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难行,合作却要谨慎
瞬息万变的世界,人心常常也被真真假假的机会撩拨。
手机里的通讯录不需要特别长,随便一拉,就能找到好些“无限接近于成功的人士”。看他们发来的照片,晒出来的前景和钱景,很难不心动。毕竟,谁会和(可能挣点大钱小钱的)机遇过不去呢。
单枪匹马打拼很不容易,但是合作也需要谨慎。特别是在选择合作对象时,需要格外留心。互相要有足够的了解,也就是要知根知底。虽然现在只要用心,很多信息都可以在公开渠道上找到。但还是有很多东西,不经过时间的考验,是看不出来的。
在公司内部,挑选项目组成员相对简单。尽管有很大的限制,却也规避了一些风险。在可以备选的名单中,也许找不到一个完美的人选,但是,一般也不会埋下很夸张的雷。毕竟,一个人在公司待了几年,他的工作能力和风评,只要多问几个人,总可以了解个大差不差。综合几个条件,挑选相对合适的人选就行。
找外部的合作伙伴,则要复杂得多。首先,合适的合作对象,不一定在你的熟人圈子里。合作伙伴需要在各方面和你互补,不管是能力还是性格,你需要的合作伙伴,往往擅长着你所不擅长的事情。因此从某方面来讲,很多情况下,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是你的圈外人。
那些有经验的,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前辈们,总是提醒我们,做事先做人。在没开始一起做事之前,我们要尽可能识人。多花时间去和意向伙伴沟通,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他的目的,他的需要。看看是不是有合作的空间。对方的专业能力,过去的经验,当然很重要。
但在考察能力之前,要先看处事风格和三观。三观合拍的人,才能长期共事。大家看重什么,不看重什么,最好能有一致的观点。如果觉得能力行就上,那么,不管事情是否能进展顺利,你都是在给自己埋雷。进展得好,在分配上一定会有矛盾;进展的不顺,在追责上必然有冲突。
能力和三观都没有大问题的话,也不要马上就要开始合作。在启动之前,还要做一件事:丑话说在前面。要再次确认共同目标,投入和分配,权责分工,以及退出机制,最好以书面的形式,得到双方或多方的确认。这一点真的很重要。每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别人眼中未必如此。哪怕大家都是普遍意义上的好人。比如你投入了50%的资金,自然认为自己有50%的决定权,但一个项目,投入的不只是资金,还需要投入精力去运营,这个运营的权重,一定是有差别的。因此要把资金和运营两块分开考虑。只有白纸黑字确认下来,大家都没有异议,才能走到下一步。否则的话,只能停在这里。
当然,谨慎行事不等于不作为。我们有了复杂的心理预期,还是要谨慎而大胆地,去打开怀抱,接受不一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