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奇诗·五苦诗

五苦诗是以“生、老、病、死、爱”为苦,并以此题的诗。“五苦”的观念最初是佛教宣传的一种人生理念,佛教《心经释义》说人生有四苦:生、老、病、死;《五苦章句经》说:“何谓五苦:一曰诸天苦,二曰人道苦,三曰畜生苦,四曰饿鬼苦,五曰地狱苦。”后来道教吸收了佛教的这种理念,也构筑出“三尸五道门”,也总结出“五苦”,即:“第一名色累苦心门,一曰泰山地狱苦道;第二名爱累苦神门,一曰风刀苦道;第三名贪累苦形门,一曰騑山负石苦道;第四名不副实华竞苦精门,一曰江河苦道;第五名身累苦魂门,一曰吞火食炭镬汤苦道。”后又增至六苦,在生老病死外,加上“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又有“八难”即“八苦”之说: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随着佛教在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士大夫文人也将此类观念化为禅诗,这就出现了《五苦诗》。

五苦:五首分咏人生五种痛苦,属组诗类。

如由梁入北周的宋姓和尚《五苦诗》即分咏生、老、病、死、爱离五苦:

生苦

可患身为患,生将忧共生。

心神恒独苦,宠辱横相惊。

朝光非久照.夜烛几时明,

终成一聚土,强觅千年名。

老苦

少日欣日益。老至苦年侵。

红颜既罢艳。白发宁久吟。

阶庭唯仰杖。朝府不胜簪。

甘肥与妖丽。徒有壮时心。

病苦

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

一朝床枕上。回转仰人扶。

壮色随肌减。呻吟与痛俱。

绮罗虽满目。愁眉独向隅。

死苦

可惜凌云气。忽随朝露终。

长辞白日下。独入黄泉中。

池台既已没。坟陇向应空。

唯当松柏里。千年恒劲风。

爱离苦

谁忍心中爱.分为别后思。

几时相握手,呜噎不能辞。

虽言万里隔,犹有望还期。

如何九泉下.更无相见时?

在南北朝时期,还有一种《三徒五苦辞》,所咏五苦,与前面的生老病死爱离不同,是《五苦章句经》所云之“诸天苦”、“人道苦”、“畜生苦”、“饿鬼苦”、“地狱苦”,后来道教“三尸五道门”(见《云笈七籖》卷八十一)。此类诗首见于南北朝时无名氏的《三徒五苦辞》(或云:唐·杜光庭作):

三才及万物,依伏各有龄。

终始待劫数,福尽天地倾。

往反于五道,苦哉更死生。

辗转三徒中,去来与火并。

大贤慎兹诫,忍性念割情。

愚夫不信法,醉痛常自婴。

吾念世无已,今故重告明。

若欲度斯患,归命太上经。

醉福不由他,谅自发尔声。

大贤故闭口,欲绝诸恶缘。

灭念归兼至,依伏待长泯。

弘道以安世,终当见正真。

淫嫉为祸首,灭身之至患。

含养如此害,岂是道所安。

知恶而不革,恐必致夭残。

怀毒日斋直,令我发长叹。

宿命有信然,弱丧谓之旡。

皆欲眼前见,过目即言悠。

大贤明道教,惨慽愍顽夫。

依依念子苦,勤勤令我忧。

人命以消尽,亦犹膏中火。

四大暂相寓,五物权时假。

盛年当勤学,趣求存告我。

福尽身神散,冥冥地狱下。

上圣畏是故,寻道度斯福。

学仙行为急,奉戒指情心。

虚夷正气居,仙圣自相寻。

若不信法旨,胡为栖山林。

大贤乐经戒,受之为身宝。

就学常苦晚,治身恨不早。

比当披幽迹,倐歘年已老。

执卷吸尔极,将更死痛恼。

吾故及弱龄,弃世以学道。

此诗见《玉音法事》、《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仪》,反映早期道教的仙道观念,虽吸收佛教的一些观念,但还没有发展为后世道教的“三尸五道门”的五苦,与佛教宣传的“五苦”也不同。

三涂五苦颂八首

三才及万物,倚伏各有灵。

终始大劫数,福尽天地倾。

往返於五道,苦哉更死生。

展转三涂中,去来与祸并。

大贤慎兹戒,忍世念割情。

愚夫不信法,罪痛常自婴。

吾念世无已,今故重告明。

若欲度斯祸,归命太上经。

罪福不由他,谅自发尔身。

大贤故闭口,欲灭诸恶根。

灭念归兼忘,倚伏待长泯。

弘道以安世,终当见正真。

淫嫉為祸首,灭身之至患。

食养如斯祸,恐必致夭残。

知恶而不革,岂是道所安。

怀毒日斋直,令我发长叹。

宿命有信然,弱丧谓之无。

皆欲眼前见,过目即言悠。

大贤明道教,惨慼悯顽夫。

依依念子苦,勤勤令我忧。

人命已销尽,亦犹膏中火。

四大暂相寓,五物权时假。

盛年当勤学,趣求存无我。

福尽身神散,冥冥地狱下。

上圣畏是故,寻道度斯祸。

学仙行為急,奉戒制情心。

虚夷正气居,仙圣自相寻。

若不信法言,胡為栖山林?

大贤乐经戒,受之為身宝。

就学常苦晚,治身恨不早。

比当被幽賾,倏忽年已老。

执卷吟尔极,将更死痛恼。

吾故及弱龄,弃世以学道。

八苦诗·莲修必读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虗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

声闻到此心犹昧。菩萨于中慧未开。

誓割爱缘生极乐。华中产取玉婴孩。

万事输人已退藏。形骸自愧少康庄。

朱颜一去杳无迹。华髮新来渐有霜。

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

宁知淨土春长在。不使身心昼夜忙。

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

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

自昔欢娱何处去。只今苦痛有谁怀。

岂知极乐清虗体。自在游行白玉阶。

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分离难主张。

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蠏漫慞惶。

甘心狱户为囚侣。束手幽关事鬼玉。

何似华开亲见佛。无生无灭寿难量。

爱别离

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令人欲断肠。

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 马上谢君王。

泪深江海犹嫌浅。恨远乾坤未是长。

诸上善人俱会处。愿教旷劫莫分张。

怨憎会

若事人情皆欲逃。谁知夙业自相招。

有钱难买阎翁赦。无计能求狱卒饶。

兵败张巡思作鬼。身亡萧氏愿为猫。

何时得预莲池会。积劫冤讐好共消。

求不得

穷达由来有夙因。转生希望转因循。

扬帆屡见沉舟客。挂榜偏伤落第人。

毕世耕耘难果腹。频年纺织尚悬鹑。

乐邦衣食天然好,不用区区更苦辛。

五阴炽盛(注)

逼迫身心苦事多。哀声无地可号呼。

肝肠断处情难断。血泪枯时恨未枯。

临海廿年持使节。过关一夜白头颅。

何当淨土修禅观。寂照同时离有无。

(注):色受想行识为五阴。色阴是身及一切有形诸物。四阴是心。炽炽者。勐勇也)

(资料来源:个人图书馆

(0)

相关推荐

  • 在?今晚给大家整点阴间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杜斗城. <地狱变相>初探[J]. 敦煌学辑刊, 1989(02):73-84. [2] 萧登福. 汉魏六朝佛道两教之天堂地狱说[M]. 台湾学生书局, 1989. [3 ...

  •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 东汉末年黄巾军首领:张角

    张角(?-184年),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 张角修太平道,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 ...

  • 清代道教抄本《道门安葬全套》

    道门安葬全套,明清时期道教科仪抄本.

  • 近代道教抄本《道门混炼安师科》

    道门混炼安师科,道教民间抄本秘诀.

  • 中国古代奇诗·十二时诗(之三)

    (三)吟咏男女爱情的悲欢离合 "十二时诗"与"五更转",都是杂体诗中,影响较大的诗体. 古代民歌时调或俗曲中的"十二辰诗",多吟咏男女爱情的 ...

  • 中国古代奇诗·十二时诗(之二)

        (二)反映社会生活的 从唐代始,<十二时>世俗歌辞,也带有劝善的内容,如<天下传孝十二时>: 平旦寅,叉手堂前谘二亲. 耶娘约束须领受,检校好恶莫生嗔. 日出卯,情知耶 ...

  • 中国古代奇诗·十二时诗(之一)

    十二辰诗,古或称十二时诗.有了十二辰记时法,也就产生了"十二辰诗". (一)禅家 十二时颂 一天之计在于晨,修道之人,要坚守十二时辰的修炼,自然要从寅时开始.这样在禅家便产生了&l ...

  • 中国古代奇诗·四相诗

    梁时的傅翕(傅大士.善慧)将生老病死四苦与四相,融合为四相,他有<四相诗>: 生相 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 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 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 为迷真性法,还却受轮回. ...

  • 中国古代奇诗·百年诗

    百年诗,又称百年歌,乐府诗的一种.属于镶嵌类. 百年诗的创始与五更转一样有释家与俗家两大源流,也是俗家渊源早些,以陆机<百年歌>为源头,采用顺述之法以抒发死生之慨:佛家以<百岁篇&g ...

  • 中国古代奇诗·同字诗

    同字诗,也称复字诗,就是在诗中重复使用相同的一个字,差不多每句都有,甚至每句不只一个字,但读起来不觉罗嗦,反而有一种新鲜感,像无名氏的<春诗>: 春水春池满,春诗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 ...

  • 中国古代奇诗·同旁诗

    同旁诗,每句都以同旁字排列的诗叫同旁诗.又叫联边诗.嵌字中字体,又叫口字体,同旁诗最先为南朝(陈)沈炯<和蔡黄门口字咏绝句>,因为其诗每字的字形均含"口"字,故名. 汉 ...

  • 中国古代奇诗·序数诗

      序数诗也称数名诗.数字分题诗,是将数字顺序排列或逆序排列而组成的诗.晋代鲍照.唐代权德舆.宋代孔武仲都写有序数诗.先举一首较通俗易懂的顺序诗,讲一老者无依无靠的悲哀. 一老无成真可怜,两眼睁睁看老 ...

  • 中国古代奇诗·一字诗

      一字诗不是只写一个字的诗,而是将"一"字巧妙地用在诗中,别具情趣. 唐代王建<古谣>: 一东一西陇头水,一聚一散天边路.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树. 四个反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