立真正的大一统王朝,超越自己的哥哥,还能为自己的皇位加上一条强有力的背书。赵光义(939年-997年)_图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北汉的大地上再次出现北宋军队的身影。赵光义一方面命潘美、田仁朗、雷德骧、刘保勋等将领攻打北汉,另一方面,他又命郭进和孟玄莆分别驻守石岭关(今山西忻县南)和镇州(今河北正定),阻遏辽国援军。三月,赵光义亲率大军出镇州,攻盂州。此时,北汉皇帝也换成了刘继元。他见宋军来势汹汹,一边整军备战,另一边急忙向辽国请援。辽国南国宰相耶律沙和冀王敌烈奉命援助北汉。大军风尘仆仆,刚行至石岭关,遭到郭进的阻击。辽军损失惨重,敌烈等五员大将阵亡,一万余士兵丧命。残军仓皇逃回辽国。辽军强行为北汉续命的企图破灭,是时候展现北汉真正的实力了。晋阳古城平面简图_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刘继元又派兵偷袭宋军,可惜北汉军的战斗力太渣,很快垮了。现在刘继元唯一能指望的是晋阳能再次成为“城坚强”。四月中旬,赵光义率大军一路攻城掠地,来到晋阳城下。数十万大军将晋阳城围得水泄不通。从四月下旬到五月初三,赵光义亲自督战,宋军对晋阳展开了轮番进攻。面对宋军的赫赫军威,最先垮掉的不是城墙,而是人的意志。北汉宣徽使范超和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等先后出降。这时,赵光义命人决汾河灌城,晋阳顿时成为一片泽国。刘继元在内无斗志,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在五月初六出城投降。晋阳再也无法挽救北汉的国运。北汉的灭亡,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历史在此翻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晋阳的命运却让人唏嘘不已。晋阳地形险要,城高沟深,易守难攻,百姓彪悍尚武,难以掌控,自古以来,割据势力以此为据,对抗朝廷,更是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因此,晋阳的龙脉风水,让赵光义担忧不已。他认为晋阳的“王气”“盛则后服,衰则先叛”,会影响宋王朝的稳定,同时他衔恨晋阳军民的长期顽强抵抗,并未真正征服当地的人心。赵光义以开封晋阳星宿不合为借口,下诏毁城。宋灭北汉_图晋阳城中士绅富户被强迫迁居开封和洛阳。随后放火烧城,连累城中老幼无辜百姓,被烧死或逃跑被踩踏致死者不计其数。随后,赵光义再下血本,征调数万人,削平晋阳北部的系舟山山头,曰“拔龙角”,最后再放大招,用汾水和晋水冲灌晋阳城废墟,一座千年古城从此消失。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潘美在晋阳旧址以北的阳曲县唐明镇重建新城。以土筑墙,城有四门,周长十里,城内街道筑成丁字形,取其意为“钉”破“龙脉”, 可以看出,新城的形制规模无法与晋阳古城相比。宋朝北方地区失去了一座战略重镇,辽军由此长驱南下,如入无人之境,为“靖康之难”埋下祸根。时光荏苒,朝代更迭,新城涅槃,再次成为中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山西政治、政治、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它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太原”。............................END............................ 赞 (0) 相关推荐 北汉:五代十国之一,国力弱小,却坚持了28年! 在古代历史上,存在众多以"汉"作为国号的朝代和割据势力,比如大家熟悉的西汉.东汉.蜀汉等,都在古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北汉,虽然也是以"汉" ... 北汉疆域不到半个山西省,为何能让周世宗、宋太祖两雄主先后吃瘪 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后汉灭亡.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作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又和郭威有杀子之仇,自然不会向后周妥协.于是他在太原自立为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 刘崇虽 ... 第八百八十五篇 辽天顺帝穆宗耶律璟 X图1 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塔上的浮雕"飞天". 图2 辽代五彩盘. 辽天顺帝穆宗耶律璟,谥号孝安敬正皇帝,契丹名述律,辽太宗长子,母靖安皇后萧氏,辽会同二年封寿安王,辽 国第四 ... 杨业三十余年的辉煌没了:五代十国最后一个政权北汉覆灭始末 作者:陈二虎 (左为赵匡胤) 一.白马岭之战大败契丹援军 自赵匡胤立国以来,弹丸小国北汉一直是北宋的心病,因为北汉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辽国. 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亲征北汉,差一点就灭了 ... 金一南:支撑一个国家民族脊梁的,永远都是那些“关键少数”! 金一南:支撑一个国家民族脊梁的,永远都是那些“关键少数”! 中国人口最多的小区,比一个国家的人口还多。 北京:我的天通苑小区,居住人口60多万,拥有3座地铁站. 贵阳:我的花果园小区,居住人口43万,小区内有17座桥梁.8座隧道. 遵义:我的保利未来城小区,居住人口30万,小区内光商铺都有2万家. 广州 ... 中国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王朝,历经10位皇帝,个个勤政 春雪资讯 2021-01-19 13:04 在古代中国皇帝当家做主的时代里,一个昏君的破坏力极大.他们可以轻易的毁掉几任好皇帝留下的基础.这样的皇帝特别多. 秦二世胡亥,整天花天酒地,最后把秦帝国的江 ... 福建宁德这座古墓规格太高,南京大学教授认定明朝第二位皇帝的墓 福建宁德这座古墓规格太高,南京大学教授认定明朝第二位皇帝的墓 真实版“在逃公主”, 1岁被白人收养,28岁被发现是公主,7万人等她回归...改变了一个国家 这个姑娘的人生,堪称现实版"在逃公主",比电影还精彩,比著作还传奇. Sarah Culberson在1岁时就被白人夫妇收养. 长大后,她获得美国音乐学院剧院的硕士学位:成为演员, ... 唐三彩一个时代的象征,一座城池也不换? 唐三彩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并以它那色彩斑斓的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 ... 明清家具一个时代的象征,一座城池也不换?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特别讲究线条美,注重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通过面.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 18世纪初期宫廷特制的家具,并提点了其背板上下四块花牙和扶 ... 1岁被弃养,28岁被发现是在逃公主,她改变了一个国家 她姐想问下大家,小时候,你幻想过这样的情节么: 某天有人忽然告诉你--其实你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公主!! 当你回到自己的国家,举国欢庆,人们列队迎接.载歌载舞,高呼"欢迎公主回家". ... 宣德炉汝窑一个时代的象征,一座城池也不换? 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 当年宣德皇帝去看冶炼的时候问工匠:"怎么能使铜器的质感显得非常好呢?"工匠说:"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