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切莫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中国教育报今日发了一篇文章《我们需要新家庭教育观》。孙云晓认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危险之一,是家庭教育学校化、模式化、形式化。家庭正在变为学校的第二课堂,父母正在“沦”为助教,真正的家庭教育价值被遮蔽了,家庭教育应有功能也被曲解和误用。
近年来,在业余时间,我也进行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推广工作,与上百所学校的众多家长进行过交流沟通,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了作者的担忧。现在的家长虽然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但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困惑、遇到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等,则视而不见,家庭教育变为学校教育的附庸,父母成为校外作业辅导员,亲子关系演变为功利的分数关系,许多家长实质上成了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控制者和压力制造者。
其实,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也没什么错,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学校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起到补位的作用,譬如,“学习”中的“习”,我国学校教育做的还很不够,黑板上做实验,几百人乃至几千人去参观工厂、农村,这种大呼隆式的联系实际是基本上不起作用的。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各有各的优势,若是通过节假日补上这些不足,其作用就发挥到位了。因为,我们的孩子太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了,“生活即教育”、“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等理念在很大程度是没有落地的。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每一类都承担着各自的使命和任务,家庭教育主要是学习品德和行为,是“习惯和做人”;学校教育主要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是“学习和做事”;社会教育主要是学习合作和实践,是“实习和公益”。然而,很多家长认为他们的责任就是管“生活”,学校管“教育”,并不清楚自己在基础道德教育、人格养成、行为习惯等方面肩负的重任。家长往往以“没有时间”“文化不高,不懂教育”等理由推托,孩子出了问题以后,往往把责任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
在我国,众多家长以自己工作繁忙为由,疏于和孩子的交流,往往用物质的给予替代对孩子的爱心呵护,并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就尽到了责任。经常听到家长对老师说“我把孩子完全交给您了,您就全权负责吧。”“老师您对孩子严格一点就是了,您讲的话他都很听,家长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这些话似乎是对老师的信任,实质上是推脱责任。学校与家庭是两个不同的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是一门系统科学,并非家长眼中简单的“办法”、“方式”、“模式”,家长要掌握这门学问,就必须放下架子,抛开身份,虚心地从零学起。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每个孩子都千差万别,再好的教育方法也难家家适用。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其次是家长对家庭教育规律、原则的把握;再次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学到的家教知识,要认真分析,联系实际,对症下药。比如,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有多种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好,跟老师关系不好,不会听课,考试过于紧张……只有找准了原因,才能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从而收到教育实效。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家长是孩子习惯的老师,习惯培养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然而,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该培养哪些习惯,以及习惯培养的途径及方法,很多的理念和要求几乎是空对空的。
凭着近几年家庭教育的实践,我认为,目前仍有70%左右的家庭忽视孩子的成人教育、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等自己份内的事情,而是越位、过分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这种所谓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在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存在漏洞甚至是空白的家庭教育其效果一定是不会理想的。(阚兆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