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不能乱吃梨!分不清这一点,小心越吃越干!

随着深秋的临近,气温降低,凉风四起,天气变得更加复杂,人体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燥”的表现。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闭塞毛孔,使皮肤腠理变得密致,气机收敛,汗液不再外出,体表就会变得干燥。

可能大家会觉得,干燥不就是需要“润”吗?

于是,很多人变着法的吃梨,可是,血糖都吃高了,干燥症状并没有改善。

其实,这是因为你没有分清燥邪的性质!

01

秋燥是对“双胞胎”

中医认为,秋天主燥,燥邪当令。燥邪为患有两大特点,一是燥邪干涩,易伤津液;二是燥易伤肺。

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的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表现。

秋分以前,因有夏日之余热,天气晴暖而干燥,燥与温热结合,故以风热温燥为主。
会出现身热,出汗,口干而渴,咽干或痛,鼻衄,干咳无痰等不适。
饮食养生应侧重甘凉濡润,润肺生津。
秋分以后,气温逐渐转凉,燥与寒结合称为凉燥,又名“次寒”。
会出现身体发冷,头痛无汗,口干而不渴,鼻塞,咳嗽有痰而少等不适。

饮食养生应侧重温润,补肾益肺。

而雪梨味甘、性寒,入肺经,有清热化痰、生津润燥止咳的作用,对温燥有很好的凉润作用。

但是,对于感受凉燥之人,更需要让身体再温暖一些,才能让阳气重新回到体表,使得津液疏布,改善干燥,盲目吃梨只会越吃越糟。

所以说,润燥,一定要认清燥邪,万万不能乱吃,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02

燥邪怎么来的

秋季,燥邪当令,但并非所有人都会有很明显的“燥”感,这是因为,燥邪都是趁虚而入的!

温燥——津液流失

秋天的时候,中午气温较高,活动在阳光下时,会使人燥热难忍,甚至大汗淋漓。

此时,非但津液会随汗液外泄,打开的毛孔也更容易受到寒邪侵袭。

由于秋季人体津液本就匮乏,加上外界环境也燥,人感受寒邪之后,会很快化热而出现热证,由于这种热证具有温与燥的双重特点,所以被称为温燥。

凉燥——寒邪外袭

与温燥不同的是,凉燥多发生于秋日的早晚两端。

这是因为,秋日早晨起来很凉,人们在温热的被窝睡了一夜,突然进入凉气中,容易受寒。

而白天中午很热,人们会出汗,然后晚上变凉,穿得少的人,容易再次受寒。

这种凉气和秋季本身的燥邪结合,就会形成凉燥。

所以说,秋日想要避免燥邪损害,根据温度随时添减衣物十分重要。

不能盲目“秋捂”诱发温燥,也不能盲目“秋冻”诱发凉燥。

一般来说,秋日添减衣物要遵循以下原则:日照温度超过20℃时,可适当进行秋冻,同时要与适度运动相结合;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达2周以上,就需要及时增添衣物。

此外,每天早晚起床和入睡时要注意保暖防风,尤其是对于下面这些人来说——

  • 体有内热:平时就津液不足之人,此时燥的感觉会更为明显。
  • 血虚之人:因为血液与津液是同源的,血虚则津液不足,更易受燥邪困扰。
  • 气虚之人:气虚时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此时气机收敛无力,秋天燥热的时候会多汗,凉的时候会倍感干燥。
03
改善干燥,从身体内部入手
缓解燥邪伤害,一方面我们要远离燥邪,另一方面就是要增补体内津液。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润肺食谱,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服用:
温燥
秋梨汤
食材:白梨一个切片,石斛6克、沙参6克、麦冬6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食材熬水饮用。
四白露
功效:润肺健脾,清热祛湿
食材:甜杏仁1小把、雪梨半个、鲜百合1个、牛奶1盒、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
1、杏仁洗净之后要用清水浸泡;
2、百合掰开之后也要用清水浸泡;
3、雪梨洗净之后要切成小块状;
4、这时将浸泡好的杏仁、百合捞出来,跟雪梨一起放进搅拌机,进行搅拌成泥;
5、然后用过滤网滤出残渣,过滤出的汁加入牛奶、冰糖;
6、接着开着小火开始煮,一边搅拌一边加热,等到煮开就可以关火。
注:雪梨偏寒,多吃会伤脾胃,脾胃虚寒的人应该少吃。
凉燥
苏叶陈皮茶
功效:散寒宣肺。
食材:苏叶3克、陈皮6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材料放入沸水中熬煮5分钟即可晾凉饮用。
芝麻甜杏茶
功效:润肺止咳,补益肝肾
食材:黑芝麻250克,甜杏仁50克,白糖、蜂蜜各50克:
制作方法:
将黑芝麻炒熟研末,甜杏仁捣烂成泥,与白糖和匀后隔水蒸1-2小时,晾凉后即可。
服用时加蜂蜜1-2匙,每次吃2匙,每日2次。
排骨萝卜汤
功效:滋阴润燥,补肾养血
食材:排骨500克,白萝卜1个,干贝少量,姜
制作方法:
将白萝卜洗净,去皮,切滚刀块备用。姜切片,干贝洗净。
排骨洗净,冷水入锅,烧开三分钟,然后用冷水冲洗干净。
将上述的料都加入锅内,加水,加一点酒,一小勺白醋。大火烧开,小火慢炖20分钟到半小时。出锅前加盐调味。
04
喝水能不能润燥?
能!但是水不能乱喝!
很多人觉得干燥时补水就能好,但事实是,水喝多了,小便也多了,口渴干燥的问题却没有解决。
这是由于,我们所喝的大部分水并没有被身体利用,没有化成人体所需的津液所致。
人们常说的“生津止渴”,而津液未生,渴自难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身体将水分转化为津液呢?
答案就是——喝热水。
一般来说,津液的生成离不开胃吸收功能与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
平时,当我们饮用冷水时,胃在吸收前需要先将它变成与体温相同的温度,小肠才能参与转化。
所以,要想让喝进去的水快速变为津液,就要先学会为胃减轻负担。
而喝热水,就成了解燥的好办法。
怎么样,您学会了吗?
来源:养生中国
(0)

相关推荐

  • 防秋燥,这几款清润汤水赶紧煲起来!

    秋 燥 霜降过后,秋燥当令,滋阴润燥成为养生的主旋律,注重健康养生的岭南人,怎能少得了各种汤水.药膳轮番上阵.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清润汤水, 记得收好了! 莲子百合粥 图源:百度图片 原料:莲子.百 ...

  • 【本周靓汤】秋高气爽,宜润肤润肺

    终于到了一年中气候最舒适的日子! 发明"秋高气爽"这个词的人 一定是语言天才 居然能把秋的舒爽表达得这么精准 当然,如果能不那么干燥,或者时有干咳 这深秋就更好了 所以,本周特备深 ...

  • 入秋再热也要养阴!应对秋燥常用这四款滋润方

    广东的夏天总是循环在"炙烤"与"蒸焗"之间,热着热着,秋天就来了,气温却一点没有下降的意思,这时候如果你还停留在夏天的过法,那就OUT啦! 养生保健需根据节气变 ...

  • 秋燥不能乱吃梨!

    秋燥不能乱吃梨!分不清这一点,小心越吃越干!  太和道医 2020-11-02     随着深秋的临近,气温降低,凉风四起,天气变得更加复杂,人体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燥"的表现. 这 ...

  • 花甲,蛏子,扇贝……你分不清的贝类该怎么吃?

      说到小海鲜,最多的就是各种 "贝壳" ,这贝壳是软体动物双壳纲物种的俗称,还有个俗称叫 "蛤蜊".自从人类文明形成之初,我们的祖先就有吃贝类的传统,目前所找 ...

  • 分不清寒湿和湿热,怪不得越祛越湿!根据这个区分准没错!请收藏

    人觉得体内湿气重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危害,其实不然. 湿气重的人往往会有精神差.脾胃不好.满脸油光.皮肤暗黄等情况,严重时还会造成风湿性关节炎.腰椎方面的疾病. 除此之外,有时视力的减退也和湿气过重有 ...

  • 眼累吃胡萝卜,心累吃梨,腿累、耳累吃什么?

    人们累了,总是说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实际上,吃点东西也是可以缓解疲劳的.下面就告诉你什么疲劳就吃什么,让你身体健康精力好! 眼疲劳:胡萝卜.菠菜.海带 看书.看手机.看电脑时间太长,都会引起眼疲劳.我们 ...

  • 秋燥乱吃梨,小心越吃越干!

    随着深秋的临近,气温降低,凉风四起,天气变得更加复杂,人体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燥"的表现.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闭塞毛孔,使皮肤腠理变得密致,气机收敛,汗液不再外出 ...

  • 秋燥乱吃梨,小心越吃越干!

    医易同修偏方针灸食疗大全 今天 随着深秋的临近,气温降低,凉风四起,天气变得更加复杂,人体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燥"的表现.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会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闭塞毛孔,使皮肤腠理 ...

  • 很多人分不清,小龙虾头部到底是虾黄还是虾屎,别再乱吃了

    小龙虾是夏季的时令美食,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夏天小龙虾和啤酒是绝配, 这可是夜市上的明生产品呀,三五好友约着一起,整几瓶啤酒,再来几斤小龙虾,没有什么事比此刻更幸福的了.说到吃小龙虾,很多人可能有一个疑 ...

  • 【食疗】秋燥来袭,教你花式吃梨补脾开胃,润肺生津

    秋天来了! 是时候吃梨啦! 你知道吗?作为水果中的佳品 梨素有"百果之宗"的美誉 不仅是味道甜美的水果 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下面,佛山市中医院营养科主任 潘永主任中医师 将为大家 ...

  • 小龙虾头部到底是“虾黄”还是“虾屎”,很多人分不清,别再乱吃了

    精彩内容: 今天才知道,原来螨虫最怕它,只需一分钟,就可以将螨虫全杀死 蟑螂最怕它,把它放在墙角,蟑螂来一只死一只,一晚上就能灭干净 超好用的万能胶枪,出胶超快,粘性超强,什么都可以粘 图文版: 哈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