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临摹《圣教序》,有什么指导性的建议呢?
学习书法普遍的遵从规律是:'一专二博三创新'。特别是行书学习。特别要强调专攻一家专临一帖。而历代书法家最推崇备至的行书法帖,无疑是《圣教序》了。王羲之的《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字迹中最精粹之大成,全帖共1903字,
专心致志,沉下心来。始终以《圣教序》为准绳,进行长期规范化临摹 ,可以让我们的笔法不会跑偏,更不会误入江湖气的歧途 ,打下坚实的基础后再遍临名家博采众长,以达到自成一家。
第一个建议是临习时,最好可放大一倍或数倍。
放大后,可以看清小字体难以分析的笔法特点。特别是起笔的方向,和收笔的走势 牵丝连线细微处,通过放大🔍看 可一目了然。会有明显的区别和收获。如果手边没有放大本, 也可以通过放大镜放大看,来分析笔法。
二,可以采取主要入手临习《圣教序》,领会其结构和点画规律。练出骨力气势。与此同时,还要时常多读多观察《兰亭序》帖的兼习方法,因为《圣教序》和《兰亭序》有不少关联的字。
通过统计比对。《圣教序》中从《兰亭序》里'集'来的字,就有86个之多。比如'趣'字,墨迹《兰亭序》'耳'部件就有横画粗细错落的变化。
'群'字部件'羊'的横画就有之间牵丝连线的连贯性书写。而《圣教序》由于是碑刻,就已经无法分辨出这些关键部位的微妙变化之处 。
类似很多 就不一一举例,如'宇,怀'字的笔画写法。
因此说,《圣教序》是碑刻,偏于板,硬,正的楷体化倾向。特别由于是集字,字与字之间的关联承接较少,所以,在临学《圣教序》同时,时常观察,熟读《兰亭序》,就可以纠正把《圣教序》当单个楷体字书写的习惯。 很好的解决行书连贯流动性书写的问题(这个应引起足够重视,甚至我们看的许多教学视频,也大多只是把《圣教序》作为单个字的笔法播放,而不是整行全篇的流动连续书写)
三,有一定书写基础后 可以参考类似的碑帖 ,丰富自己对《圣教序》笔法结体深入了解,正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尽管如此,对有些笔法难以把握之处。可以参考临摹《兴福寺半截碑》之类。此碑是明代西安出土发现。风格秀雅拙朴,能补《圣教序》之不足。
我们知道。唐太宗一直很崇拜王羲之。所以,李世民的《温泉铭》,唐高宗的《万年宫铭》均可作为参考。
还有欧阳询的《张翰帖》。褚遂良的《枯树赋》。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墓志稿》。陆束之的《文赋》。李北海的《麓山寺碑》。杨凝式的《韭花帖》以及米芾,赵孟頫;还有董其昌,文征明的墨迹。都可作为参考。
我们知道历代书法家都是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从中汲取营养。如欧阳询的险劲。陆束之作品飘逸甜美。赵孟頫柔美俊秀。李北海的笔势雄健奇绝境界。他们的笔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参考。
所以,从以上分析,我们学习王羲之书法,用心临摹,专攻《圣教序》一帖。在临摹有一定基础后。学习类似于王羲之风格书法家的佳作。可以帮助我们融会贯通王羲之笔法技巧。从而请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笔法和意象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