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案刁
1、桂枝加葛根汤
任某,女,21岁,1965年12月10日初诊。
昨日感冒,头痛、头晕,汗出恶风,肩背乏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舌苔薄白,脉浮稍数。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2、半夏泻心汤加味
夏某某,女,41岁,1980年6月13日初诊。
患者于三月前因高烧出现黄疸,巩膜、皮肤、小便皆黄,黄疸指数26u,大便白而疑为阻塞性疾病,住院80天,因惧其手术而出院。
现头昏,口苦,恶心呕吐、胸闷、纳差,胃脘部有痞塞感,右胁痛,不能右侧卧,大便每日一次,色白,舌质红苔黄,脉缓弱。
治宜辛开苦降,疏肝解郁,拟半夏泻心汤加味。
黄疸属湿热者固多,然虚寒者亦不少,仲景虽有“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训,但此是常法。本案乃脾胃升降失其常度,土壅木郁,致肝气不得疏泄,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因而发黄。若继用清利,必不能愈,当疏利肝胆,调其脾胃升降功能,则不治黄而黄自退,此乃变法。知常达变,方不致误。
3、大承气汤加味
何某某,女,19岁。
发狂两月,语无伦次,近十天病情加重,四天不语,来院求治。
余诊:不进饮食,性情急躁,两目怒视,狂乱无知,不避亲疏,弃衣欲走,叫喊不已,大便秘结,脉象浮滑洪紧,舌苔黄糙。
本案发狂,见便闭、苔黄燥、脉洪滑,及腑实内结、浊热上攻所致,故与大承气汤泻下腑实则愈。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大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已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伤寒论》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伤寒论》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宜大承气汤下之,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伤寒论》第241条: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痓湿暍病脉证第二》:痓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4、桂枝加桂汤
王某,女,58岁。
眩晕20余日,时作时止,晕时腹中气上冲逆,甚则呕吐、耳鸣,感觉周围旋转,如步云里。望其面微暗红,形容憔悴,舌淡红,苔白腻。
经住院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至今仍服西比林、舒血宁等。时发热,汗自出,纳呆,便溏,日二三行,腹不痛,腰不酸。诊得脉象沉弦。触其腹,心下悸甚,腹肌挛结。
二诊:眩晕、冲逆大减,时发热、汗自出亦轻。仍纳呆,便溏。近口干思饮,此寒邪祛散,阳气萌升之象也,法不可更。
原方三剂。
眩晕时发时止,缘于腹中气冲与伏,冲甚则晕甚,冲伏则晕停,此冲脉之病也。观便溏下利,知其下焦伏寒,寒邪犯冲,故气逆而晕也。桂枝加桂汤温阳散寒、平冲降逆,正用武之时也。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5、黄连阿胶汤
张某,男性,48岁,1965年12月13日初诊。
因患肺炎而高热半月方退,但遗心烦、失眠1个月不愈,口苦思饮,手足心热且易汗出,舌苔黄,舌质红,脉弦细数。
上药服1剂即感心烦减,夜眠好。
脉弦细数,舌苔黄,舌质红,口苦思饮,手足心热且易汗出,阳明里热。心烦,失眠,血虚热扰。证属久热伤津血,热扰神明,致使神不安,治以清热养血,与黄连阿胶汤。
相关经典条文学习
《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