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言大辞典 节     操

【一片至坚操,那忧岁月侵】语出唐代王贞白《太湖石》诗。太湖石有着坚贞不屈的节操,它哪会害怕不尽的岁月的无休止的侵蚀呢!二句诗通过赞美太湖石,表达了作者对坚贞节操的向往与追求。那:通“哪”。侵:侵蚀。

【一身轻似叶,所重全名节】语出清代李玉《清忠谱·傲雪》。自己把身体看得像树叶一样轻微,我所珍重的是保全名誉和节操。二句写出了忠直之人的心声。全:保全。名节:名誉和节操。

【一言纳赏,志士为之怀耻】语出《后汉书·桓荣传论》。说一句有益的话就接受赏赐,有节操的人为此感到耻辱。说明贪财好利,非志士仁人所为。纳:接受。志士:有大志、节操的人。怀耻:耻辱在心。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语出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说明人必须有坚强的骨气,这样才能立身坚定。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语出宋代宇文虚中《在金日作》诗之二。死对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即使自己被挖去了双眼,穿透了胸膛,也绝不会忘了你(祖国)。二句诗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浑闲事:非常平常的事。裂眦(zi自):眼角撕裂。不汝忘:不忘汝,不会忘记你。汝,你,指祖国。

【人生不方正忠信以显荣,则介洁静和以终老】语出唐代元结《喻友》。人生在世,如果不是靠正直忠信而显达富贵,就耿介、清廉、恬淡、和乐一辈子,直至老死。方正:正直。显荣:显达富贵。介洁静和:即抱怀守志的意思。介,耿介,独特。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语出明代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人生在世,哪个能免于一死?要紧的是要死得有价值。语本《魏书·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孰:谁。死所:死于需要死的地方,即谓死得有意义。所,地方。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语出唐代魏征《述怀》(一作《出关》)诗。人生在世应当感念意气,谁还会计较功劳和名位呢!意气:有恩必报,有诺必践的精神。功名:功勋和名位。论:计较。

【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语出清代顾炎武《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诗之二。人世间还有国家的臣民存在,虽然国家已经沦亡,可自己的民族气节绝不会因此而丧失。二句诗表达了作者誓死卫国的决心。人寰(huan环):人世间。遗民:改朝换代以后仍然效忠前一代的人。大节:指民族气节。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沦:沦丧。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语出明代于谦《谒先师顾洞阳公祠》诗。永远也不改变纯洁清自的操守,死上一万次也要保持捍卫国家的身心。二句诗写出了作者对故去先师的景仰之情,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的远大抱负。三生:指前生、今生、来生,比喻世世代代。冰霜操:像冰霜一样纯洁清白的操守。社稷身:与国家共命运的身心。社稷,土、谷之神,代指国家。

【三秋庭绿尽迎霜,唯有荷花守红死】语出唐代温庭筠《懊恼曲》诗。深秋时节,院子里的绿草都遭霜变了色,只有荷花至死犹红。二句诗借咏红荷赞颂终不变节的志士仁人。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深秋。庭绿:庭中绿草。庭,房前的空地,院子。

【士穷乃见节义】语出唐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人在处境危艰的时候才显示出节操。见(xian县):同“现”,显示。节义:操守。

【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语出唐代罗隐《两同书·厚薄第五》。泥土能使河水浑浊,却不能使海水浑浊;大风能把树木拔起,却不能把高山拔起。喻指低级趣味只会动摇俗人的思想,而不能改变君子的操守。浊:使浑浊。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语出《孟子·离娄下》。有道德修养的人,说话不一定都守信,做事不一定都坚持到底,只是与仁义同在就可以了。信:守信用。果:坚决。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语出《北齐书·元景安传》。意谓大丈夫宁可为保持气节而牺牲,也不能不顾名节,苟且偷生。后用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为了崇高的目的,宁愿牺牲,也不求苟全。玉碎:比喻为保持气节而牺牲。瓦全:比喻不顾名节,苟且偷生。

【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语出《淮南子·傲真训》。严寒到来,霜雪飘落,然后才知道松柏是常绿常青的。喻指有节操的人在艰难困苦的考验面前方显出英雄的本色。语本《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影也。”

【丈夫不逆旅,何以及苍生】语出明代俞大猷《秋日山行》诗。大丈夫如果不南征北战,四海为家,怎么能有助于老百姓呢?二句诗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为了民众百姓的安定和幸福不辞劳苦的壮阔胸怀。丈夫:大丈夫,志在有为之士。逆旅:客舍,此指四海为家。苍生:老百姓。

【丈夫志千载,飞沉何足叹】语出明代陆粲《赠别王直夫》诗。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名垂千古,一时的得志失意有何值得叹惜的?意谓男子汉大丈夫不论穷达,都要保持操守,这样就会千古不朽。丈夫:大丈夫。千载:千年。飞沉:升腾和沉没,比喻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

【丈夫溅血寻常事,留得人间姓氏香】语出明代杨仲年《失题》诗。男子汉大丈夫视抛头洒血为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他要让自己的名字传遍天下,流芳千古!二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建立光荣名节的热切追求。溅血:流血。姓氏香:谓名字流芳千古。

【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穷处而守高】语出宋玉《九辩》。意谓与其没有道义而得到好名声,宁可穷困而保持高尚的气节。表现了不欺世盗名,不苟且偷生的高尚情操。守高:保持高尚气节。

【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语出《史记·田单列传》。与其不仁不义地活着,还不如被煮死!说明宁可杀身成仁,也不苟且偷生。烹:以鼎镬煮杀人。

【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语出唐代姚崇《冰壶诫》。与其不义致富,还不如保持住美德贫苦地生活。说明恪守自己的信条、完善和巩固自己的道德情操至为紧要和可贵。浊富:谓不义致富。清贫:谓贫穷而保持道德情操。

【与其忍耻贪生,遣臭万年,何如含笑就死,流芳百世】语出《镜花缘》第九十回。与其忍羞含辱苟全性命,让恶名流传万年,还不如面带笑容从容赴死,让美名传扬百代!遗臭万年:谓恶名永远流传。臭,指恶名。含笑就死:面带笑容赴死。就,赴就。流芳百世:谓美名永远流传。芳,指美名。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语出宋代文天祥《金陵驿》诗。历史上一时的成功与失败都像尘土一样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行动,让世人称说你是大丈夫。二句是说人不要计较一时的成败,而应坚守气节,坚持正义的事业。消得:要能够。消,需要。丈夫:好汉。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语出清代郑燮《竹石》诗。经历了上千次的摧磨,上万次的迫击,岩石中的青竹依然坚强刚劲,就任凭你东西南北风狂吹乱刮吧!二句诗借咏岩竹,寄寓作者对刚劲风骨的追求。千磨万击:形容受尽摧折磨难。坚劲:坚强挺拔。任:听凭。尔:你。

【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于狭路,高士不能樽其节以同尘于隘俗】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宽大的车子不能收拢车轮以求得通过狭窄的道路,特立于世的人不能屈抑节操以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广车:宽车。胁:收敛;收拢。辙:车轮的行迹;此指车轮。高士:超出世俗的人。樽:通“撙”,抑。同尘:混同。隘俗:俗陋的世俗。

【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语出《战国策·秦策三》。只要大义存在,自己即使牺牲了生命,也不感到遗憾和后悔。几句话表达了志士仁人重义轻生的壮烈情怀。憾悔:遗憾后悔。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语出南朝宋代鲍照《代放歌行》诗。意谓那些心地狭窄、钻营好利的小人,怎么也不能理解心胸宽广、蔑视权贵的旷士的襟怀。讽刺蝇营狗苟的小人,歌颂旷士的高洁。龌龊(wo chuo握绰):不干净。旷士:旷达之士,指心胸开阔、蔑视权贵的人。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语出唐代李白《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大自然赋予了高可百尺的雄躯,这怎能是小小的恶风所能摧断的呢?--句诗表面上是写迎风挺立的华山长松。实际却是喻指作者的高尚人格。微:小小的,含贬斥意。飙(biao标):暴风。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语出唐代李商隐《晚晴》诗。初夏的傍晚,云散日出,仿佛是天意特为怜爱幽暗处的嫩草,使不致烂死;黑暗前的晴明,一向为人们看重。后句诗喻指人们珍重晚节,仍当努力不懈。

【无义而生,不若有义而死】语出唐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不讲道义地活着,不如恪守道义而死。意谓人必须重义轻生。不若:不如。

【木槿争朝荣,松柏弥见贞】语出清代郑世元《感怀杂诗》。木槿花只能求得短暂的荣耀,而苍松翠柏则长盛不衰,越久远就越能显示出它们的坚贞。喻指人不能追求一时的荣耀,而应像松柏一样始终保持坚贞的节操。木槿:一种落叶灌木,夏秋开花,朝开暮落。朝荣:早晨开花。弥:长久。见(xian线):同“现”,表现,显示。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地广》。不因穷困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也不因地位低贱而更改自己的志向。说明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要保持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志向。节:气节,节操。易:更改。

【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语出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菊花不在春风中与百花争芳斗艳,自己甘愿屈处篱笆旁边傲迎秋霜。二句诗赞颂菊花,同时也赞颂了志士仁人不趋时、不媚俗、刚直不屈的劲节。不共:不同。百芳:百花。篱落:篱笆。傲:傲视,轻慢。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语出宋代王淇《梅》诗。梅花不愿受到半点灰尘的沾染,心甘情愿地生长在竹篱茅舍的旁边。二句诗借咏梅,表现了作者自甘卑处,以保持高洁人品的高尚情怀。侵:沾染。竹篱茅舍:用竹子编成的篱笆、茅草搭成的屋子,喻卑劣的处境。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语出唐代刘禹锡《学阮公体》诗之三。不屑于学那种腰弯得像磬一样的人,即使是一贫如洗,甑中生尘。意谓端正行己,抱守志节,不从时俗。磬(qing庆):古时用玉或石制成的形状类似曲尺的一种打击乐器。甑(zeng赠):古时一种炊具,《后汉书·范丹传》有“甑中生尘“语。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语出元代王冕《墨梅》诗。墨梅不需要人们称赞它姿色美好,只是留下一种清香的气味充满天地之间。二句诗借咏墨梅,抒发了作者不迎合世俗、保持高洁操守的心志。清气:清香的气味,比喻清高的气节、操守。满:充满。乾坤:天地。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语出唐代元稹《菊花》诗。并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对菊花特别偏爱,而是因为菊花凋谢之后,再也不会有别的什么花存在了。二句诗赞美了菊花傲风斗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语出唐代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不畏惧为正义而死,也不以侥幸生存为光荣。

【不信乾坤长混沌,只凭忠义任风波】语出清代陈璧《和西顽行脚》诗之二十。我不相信世界会永远处于混沌状态,自己要心怀忠义,任凭风吹浪涌。意谓我相信未来将是光明的世界,所以,尽管世道混乱,我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忠心。作者是明朝遗民,二句诗表现了他对明朝复兴的坚定信念。乾坤:天地。混沌(dun顿):通“浑沌”,天地开辟以前的状态。风波:比喻动荡不定。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语出宋代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不用特意等着杨贵妃一笑认可,荔枝本来就有超凡脱俗的美好气质。喻指美好的事物自有其不俗的秉性,用不着专门有人来夸奖。妃子:指杨贵妃,杨贵妃爱吃鲜荔枝,当年每天都要用驿马从四川、广东一带驮运到长安,以足其食用,唐代杜牧有《过华清宫》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风骨;品性。倾城:使全城为之倾倒。姝(shu殊):美好。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语出宋代王禹偁《官舍竹》诗。不去追随妖桃艳李争占春色,独自傲然挺立,在严寒面前坚定不移。二句诗借咏竹,表现了作者不随时流,耿介正直的性格。天艳:泛指桃李等春天的花木,此喻随波逐流的人。夭,通“妖”。孤贞:特立坚贞。待:对待,面对。岁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节,严冬。

【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生死如鸿毛】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追求善美之心明确,就会把名节看得像泰山一样重;心志坚定不移,就会把死亡看得像鸿毛一样轻。意谓只要有坚定和崇高的志向,就会注重名节,轻视生死。见:看,求取。名节:名誉与节操。泰山;山名,在今山东省中部。鸿毛:鸿雁的羽毛,比喻极轻的东西。

【长松寒逾劲,南金锻弥坚】语出清代屈大均《出塞作》诗。参天的松树越是寒冷就越是刚劲,南方出产的金子越是锤炼就越是坚硬。喻指有志之士越是经过艰苦的磨炼则越能强化自己的意志。逾:通“愈”,更加。劲:坚强有力。南金;南方出产的金,比喻南方优秀杰出的人才,作者自谓。弥:更加。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语出《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引《列女传》。意谓忠诚仁义之人不因为政治形势的衰落而改变自己的节操和心志。亦即说:忠诚仁义之人永远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志节。盛衰:形势的好坏,偏指局势恶化。

【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语出明代瞿式耜《十七日临难赋绝命词》诗。镇定自若地与城池一起丧亡,自古以来的忠臣都这样主张。二句诗表现了作者与国家共命运的爱国精神。从容:镇静,不慌张。城:指桂林,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政权的重镇。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语出宋代梅尧臣《古意》诗。月亮亏缺了,光芒依然不变;宝剑折断了,硬度依然同前。比喻志士仁人不因挫折而改变操守。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语出北齐刘昼《刘子·大质》。丹砂可以磨尽,但不能褫夺它的颜色;兰花可以烧除,但不能灭掉它的馨香;美玉可以粉碎,但不能改变它的洁白;金子可以熔化,但不能变易它的刚性。喻指志士仁人可以杀头,但不能使之放弃坚定的节操。丹:丹砂。夺:使失去。兰:兰花,一种观赏植物,味芳香。燔(fan凡):焚烧。馨(xin心):散布很远的香气。销:熔化。易:改变。

【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语出唐代邵谒《送徐群宰望江》诗。刀子若不锋利,怎能称得宰牛刀!琴弦若不绷紧,怎能弹出美妙的琴声!喻指只有坚持操守,正直处世,才能称得上贤人。丝:指琴弦。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语出唐代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诗。做草,就要做寒秋飘香的兰草;做木,就要做严冬不凋的松木。喻指做人应做贞直不屈的高尚之人。下二句是“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为谋须远大,守节要坚完】语出宋代陆游《寓言》诗之一。确定志向一定要目光远大,保持节操一定要坚定完好。为谋:制定计划,此指确定志向。坚完:坚定完好。

【以岁之有凶穰而荒其稼穑者,非良农也;以利之有盈缩而弃其资货者,非良贾也;以行之有祸福而改其善道者,非良士地】语出汉代徐干《中论·修本》。认为年成有坏有好,就荒废农事的,不是好的农夫;认为利润有多有少,就抛弃自己财货的,不是好的商人;认为做事能获福也能引祸,就改变原

来好的做法的,不能算是贤士。说明人贵于坚守德操。凶:歉收。穰(rang瓤):庄稼丰熟。稼穑:播种为稼,收获为穑,此总指农事。资货:财产。贾(gu鼓):商人。良士:贤士。

【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语出宋代文天祥《言志》诗。天下黑暗,宁肯为“道”而死,决不苟且偷生;只要“道”存在,光明就可以照耀千古。二句谓人应为真理而战斗,而不应苟且偷生。”以身”句用《孟子·尽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之意。苟生:苟且偷生。道:正理。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语出晋代左思《咏史》诗之一。建立了功业不领受朝廷的爵位,而是拱手告辞归乡。表现出功成身退的高洁志趣。爵:爵位。长揖:相见时,拱手自上而至极下以为礼。田庐:农村的房舍。

【节士不能使人不憎之,而道不可屈也;不能令人不辱之,而行犹在我也;不能令人不摈之,而操之不可改也】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刺骄》。有志节的人不能使人不憎恶他,但其思想主张却不会屈服;不能使人不羞辱他,但其行事却还是依然故我;不能使人不排挤他,但其节操却始终不会改变。节士:有志节的人。道:指思想主张。屈:屈服。摈:排挤。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语出宋代文天祥《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词。世态人情之变化虽如同云雨翻覆那样无常,但我的精忠却如当空的皓月一样,十分分明。二句谓虽然人事变迁,但还应保持节操。翻覆雨;即翻云覆雨,化用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句意,喻世态变化无常。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语出唐代刘禹锡《咏史》诗之一。世道如江河日下,我的心却要像中流砥柱,毫不动摇。二句诗表达了作者不变节趋时的高洁操行。颓(tui)波:向低处流的水。砥柱:山名,《水经注·河水》:“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日砥柱山。”

【世路崤函险,吾心泰岱安】语出清代郭嵩焘《次韵罗小溪见赠》诗之二。世道如同崤山和函谷关一样险恶,但我的心仍像泰山一样坚定不移。二句诗抒发了作者不畏险恶,守节不移的磊落胸怀。世路:指世道。崤(xiao淆)函:崤山和函谷关,比喻险恶。泰岱:泰山。安:稳固。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语出宋代晏几道《玉楼春》词。自古以来,很多人因贪恋虚名而耽误了自己;我宁可离弃虚名,也不能辜负己志。二句词表现了作者耿介不合世俗,坚持操守的高洁人品。负:违背。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语出唐代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诗。古剑可以折成一寸寸的碎片,却不能柔曲绕指。借喻刚直之士宁折不屈的坚强气概。系反用晋代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二句之意。绕指柔:使柔曲缠绕手指。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语出三国阮籍《咏怀》诗之六。做个平民百姓,平安地生活,以终老此身;皇帝的恩宠和爵禄,哪里能够依靠呢!表现出对平民生活的向往和对“宠禄”的冷蔑。布衣:平民。宠禄:指皇帝的恩宠和赐与的爵禄。赖:依靠。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语出《吕氏春秋·诚廉》。石头可以打得粉碎,但不能改变它紧硬的本性;硃砂可以磨成细末,但不能改变它朱红的本色。喻指贞直之士的名节不可玷污。夺坚:强迫改变其坚硬的本性。夺,剥夺。丹:硃砂。

【叹息青青长不改,岁寒霜雪贞松枝】语出唐代皇甫冉《寄刘方平》诗。我赞叹青松四季青葱永不变色,即使天寒地冻、霜欺雪压它也坚贞不屈。二句诗借赞誉青松表达了作者对坚贞节操的倾慕。叹息:赞叹。

【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语出《颜氏家训·养生》。生命不能不珍惜,但也不能苟且偷生。说明人生在世,既应珍惜生命,又不能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苟且偷生。生:生命。苟惜:指苟且贪生。

【生不足以使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恐之】语出《淮南子·傲真训》。活命尚且不能使其听令,一点好处又怎么能打动他呢;死亡尚且不能使其却步,一点祸害又怎么能吓住他呢!意谓有志节的人把真理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绝对不会拿神圣的追求和信仰去搞交易。动:打动。恐:畏吓。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语出三国王粲《咏史》诗。活着的时候做一个响当当的豪杰,死了以后也要成为勇武之士的典范。百夫雄:指勇气出众的人,犹“豪杰”。壮士:勇武之士。规:典范,风仪。

【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语出《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屈辱地活着,倒还不如光荣地死去。意谓人不能没有骨气,苟且偷生,而应当捍卫自己的尊严,虽死不辞。

【生而辱不如死而荣】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意谓屈辱地活着不如光荣地牺牲。说明人不应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而应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生当为凤友,死不作雁奴】语出明代张煌言《秦吉了》诗。活着要当凤鸟的好友,死了也不做为雁群警戒的雁奴。二句诗借咏鸟。抒发了作者坚持民族气节,绝不向清朝屈服的壮志豪情。凤: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比喻南明统治者。雁奴:传说雁千百成群而宿,周围有司职警戒之雁,即雁奴,比喻为清朝服务的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语出宋代李清照《乌江》诗。活着的时候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之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二句诗是作者对项羽不肯忍辱偷生、自刎而死壮举的热情赞颂,也是作者本人壮阔胸怀的抒发。人杰:人中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语出《孟子·告子上》。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并有,就牺牲生命而选取义。后以“舍生取义”称颂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的行为。

【生持节操心,死作坚贞鬼】语出唐代邵谒《贞女墓》诗。活着的时候怀着一颗节操高洁的心,死了以后也要做一个坚贞不屈的灵鬼。坚贞:节操坚持不变。

【仕可屈,身不可屈;食可缓,道不可缓】语出宋代周必大《王元渤洋右史文集序》。仕途上可以受些委屈,但人格不能受到屈辱;饮食可以迟缓,但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丝毫放松。意谓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自己的节操和志向,不向外界屈服。仕:做官。屈:委屈。道:一定的思想和主张。

【白刃临头唯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语出明代张同敞《和诗》。锋利的刀剑压在脖子上,我对之只需一笑;青天在上,辽阔无穷,任凭抒发狂情。二句诗表现了作者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雄魄义胆。白刃:锋利无比、寒光森森的刀剑。

【宁为乞市儿,莫作当官人】语出明代翁大立《吴讴》诗。宁可做一个沿街讨饭的乞丐,也不去做敲骨吸髓的官吏。二句诗表现了作者对苛重的封建剥削和残暴统治者的无比愤恨。前四句诗是:“旧征未云已,府帖重征新。昨朝银花布,今日金花银。”乞市人:在街市上要饭的乞丐。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语出唐代杜荀鹤《自叙》诗。在这个世界上,宁可做一个吟风弄月的闲逸诗人,也不愿窃取俸禄,充当无济于民的庸碌官吏。二句诗表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闲吟客:吟诗作文的闲人。窃禄人:白拿俸禄而不为人民做事的人。

【宁为忠臣,不作谀仆】语出明代王廷相《答薛君采论性书》。宁可做一个忠诚的臣子,也不做一个阿谀奉承的奴仆。意谓要正直行己,不曲意逢迎。谀(yu余)仆:讨好主人的奴仆。谀,谄媚。

【宁为雁奴死,不作鹤媒生】语出宋代陆游《古意》诗。宁可做一个雁奴丧生,也不做一个鹤媒苟活。意谓:宁可正直而死,也不卑躬屈膝而生。雁奴:群雁夜宿时,担任警戒的雁。鹤媒:猎捕野鹤时用以诱引的驯鹤。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语出宋代欧阳修《纵囚论》。宁愿为捍卫正义而死,绝不妥协以求生存。而且要把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样平常。后句本《管子·小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义:正义,公正的道理。苟:苟且,无原则地。幸生:侥幸于苟且生存。归:回家。

【宁甘刀斧连根破,不屈分毫作软紝】语出清代陈璧《柬端见劲节千秋抱赤心之旬反复咏恋不能去口续赋三绝》诗之三。宁可心甘情愿地让刀斧连根砍掉,也不能像那柔软的丝缕一样,有一丝一毫的屈服。二句诗借咏物,表现了作者坚守节操,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浩然正气。软紝(ren认):柔软的丝缕。红,织布帛的丝缕。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语出宋代郑思肖《寒菊》诗。宁愿含着芳香枯萎在菊枝上,什么时候曾被那北风吹落?二句诗借咏菊花,表达了作者坚守民族气节,不向敌人投降的决心。现常用来比喻革命者宁死不屈的革命气概。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语出宋代朱淑真《黄花》诗。宁愿含着香气枯死在枝头上,也不随着枯黄的草叶伴着秋风起舞。二句诗借咏菊颂扬了坚贞不屈的高尚人格。抱香:持守香气,含香。

【宁可清贫,不可浊富】语出明代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第三回。宁可清净廉洁地过着贫苦生活,也不能苟行不义富裕一生。二句话表达了正直之人的胸怀。语本唐代姚崇《冰壶诫》:“与其浊富,宁比清贫。”清贫:清廉而受贫苦。浊富:不义而富。

【宁作沉泥玉,无为媚渚兰】语出宋代梅尧臣《闻尹师鲁谪富水》诗。宁愿做一块沉埋于污泥中的白玉,也不做一棵取悦沙洲的兰草。比喻做人就要做有骨气的人。渚:水中小块陆地。

【宁直见伐,无为曲全;宁渴而死,不饮盗泉】语出明代王廷陈《矫志篇》诗。宁可正直行己而丧生,也不屈意逢迎以活命;宁可干渴而死,也不饮盗泉而生。说明做人就应当有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刚强之气,决不可舍义取生。伐:砍,杀头。曲全:委屈求全。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泗水县,相传该县计有八十七泉,唯此泉不流。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语出晋代陶潜《感士不遇赋》。宁可坚守穷困来使自己的作为符合自己的意愿,也不委屈求全而使自己的人格受污。表现了宁可贫困也不改变自己的心愿而向权贵折腰的高尚品质。济:成就,成功。累:牵累;受累。

【宁揖屠狗人,不与俗士当】语出元代揭傒斯《赠王郎》诗。宁愿对屠狗人拱手作揖,也不同热衷功名的鄙陋之士对等相处。二句诗是作者赠勉友人的话,也表达了作者对功利之徒的憎恶和其清高胸怀。揖(yi医):拱手行礼。屠狗人:杀狗的人,泛称卑贱之人。俗士:指热衷功名的人。当:平等相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语出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莲花虽然是从淤泥中生长出来,但洁净无染,虽然是沐浴在清澈透底的水域中,但朴实无华。二句话通过赞美莲花,表现了作者对贞洁不渝的君子情操的向往和追求。淤(yu迂)泥:水面下沉积的泥沙。濯(zhuo浊):洗。清涟:清澈的水流。妖:妖艳。

【圣人之于道,犹葵之与日也,虽不能与终始哉,其乡之诚也】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圣人对于真理,就像葵花和太阳的关系一样,虽然不能始终相伴,但朝向它却是至为真诚的。道:真理。葵:菊科草本植物,其花常朝向太阳。乡:通“向”,朝向。

【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语出《左传·成公十五年》引《前志》。圣人做事情合于节操,稍次的人是保持节操,最下等的人是失去节操。达:通达。节:气节,节操。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语出《孔子家语·在厄》。生在森林深处的芝兰,不因为没有人去观赏,就不散发出芳香。比喻君子处于逆境而不改变其节操。

【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语出宋代辛弃疾《临江仙》词。心里想的是要和巍然屹立的泰山和华山一比高低,不屑于巧嘴乖舌,八面玲珑。二句词表现了作者对高洁不凡人品的倾慕、追求和对悦世媚俗丑态的鄙夷。雄泰华:与泰山、华山争雄。

【有欲则不刚,刚者不屈于欲】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有物欲就不会刚直,刚直之人不会在物欲下面屈服。刚:硬,刚直。

【有愧心而生者,不若无愧心而死】语出《宋史·范纯仁传》。怀着羞惭之心活着,倒不如毫不羞愧地赴死!意谓人生在世应当堂堂正正,不可屈辱苟活。愧心:惭愧之心,此指因自己的性情受到压抑、愿望不能表达而诱发的一种屈辱感。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语出宋代文天祥《扬子江》诗。我的心就像那磁针一样,不指向南方就不肯罢休。二句诗表现了作者忠于国家的坚定志节。磁针石:指用磁石磨制的磁针。南方:代指南宋王朝。

【百年富贵身,孰若鸟兽类;唯有令名人,终古如不死】语出宋代李觏《寄怀》诗之一。一辈子大富大贵的人,死了之后连鸟兽也比不上;只有名声很好的人,千秋万代还被人们传颂,就好像他还活在人世。四句诗表达了作者鄙视富贵。恭求令名的思想。孰若:哪比得上。鸟:一作“禽”。令名:美名。终古:永远。

【百炼不耗,良金也;千里不跌,良骥也】语出宋代石介《上郭殿院书》。烧炼百次也不损耗的,是上好的金子;奔驰千里也不失蹄的,是骏马。喻指志士仁人自有穷达不移之心,夷险不易之操。

【百炼而南金不亏其危,真困而烈士不失其正】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即使经过上百次烧炼,南金也不会减损其纯正的颜色;即使身处困境,有志节的人也不会丧失其端正的品性。意谓有志节的人不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能保持坚贞的节操。南金:南方出产的铜。亏:减损。危:正;正色。真困:身处困境。真,身。烈士:有志节的人。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语出清代黄宗羲《山居杂咏》诗。就是死,还不能让我出卖自己的良心,贫困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二句诗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输心:献纳诚心,此指屈节服从。

【邪曲而得,不若正直而失】语出唐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通过歪门邪道获得,还不如堂堂正正地做人而有所失。不若:不如。

【贞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语出唐代骆宾王《浮查》诗。不屈的心灵赛过了深秋的桂树,坚贞的节操掩盖了严冬的青松。二句诗赞誉了至善至美的节操。贞心:坚贞不屈的心灵。劲节:坚贞的节操。

【曲生何乐,直死何悲】语出唐代韩愈《祭穆员外文》。委曲求全而生有什么快乐,正直不屈而死有什么可悲!说明屈辱而生是可悲的,而刚正不阿,虽死犹荣!曲:委曲求全。直:正直不屈。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语出《论语·子罕》。天气寒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后喻指英雄人物能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彫:同“凋”,凋零。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鹤群】语出三国刘桢《赠从弟》诗。难道凤凰不知道振翅高飞辛苦?只是它羞于和黄鹤同群。比喻从弟不愿和庸俗的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羞:感到羞耻。黄鹤:鸟名,比喻庸俗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语出三国刘桢《赠从弟》诗。难道松柏就不遭受严寒的摧残吗?但不畏严寒是它的本性。以松柏为喻,谓人应坚守节操,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罹(li离):遭受。凝寒:严寒。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语出唐代邵谒《金谷园怀古》诗。竹子即使死了,也不改变骨节;花儿即使飘落下来,也仍然保留着浓郁的芳香。喻指忠义之士坚守节操,至死不渝。

【自古皆有死,义不污腥膻】语出宋代文天祥《高沙道中》诗。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一死,但死就要为正义而死,而不要让污秽之物玷污了民族气节。腥膻(shan山):恶臭的气味,喻污秽之事物。膻,羊的气味。

【行亏何必富,节在不妨贫】语出唐代李咸用《论交》诗。品行有欠缺,富贵又有何用,只要能保持住节操,纵使一贫如洗又有何妨;说明人生在世,贵在能保全节操。行亏:品行有欠缺。亏,欠缺。何必富:富有何用。节:节操。

【众木尽摇落,始见竹色真】语出唐代孟郊《献汉南樊尚书》诗。在万木凋零之时,才能知道只有竹子青色纯真、丝毫不改。喻指一个人只有在困苦环境中才能显示其坚贞不屈的节操。摇落:凋谢、零落。真:纯真,此指丝毫不改。

【名之于人,亟且大者也】语出宋代王禹偁《答丁谓书》。名声对于人来说,是急切而又至关重要的。二句谓人的名声的重要性,做人应时时事事注意维护自己的名声。亟:急切。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语出明代于谦《无题》诗之三。名誉和节操比泰山还要重,私利和物欲比鸿毛还要轻。说明人必须重名节,轻利欲。名节:名誉和节操。泰山:山名,在今山东省中部。鸿毛:鸿雁的毛。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语出唐代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璧州鞭长旬》诗。璧州鞭浑身是节,节节都怀有正直不屈的品格;璧州鞭遍体露青,处处都显示出不畏寒冻的意志。二句诗以璧州鞭作比,赞扬了元稹刚直不阿的节操和不畏强暴的品质。端直:笔直,喻正直。岁寒心:历寒不凋之心。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语出战国屈原《离骚》。意谓高洁是我心中所爱好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懊悔。后以“九死一生”,喻指经历多次生死关头而幸存下来。九死:多次死亡。

【壮士难移节,贞松不改柯】语出唐代李咸用《自愧》诗。勇士不会改变自己的志节,就像青松不会改变它那苍劲的枝干一样。壮士:勇士。移节:改变志节。移,移动,改变。柯:枝干。

【壮怀不逐秋容变,一任潇潇雨满帘】语出明代于谦《清秋述怀倒前韵》诗。我的宏大志向不随着日减一日的秋色而改变,任凭那潇潇细雨淋湿整个幕帘。二句诗取喻于秋雨,表现了作者不畏谗毁、老而弥坚的情怀。壮怀:壮志,宏大的志向。逐:跟随。秋容:秋天的景物,比喻晚年。一任:听凭。潇潇:形容细雨声。雨满帘:雨水潲(shao哨)湿帘子,比喻谗毁无所不至。

【冰炭炎凉转瞚换,但期长保凌寒节】语出明代瞿式耜《圜中见雪援笔志感》诗。人情世态一会儿像炭火一样炙手,一会儿又像冰块一样寒凉,反复无常,变幻不定;我只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傲霜斗寒的松柏劲节。二句诗表现了作者不趋末俗,刚直立世的可贵精神。炎凉:热和冷。转瞚(shun顺):眨眼,形容时间极短。瞚,同“瞬”。期:希望。凌寒节:傲霜斗寒的节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语出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怎么能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地伺奉权贵,使我心里不愉快!二句诗鲜明地反映了作者视权贵如粪土的高傲性格。安能:怎么能。摧眉:低下眉头。折腰:躬着腰。事:伺候。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语出《论语·卫灵公》。意谓志士仁人,不能因贪生而损害“仁”,只能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全“仁”。后概括为“杀身成仁”,多指为信仰、正义而牺牲生命。

【志士秉高亮,岂肯自局促】语出明代吴廷翰《山阴蓬庵子为写小影睹而增感赋此》诗。有志之士身怀高风亮节,怎么会自己拘束自己呢?意谓有志之士节操高尚,而不心思狭隘。秉(bing丙):操持。高亮:高风亮节的略语。局促:拘束。

【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语出唐代孟郊《答郭郎中》诗。有志之士越是在困穷的时候意志越是坚定,始终恪守本志,而不另作他谋。贫:处境困窘。道:指既有的政治主张、思想观点。异营:其他的打算,指不正当的打算。

【志亦不能为之抑,气亦不能为之塞】语出清代郑燮《赠潘桐冈》诗。即使政治上不得志。志向也不能为之压抑,刚正之气也不能为之阻塞。意谓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不丧志,不夺气。二句诗是作者劝勉友人的话,也是作者自己的愿望。抑:贬退。

【严霜降处,难伤夫翠松青竹;烈火焚时,不损其良金璞玉】语出唐代徐夤《避世金马门赋》。严霜降临,很难损伤青翠的松竹;烈火焚烧,不会烧坏良金美玉。喻指高洁之士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能保持节操。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同将愁苦而终穷】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涉江》。我不能改变志向而去随波逐流,宁愿自己忧愁痛苦而穷困终身。表现出即使在愁苦穷困的境遇中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而去与谗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语出南朝齐代孔稚珪《北山移文》。把千金当作草芥,不屑一顾;把皇位视若草鞋,要脱就可以随意脱掉。表现对富贵功名的鄙弃态度。芥千金:把千金看作草芥。芥,小草。屣(xT喜)万乘:把皇位看作和草鞋一样。屣,鞋。万乘,一万辆兵车,指帝位。

【求仁而得仁。宁怨沟壑填】语出宋代文天祥《高沙道中》诗。慕求仁义便得到仁义之名,怎能怨恨葬身沟壑呢?意谓为仁义而死,心甘情愿。《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为二句诗所本。前二句诗是:“自古皆有死,义不污腥膻。”宁:岂。沟壑填:喻穷困而死。

【轩冕在前,非义弗乘;斧钺于后,义死不避】语出汉代刘向《说苑·立节》。高官厚禄摆在面前,如果不合大义也不接受;严刑峻罚逼于身后,如果合乎大义虽死不辞。四句话形象地展示了节义之士的壮烈气节。轩冕:卿大夫的轩车和冕服,泛指高官厚禄。乘:用;接受。斧钺:本为两种兵器,此代指刑罚、杀戮。避:躲避,逃离。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语出南朝宋代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诗。在时代危急的时候,才能显出臣子的气节;在天下混乱的时候,才能识别人的忠贤。说明只有在关键时刻才能识别人的节操和忠贤。节:气节,节操。

【时穷乃节见,一一垂丹青】语出宋代文天祥《正气歌》诗。局势艰危之时,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的气节,它们永远记录在史册里,留传下来。时穷:局势危困。穷,困窘。节:气节。见:通“现”。垂:留传。丹青:古时丹册纪勋,青史纪事,丹青即史册。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语出唐代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男子汉死便死,但不能屈服于邪恶势力!不义:不合乎道义者;邪恶势力。

【男儿自有守,可杀不可苟】语出宋代梅尧臣《古意》诗。男子汉有着坚定的操守,头可杀,但决不苟求!男儿:男子汉。守:操守。苟:苟且。

【男儿狥大义,立节不沽名】语出唐代聂夷中《胡无人行》诗。男子汉大丈夫甘愿为正义事业献身,他渴望树立名节,但不沽名钓誉。狥:通“殉”,献身。立节:树立名节。沽名:求取名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语出清代谭嗣同《狱中题壁》诗。面对着敌人的屠刀,我尽情地朝天大笑;无论死去的还是留下的,忠肝义胆都像昆仑山一样高大。二句诗写出了作者临危不惧、死而无悔的斗争精神和对还在继续进行斗争的革命者的鼓励。横刀:横对着敌人的屠刀。去留:死去和留在人世,指作者自己和逃脱了的战友。肝胆:红心。昆仑:山名,形容高大。

【何以保贞坚?赠君青松色】语出唐代孟郊《赠韩郎中愈》诗之一。怎样保持坚贞的节操呢?我劝你就像青松那样岁寒不凋。二句诗借赞誉青松表达了作者对保持坚贞节操的坚定追求。贞坚:同“坚贞”。

【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语出明代于谦《静夜思》诗。只要能让名誉节操不失落于地,其它的不足挂齿的东西哪还用得着追求!意谓名誉气节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为重要的,功名富贵等等根本不应存在在意念之中。二句诗表现了作者重名节、轻富贵的高尚情操。但令:只要能让。名节:名誉和气节。堕(duo惰):落。区区:一切不重要的东西。安用求:一作“复何求”。

【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语出唐代崔峒《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诗。只要能保持忠诚坚贞的人品,就是同玉石俱焚,也心甘情愿。但使:只要使。忠贞:忠诚坚贞。

【但得贞心能不改,纵令移植亦何妨】语出清代陈灿霖《咏桔》诗。只要能使自己的坚贞之心永不改变,即使移植到别的地方,又有何妨呢!二句诗借咏桔表达了作者对保持操守的坚定态度。贞心:坚贞之心。

【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语出宋代范仲淹《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诗。只要能像葵花那样始终朝向太阳,自己就是永远处在卑下的地位又有何妨呢!二句诗表达了作者矢志追求真理的坚定态度。葵心:葵花一样的心,倾慕之心。长:永远。驽足:驽马之足,笨足,作者自谦之辞。离尘:腾离尘路,比喻地位高贵。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语出明代于谦《咏煤炭》诗。只希望天下的老百姓人人腹饱体暖,煤炭不辞辛苦走出深山老林,来到人前。二句诗借咏煤炭,抒发了作者自己为造福人类,甘愿粉身碎骨的博大胸怀。苍生:老百姓。

【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语出元代萨都刺《雨伞》诗。只要手里常握着雨伞之柄,就要把四面八方的人们全都保护起来,使之不受日晒雨淋。二句诗借咏雨伞,表达了作者渴望救民于水火的积极思想。操:掌握。大柄:伞柄,比喻权力。覆尽:全都遮护起来。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涉江》。我从小就喜欢有奇特装饰的服装,到老年这种爱好依然不变。喻指不同凡俗的品德和坚守高洁的气质。奇服;有奇特装饰的服饰。不衰:不减弱。

【含耻而存,孰若蹈道而没乎】语出《晋书·符登载记》。与其含羞忍辱地活着,还不如坚守道义慷慨赴死。说明人不能苟且偷生,而必须坚持真理,并勇于为真理而献身。含耻:忍受耻辱。存:活。蹈道:谓坚守道义。

【迎风桃李颜难驻,耐雪松篁味转长】语出明代瞿式耜《咏梅呈牧师》诗。桃花和李花趋逐春风,但艳色难以久存;青松和翠竹冒寒斗雪,却韵味长盛不衰。喻指趋势媚俗只能得逞于一时,只有抱守节操、不屈己志的人,能够流芳万世。驻:留,存。松篁(huang皇):青松翠竹。篁,竹子。

【良玉烧不热,直竹文不颇】语出唐代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诗之一。好的玉石用火烧也烧不热,卓然挺立的竹子其丝纹也修直不歪。喻指君子有天然的坚贞气节。文:指竹子的丝纹。颇:歪。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语出《三国志·魏志·庞惪传》。好的战将不惧怕丧生而苟且免死,刚烈之士不损害自己的操守而求得生存。意谓良将、烈士决不苟且偷生。怯(qie窃)死:怕死。苟免:用不正当的手法得免。烈士:刚烈之士。毁节:毁弃节操。

【劲节凌冬劲,芳心待岁芳】语出唐代李义《元日恩赐柏叶应制》诗。坚贞的节操在严冬中更加坚贞;馨香的气性在来年更加馨香。二句诗借咏松柏表达了对美好节操的倾慕。劲节:坚贞不屈的节操。芳心:原指柏叶馨香的气性,比喻纯洁美好的心。

【君子义死,而不可以富贵留也;义为,而不可以死亡恐也】语出《淮南子·精神训》。君子愿意为正义献身,而不能用富贵将他挽留;愿意见义勇为,而不能用死亡将他恐吓。意谓君子不恋富贵、不惧死亡,誓死捍卫正义。义死:为正义而死。留:挽留。义为:见义勇为。

【君子之于道也,犹农夫之耕,虽不获年,优之无以易也】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十。君子对于追求真理,就好比农夫对于耕种土地,尽管土地有时歉收,但是耕种却从不动摇。意谓君子对真理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道:真理。获年:指丰收。优:读为“耰”。耰,古农具名,用以碎土平田,此泛指耕种。易:改变;动摇。

【君子不陨节以干荣,不诡道以徼誉】语出清代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十。君子不败坏节操以求荣,不背弃道义以取誉。意谓君子坚守节操和道义,不为虚荣假誉所动摇。陨节:毁节,败坏节操。干荣;求荣。干,求。诡道:背弃道义。诡,违反,背弃。徼誉:求誉。徼,通“邀”,求取。

【君子宁以风霜自挟,毋为鱼鸟亲人】语出《莱根谭·应酬》。君子宁可顶风傲霜,也不愿像被饲养的鱼鸟一样讨人宠爱。喻指君子坚守贞节。不折节求悦于人。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语出宋代王安石《北陂杏花》诗。即使被春风吹成雪花在空中飘散,也远远胜过在道路上被碾成尘土。二句诗借咏杏花表现了作者不甘屈辱的倔强性格。纵:即使。吹作雪:吹散成雪花。绝胜:远远胜过。南陌:南面的道路。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语出唐代李商隐《霜月》诗。青霄玉女和嫦娥都具有耐寒的特性,她们顶霜傲寒,争美斗艳,自得其乐。二句诗写的是霜月争辉的景色,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高标绝俗的理想人格的向往之情。青女:青霄玉女,传说是主霜雪的天神。素娥:嫦娥,传说是月宫仙子。斗:竞赛。婵娟:姿态美好。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语出明代夏完淳《柬半邨先生》诗。英雄就是面临生死关头,也还像是满怀壮志豪情出门远游一样。二句诗刻划出了英雄人物视死如归的豪迈性格。生死路:生死关头。却:还。壮游:怀抱壮志而远游。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语出明代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谈王霸之辩》。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就把自己的身心全部献上。二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苟:如果。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以:付与。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涉江》。只要我的心是正直的,就是放逐僻远之地也无妨。作者自勉之词。表现诗人刚直不阿,守志不移的思想品质。端直:正直。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语出汉代张衡《归田赋》。假如把自己的心意放在外,哪里还会考虑什么荣耀、屈辱?表现要远离世俗,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思想。纵:放。物外:世俗之外。所如:所之,所向。

【直气苟有存,死亦何所妨】语出唐代孟郊《答卢仝》诗。正直之气如果能够存留下来,就是死了,又有什么妨害呢!直气:正直之气。苟:如果。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语出南朝宋代鲍照《代白头吟》诗。直得就像做琴弦的朱红色的丝绳,清洁得就像玉壶里的冰。比喻人的性格正直,品质高洁。朱丝:朱弦,即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玉壶:玉制的壶。

【松色不肯秋,玉色不可柔】语出唐代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诗。青松不会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改变其绿色,美玉不会因为烈火的焚烧而改变其刚性。喻指明达之士永保纯真的节操。秋:草木逢秋便黄枯,此代指颜色变黄。柔;柔软。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语出唐代李白《古风》诗之十二。孤傲挺拔是松柏的风格,它没有桃李那样妖艳媚人的颜色。比喻志士仁人端正行己,不卑上、不媚俗的高风亮节。桃李颜:桃李妖艳的颜色。

【松柏寒仍翠,琼瑶涅不缁】语出宋代王禹偁《谪居感事》诗。松柏在天寒地冻的时节,依然翠绿;琼瑶用黑色颜料涂染,也不会变黑。喻指贞直之士操守不移。翠:绿色。琼瑶: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涅不缁(zi资):用黑色颜料也不能染黑。《论语·阳货》:“不曰白乎?  涅而不缁。”涅,黑色颜料。缁,黑色。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语出《庄子·秋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意谓鹓鶵从南海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喻指品德高洁之人。鹓鶵(yuan chu渊除):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止:相传凤凰一类的鸟只栖息在梧桐上。止,栖息。练实:竹实。醴泉:指像甜酒一样甘美的泉水。

【贤士不以耻食,不以辱得】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九。贤人不以忍受耻辱为代价来填饱肚子,不以忍受耻辱为代价来获得东西。意谓贤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做人的尊严,宁可饥肠辘辘,一贫如洗,也不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地向人乞讨。

【国色天香人咏尽,丹心独抱更谁知】语出明代俞大猷《咏牡丹》诗。人们都用国色天香来赞美牡丹,可有谁还知道她的丹心独抱呢?二句诗借咏牡丹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一片赤诚。国色天香:形容色香俱美的花。丹心:赤诚的心。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语出《史记·田单列传》。忠诚的臣子不为两个君主做事,贞洁的女子不嫁第二个丈夫。这是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不足为训。更:更行,改嫁。

【所贵圣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臧】语出汉代贾谊《吊屈原赋》。所尊贵的是圣人的美德,远离混浊的社会而深藏自珍。此句说要珍惜自己的高尚品德,不可与浊世随波逐流。神德:指美德。臧:通“藏”,隐藏。

【金可熔,不可使污腐】语出唐代元结《述时》。真金只可以熔化,但不可以被污毒之物腐蚀。作者借金子比喻自己刚直坚毅的性格。

【贪而弃义。必为祸阶】语出《三国志·吴志·鲁肃传》注引《吴书》。贪求物质利益而背弃了道义,这一定是招致灾祸的阶梯。说明人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只会贻害自身。义:指道义。阶:阶梯。

【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语出南朝梁代任昉《求为刘谳立馆启》。贫困不丧失志气,穷苦不改变节操。陨获:丧失。陨,坠落。获,收割;割舍。二三;谓不专一,不固定。操;节操。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语出元代宋方壶《山坡羊·道情》曲。境况穷困,正直的气节坚守不移;地位显达,旧有的志向也不改变。意谓不管处境如何,都要坚持志节。气:气节。达:显达。

【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语出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崇尚节俭是读书人固有的品德,怎么能做了官就忘了本呢?说明富贵了也不要奢侈。常:永久的,固定的。登枝:登上高枝,指做了高官。捐:舍弃。

【贫贱不可苟免,富贵不可苟取】语出唐代元结《述居》。贫贱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免除,富贵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意谓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屈节变志。苟:苟且,不正当(指有违自己的本志)。

【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语出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官位本来就是腐臭的东西,所以将要得到它的时候就会梦见棺材尸体,钱财本来就是粪土,所以将要得到它的时候就会梦见肮脏的东西。表现蔑视权贵的清高思想。秽污:肮脏污浊的东西。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语出宋代朱敦儒《鹧鸪天》词。写上一万首诗,饮上数干杯酒,这是我的平生志向,何时曾把高官显爵看在眼里?几句诗反映了作者傲视权贵的思想。觞(shang商):盛满酒的酒杯。几曾:几时曾经。著眼:下意识地用眼看。著,通“着”。侯王:泛指权贵。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语出唐代虞世南《蝉》诗。居于高处,声音自然能够远扬,并不是借着秋风的力量。二句诗喻指立身高洁,用不着什么凭借,也能名声远扬。藉:同“借”,依靠。

【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语出宋代王禹偁《三黜赋》。自身受到委屈而不改变主张,任凭被上百次地贬谪,又有什么损失呢?二句话表现了作者处逆境而不易其志的耿直品格。屈:委屈,弯曲。道:一定的政治主张。任:听凭。百谪(zhe哲):上百次贬谪。谪,封建社会称官吏被降职。亏:减少。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语出唐代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诗。苍松喜欢岁末的严寒,杂树则爱恋春日的和暖。意谓冬寒能显出苍松的坚贞本性,杂树只有在和暖的春天才能枝茂叶盛。二句诗是作者给友人的赠言,表现了作者对刚直不屈坚强人格的向往、追求和对与时俯仰的世俗习性的无比憎恨。孤松:苍松,喻贞直之士。晚岁:冬季,严寒时节,喻困境。众木:杂树,喻世俗小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语出唐代李商隐《无题》诗。原谓爱情坚贞,现常用以形容为理想献身的高尚情操。

【春淡只如秋,芳心不贮愁】语出清代庄盘珠《菩萨蛮·春兰》词。开在春天里的春兰也如秋花那么清心寡欲、对世事那样冷淡,她那芬芳的花蕊无丝毫忧愁沾染。二句通过赞美春兰高雅脱俗的品格,体现了作者的追求,表达了作者的志向。

【珍重晚来风景好,黄花老圃殿高秋】语出明代于谦《遣怀》诗。要百倍珍惜这一年当中美好的晚景;时当深秋季节,老圃中的菊花正在傲霜开放。二句诗借咏秋景,寄寓了作者珍重晚节的思想感情。晚来风景:指秋天的风景。黄花:指菊花。老圃:凋残的花圃。殿:打后阵。高秋:深秋。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语出唐代张九龄《感遇》诗之一。春兰秋桂生机旺盛、欣欣向荣是因为它们有这样的本性,哪里是为了求人折取呢!二句诗借兰桂比喻贤人志行高洁不是为了求人赏识,而是本性使然。草木:指代本诗首二句诗“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中的兰、桂,喻贤人君子。本心:本性,本质。美人:赏识的人。

【草木秋死,松柏独在】语出汉代刘向《说苑·说丛》。草木秋天会枯萎凋零,唯有松柏傲然挺立。比喻在严酷的环境中,依然坚贞而不改变节操。

【荃荪孤植,不以岩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澈其清】语出北齐刘昼《刘子·慎独》。荃荪单独植立,但不因为山岩隐蔽而不散发香气;山泉悄悄下流,但不因为涧溪深幽而改变明净之色。喻指做人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洁的本色。荃荪(quan sun全孙):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隐:隐蔽,指人迹不到。歇:停止。幽:深幽,指人迹不到。澈其清:改变明净水色。

【药来贼境灵何用?米出胡奴死不炊】语出宋代陆游《感兴》诗。药品来自敌境,灵验又有何用?稻米出于胡奴,即便饿死也不用之做饭。抒发了作者诚挚的爱国情怀。其气节可佳,但法不足取。贼:敌人,指金人。胡奴:对金人的蔑称。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语出唐代高适《燕歌行》诗。看战场上刀光闪闪血流成河,战士们都是为国献身,哪曾想到博取功名。二句诗高度赞扬了戍边战士的爱国情操。血:一作“雪”。死节:为节操献身,这里指为保卫国家而献身。岂顾勋:哪是为了个人的功名。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语出明代于谦《北风吹》诗。松柏根深蒂固,毫不畏惧寒风劲吹;尽管天气严寒,它依然傲然挺立,保持着固有的节操。二句诗借咏松柏,表达了作者逆境当中不屈服,始终保持高风亮节的坚定信念。树:指松柏,前二句诗谓:“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棱棱:严寒貌。

【垢尘不污玉,灵凰不啄膻】语出唐代白居易《访陶公旧宅》诗。尘垢不能玷污美玉,灵凰从不啄食膻食。二句诗以美玉、灵凰为喻,赞扬陶渊明不为官场恶俗沾染、不为功名利禄熏心的高尚人品。垢(gou够)尘:污垢和尘土。膻(shan山):膻味肉食。

【残月色不改,高贤德常新】语出唐代孟郊《章仇将军良弃功守贫》诗。即将落下的月亮仍然清光不改,品德高尚的人其德操永远纯洁无染。残月:即将落下的月亮。新:谓清洁。

【临难不顾惜,身死魂飞扬】语出三国阮籍《咏怀》诗之三十九。面对危难而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就是身死魂飞也在所不惜。表现壮士临难不惧而视死如归的品质。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语出唐代柳宗元《读书》诗。珍惜你那六尺身躯吧,切不可让那空名虚誉到处驱遣。二句诗表现作者不迎合时俗,守志不移的刚直精神。贵:珍重。尔:你,你的。躯:身体。前二句诗是:“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qu渠)?“

【贵富乌足论,令名当自保】语出宋代苏舜钦《答章傅》诗。大贵大富有什么值得理会的?美好的名声应当自己维持好。二句诗表现了作者蔑视富贵、注重操行修养的思想。贵富;富贵。乌;何,哪。论:提及,理会。令名:美名。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语出战国屈原《离骚》。即使肢解而死我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因威胁而动摇!此句表现出屈原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斗争精神。体解:即“肢解”,分割四肢。惩:戒惧。

【幽芳纵后秋天老,未许繁霜著叶红】语出清代归庄《残菊》诗。在幽僻之处开放的菊花尽管是在秋天之后衰老,它也不允许严霜把它那金黄的花朵打成红色。二句诗借咏菊,表达了作者坚守气节,绝不向清政权屈服的心志。幽芳:于僻地生长的花草,指菊花。纵:即使,尽管。后:后于,晚于。繁霜:浓霜,严霜。著:通“着”,触及。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语出唐代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那莲花竟是那样的洁净,才知道她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心。喻指人应当保持自己的节操,而不被污浊的世风所熏染。方:一作“应”。

【修之于身则为名节,行之于世则为名教】语出宋代王禹偁《答丁谓书》。思想上重视自己的名声,再来修养自身,就可以使自己名誉好,节操高尚;这样的思想施行于世,可使自己的名声和教化通于天下。二句谓人应重视名节名教。名节:名誉与节操。名教:名声与教化。

【食不蝓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语出战国宋玉《九辩》。不去苟且求食以饱腹,也不苟且取衣而求温暖。二句诗写作者宁肯与穷困相处,也不做苟且偷生之徒,表现了高洁的情操。蝓:同“偷”,苟且。

【亮怀玙璠美,积久德愈宣】语出三国曹植《赠徐干》诗。高尚的情怀和美玉一样好,时间越久,其德行越能显现出来。说明情操高尚的人,愈是时间长了,将愈为人们所了解。亮怀:高尚的情操。玙璠(yu fan于凡):两种美玉,比喻美德。宣:显著。

【养心莫善于寡欲】语出《孟子·尽心下》。修养思想品德,没有比少一些贪求、欲念更好的办法了。说明清心寡欲可以陶冶人的精神和情操。养:陶冶,修养。

【总为人门留正气,不求马革裹全尸】语出清代沈绍姬《题前监军闻启祥传后》诗。总要为自己的人品和门第中留下一种正义之气,绝不企求用马革裹着一具完整的尸体回来。二句诗赞扬闻启祥在敌人酷刑面前毫不畏惧,保全气节的坚强精神。人门:人的才品和门第。马革:马皮。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语出《楚辞·渔父》。人人都不干净只有我清白,众人都醉了只有我清醒。喻指品德高洁,头脑清醒。浊:混浊,不干净,指行为龌龊。清:清白,指品德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语出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之一。洛阳的亲友们如果问到我,就说我的心像那盛在玉壶中的一片冰一样晶莹纯洁。二句诗表明作者不追求功名富贵的心志。南朝宋代鲍照《白头吟》诗云:“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此为后句诗所本。冰心:喻心地纯洁。玉壶:玉制之壶,喻指品德高洁。

【陨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没;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语出《晋书·忠义传序》。如果应当为保全节操而死,那么信守节义的人就不会舍不得赴死;如果需要和值得献出生命,那么有志节的人就不会留恋生存。陨节:死节。义夫:信守节义的人。吝:吝惜。没(mo莫):终;去世。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存:生存。

【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语出明代薛碹《薛子道论·中篇》。珍珠潜藏在水里,水自然会妩媚可爱;宝玉蕴含在山中,山自然会光彩奇异。喻指人如果志趣高洁,自然卓异出众。晋代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为二句所本。泽:聚水的洼地,水。媚:美好。韫(yun运):蕴藏。

【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语出明代瞿式耜《庚寅十一月初五日闻警诸将弃城而去城亡与亡余自誓一死别山张司马自江东来城与余同死被刑不屈累月幽囚漫赋数章以明厥志别山从而和之》诗之三。不要耻笑我轻于一死,我希求的是,在传于万世的史册里留下一个光荣美好的名字。二句诗抒发了作者为正义事业勇于献身的豪壮情怀。老夫:老年人自称。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筒,比喻史册。

【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语出宋代韩琦《九日水阁》诗。不要嫌弃深秋的花圃花色浅淡,你且看看金黄的菊花在霜过之后如何散发醉人的香气。喻指人能保持晚节,老而弥坚。莫嫌:又作“不羞”、“虽惭”。老圃:老园丁,此指深秋的花圃。淡:色彩不浓。黄花:菊花。晚节:指菊花傲霜而开。

【荷尽巳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语出宋代苏轼《赠刘景文》诗。荷花落尽,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败,菊枝仍然傲霜卓立。二句诗借咏菊赞扬挚友风骨长存。擎(qing情)雨盖:指荷叶。残:开败。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语出唐代李商隐《题小松》诗。桃李争芳斗艳的时节,松树显得寂寞;但到了降霜飞雪的冬季,松树就会葱郁浓绿。二句诗赞扬松树不畏霜雪、四季长青的品质,同时寄托了作者对贞直人格的向往与追求。青葱:浓绿。

【根生但为松,翼飞但为凤】语出宋代李觏《寄怀》诗之二。如果是扎根长成,那我就只选择做一棵青松;如果是长翅飞行,那我就做一只灵凤。二句诗表现作者对高洁、正直人品的向往与追求。

【烈士不妄死,所死在忠贞】语出唐代柳宗元《韦道安》诗。有志建立功业的人是不会轻易去死的)要死,也要死得忠贞。烈士:志在建立功业并为此舍生忘死的人。妄:胡乱,一作“忘”。忠贞:忠诚坚贞,此指恪守自己的理想、志愿。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语出晋代左思《咏史》诗之五。在千丈高的山岗上抖去衣衫上的灰尘,在万里清流中洗去脚上的污秽。比喻蔑视富贵,不为世俗所染的崇高志向。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濯(zhuo酌):洗涤。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语出三国曹植《自马篇》。以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捐躯:牺牲生命。捐,舍弃。躯,身体。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语出宋代汪莘《水调歌头》词。顽铁可以折断,玉石可以粉碎,大海可以干涸,不管是得志失意、健在病死,我总要把正直的操守贯穿在各种遭际之中。意谓要永远保持正直的节操。穷达:失意和得志。直节:正直的操守。贯:通行。殊途:指各种遭际。

【乘理虽死而匪亡,违义虽生而匪存】语出汉代赵壹《刺世嫉邪赋》。遵循正理即使死了也将和活着一样,违背大义即使活着也不啻是一具行尸走肉。说明人生在世,必须坚持正义,端直行己,而不可苟苟且且,了此一生,这样才能够虽死犹生,名扬千古。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语出金代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之二。海棠花十分珍重自己的花蕊,从不轻易吐露;暂且让那妖艳的桃李在春风中嬉闹吧。二句诗把海棠花写得矜持、自重,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胸怀。且教:暂且听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语出唐代李世民《赐萧踽》诗。只有经过疾风的考验,才会知道什么是劲草;社会动荡,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二句诗说明;危险和困难往往能够真正考验出一个人的意志和品质。前句本《后汉书·王霸传》:“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疾风:猛烈的风。劲:强劲有力。板荡:喻动乱之世。诚臣:忠臣。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语出南朝梁代范云《咏寒松》诗。松树不畏寒风,傲然挺立,人们由此知道它有坚贞的节操;它大雪压顶不弯腰,人们又由此看到了它那不屈的心灵。二句诗赞颂了寒松坚强不屈的品格,暗含着对坚贞节操的敬慕。劲节:坚贞的节操。负雪:指大雪压顶。贞心:坚强不屈的心。

【凌冬不改青坚节,冒雪何妨色更苍】语出宋代朱淑真《竹》(一作《咏竹》)诗。严冬不能使它改变青色的骨节,霜雪不能妨碍它颜色更加苍翠。二句诗描绘了青竹冒雪斗寒的雄姿,暗含了对威武不屈理想人格的由衷赞叹。妨:一作“伤”。更:一作“转”。苍:青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语出明代于谦《咏石灰》诗。烧制石灰的山石即使自己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希望能留下清一色的白石灰给人间。二句诗借咏石灰,抒发了作者正直行己、清白立世的志向。浑不怕:全然不怕。浑,都。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语出清代石达开《入川题壁》诗。黄金对于我,就像是粪土;我的忠肝义胆,坚硬得有如钢铁。二句诗写出了作者重义轻利的胸怀。肝胆:比喻内心的意念。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语出宋代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诗。汴河水虽然浑浊,但是无法将天上的明月沾污;绿树上吹起一阵凉风,好像要为我生出秋爽。二句诗表现了作者的高洁胸怀和乐观精神。黄流:浑浊的水流,指汴河。不解:不懂得;不能。涴(wo沃):污染。

【常时任显晦,秋至最分明。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语出唐代杜甫《天河》诗。天河寻常时候或亮或暗,变化不定,一到秋至,则分外明亮。即使有微云遮掩,也不妨夜夜清明。四句诗取喻天河,标称君子。前二句谓时至则君子之节乃现;后二句谓小人作诈。无损其光。常时:平时。显晦:清明和昏暗。最:一作“转”(或“辄”)。能:一作“当”(或“输”)。

【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语出宋代苏舜钦《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诗。要像嘉树那样,把根基盘扎在大地上,枝叶年年茂盛;哪能学春天的林木,只有片时的红花开放!喻指做人应脚踏实地,而不能俯仰随时。一晌:一天当中的一段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欲识凌冬性,惟有岁寒知】语出唐代虞世南《赋得临池竹应制》诗。要想知道竹子有坚贞不屈的品格,只要等到天寒地冻以后便可。喻指困境当中方能显出英雄本色。凌冬性:在严寒中坚贞不屈的本性或品格。

【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语出唐代李朝威《柳毅传》。坚硬的石头可以砸裂但不可以卷曲,节义之士可以砍头但不可以羞辱。猛石:坚硬的石头。裂:破裂。卷:使卷曲。义士:有节操的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语出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五。落红并不是没有感情的物体,它化作肥土,还要培育更美丽的鲜花。二句诗寄寓作者虽然辞官,但仍想为国家出点力的思想。现有人用以喻指革命前辈离开工作岗位以后积极帮助和支持年轻一代工作的高尚情怀。落红:落花。

【落红满路无人惜,踏作花泥透脚香】语出宋代杨万里《小溪至新田》诗。凋落的红花撒在路上,虽然没有人怜惜,被踩踏成了泥浆,但它仍然散发出芬芳的香气。二句诗表现了作者坚贞不屈的精神。落红:落花。

【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语出唐代李商隐《和张秀才落花有感》诗。花儿离枝落地时仍然翻舞着,扫去之后,地上更溢散出一股花香。二句诗可用来赞誉那些晚节流芳的非凡人物。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语出《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早晨开花的野草,到晚上就凋谢了;松柏二树青葱翠绿,即使在隆冬之季也毫不减色。喻指人不能追逐名利,只有保持高洁的情操,才会流芳百世。朝华:早晨开的花。华,通“花”。夕:晚上。隆寒:指严寒的冬季。

【朝槿不吹而自零,黄菊日吹而不落】语出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五。木槿花早晨开放,到傍晚用不着风吹它自己就会凋零;菊花秋天开放,即使天天风吹,它也不会谢落。可喻指俗人无常性,大丈夫则有不可夺易之志。朝(zhao昭)槿:木槿,因其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故称。零:凋谢。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语出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葵花和豆叶总是向着太阳,这是它们的天性,难以改变。比喻忠君爱国发乎天性,永远不会动摇。三国曹植《求通亲亲表》:“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前句诗系化用其意。葵:向日葵。藿(huo货):豆叶(其实豆叶并不具有向阳的特性)。倾:倾向,向着。物性:事物的本性。夺:剥夺,使失去。

【蛟龙虽困,不资凡鱼;鸑鷟虽孤,不匹鹜雏】语出明代王廷陈《矫志篇》诗。蛟龙虽然受到困厄,也不求助于凡鱼;鸑鷟虽然处境孤寂,也不愿与鹜雏为伍。喻指贤明之士操守坚定,绝不与庸碌之人苟同。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发洪水的动物,比喻贤才。困:窘迫,处境困难。资:凭借,借助于。凡鱼:平常的鱼,比喻庸碌之人。鸑鷟(yue zhuo岳浊):凤的别称,比喻贤才。匹:相配。鹜雏(wu chu务除):幼鸭。鹜,鸭子。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语出唐代李白《梁甫吟》诗。猰貐时刻不忘害人吃肉,驺虞连一根青草也不忍心折断。这里猰貐暗指权贵,驺虞比喻行高志洁的仁人,通过对猰貐的憎恶和对驺虞的褒扬,表达了不与恶人同流合污,清白处世的志向。猰貐(ya yu亚宇):传说为古时的一种吃人猛兽。驺(zou邹)虞:传说为古时的一种白色虎,这种虎生性仁慈,不吃生物,绕草而走。

【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语出《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不如贫穷而有好名声;虽然保全了生命,但是受到侮辱,还不如死了光荣。说明人的荣誉重于金钱和生命,不苟且偷生的人,虽死犹荣。苟:苟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语出《孟子·滕文公下》。谓富贵不能迷乱其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其志向,威武不能屈服其节操,这样的人才能叫做大丈夫。后来“大丈夫”即为具有高尚品德和严正节操者的尊称。淫:迷乱。移:改变。屈;使屈折。

【富贵何足求,节操为可尚】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伯夷传赤壁赋》。富贵有什么值得求取的?节操才是应该看重的。节操:气节和操守。尚:尊崇,注重。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语出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词。梅花飘零落地,即使被泥水玷污,车轮辗碎,仍然能散发出香气。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高洁人品的向往与追求。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语出《楚辞·渔父》。刚洗了头的人,戴帽子的时候,必定先弹掉上面的尘土》刚洗了澡的人,穿衣服时,必定先抖净上面的灰尘。喻指洁身自好,不与小人同流合污。沐:洗头发。浴:洗澡。

【静掩蓬门独惆怅,从他芳草自菲菲】语出清代归庄《落花》诗之一。我掩上蓬草编制的屋门,只身一人默默地忧虑伤感;听凭那些随波逐流的人去争耀夺宠去吧。二句诗抒发了作者的忧时忧世之思,反映了作者愤世疾俗、守节不移的情怀。掩:关。蓬门:用蓬草编制的门户,喻贫寒之家。惆怅:哀伤。从:听任,任凭。芳草:比喻趋时者。菲菲:形容茂盛。

【愿存贤贞节,勿为霜霰欺】语出唐代孟郊《答友人》诗。我希望能保持坚贞的节操,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二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保持节操的坚定态度。坚贞:一作“正直”。霜霰(xian线):秋冬时节水露凝成的白成微粒为霜,雨点下降遇冷凝成的微小冰粒为霰,此以霜霰喻指邪恶势力。霰。一作“雪”。

【愿作贞松千岁古,谁论芳槿一朝新】语出唐代刘希夷《公子行》诗。愿意像那岁寒不凋的长松一样万古常青,谁羡慕只能新鲜一时的木槿花!二句诗表达了对生死不渝的专挚爱情的向往,也寄托了作者追求万古流芳,鄙夷昙花一现的人生理想。论:理会。槿(jin紧);木槿,落叶灌木,夏秋开花,朝开夕落。

【愿作须臾阶下鬼,何妨慷慨殿中狂】语出明代瞿式耜《庚寅十一月初五日闻警诸将弃城而去城亡与亡余自誓一死别山张司马自江东来城与余同死被刑不屈累月幽囚漫赋数章以明厥志别山从而和之》诗之三。我甘愿立即成为阶下的死鬼;尽管敌人即将攻入,那我又何妨在殿堂里慷慨激昂、傲视一切!二句诗表现了作者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伟大气概。须臾(yu鱼):极短的时间。阶下鬼:台阶下的死鬼,比喻被杀头。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语出唐代李白《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希望你学习长松凌雪傲霜、坚韧挺拔的雄姿,千万不要成为桃李那样的没有阳刚之气、卖弄媚人的下人。韦黄裳为人谄媚权贵,作者赠此二句诗,乃有讽谕之意。

【熊鱼自古无双得,鹄雀如何可共谋】语出宋代文天祥《囚系燕狱中所作》诗。熊掌和鱼自古没有兼得的,志在千里的鸿鹄和小小的燕雀怎么能共商大事呢?二句谓当生命与气节无法两全时,宁可牺牲生命以保全气节;自己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气节难以为庸人所理解。”熊鱼”句用《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熊,指熊掌。”鹄雀”句用《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鹄,天鹅。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语出宋代文天祥《西江月·和友人驿中言别》词。对镜一看,我那红润的容颜都已经去得无踪无影,但是我的心却依然是红的,并且永不改变。二句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朱颜:红润的容颜。丹心:红心,指对祖国的忠心。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语出唐代孟郊《赠别崔纯亮》诗。镜子破碎了,不会改变光洁,兰花枯死了,不会失去芳香。二句诗喻指优良品德不会因困难和挫折而丧失。兰:花名,春季开花,淡绿色,味芳香。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语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勤勤谨谨,竭尽全力,一直到死为止。二句话表现了诸葛亮对于兴汉灭曹事业的无比忠诚。现常用以说明为革命为人民不辞劳苦,奋斗终生。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已:停止。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语出唐代韩思彦《酬贺遂亮》诗。秋霜落地方知道柳枝脆弱,大雪压顶才发觉青松坚贞。喻指困境能考验人的节操。脆:脆弱易断。冒:覆盖。贞:坚贞。

人     才

贵  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语出清代黄景仁《杂感》诗。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可以冷眼相看,一点用处也没有的那是读书人。二句诗倾吐了对读书人不被看重的愤愤不平。白眼:冷眼相看。百无一用:形容毫无用处。

【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语出清代梁佩兰《金台吟》诗。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而又容易失去,做君主的不能不清楚这一点。说明必须重视人才。人主:君主。

【士者,国家之大宝,功名之本也】语出《汉书·李寻传》。人才,是国家最贵重的珍宝,是建立功业、播扬美名的根本依靠。极言人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士:人才。大宝:最宝贵的东西。功名:功业和名声。

【士,理之本也】语出唐代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人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士:指有才能的人。理:治,安定。本:根本。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语出《荀子·大略》。意谓会说能做的人,是国家的瑰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语出三国曹操《短歌行》。意谓山不厌弃土的堆积,堆积得越高越好;海不厌弃细流的汇集,水越深越好。比喻招纳人才,越多越好。厌:嫌。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语出元代遁贤《南城咏古》诗之一。一千斤黄金有什么值得吝惜的?要知道,一个有才之士本来就是很难访求到的。意谓不惜重金聘求贤才是值得的。这两句诗本意于战国燕昭王的故事:燕昭王为延请天下名士,曾于今河北省易县东南某地筑台,并置千金于台上。士:指贤才。

【凡知之贵,贵知化也】语出《吕氏春秋·知化》。智慧的可贵,贵在了解事物的变化。化;变化。

【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语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注引《江表传》。天下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一般有着基本相同的见解。现常说:英雄所见略同。略同:大致相同。

【不可载者,不如无车;不可涉者,不如无舟;不能救民者,不如无贤】语出清代唐甄《潜书·有为》。不能运载东西,还不如没有车子;不能横渡江河,还不如没有舟船;不能救世济民,还不如没有贤才。意谓贤才必须是能济世救民的人。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语出《国语·鲁语上》。栋梁不粗大,就不能承受房屋的重量。比喻德不高,才不大,就不能担负国家重任。栋:栋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任:胜任;承受。

【不难于得方而难得用方之医,不难于立法而难得行法之人】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四》。得到治病的药方并不难,难的是得到会用药方治病的医生;制定法律并不难,难的是得到能准确贯彻法律的人。说明得到能准确贯彻法律的人是一件至为困难而重要的事情。方:药方。

【车摧轮,则无以行;舟无楫,则无以济;国乏贤,则无以理】语出北齐刘昼《刘子·荐贤》。车轮子坏了,车就不能前进,船桨缺少了,船就不能渡河;贤才匮乏了,国家就不能实现安定。说明贤才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依靠力量。摧:毁坏。揖(ji集):桨。济:过河。贤:贤才。理:治理,使安定。

【玉在山辉,珠存川媚】语出宋代陆九渊《祭吕伯恭文》。有美玉在,高山也辉煌壮丽;有珍珠在,大川也妩媚动人。喻指地方因某位不凡人物而扬名。

【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语出明代张居正《答总督方金湖》。世上一定有了非同寻常的人,然后才会有非同寻常的事业;有了非同寻常的事业,然后才会有非同寻常的功绩。说明英雄造时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语出《三国志·蜀志·董允传》注引《襄阳记》。功绩因为有人才才能建成,事业因为有人才才能发展。说明建功立业离不开人才。功:功绩。才:人才。业:事业。广:发展。

【节士慷慨发冲冠,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语出南朝齐代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有气节的人慷慨昂愤,怒发冲冠,把弯弯的弓挂在参天的大树上,使长剑直指云端。表现节烈之士与天奋斗的雄伟形象。若木:神话中的树名,生长在日落的地方。竦:通“耸”,高起,矗立。

【存亡在于碍人】语出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国家的存亡在于能不能得到贤人。说明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语出《诗·大雅·旱麓》。和易近人的君子,怎么会不培养人才。岂弟(kai ti凯替):同“恺悌”,和易近人。遐(xia霞):通“何”。作人:培养人才。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语出《墨子·亲士》。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不是一个源头的水聚成的;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毛制成的。喻指伟大的事业要靠众多的贤才才能完成。千镒之裘:镒,古重量单位,一镒为一金,即二十四两。裘,皮衣。自:指狐狸的腋毛。

【苍生非贤,不能靖顺;庶政非才,不能和理】语出《亢仓子·用道》。老百姓离开贤才就不能安宁服顺,政事离开贤才就不能处置妥当。说明贤才是治国安民之所本。苍生:民众。靖顺;安宁服顺。庶政:诸种政事。和理:谓处置和洽而得当。

【材之用,匡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语出宋代王安石《材论》。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得到他国家就安定、繁荣,失去他国家就衰亡、受辱。几句话昭示了人才对于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作用。材:通“才”,人才。以:而。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语出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我劝老天爷重新振作精神,不必拘守一定的规格,让大量人才降临于世。二句诗借呼求天公,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规定种种条件限制人才出现之行径的愤慨,和对人才的渴望。天公:对天的敬称。抖擞(sou薮):振作。格:框子。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语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了解当时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只在于英雄豪杰。时务:当时的要事。俊杰:才能出众的人。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十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姿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语出《战国策·燕策一》。如果不固执己见,尊贤能者为师,恭敬地向他们学习,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先行动而后休息,先向贤者发问而后沉思,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如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那么才能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凭几执杖,使眼色,指手划脚,那么只有甘愿做奴才的人才能到来;如果瞪眼睛挥拳,暴跳如雷,对人一味训斥,那么就只有囚徒罪犯才能到来了。说明只有尊重贤能,尊重知识,才能招致人才。诎指:同“屈旨”,曲意顺从。北面:面向北。师者向南,事者面向北:,故云。嘿:同“默”。冯:同“凭”,依靠。几:桌子。据:执。眄(mian面)视:斜视。恣睢(zi sui字虽):怒目而视。响藉:脚踏地跳跃。叱咄:呵叱。徒隶:囚徒,罪犯。

【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语出《礼记·坊记》。君子与其使俸禄高于个人的才能,宁可使才能超过个人所得的俸禄。意谓君主宜重才,使人争作贡献,而不应以钱财引导人们争权夺利。食:俸禄。浮:超过。人:指人的才能。

【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语出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内经九术》。贤才是国家的珍宝,美女是国家的灾祸。意谓统治者应当亲贤才、远美女。视贤才为国家的珍宝,这无疑是正确的,而视美女为祸害国家的罪魁,则不免有失公允。这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邦:国家。咎:灾祸。

【贤才出,国将昌;子孙才,族将大】语出宋代张载《正蒙·动物篇》。有贤才出世,国家将会兴盛;子孙聪明能干,家族就会强大。说明贤才重要。昌:兴旺,兴盛。族:家族。大:壮大,强大。

【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语出《三略·下略》。贤人离去国家就衰弱,圣人离去国家就混乱。意谓治国安邦离不开圣贤之人。前文曰:“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微:衰弱。乖:反常,此指混乱。

【国之所以存者,非以有法也,以有贤人也;其所以亡者,非以无法也,以无贤人也】语出《淮南子·泰族训》。国家之所以能存在,不是因为有法度,而是因为有贤才当政;国家之所以会灭亡,不是因为没有法度,而是因为没有贤才当政。说明贤才是国家安危存亡之所系。以:因为。

【国之强弱,不在甲兵,不在金谷,独在人才之多少】语出宋代张孝祥《论用才之路欲广札子》。国家是强盛还是衰弱,不在有多少军队,也不在钱粮是否富足,仅仅在于智能之士是多还是少。说明人才的重要。甲兵;军队。金谷:钱和粮食。独:唯,仅仅。

【国之需才,犹鱼之需水,鸟之需林,人之需气,草木之需土,得之则生,不得则死】语出《清史稿·胡林翼传》。国家需要人才。就像鱼需要水,鸟需要树林,人需要空气,草木需要土地,得到就可以生存,得不到就会死亡。说明人才是国家兴亡之所系。

【国有贤良之士众,是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语出《墨子·尚贤上》。国家拥有的贤才很多,那么国家的大治局面就稳固;贤才很少,那么国家的大治局面就薄弱。意谓贤才的多寡决定着国家的安危治乱。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语出三国曹植《美女篇》诗。美女仰慕品质高尚的人,只是寻求贤才确实难啊。比喻有志之士怀才不遇,也说明贤才难得。高义:指品德高尚的人。良:确实,果真。

【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语出《战国策·赵策三》。人们之所以很敬重天下的贤士,是因为他们能为人排除灾祸、消除危难、调解纷乱,而一点报酬也不索取。说明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才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士:指贤者。释:解除。

【舍轻艘而涉无涯者,不见其必济也;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未闻其有成也】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贵贤》。连小船也不用而想泅渡无边无际的大海,肯定渡不过去;没有贤良的辅佐而想使天下太平,肯定不能如愿。说明贤才是治国安民的重要依靠力量。轻艘:小船。艘,船的泛称。无涯:指无边无际的大海。济:渡过;成功。羡:思慕。隆平:太平。

【治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也】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思贤》。治理国家如果得不到真正的贤才,就好像治病得不到真正的好药一样。说明贤才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依靠力量。

【学术者,人才之本也;人才者,政事之本也】语出清代颜元《习斋记余》卷一。学问是造就人才的根本,人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下文曰:“无学术则无人才,无人才则无政事。”学术:学问。

【始知补元化,竟须得贤人】语出唐代孟郊《吊元鲁山》诗之三。于是知道要助成圣君明王的德政,终究还需要才高德昭的人。补:助益。元化:旧时指帝王的德化。竟须:终究需要。

【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语出《三国志·吴志·陆抗传》。才德出众的人是国家的珍宝,是社稷的支柱。极言人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俊乂(yi义):才德出众的人。《尚书·皋陶谟》:“俊乂在官。”疏:“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乂。”良宝:珍宝。社稷:土、谷之神,代指国家。贵资:重要依托;支柱。资,凭借,依托。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语出唐代刘禹锡《昏镜词》诗。秦朝咸阳宫里的方镜难道不贵重吗?只是因为它不适用,所以才被人轻视。两句诗含有讥讽统治者不重用贤才的意思。秦宫:秦朝咸阳宫里的方镜。据记载:此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见《西京杂记》卷三)。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语出秦代李斯《谏逐客书》。泰山不舍弃一块块土壤,所以能这样高大;河海不嫌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这样深广。比喻广纳贤士才能成就功业。后人也用以比喻学问应注重积累。让:推辞。成:成就。

【破国亡家,失士者也】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钦士》。国家之所以丧亡,是因为失去了贤才。说明贤才是国家安危存亡之所系。

【航沧海者必蔽山之舟,驭千里者必籋云之骥,佐治理者必出众之才】语出明代朱棣《圣学心法序》。在大海中航行的一定是能遮蔽大山的巨船,日驰千里的一定是能踏蹑浮云的骏马,佐成大治之局的一定是出类拔萃的贤才。沧海:大海。蔽山之舟:能遮蔽大山的船;大船。驭:乘驾。籋(nie捏)云之骥:能踏蹑浮云的骏马。籋云,踏蹑浮云。

【疾步累趋,未若托乘乎逸足;寻飞逐走。未若假伎乎鹰犬】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任能》。持续地快跑,也不如骑上骏马跑得远;连续地飞奔,也不如凭借鹰犬行得快。喻指独任己力不如广任贤才更有利于事业。疾步累趋:谓持续地快跑。疾步,快步。累,持续不断。趋,快走。托乘:借乘;骑。逸足:代指善跑之马。寻飞逐走:谓连续地飞奔。寻飞,连续飞。逐走,一步接一步跑。假伎:借技;利用。伎,通“技”,技艺。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语出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大海辽阔,任由鱼儿跳跃;天空无际,听凭鸟儿飞翔。喻指在广阔天地问英雄俊杰可以大有作为。从:任由。任:听任,任凭。

【家无恒兆,敦书者兴;国无恒运,怜才者胜】语出明代黄道周《式士策·求才》。家庭没有永久不变的福祥,注重读书的一定会兴旺;国家没有永久不变的运数,爱惜贤才的一定会强盛。说明爱才重才,国家才会强盛。恒兆:永远不变的福祥。兆,占卜时龟甲坼裂的用以确定吉凶的纹,此偏指吉祥_敦书:注重读书。恒运:永远不变的运数。运,气数,运气。怜才:爱惜人才。怜,爱惜。胜:强盛。

【爽邦由哲】语出《尚书·大诰》。使国家政治昌明在于任用贤才。爽邦:使国家政治昌明。爽,昌明。邦,国家。由:在于。哲:贤才。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语出汉代东方朔《答客难》。得到贤才,国家就强大,失去贤才,国家就衰亡。二句话鲜明地指出了人才对于国家兴亡的重大作用。士:贤才。

【庸夫盈朝,不能使彝伦攸叙;英俊孤任,足以令庶事康哉】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乎庸之人即使堆满了朝廷,也不能把人伦纲常调整好;贤能之士哪怕是孤身一人,也足可以把诸事处置妥当。庸夫:平庸之人。彝(yi夷)伦攸叙:《尚书·洪范》中的文字。彝伦,人伦纲常。攸,语助无义。叙,规定,整治。孤任:独自被任用。庶事康哉:《尚书·益稷》中的文字。庶事,诸事。康,安。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语出《汉书·伍被传》。听力好的人,在声音发出之前就能预感到;眼睛明亮的人,在事物没有出现之前就能预见到。比喻智虑通达的人有先见之明。聪:听力好。明:视力好。

育  才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语出《管子·权修》。做一年的计划,没有比播种五谷更好的了;做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植树木更好的了;做长远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才更好的了。后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育人才是长远之计。树:种植,培养。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语出《管子·权修》。载培一次而收获一次的,是庄稼;栽培一次而收获十次的,是树木;栽培一次而收获百次的,是人才。说明培养人才受益最大、最多。树:种植,栽培。

【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十个人栽杨树,一个人来拔它,就不会有活杨树了。说明种树难毁树易。喻指培养人才难,毁坏人才容易。树:种植,栽培。

【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语出清代张问陶《煎茶坪题壁》诗。人在虎豹豺狼成群的地方会锻炼得十分强健,天在山峰空缺的地方恰恰能透出一线光明。说明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越是恶劣的环境,就越能锻炼人。虎豹丛;虎豹成群,比喻险恶的环境。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语出《老子》四十一章。最方正的东西没有角,贵重的器物最后制成。后以“大器晚成”指有大才的人成名较晚。方:方形。隅:角落。大器:贵重器物。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语出明代张居正《论时政疏》。人才,就像是木材,培养他贵在持之以恒,使用他贵在用其所长。意谓对人才要经常不断地培养,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其特长。素:经常。

【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语出《汉书·李寻传》。马如果不勤加喂养就不能在路上飞奔,人才如果不经常培育就不能使国家强盛。说明领导者应当重视培养人才。伏枥:原指马伏于马槽,此谓将马关在栏里饲养。枥,马槽。趋道:谓在路上疾跑。趋,疾走。素养:经常培养。重国:使国家强盛。重,加重;使强盛。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则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树木有所培育,那么它就会根底牢固、枝繁叶茂,栋梁之才就会长成;水有所贮存,那么它就会泉眼粗大、源远流长,灌溉之利就会广大。喻指人如果修养深厚,就会成为盖世之才。壮:粗大。流派:水的支流。溥(pu谱):广大。

【不养士而欲得贤,是犹不耕耨而欲望秋获,不雕凿而欲望成器】语出明代朱棣《圣学心法序》。不培养人才而想得到贤士,这就好像不耕耘而想得到收获、不雕凿而想使东西成为可用之物一样。说明必须重视培养人才。耕耨:耕耘。

【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平时不注意培养人才而打算求得贤士,这就好似不雕刻玉石而希望它有绚丽的色彩一样。说明必须重视培养、教育人才的工作。琢;雕刻。文采:绚丽的色彩。

【方今之急,在于人材而已】语出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现在的当务之急,在于培养人才。极言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急:急需;急务。

【世昌则言昌,言昌则才愈昌;世幽则官幽,言幽则才愈幽】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时世昌盛,人们的思想就会活跃,畅所欲言;思想活跃畅所欲言,人才就会更加大量地涌现出来;世道昏暗,人们的思想就会受压抑而不敢讲话,思想压抑不敢讲话,人才就将很少出现。说明国家政治贤明与否是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言:言论,思想。幽;昏暗。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语出《韩非子·显学》。管教严厉的家庭中没有凶暴的奴仆,而慈爱的母亲却会有不成器的儿子。悍虏:凶暴的奴仆。虏:仆人。

【但假深根常得地,何忧直干不扶天】语出宋代王令《松》诗。只要能把松根深埋在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中,还用得着担心它那挺拔的树干不能高耸入云吗?!二句诗喻指只要给予适宜的培养,伟大的人才就能够涌现出来。但假:但使,只要使。得地;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扶天;谓高耸入云。

【作成人才难,变化人才易】语出宋代杨时《二程粹言-论政》。培养一个人才很困难,但是要想毁掉人才却很容易。作成:培养,造就。变化:改变,此指毁掉。

【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语出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官事未易了》词。您要想使花儿开满全县,那您就要及时地栽种桃树和李树。喻指要想得到众多的人才,就须及时加以培养。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人才。

【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语出唐代柳宗元《行路难》诗之二。南山上的栋梁之材越来越少了,爱护和培育栋梁之材的事情又有谁来关心呢?两句诗以树木被滥伐,喻指统治者不爱护优秀人才。栋梁:房屋的大梁。益:越来越,更加。论:关心,注意。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语出《韩非子·喻老》。虽然不飞,一飞必定冲上天空;虽然不呜叫;呜叫起来一定使人震惊。以鸟喻人之大器晚成。

【虽有良剑,不锻砺则不銛;虽有良弓,不排檠则不正】语出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一。虽然有质地精良的剑,如果不好好磨砺”也不会锋利;虽然有用上好材料制成的弓,如果不用器具矫正,也不会百发百中。喻指虽然有资质很好的人才,如果不加以培养、教育,他也不会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说明对优秀人才必须认真培育,严格要求。后句本《荀子·性恶》:“繁弱、巨黍,古之良弓也;然而不得排檠,则不能自正。”锻砺:砥砺,磨砺。锻,通“碫”。銛(xian先):锋利。排檠(qing情):矫正弓弩的工具,此指用排檠矫正。

【俟自直之箭,则百代无一矢;俟自圆之木,则千岁无一轮】语出唐代刘禹锡《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仅书》。等着现成的笔直箭杆出现,那么一百辈子也不会得到一支箭;等着现成的滚圆木头出现,那么一千个春秋也不会得到一只车轮。喻指天生的贤才是没有的,而必须注意培养和教育。俟:等待。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语出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教育、培养、选拔、使用,这几方面中有一个方面不合正道,那么就足以败坏天下的人才。说明x,f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使用都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败乱:败坏。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语出《孟子·尽心上》。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是第三种快乐啊。三乐:指第三种乐趣。《孟子·尽心上》:“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语出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诸位贤人都到了,老少全来了。形容高朋满座,人才济济的情形。毕:全,都。咸:都,皆。

【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抱】语出唐代韩愈《荐士》诗。冲天而飞的仙鹤的那双羽翅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经过孵化才长出来的。喻指人才需要培养。翎(ling灵):羽毛。啄抱:指孵卵成雏。啄,母鸟用嘴弄破卵壳。抱,孵卵。

识  才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语出唐代李白《梁甫吟》诗。才高德崇的贤人最初看起来与常人并无两样,一旦时机到来,就会于出非凡的事业来,这是愚庸之辈所不能料及的。二句诗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信心。大贤虎变:本《周易·革卦》中“大人虎变”语。虎变,秋后虎的皮毛换新,文采炳

焕,此喻指“大贤”_旦得到机会,就会迸发出异彩。

【千里之骓,不逢善驭,居于駃騠之乘;千金之璧,不遇玉人,混于块石之间】语出宋代黄晞《聱隅子·大中篇》。能奔驰千里的骏马,如果遇不上善于驾驭的马夫,就会被牵去与驴骡一同拉车;价值千金的玉璧,如果遇不上善于识玉的玉工;就会被混同于一般石头之中。喻指人才如果遇不上“伯乐“,就会被埋没。说明识才之才极其难得,至为重要。骓(zhui追):毛色黑白相间的马,骏马。《史记·项羽本纪》:“骏马名骓,常骑之。”善驭:善于驾驭马车的人。駃騠(jue ti绝提):公马母驴杂交所生的驴骡子。乘(sheng胜):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璧:美玉。玉人:琢玉的工人。

【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语出《汉书·武帝纪》。那些狂奔乱跳的马却往往能日行千里,那些受到世俗讥刺的人却常常能建立功名。说明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踶(di帝):踢。负俗:不能适应世俗,受到人的讥刺。

【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语出唐代唐备《失题》诗之一。老天如果不下雪降霜,那苍翠的青松连花草也比不上了。喻指只有困苦的环境,才能考验人,才能显示出英雄的本色。

【元冈生宝玉,大海出明珠】语出明代夏完淳《曹子建赠友》诗。高山上生长宝玉,大海里出产明珠。喻指英雄俊杰成长于广大人民中间。元冈:高大的山冈。元,大。冈,山脊。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语出唐代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诗。不经过烈火的千百次烧炼,谁能知道不大一块金子的精美?喻指只有经过严格考验,才能显出英雄的本色。孰:谁。精:精美。

【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不遇上灾难,就无法识辨出忠臣的心迹;不面对着钱财,就无法看清楚义士的节操。说明忠义之士只有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才能显现出英雄本色。难 (nan):灾难。义士:有节操的人。节:节操。

【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语出唐代褚载《移石》诗。那些石头不是不可以拿来使用,只是因为石匠对它们不曾留心观察。喻指其貌不扬的人也有可用之才,关键在于选求者要有识才慧眼。不堪:不能。缘:因为。

【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只看到老虎身上的一道花纹,不会知道它的勇猛;只看到骏马身上的一根细毛,不会知道它的善跑。喻指对人才如果不做全面细致的了解,就不能发现其过人的本领。文:花纹。武:勇猛。

【中华七万里,何地无人杰】语出清代归庄《古意》诗之五。中国地域辽阔,哪个地方没有杰出的人物呢?意谓英雄俊杰到处都有。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强烈自信心。七万里:形容地域之广。人杰:杰出的人物。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语出清代届大均《鲁连台》诗。自古以来,天下的英雄俊杰,都出在平民百姓中诃。二句诗借古喻今,说明选拔人才不能讲究出身。士:指不平凡的人,卓出之人。布衣:平民。

【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语出宋代王令《再赠束孝先》诗。白玉残缺了,方见其不可折弯;宝剑折断了,方知其真正坚硬。喻指只有经过考验,才能显示出英雄本色。缺:残破。挠:弯曲。刚:坚硬。

【龙有蛇之一鳞,不害其为灵;玉有石之一脉,不害其为宝】语出宋代许蕖《樵谈》。龙的身上有一点蛇鳞,不妨碍它为神灵;美玉上面有石头的一点花纹,不妨碍它为宝物。喻指个别方面的不足并不妨碍杰出人物的伟大。说明对人不能求全责备。灵:神灵之物。脉;花纹。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语出《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说明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鸟,泰山对于土丘,河海对于溪流,都是同类。圣人对于黎民百姓,也是同类,但却超出了他的同类。后以“出类拔萃”形容才德出众之人。太山:即泰山。垤(die迭):土丘。行潦(liao老):溪流。拔;超出。萃:群,聚集。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语出《荀子·大略》。天气不寒冷,无法知道松柏耐寒的特性;事情不艰难,无法知道君子的超众之质。说明君子是在困难的考验中产生出来的。岁;指时节,天气。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语出《淮南子·说林训》。走一步棋,不足以显示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弹一下琴,不足以表达悲哀的情感。说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不能凭一时一事,应全面地看,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多力何必孟责乌获,逸容岂唯郑旦毛嫱】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力量巨大的哪能只是孟贲和乌获,容貌姣好的岂能只是郑旦和毛嫱。意谓天下的大力士和美女子多的是,喻指贤才并不缺乏。多力:力气大。孟贲乌获;古代二力士名。逸容:容貌姣好。郑旦毛嫱:春秋时期越国二美女名。

【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语出《淮南子·说林训》。船翻了才显出善于游泳的人;马奔跑起来,才显出谁是御马的能手。比喻经过考验才能识别人才。见(xian现):显露。良御:善予御马的人。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语出唐代杜荀鹤《小松》诗。现今的人们都没有识别凌云木的慧眼,直到它高耸入云的时候才称说其高。慨叹识才之才难有。道:称道。

【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语出唐代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荒僻滨海的地方出产宝贝,沼泽地区藏有许多龙蛇。比喻非凡人物往往产生于社会的下层。穷溟:穷海,荒僻滨海之地。饶:出产丰富。龙蛇,喻非凡人物。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语出唐代白居易《过昭君村》诗。珍珠没有种子,彩云没有根子。说明珍珠、彩云所出无定,-瑜指贤才到处都有,并非独出高门。灵珠:珍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语出《荀子·劝学》。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后以“青出于蓝”比喻后来者居上,学生胜过老师。青:靛(dian淀)青,一种青蓝色染料。蓝:蓝草,可作染料。

【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论荣》。意谓如果有大的美德可以被世人所尊崇,那么即使在细小的行为上有点毛病,也不会对大节有所损害。说明小的过失掩盖不了大的美德,有瑕不掩瑜的意思。瑕:玉的疵病,比喻人的过失。累:损。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语出唐代元稹《遣兴》诗之七。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使用人才不要超过限度。任:使用。物:人。涯:极限。

【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有才能的人在社会上,他的才能会很快表现出来,就像锥子在口袋里,它的锋尖会立刻显露出来一样。比喻有才能的人会很快显露头角,不会长期默默无闻。末:指锥尖。见(xian现):显露。

【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全国的人都说某人是个贤才,然后去考察他;见他是个贤才,然后任用他。察:考察了解。

【金玉不琢,美玉不画】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殊路》。珍贵的玉石,不需要雕刻;完美的珠宝,不必再描画。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需要人为的美化。金;珍贵。琢:雕刻玉石二画:描画。

【受知固不易,知士诚尤难】语出宋代欧阳修《送荥阳魏主簿》诗。受人知遇固然很不容易,了解人才实在更加困难。说明摸透一个人才的本质是好是坏、辨清其才干是高是低,至为烦难。受知:受人知遇,得到赏识和器重。知士:了解人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语出唐代白居易《放言》诗之三。要验证宝玉是真是假;就得火烧三天;要分辨枕术和樟木,必须等它们长上七年。二句诗比喻事物的真伪、人才的优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淮南子·傲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此为前句所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张守节正义:“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此为后句所本。

【始而善者,善之饰也;终而善者,善之德也】语出宋代黄晞《聱隅子·三王篇》。仅仅在最初的时候好,这不过是把自己装扮成了好韵;自始自终一直很好,才真正是美德的体现。说明要看一个人是否具有好的品德,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

【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语出唐代孟郊《衰松》诗。既然是君子一样的人才,还需要君子之人来识别。意谓只有贤才才能发现和赏识贤才。终是:既然是。终,既然。

【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语出《史记·滑稽列传》。意谓挑选马匹,往往因为是瘦马就不予理睬,结果漏掉了良马;选拔人才,往往因为是贫士就看不起,结果失掉了贤人。说明只看外表,忽视本质,就会有所失误。

【贱不害智,贫不妨行】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地广》。地位卑贱并不妨碍有智慧,家境贫寒并不妨碍有品行。意谓贫贱之家照样可以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因而不能以家世和家境论人才。害:原作“周”,据卢文弨校而改。

【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考绩》。剑不试一试,就不知道它锋利不锋利}弓不拉一拉,就分不清它的强弱。比喻人有没有才能,只有通过实际考核才能分清。钝;不锋利。挠:弱。

【洗不比江河,要之却垢;马不比骐骥,要之疾足】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阴察》。洗涤不一定非要去大江大河,重要是的能够除掉污垢;马不一定非要骐骥,重要的是能够跑得快。喻指选择人才不要贪图虚名,而要看其实际本领。唐代赵蕤《长短论·论马篇》:。洗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却垢(gou够):去掉污垢。垢,脏东西。骐骥:骏马。疾足:腿跑得快。

【既同和氏璧,终有玉人知】语出唐代李成用《赠来鹏》诗。既然是如同和氏璧一样的稀世珍宝,终究会有善于识辨美玉的人将它发现。喻指只要有真才实学,终究会被“伯乐”发现和举荐。和氏璧:春秋时期楚国人和氏(卞和)所发现的宝玉。终:终究。玉人:善于识辨、琢磨美玉的人。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语出唐代林宽《歌风台》诗。不要说英雄人物只会挥戈跃马打天下,自古以来,哪位英雄不谙通诗文风骚。二句言自古以来的英雄人物都是文武兼备的全才。解:懂得。

【射虎射石头,始知箭锋利,居世逢乱离,始辨英雄士】语出清代陈恭尹《拟古》诗之三。射虎时箭头射进了石头里,才知道箭的锋利;遇到兵荒马乱之时,才可以分辨出究竟谁是英雄。说明英雄俊杰是在斗争实践中显现出来的。前句化用“射石没羽”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人熊渠子夜行,见大石横卧,以为伏虎,张弓而射,箭头入石,连箭尾的羽毛也隐没了(见《韩诗外传》卷六)。乱离:指战乱。

【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语出唐代张祜《题孟处士宅》(一作《题孟浩然宅》)诗。才学很高的不一定居于很高的政治地位,地位低微也无妨于贤者的名誉。贵:地位高。下位:指地位卑贱、低微。

【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语出唐代白居易《涧底松》诗。居高位者未必是贤才,地位低下者未必蠢笨。说明贤愚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二句诗意在为出身寒微而有才华的人鸣不平。贤:有才干。愚:蠢笨。

【家不和,然后见孝子;国不乱,无以见忠臣】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家庭不和睦,才能分辨出谁是孝子;国家不混乱,就无法判断谁是忠臣。说明处境困难,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语出《吕氏春秋·赞能》。得到十匹良马,也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把好剑,也不如得到一个欧冶。说明得到数个贤才不如得到一位善于识别人才的人。汉代桓谭《新论·求辅》:“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利剑,不如得一欧冶。”伯乐:古之善相马者。欧冶:古之善铸剑者。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语出三国曹植《矫志诗》。道路遥远,才能识别出千里马,世道欺诈,才能识别出贤良的人。说明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识别贤愚,辨明真假。知:识别。骥(ji寄):千里马。伪:欺诈。贤:有德行、善良的人。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语出汉代徐干《中论·修本》。道路不艰险,就识别不出马的好坏;责任不重大,就无法了解人的德行。说明只有通过实践的考验,才能看出人的德才之高低。

【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语出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工具一定要经过试验,然后才知道它究竟锋利不锋利,马一定要拉车,然后才知道它究竟是劣马还是良马。喻指只有经过实际工作的考验,才能分辨出贤才和庸才。器:指工具。钝:不锋利。驾:拉车。驽(nu奴):跑不快的马。

举  才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语出《史记·鲁周公世家》。洗一次头,常常停顿多次,不得不手握着头发,吃一顿饭,往往几次来不及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就赶紧起来去接待贤士,还怕怠慢了天下的贤人呢。比喻操心忙碌以延揽人才。沐:洗发。哺(bu捕):口中所嚼的食物。

【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语出汉代刘向《说苑·谈丛》。在十步大小的沼泽地里一定会有香草,在只有十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一定会有忠贞之士。说明人才到处存在,要善于发现人才。《隋书·炀帝纪》:“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人有大誉,无訾其小故】语出三国杜恕《体论·君》。一个人如果有很崇高的德行,就不要计较他的小缺点;如果有很大的声誉,就不要挑剔他的小毛病。意谓选任人才应重大节而不责细苛。厚德:大德。小节:细小的行为,此指小缺点。大誉:大的声誉。訾:诋毁,此指挑剔。小故:小毛病。

【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语出《淮南子·汜论训》。一个人如果具有很大的美德,就不要计较其细小的缺点;如果有很高的声誉,就不要挑剔其细微的毛病。意谓选用人才应重大节而不责细行。厚德:大德。问:计较。小节:细枝末节}此指细小的缺点。大誉:很高的声誉。疵:挑剔。小故:小毛病。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九》。人才,积极求取则频出不已,不闻不问则越发匮乏。说明对人才必须积极求取。求:访求,求取。出:涌现。置:废置,抛开。匮(kui溃):缺乏。

【才之生,有显藏而无饶乏,有进退而无消长】语出明代黄道周《式士策·求才》。人才生活在世上,只会有得到起用和得不到起用的区别而不会有富足和缺乏的区别,只会有被升擢和被摒弃的区别而不会有彼时多此时少的区别。说明人才无世不有、无时不足,关键在于领导者是否真正着意搜求和起用。显藏:指被起用和被埋没。饶乏:富足和缺乏。消长:增加和减少。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语出唐代韩愈《杂说》之四。能奔驰千里的骏马什么时候都有,可是善于相马的伯乐却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以千里马喻指贤才,慨叹他们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际。伯乐:姓孙名阳,字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于相马著称于世(见《战国策·楚策四》)。

【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疢不足以累长才】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小毛病不足以损害卓异之人,小缺点不足以危害拔萃之才。意谓选拔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当看大节、看主流。小疵:小毛病。大器:大才之人。短疢(chen衬):小缺点。疢,病,缺点。累:连累,危害。长才:出类拔萃的人才。

【弓先调然后求劲,马先驯然后求良,人先信然后求能】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对弓要先求其协调然后再求其强劲,对马要先求其驯服然后再求其善跑,对人要先求其信诚然后再求其有才。意谓选用人才应当先重德后重才。调:协调。此谓弓之强弱与矢之轻重很协调。劲:强劲。驯:驯服。良:指善于奔跑。

【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语出唐代陈陶《闲居杂兴》诗之二。不要以为中国没有杰出的人才,发现不到只是因为朝廷网罗搜求得不够细致。意谓人才到处都有,关键是当政者要真心求才、勤于采择。中原:代指中国。麟凤:麒麟和凤凰,比喻杰出的人才。皇家:朝廷。结网疏:织的网太稀疏;网罗不细。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语出《礼记·儒行》。意谓推举人才,对内不避开亲属,对外不避开仇家。说明荐举人才不从个人恩怨出发,而应以客观实际为准;荐举者应胸怀宽广,有求实精神。《韩非子·说疑》:“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与此意同。称:举。怨:怨仇,仇家。

【火以吹爇生焰,镜以莹拂成鉴】语出北齐刘昼《刘子·因显》。火因为吹风助烧而产生光焰,铜镜因为打磨拭灰而能照人。喻指贤才必须有人荐举才能有用于国家。吹爇(ruo若):以风助燃。燕,点燃,燃烧。莹拂:打磨、擦拭以使明洁。鉴:照。

【以全举人同难,物之情也】,语出《吕氏春秋·举难》。用十全十美的标准推荐人,本来就很困难,这是事物的实际情形。说明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固:原来,本来。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语出宋代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诗。世界上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不过是缺少九方皋那样的善于相马的人罢了。喻指人才到处都有,只是识才之才难遇。千里马:奔驰千里的骏马,喻人才。九方皋:春秋时善相马的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语出唐代韩愈《杂说》之四。世界上有了善于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喻指有了识才之才才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伯乐:传说是春秋时期人,善于相马,姓孙名阳。千里马:疾行千里的骏马,喻人才。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语出三国曹植《当墙欲高行》诗。龙要想飞上天去需要有云雾,人要想踏上仕途需要有荐举之人。升天:飞腾上天。仕进:做官。中人:荐举之人。

【劳于求才,逸于任贤】语出唐代魏征《群书治要·尚书》。在访求贤才的时候要多花些工夫,费些气力,到了用人执事的时候自己就轻松悠闲了。说明必须重视访求人才。劳:勤苦。逸:安闲。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以得百人】语出《淮南子·缪称训》。三心二意不会得到一个贤才,一心一意可以得到上百个贤才。说明选任贤才贵在心诚意坚,执着不疑。两心:三心二意。

【时俗之所不誉者,未必为非也;其所誉者,未必为是也】语出汉代徐干《中论·审大臣》。人们不赞誉的,未必就不是贤才;人们赞誉的,未必就是贤才。说明选拔贤才不能仅仅依据物议。时俗:指舆论,公众的议论。

【身贤者贤也,能进贤者亦贤也】语出汉代刘向《说苑·臣术》。自身贤能的是贤人,能推荐贤才的,也是贤人。说明举荐人才的可贵。进:推荐。

【即贤耶,虽仇必举,亦不以其尝有德于己焉,而嫌于酬之也;即不肖耶,虽亲必斥,亦不以其尝有恶于己,而嫌于恶之也】语出明代张居正《翰林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如果是个贤才,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一定举荐,并不因为其人以前曾对自己有过好处,而怕人说这是报答对方;如果是个没有才能的人,即使是亲近之人,也一定排斥,并不因为其人以前曾对自己有过坏的举动,而怕人说这是厌恶对方。说明无论何人,有才必举,无才必斥。即:倘若,如果。虽:即使。举:推举。尝;曾经。德:恩德,好处。嫌:指怕招来怀疑。酬:报答。不肖:不才,无才能。斥:摒斥。恶(wu误)之:厌恶他。

【苟得其人,虽仇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语出《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如果发现了一个非常需要的人才,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要举荐;如果不是适用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近之人也不要任用。意谓必须任人唯才。苟:如果。虽:即使。举:推举。授:任用。

【非有独见之明,专任众人之誉,不以己察,不以事考,亦何由获大贤哉】语出汉代徐干《中论·审大臣》。选拔人才,如果自己没有敏锐的目光,专门任用众人称赞的人,自己又不去了解,并且不用具体的事实加以考核,那凭着什么能得到大贤人呢!说明选拔人才,不应只看是否得到众人的称赞,还要独具慧眼。并且多方考察。誉:称赞。察:明察,了解。考:考核。

【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语出汉代王充《论衡·累害》。采掘美玉都是剖开石头以取出璞玉,选取贤才亦当撇开不足而用其所长。意谓取才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即其长不就其短。破:打开,剖开。拔:抽取。弃恶取善:指不苛责弱点而着眼于优点。

【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食;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七。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能在树下乘凉,秋天能摘取果实吃;春天种下蒺藜,夏天不能采摘它的叶子,秋天还要挨它的刺扎。喻指举荐人才贵在得当,否则后患无穷。树:种植。阴:通“荫”,乘凉。蒺藜:草名,布地蔓生,实表面突起如针状。

【树柤梨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种植柤子、梨子、橘子、柚子的,拿它们来吃,觉得很甜,拿它们来闻,觉得很香;种植枳木、棘木的,一旦它们长大了。就会扎人。喻指举荐人才一定要举荐那些品行端正的。树:种植。柤(zha渣)梨橘柚:均为果木名,比喻正人君子。枳(zhi支)棘:枳木和棘木,均多刺,比喻奸险小人。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语出战国屈原《离骚》。选拔贤人和重用有才能的人,要遵循法则而不要走样。说明选贤任能应坚持原则。授能:指把政事交给有能力有才华的人管理。循:遵循。绳墨:木工用来画直线的工具,比喻法度。绳,墨线。墨,墨斗。

【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语出北齐刘昼《刘子·荐贤》。绝高的大山,不是一块石头垒成的;参天的台榭,不是一根木头建成的。喻指泱泱大国,仅仅依靠个别贤才是治理不好的。说明必须广泛搜求贤才。峻极:至为高峻。凌云:直上云霄。榭(xie谢):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语出汉代刘向《说苑·建本》。骏马虽然跑得快,但遇不上伯乐,也不能做到日行千里。比喻贤人只有被发现、任用,才能发挥作用。骐骥:良马。疾:捷,速。伯乐:相传为古代善相马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语出清代郑燮《新竹》诗。新长出来的竹枝高出旧有的竹枝,全都是因为有老竹干扶持的结果。喻指新一代之所以取得超出前人的成就,是因为有了前人奠定的基础和先辈的积极扶持。

用  才

【一人之身,而责之以百官之所能备。宜其人才之难为也】语出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于人才,要求他一个人具备从事各种工作所应具备的全部才干,这样的话,人才难当不也是应该的吗。说明对人才应当用之如器,不可求其遍能。其前文为:“以文学进者,且使之治财。已使之治财

矣,又转而使之典狱。已使之典狱矣,又转而使之治礼。”

【一世之才,足以周一世之事,不能大治者,由用之不尽耳】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事篇》(程颐语)。一个时代的人才,完全可以把这个时代所有的事情办好;国家不能达到大治,是因为人才还没有被全部和充分利用起来。一世:一代。周:周全,办好。大治:治理得极安定。

【人才无定珍,器用无常道】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人才投有任何时候都珍贵的一类,器物也不会有始终被使用的一种。意谓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人才。下文曰:“高鸟聚则良弓发,狡兔多则卢鹊走,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定珍:固定不变的珍贵;永远珍贵。器用:器物。常道:经常不变的道理。

【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语出《宋史·陈亮传》。一个人才干的高低,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看清楚。下旬是:“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语出宋代陆游《苦笋》诗。人才从来都是培养而成的,对他们应当放手使用,使之冲上云霄,战风斗雨。二句诗说明对人才要积极培养,大胆使用。于霄:冲上云霄。干,干犯。霄,天空。

【人才异能,备体者寡】语出《晋书·刘毅传》。人的才能彼此不同,各种才干都具备的人是很少的。说明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当用其长,不究其短。异能:能力不同。备体:齐备;无不具备。

【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语出宋代陆游《送芮国器司业》诗。智能之士萎靡不振,后续不断,才值得忧虑,大家情绪高昂、气度不凡,这是无可非议的。二句诗说明对人才应当关心爱护,而不应妄加指责。衰靡:衰残靡披。峥嵘:比喻超越寻常。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语出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们的才干,在固定不变的使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而在反复多变的使用中消磨掉。说明对人才的使用一定要相对稳定,不可随意调遣。专:指使用时保持工作性质的稳定不变。杂:指在不同的部门之间随意调遣。

【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士待人者。人亦国士自奋】语出宋代王安石《委任》。国君像对待猪狗一样对待人才,那么人才也就像猪狗一样持身行事;国君像对待国士一样对待人才,那么人才也就以国士为榜样发奋努力。说明领导者对待人才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人才的能力和工作热情的发挥。彘(zhi志):猪。畜(xu续):同“蓄”,蓄养。国士:一国当中才能最优秀的人。自奋:自我发奋。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语出汉代王充《论衡·书解》。一个人既有自己所擅长的,也一定有自己不擅长的;既有自己精通的,也一定有自己不精通的。意谓人才各有所长和所短,说明用人应扬其长而避其短。固:必定。工:巧;精通。拙:笨;不熟悉。

【人材,论于太平之时则贵文,论于御侮之时则贵武,论于狱讼钱谷则贵廉,论于危国亡世则贵节】语出明代吕柟《云槐精舍语》卷二。选用人才,在天下太平之时最看重能治国安民的,在抵御外侮时最看重能领兵打仗的,在处理纠纷、料理钱谷时最看重廉洁的,在国家危亡的关头最看重有节操的。文:指有治国安民之才。武:指有领兵打仗之才。狱讼:纠纷。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语出唐代李白《与韩荆州书》。人们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够做事情都那么尽善尽美呢?意谓谁都难免有缺点,用才不能求全责备。尧舜:尧和舜,传说是我国古代两位圣明的帝王。

【人莫不有才,才莫不可用】语出宋代李觏《强兵策》之九。意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干,都可以使用,不能轻易舍弃。

【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使捕鼠】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用刑》。宝剑不能用来飞针走线,大象不能用来捕捉老鼠。喻指人才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不足,说明必须用长避短。干将;宝剑名,泛指宝剑。缝线:纫线缝制衣物。巨象:大象。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语出《史记·赵世家》。一千只羊的皮,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一个忠直的贤臣,胜过千百个平庸的臣子。后也用“一狐之腋”比喻贵重的东西。腋:指腋下的皮毛。

【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语出《淮南子·齐俗训》。马不能够用来牵挽重车,牛不能够用来快速追逐。喻指人才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说明对人才应当正确使用,扬长避短。服重:谓牵挽重车。追速;谓快速追逐。

【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语出明代张居正《答同卿李渐庵论用人才》。上天降生于人世间的贤才,自会满足人世的需要,意谓世界上的贤才是很多的,不必抱怨贤才缺乏。

【无求备于一人】语出《论语·微子》。对人不要求全责备。后用以指对人不要苛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于人不求全责备,方得用人之道。

【无谓秦无人,虎鼠用否耳】语出宋代范成大《铧嘴》诗。不要说秦国没有人才,就看你用还是不用。用,则虽鼠亦如虎;不用,则虽虎亦如鼠。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刚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不知道别人的短处,不知道别人的长处,不知道别人长处之中的短处,不知道别人短处之中的长处,就不能够使用人,不能够教育人。说明必须知人,才可以用人、教人。

【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即至公】  语出宋代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四。不一定非得出于自己门下,只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拔、任用人才,也就很公道了。这是作者针对当时新旧两党相互攻讦、互相排挤的现实而写的。不须:不必。

【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息上之人不使其为也】语出宋代王安石《材论》。不用担心人才不够众多,该担心的是处于上位的人不想使人才众多;不用担心有才能的人不想有所作为,该担心的是处于上位的人不让他们有所作为。意谓只要领导者积极培养、大胆使用,人才就能大量涌现、各逞其能。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讁】语出《吕氏春秋·举难》。一尺长的树木上,必定会有因枝干交接而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一寸大的玉石上,必定会有斑点。比喻人无完人。节目:树木枝干交接处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瑕讁(xia zhe侠折):玉上的斑点。

【尺水无长澜,蛟龙岂其容】语出宋代欧阳修《人日聚星堂燕集探韵得丰字》诗。浅水掀不起巨大的波澜,里面怎么能容得下蚊龙呢?---句诗喻指卑微的职位无法使大才发挥其作用,说明不能大才小用。尺水:浅水。长澜:巨大的波澜。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语出宋代刘克庄《贺新郎》词。世界上不一定没有出众的人才,可有谁不苛责于人,大胆举用呢?意谓人才肯定有,关键是要大胆举用,不吹毛求疵。好汉:指出众的人才。

【古来忠烈士,多出贫贱门】语出唐代崔膺《感兴》诗。自古以来的忠烈之士,大都出自贫寒之家。意谓穷阎陋巷中不乏救国济民的贤才,领导者应当勤于采择。忠烈士:忠正刚烈之士。

【矢以弓利,可以穿重甲;马以御良,可以致千里】语出清代唐甄《潜书·审知》。箭凭借强弓,可以穿透双层铠甲;马依靠好的御手,可以奔驰千里。喻指贤才在能知人善任的人手下,可以做一番辉煌的事业。矢:箭。利:强壮。重(chong虫)甲:双层铠甲。甲,铠甲,古代作战时战士所穿用金属和皮革等制成的防身用具。御:指御手,赶马的人。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语出清代顾嗣协《杂兴》诗。对现有的人才要注意正确使用,切莫求全责备。适用:合理使用,指用其所长。

【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使用人,应当使用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教育人,应当发展他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辟(bi璧):通“避”躲开,让过。成:成长,发展。    。

【用百人之所能,则得百人之力;举千人之所爱,则得千人之心】语出《淮南子·缪称训》。利用一百个人的特长,那么就能得到一百个人的力量;任用一千个人所爱戴的人,那么就能得到一千个人的归心。说明用人当用其所长,选人当选众望所归的人。

【用得其长则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即长而用那么就不会有被遗弃的贤才,任其所短那么无论谁都不会令人满意。意谓人无完人,谁都有自己的短处和不足,用人时应当注意扬其长避其短。偏诘:片面责求。触物:逢人。物,人。

【鸟栖不择山林,唯其木而已;鱼游不择江湖,唯其水而已】语出宋代秦观《逆旅集序》。鸟儿宿息并非要找到大山林,只要有棵树就行了;鱼儿游荡并非要有大江大湖,只要有水就行了。原喻指作品反映的题材极广,“有闻必记“而不仅限于大事要理。现可喻指人才不追求优裕的待遇,只希望有必要的工作条件。栖(qi妻):居住。

【立大功者不求小疵,有大忠者不求小过】语出唐代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对立下大功的人不要寻求其细小的毛病,对忠心耿耿的人不要找其轻微的过错。意谓对人不能求全责备。求:搜寻。小疵(ci呲):小毛病。

【兰蕙不采,无异蓬蒿;干将不试,世比铅刀】语出明代王廷陈《矫志篇》诗。兰草和蕙草如果不去采摘,和那些蓬蒿之类的野草也就没有多大区别了;于将如果挂墙不用,在世人眼里只会被视为铅刀。喻指贤才只有擢用才能显示出力量,弃而不用,则只能混同常人。兰蕙:兰草和蕙草,均为香草,比喻贤才。蓬蒿(hao薅):飞蓬和蒿子,均为野草,比喻俗常之人。于将:宝剑名,比喻贤才。试:用。铅刀:用铅制成的刀子,形容脆弱。

【必金珍珠玉然后受,市常虚矣;必杞梓楩楠然后取,大厦不立矣】语出宋代石介《代张顾推官上铨主书》。一定是黄金珠玉这种珍贵的东西才肯要,那么商市会经常空无一人;一定是杞梓楩楠这类上等木材才取用,那么大厦也就建不起来了。喻指只以绝世之才为才,而不屑于起用有一技之长的人,只会误事。市:商业集市。杞梓楩楠(qi zi pian nan起子骈南):均为好木。

【有马必待乘之而后致远,有医必待行之而后愈疾】语出汉代徐干《中论·亡国》。有了马,一定在骑上它以后才能到达很远的地方,有医生,一定在让他诊治以后才能使自己的疾病痊愈。喻指对于人才只有委以实任才能成就功业。乘:骑。愈疾:治好疾病。

【有乌获之力然后可以付千钧,有和扁之功然后可以寄生死】语出宋代苏轼《赐新除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范纯仁上第一表辞免恩命不允批答》。有乌获那样的膂力然后才可以交给他千钧重的东西,有和扁那样的医道然后才可以把生命托付给他。喻指只有贤才才可以委以重任。乌获:古代著名的大力士。千钧:极言其重。一钧等于三十斤。和扁:和与扁鹊,古代二名医。功:本领。寄:托付。

【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语出《三国志·巍志·吴质传》注引《魏略》。青年人是令人敬畏的,后来者难以轻视他们。意谓必须重视年轻人。语本《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生:年轻人。来者:同“后生”。诬:冤枉,此指轻视。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语出《论语·子罕》。年轻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后来者赶不上现在的人呢?意谓青年人当中不乏后起之秀,不能轻视他们。现用于对青少年的称赞、激励。后生:后来者,年轻人。焉:怎么,哪里。

【冲霄之羽,岂铩于樊中;千里之蹄,岂淹于枥下】语出明代张居正《送大曹长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直冲云霄的健鸟,怎能在樊笼里羽毛摧落;疾驰千里的骏马,怎能在食槽下荒废一生!喻指贤能之士不会久屈俗世,终究会有见用的那一天。霄:天空。羽:代指鸟。铩(sha杀):伤。樊:樊笼。蹄:代指马。淹:淹留,迟滞。枥:食槽。

【吴艘蜀艇,不能无水而浮,以红间绿,不能无弦而射】语出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二十二。吴地的大船和蜀中的小舟,不能没有水就漂浮起来;再好看的弓箭,没有弦也不能发射。比喻有才能的人,受到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所作为。吴:周代诸侯国,在今江苏、浙江、安徽一带。艘:大船。蜀:古国名,西周中期以后的一个首领名蚕丛始称蜀主,在今四川一带。以红间绿:指饰有彩羽的弓箭。

【呜呼何代无奇才?世间未有黄金台】语出宋代刘过《呈陈总领》诗之一。哪个朝代没有杰出的人才?只是世上没有延请人才的黄金台罢了。说明任何时候都不缺乏人才,只是这些人才不能得到任用。呜呼;感叹词。黄金台:古地名,又称金台、燕台,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为战国燕昭王所筑,台上置千斤黄金,以延请天下贤才。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语出晋代左思《咏史》诗之七。什么时代没有奇才?但把他们抛弃在草野之中,使他们的才能无法施展。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激心情。奇:不平常的。草泽:草野之中。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务正》。发挥人才的特长,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失败;不挑剔人才的短处,那么世界上就没有被遗弃的贤才了。意谓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当避其短、用其长,这样既不会遗弃贤才,又不会贻误事功。役:使用。废功:不成之功;失败。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人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语出《墨子·亲士》。好弓虽然难以拉开,但却可以把箭射向很高很远的地方;好马虽然难以驾驭,但却可以承运重载、驰骋千里;贤才虽然难以支使,但却可以帮助君王得到天下人的尊重。说明必须着意任用那些桀骜不驯的人。张:开弓。令:支使。

【良骏败于拙御,智士踬于暗世】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官理》。好马败坏在拙劣的御手手里,智士困顿于昏暗的时世当中。良骏:泛指好马。拙御:技法拙劣的御手。踬:挫折,困顿。暗世:昏暗之世。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语出《荀子·大略》。君子能做到值得人们看重,但不能做到让人们一定看重自己;能做到值得任用,但不能做到让人一定任用自己。意谓君子可以做到德才兼备,但能不能被赏识、被起用,这得取决于有无机遇。可贵:值得看重。可用;值得任用。

【取人当舍其旧而图其新】语出明代薛瑄《薛子知言·中篇》。选用人才,应当不计较他的过去,而考察他的最新表现。舍:舍弃。旧:指以前的表现。图;谋取,观察。新:指最新表现。

【苟得其心,万里犹近;苟失其心,同衾为远】语出汉代徐干《中论·亡国》。如果能抓住贤才的心,即使相隔万里也像是近在咫尺;如果不能抓住贤才的心,即使同盖一条被子也像是天各一方。说明笼络贤才最要紧的是抓住他们的心,抓住了他们的心,他们才会义无反顾地为你出力。同衾(qin侵):同盖一条被子,形容距离甚近。

【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语出唐代耿渖《上将行》(一作《上裴行军中丞》)诗。在战场上驰骋过的骏马虽然拴在食槽上,但一听见催征的鼓角声仍然会嘶叫;久经沙场的老将虽然回还家门,但仍然能够料定战争的形势。说明年纪大,阅事多,经验丰富。枥(li立):马用的食槽。骅骝(hua liu滑留):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喻骏马。鼓角:古时军队用以发出号令的战鼓和号角。

【事无全利,亦无全害,人有所长,亦有所短】语出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事情没有全是有利的,也没有全是有害的;人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说明对人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当扬其长,避其短。

【知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修;贤者之所不足,不若众人之有余】语出《淮南子·修务训》。聪明人的短处,不如愚人的长处;贤人的不足之处,不如众人的擅长之处。说明人无论贤愚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知:通“智”,有智慧的。

【物有不求,未有无物之岁也;士有不用,未有少士之世也】语出汉代仲长统《昌言·损益》。东西有不被寻求的时候,而不会有缺乏的时候;人才有不被起用的时候。而不会有不足的时候。意谓人才在任何时候都不缺乏,关键是当政的人能不能采择使用。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语出《吕氏春秋·用众》。任何东西本来无不有其长处,也无不有其短处,人也是这样。谓人无完人,和万物一样,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固:原来;本来。

【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即使狐皮衣破了,也不能用黄狗皮来补缀。比喻选用人才应严格,不可滥竽充数。裘:皮衣。敝:破烂。

【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若其大略非也,虽有闾里之行,未足大举】语出《淮南子·汜论训》。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方面不错,即使有一些小的过失,也不足以妨碍任用他;如果他最基本的方面不好,即使有一些细微的善行,也不能够重用他。说明举用人才应当注重大节的是与非、可与否。诚:如果。大略:基本的方面。累:拖累,妨碍。闾里之行:谓细微的善行。闾里,乡里,比喻低微。大举:大用。

【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材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矣】语出清代沈起凤《谐铎·壮夫缚虎》。能容纳一头牛的鼎,不能用以烹炸小鱼;力达千斤的弓弩,不能用以射杀鼷鼠,有才能的人应当知道这一点,使用人才的人更应当知道这一点。说明对人应当量能授任,切不可大才小用。函:容纳。小鲜:小鱼。鼷(xi西)鼠:鼠类中较小的一种,即小家鼠。

【荆岫之玉,登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纇】语出北齐刘昼《刘子·妄瑕》。荆山出产的美玉,一定也含有一点杂斑;骊龙颔下的珍珠,一定也含有微小的瑕疵。喻指多么伟大的人也有缺点。说明对人不能求全责备。荆岫 (xiu袖):荆山,善出美玉,相传楚国卞和得璞玉于此,在今河北省南漳县西。纤瑕(xia狭):细微的杂斑。骊龙:黑色的龙。《庄子·列御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微纇(lei类):微小的毛病。颡,丝上的疙瘩,引申为毛病、缺点。

【待騕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语出《淮南子·齐俗训》。等着有了马要袅、飞兔一样的神马才套车,那么一辈子也甭想坐车了;等着有了西施、毛嫱一样的美女才婚配,那么一辈子也甭想成家了。喻指治国者不能一心求任卓异之才,这样只能误事,因为卓异之才不是每个时代都能产生的。騕袅(yao niao咬鸟)飞兔:二神马名,均日行万里。驾:指套车。西施毛嫱:春秋时期越国二美女名。配:配偶。不家:不成家。

【剑戟不长于缝缉,锥钻不可以击断】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务正》。宝剑和长戟不适合用来缝制衣物,锥子和钻不能够用来砍断东西。喻指不同的人才具有不同的特长,必须量能授职。剑戟:剑和戟,均为古代兵器。缝缉:缝补缉缀;缝制。锥钻:锥和钻,均为钻孔的工具。击断:砍断。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语出唐代李白《上李邕》诗。孔夫子尚认为后生可畏,上一辈儿的切莫小看年轻人。这里的意思是:年轻人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应该重视他们。宣父: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畏后生:化用孔子“后生可畏”句(见《论语·子罕》)。后生,即年轻人。丈夫:成年男子。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语出唐代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诗之二。在万里长的丹山道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的那雏凤的鸣声,要比老凤更为清亮动听。二句诗原是比喻韩冬郎比他父亲更有才华,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所作为,不可限量。桐: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清:清亮。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语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好骑手需要有好马,好马需要有好骑手。比喻必须有良好的客观条件,个人的才能才会显示出来。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语出唐代陈子昂《郭隗》诗。意谓每一个时代都有贤才涌现,要想才有所用,生逢其时是最重要的。二句诗道出了作者的满腹辛酸和悲愤,揭示了历史上一切贤才才无所用悲剧的症结所在—“生不逢时”。《孟子·公孙丑上》:“虽有兹基,不如待时。”此为前句所本。晋代左思《咏史》诗之七:“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此为后句所本。

【饿夫获璧,不如得糜】语出明代王延陈《矫志篇》诗。对于一个正在忍饥挨饿的人来说,得到一块美玉还不如得到一碗稀粥更为必要。喻指对于贤能之士,与其在生活条件上多加给予,还不如在使用上能给他提供必要的便利。璧:美玉。糜:粥。

【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语出《颜氏家训·省事》。能走的,不叫它长翅膀,善飞的,减少它脚趾的功能。比喻人只能具备某一方面的专长,难以兼善。说明对人不能求全。指:脚趾。

【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语出《韩非子·有度》。有才能的人不可以埋没,败坏事情的人不可以粉饰,被吹捧的人不能提拔,遭诽谤的人不要排斥,那么,在君臣之间,贤愚功罪,明白分别,治功自成。弊:通“蔽”,遮盖。败者:指坏事的人。饰:遮掩。誉者:指被吹捧的人。非:通“诽”,诽谤。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语出清代顾嗣协《杂兴》诗。骏马能够越过艰险之地,但耕种田地却不如黄牛;坚车能够运载重物,但渡江过河就不如舟船了。喻指人才各有所长,也备有所短,关键是要正确使用。历险:通过艰险之地。力田:种田。坚车:坚实的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语出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花的颜色要比雪差上几分,雪的香气却又输给梅花一大截。喻指人们各有所长。须:要。逊:差。

【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箪犒】语出唐代韩愈《荐士》诗。要救活一个即将饿死的人,与其准备各种美味珍馐,不如立即送上一箪便食。原喻指装模作样空喊爱才还不如立刻引用一个贤才。也可以说明做事应当注重功效,不要追求形式,否则,只会误事。具:陈列,准备。八珍:各种美食。箪(dan单):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犒(kao靠):犒劳,慰劳品,指酱通食品。

【得欧冶,授以剑材不授以铸法;得俞跗,与之药物不与之药方】语出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一。得到欧冶子这样的人,给他铸剑的材料而不用教给他铸剑的方法;得到俞跗这样的人,给他治病的药物而不用给他治病的药单。喻指对于有专长的人,只需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欧冶:即欧冶子,春秋时期著名的冶工,善铸剑。俞跗(fu肤):传说为黄帝时的良医。

【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语出唐代韩愈《寒食日出游夜归张十一院长见示病中忆花九篇因此投赠》诗。鹤翅被剪断,其呜叫何其哀痛,骥足被捆住,徒有驰骋之志。二句诗以鹤和骥喻指人才,以它们的遭遇比喻人才受压。絷(zhi直):捆,拘禁。骥:良马。

【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语出唐代陈子昂《明必得贤科》。有才智的人不会去为愚蠢的人出谋划策,勇武过人的人不会去替贪生怕死的人卖身效命。意谓贤才为知己者用。《新唐书·陈子昂传》:“智不为愚者谋,勇不为怯者死。”

【善用才者,如百工之用器,各适其宜而已】语出明代朱棣《圣学心法序》。善于使用人才的,就像工匠使用器物一样,不过是让他们处在各自适宜的地方罢了。说明使用人才必须注意发挥其特长。百工:指各种工匠。

【善雕者必于楸檀,善画者必于垩素】语出清代唐甄《潜书·受任》。善于雕刻的人一定要在楸木和檀木上雕刻,善于作画的人一定要在精白的生绢上画。喻指贤能之士一定要为雄才大略的人效力。雕:刻画。楸(qiu秋)檀:楸木和檀木,均为优质木种。垩(e饿)素:漂白的生绢。垩,用白色粉刷。素,白色的生绢。

【割鸡焉用牛刀】语出《论语·阳货》。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这原是孔子的一句戏言,喻治理小地方,甩不着教育。后比喻大才不要小用。焉:安,何。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语出明代高启《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诗。漂泊在外的游子还大有人在,治理国家难道就真的没有人了吗?意谓经济之才不是没有,而是大有人在,就看你能否使用。二句诗对人才不得重用发出了深沉的叹息。飘零:飘泊;东奔西走。客:客子,旅居他乡的人。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

【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矣】语出汉代刘向《说苑·尊贤》。骏马不自己去日行千里,它要等待伯乐来了之后再奔驰。说明贤才为了解、赏识自己的人所用。骥:千里马。伯乐:相传古代善于相马的人。

显  才

【人有三成人:知恐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语出《元史·抄思传》。人们成才有三个条件:知道有所畏惧,可以成才;知道什么是羞耻,可以成才;知道不怕艰难险阻,可以成才。成人:成才。

【士能为可贵之行,而不能使俗必贵之也;能为可用之才,而不能使世必用之也】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任命》。贤才能够具备值得敬重的品行,但不能让人们都一定敬重他;能够具备值得使用的才能,但不能让世人一定使用他。意谓贤才只有得到机遇才能旖展其本领。俗:俗人,人们。世:世人。

【天生豪杰,必有所任】语出清代顾炎武《病起与蓟门当事书》。上天降生下英雄豪杰,一定会对他有所任用。意谓只要是真正的英雄豪杰,总有机会施展才能。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语出《史记·滑稽列传》。不呜叫便罢,一呜叫就使人震惊。喻指平时默然无语,到了关键时刻,则不同凡响,做出惊人的事情。语本《韩非子·喻老》:“虽无鸣,鸣必惊人。”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语出《孟子·公孙丑下》。每过五百年就一定会出现一位圣君,并且还必会有贤臣辅佐他。此言圣君贤臣不可多得,也反映孟子渴望着圣君贤臣的出现。名世者:指辅佐圣君的贤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语出唐代杜牧《赤壁》诗。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提供便利,那么乔家二女就会被关藏进春色无边的铜雀台里了。二句诗借周瑜得助于东风,用火攻方法战胜曹操,从而开创鼎立局面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英雄人物只有获得必要的客观条件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道理,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境况的慨叹。不与:不给,假设之辞。周郎:即周瑜,三国时东吴著名将领。便:方便,便利。铜雀:台名,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省l临漳县西),以台上楼顶铸有大铜雀得名。锁:幽禁。二乔:即二桥,东吴桥家二女(大桥、小桥),皆天姿国色,大桥嫁孙策,小桥嫁周瑜 (见《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有安天下之才,不若有安天下之命】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五》。有安定天下的才干。不如有安定天下的机遇。说明机遇对于贤才是十分重要的。二句话委婉地写出了贤才怀才难遇的悲苦。不若:不如。命:命运,机遇。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语出唐代罗隐《筹笔驿》诗。时运来了,天地万物都合力相助;时运去了,即使是英雄也自身难主。二句诗慨叹诸葛亮生不逢时,有一种朴素的时势造英雄的观点。自由:自己能作主。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语出唐代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诗。只要不使人们随意砍伐,竹子一定能长得直上云霄。喻指只要爱护人才,人才终究会大有成就。但令:只要使。剪伐:砍伐。会见:定能看到。会,应当,能。拂云:极言其高。

【良农不患壃埸之不修,而患风雨之不节;君子不患道德之不建,而患时世之不遇】语出汉代徐干《中论·爵禄》。勤劳的农民不担心田地整治得不好,而担心风不调雨不顺;君子之人不担心道德品质修养得不好,而担心生不逢时。意谓有没有机遇是君子之人能否施展才干的关键所在。壃埸(jiang yi江义):田界,此泛指田地。墙,同“疆”。埸,田边的界限。不节:指无规律。

【灵珠在泥沙,光景不可昏】语出宋代王安石《四皓》诗之二。灵珠埋在泥沙当中,其光辉也不会暗淡。喻指俊才即使身在草野,美名也不会被埋没。灵珠:灵蛇珠,灵蛇报与随侯之珠,十分珍奇,喻俊才。光景:日月的光辉。昏:昏暗,暗淡。

【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牦牛】语出唐代杜甫《锦树行》诗。茂盛的青草都已枯死,天马只能跛足跟在牦牛后面。意即天马无所食,遂无异于牦牛。二句诗慨叹贤才缺乏必要的条件来施展身手,只能跟俗人一样,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天马:神马。跛(bo簸)足:脚有毛病。

【贤者不能使人知,而能使人思】语出宋代杨万里《文帝曷不用颇牧论》。意谓有才干的人在当时不能被人们认识到,而能在事后让人们思念不已。二句话十分概括而又深刻地写出了贤才的共同命运。贤者:指有济时益世之才的人。

【珍本无弱羽,广川饶劲鳞】语出明代徐渭《赠陈君》诗。珍奇的树木上没有娇弱的飞鸟,大江大河里不乏肥壮的游鱼。喻指国家强大,就会人才济济。弱羽:柔弱不能逆风高飞的鸟。羽,代指鸟。广川:大的江河。饶:丰富,多。劲鳞:大而壮的鱼。鳞,代指鱼。

【虽有兹基,不如逢时】语出《汉书·樊郦滕灌等传赞》。即使有好的农具,也不如遇上适宜的农时。比喻有才能的人还须有好的际遇,才能施展自己的本领,实现自己的抱负。语本《孟子·公孙丑上》;“虽有兹基,不如待时。”兹基:锄。

【莫谓世材难见用,须知天意不徒生】语出宋代王令《大松》诗。不要以为世问的贤才难被起用,要知道上天是不会平白无故地让他们降生的。意谓贤才总有机会施展才能。见用:被起用。天意:上天的意志。徒生:凭空面生;无目的地降生。

【蹄洼之内,不生蛟龙;培塿之上,不植松柏】语出北齐刘昼《刘子·观量》。牛马蹄子踩出的小坑中,不能产生蛟龙;小土丘的上面,不能长出松柏。喻指狭小、闭塞的环境中,不能造就英雄俊杰。说明英雄俊杰必须经受社会风浪的考验。蹄洼:指牛马等踩出的小坑。蛟龙:传说为可以兴风作浪、发洪水的龙。培蝼(pou lou掊篓):小土丘。

教     育

崇  教

【人之才,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语出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的才能,未尝不是因为统治者培养教育而形成的。说明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所在。人主:最高统治者。陶冶:喻指培养教育。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地位高的人明确了,老百姓自然就会互相亲近了。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亲:亲近。

【才多俗美,更数十年犹得收其实用者,其教使之然也】语出明代张岳《草堂学则》。人才众多,风俗淳美,历数十年仍能受其益的,大概是教育带来的结果吧。意谓教育是培养人才、美化社会风气的根本所在。更:经历。

【马虽至驽,策励可以致远;木虽至朴,绳削可以致用;人虽至愚,勉教可以成材】语出《典故纪闻》卷一(朱元璋语)。即便是一匹最低劣的马,施以鞭策也可以使它奔跑到很远的地方;即便是一根最普通的木头,经过锯斧的修整也可以使它成为可用之物;即便是一个最愚笨的人,通过教诲也可以使他成为有用之才。说明教育是人们成才的必要条件。驽:能力低下的马,此指低劣。策励:用鞭子抽打。绳削:指用斧锯去弯取直。勉教:教育。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语出宋代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天下不可以一天没有政治和教化,因此学校教育也不可以一天而不存在于天下。意谓教育是与政治密不可分的,教育服务于政治。政教:政治和教化。

【天下风俗美恶存于人,人之贤否存于教】语出明代陈献章《程乡县社学记》。社会风尚的好坏取决于人,人的好坏取决于教育。意谓教育对于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良好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存:在;取决。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语出《孟子·离娄上》。不用圆规和曲尺这两种工具,就不能使方形和圆形符合标准。后喻指对人的严格要求。规:圆规。矩:曲尺。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语出宋代石介《题郓州学壁》。水之所以不会干涸,是因为它有源泉;树之所以不能拔出,是因为它有根本。喻指教育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涸(he何):干。

【古之为治者,其法虽详,然不越乎养与教而已】语出明代宋濂《长洲练氏义塾记》。古时候治理国家,具体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总不外乎抚养和教育人民两大方面。说明注重教育是治国安民的一大策略。详:周备,此为多之意。越:超出。养:抚养。

【尔之教矣,民胥傚矣】语出《诗·小雅·角弓》。我怎样教育,老百姓就会怎样仿效。胥:皆,都。傲:同“效”,仿效,师法。

【师道立,人道兴,则风俗厚,贤才昌,治化理而天下平矣】语出明代湛若水《赠掌教钱君归姑苏序》。求师从师之道确立了。社会的道德规范得到普遍遵守了,那么社会风气就会淳厚,人才就会辈出,就会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意i,W尊师重教是培养人才、改善世风、安定天下的根本所在。师道:求师从师之道。人道: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治化:政治教化。

【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语出《南史·崔祖思传》。自古以来,究通万物之理,据以把事情办好,都不外把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说明教育是各项事业的基础和根本。开物成务;究通事理,办好事情。教学:指教育。

【何以使天下治?曰人才。何以育才?曰庠序之教】语出明代高攀龙《无锡县学笔记序》。用什么来使得天下大治?回答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  回答是利用学校进行教育。说明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治国安民的根本所在。庠(xiang详)序:庠和序,均为古代乡学名,代指学校。

【冶师虽知精铁,必加陶镕而后成湛卢,梓入虽知良才,必施斤锯而后成宫室】语出明代宋濂《送张编修赴南阳教授序》。铁匠尽管知道是块好铁,但也一定要加以陶冶镕铸然后才能使之成为宝剑;木匠尽管知道是根好木料,但也一定要加以斧砍锯截才能用以建筑宫室。喻指人资质再好,也需经过教育才能成才。冶师:铁匠。陶镕:陶冶镕铸。湛卢:剑名,传说为春秋名匠欧冶所铸,此泛指宝剑。梓人:木匠。良才:好木料。才,通“材”。斤锯:斧和锯。

【牧伯以政为治,校官以教辅治】语出明代宋濂《送翁好古教授广州序》。州郡长官以临民理政来进行治理,学校长官以教书育人来辅助治理。说明教育是国家的大本,是造就大治局面的重要依靠手段。牧伯: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校官:学官。

【受绳墨者无枉刳之木,染道训者无邪僻之人】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崇教》。经过木匠打线剖割的没有弯曲的木头,受过老师诱导教诲的没有邪曲之人。说明教育是培养端正人才的重要手段。绳墨:木匠用以打直线的工具。枉刳之木:弯曲的木头。染:习染;经受。道训:指诱导教诲。邪僻之人:邪曲之人。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语出明代杨士奇《常州府庙学重修记》。建立国家。领导民众,教育是首要任务。意谓教育是治国安民的大本。君民:领导民众。君,治理,领导。

【草木之生也,必由春阳以嘘其荣;君子之贤也,必由师友以长其德】语出明代王襞《语录遗略》。草木的生长,一定是由于春天和煦的阳光催发了它们的生机;君子的贤良,一定是由于老师和朋友帮助他提高了道德修养。春阳:春日和煦的阳光。嘘:呼气,此指阳光照射。荣:草木的花。

【莫讶变化须臾事,一点一熔金在炉】语出宋代刘过《和危府教三绝》诗之二。不要诧异事物的变化是极短时间内的事,它就像用炉火冶炼金子一样,经历了从燃火到熔化的复杂、漫长的过程,然后才发生了瞬间的变化。喻指教育人是长久而艰苦的事情,它的成功是经年累月花费心血的结果。讶 (ya亚):惊异,诧异。须臾:一小会儿的时间。点:燃火。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语出宋代胡瑗《松滋县学记》。使天下达到太平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育感化。二句话说明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人才、实现国家太平的重要性。治:安定,太平。教化:教育感化。

【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化民成俗,以学道为至】语出明代朱棣《圣学心法序》。造就大治局面的关键,首推培养人才;教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则以注重道德教育为最得力。意谓教育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造就大治局面的关键所在。

【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语出清代申涵煜《省心短语》。喜爱孩子但不对他进行教育,就好似孩子饿了而给他毒药吃,这恰好是要害他。说明必须注意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一味溺爱。适:恰好。

【教不立,学不传,人才不期坏而自坏】语出宋代杨时《二程粹言·论学》。不设立学校以兴办教育,不延请老师以传授学问,可塑之才不想废弃也会废弃。说明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所在。传:传授。期:希望。

【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政体》。放弃教育感化,就等于是把一般的人推入小人的圈子里;实行教育感化,就会把一般的人引导到君子的道路上。说明教育对提高人的品质至关重要。教化:教育感化。废:废弃;放弃。中人:一般人,常人。域:范围;圈子。涂;同“途”,道路。

【教育人才,为根本计】语出《元史·廉希宪传》。对人才进行培养教育,这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二句话说明了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语出清代朱舜水《劝兴》。敬重教育劝勉治学,这是建设国家的根本所在;发掘贤士培育人才,这是治理政事的首要任务。说明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是国家的带有根本性的任务。敬:敬重,敬事。劝:鼓励。大本:根本。先务:首要任务。

【遣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语出清代朱舜水《益广》(引古语)。给儿子留下满满一箱子黄金,不如教他学会一种技艺。言下之意是;黄金用尽不会再生,而技艺永远享用无穷。《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遗:留给。籝(ying营):箱笼一类的器具。经:经书,代指专述一门技艺的书籍,技艺。

【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人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语出宋代欧阳修《答李诩书》。好人如果一天不进行教育,就会失足而走到坏人群里;不好的人如果经常加以教育,就会使他们变成好人。说明人品质好坏,关键在于教育。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语出《孟子·尽心上》。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育得民一心。

【槌砧者,夷不平也;榜檠者,矫不正也;善言者,正不善也】语出北齐刘昼《刘子·贵言》。垫着砧板捶打,是为了把凸凹不平的地方打平;放在檠上榜掠,是为了矫正不应当弯曲的地方;讲述善美的言论,是为了使那些有恶名的改过自新。说明必须重视和善于运用思想教育的手段来改造人。槌砧(chui zhen垂针):捶打砧板上的东西。槌,通“捶”,敲击。夷:平整,弄平。榜檠(peng qing朋情):运用檠加以矫正。傍,笞打,此指加力压迫。檠,辅正弓弩的器具。

尊  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语出元代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一天做了老师,就会终生受到学生们对待父亲那样的尊敬。极言尊师之情。

【人非学不得其所以为人,学非师不得其所以为学】语出明代蔡清《送陈大和先生撤馆归莆序》。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不能知道该如何做人,学习如果没有老师指导就不能知道该如何治学。说明老师是人们学习知识、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的锁钥。

【为师者,非其才德之美不可】语出明代方孝孺《明教》。做老师的,非才能德行二者都无可挑剔不可。意谓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为人师表。

【古之教者大德,今之教者大言。大德者考教,大言者圮教】语出明代吴廷翰《教问》。古时候做教师的都是德行完美的人,现在做教师的都是夸夸其谈的人。德行完美的人可以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夸夸其谈的人势必败坏教书育人的事业。说明必须善于择师。大德:指德行完美。大言:指夸夸其谈。考:成,成就。圮(pi匹):毁坏,败坏。

【师之所以为师,言必出于道,行必由于道,教必本于道】语出明代薛碹《送孔节文分教徐州序》。老师要为人师表,言论一定要出自大道,行为一定要遵循大道,授教一定要依据大道。道:大道,指当时的政治道德规范。

【师也者,导之学,而造其所以为人者也】语出明代蔡清《送陈大和先生撤馆归莆序》。老师,就是引导学生们学习,同时教育他们应该如何做人的人。意谓老师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导:引导。造:制造,此指教育。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语出《礼记·学记》。老师受到尊敬然后学问才能尊贵,学问尊贵然后才能使人们重视学习。严:尊敬。道:学说。

【师者,人之模范】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学行》。老师,是人们的榜样。说明作为老师,应当为人师表。模范:榜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出唐代韩愈《师说》。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这句话说明了老师的重要作用。道:道理,此指儒家的哲学、政治、伦理原则。业:学业,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六艺”。惑:疑惑,不明白的问题。

【师者,所以觉人之暗、正人之邪、而后学所取法焉者也】语出明代薛碹《赠司训王秉节之任序》。老师,就是启发人们不明白的问题、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为后代学者所取法的人。觉人之暗:启发人们的蒙昧。觉,启发使觉悟。暗,昏昧。后学:后代学者。

【师非道也,道非师不帱;师非学也,学非师不约】语出明代何心隐《师说》。老师并不就是真理,但是真理没有老师就不能广为人知;老师并不就是学问,但是学问没有老师就不能简明易懂。意谓老师是传播真理、阐明学问的承担者。帱(dao到):覆盖,此为广为人知之意。约:简易。

【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学行》。老师Il阿老师,你是儿童的生命的寄托。意谓老师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说明必须尊重老师,善于择师。桐子:童子,儿童。桐,通“童”。

【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语出明代王艮《安定书院讲学别言》。求师从师之道确立了,那么善良人就会增多,善良人多了,那么朝廷就会端正,从而天下也就大治了。意谓尊师重教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师道:求师从师之道。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语出唐代韩愈《师说》。做学生的不一定样样都比不上老师,做老师的不一定处处都比学生高明。意谓人各有所长,应当相互学习。不必:不一定。贤:高明。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语出《礼记·学问》。有修养的人既要知道教学成功的原因,又要知道教学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做人的老师。兴:成功。废:失败。

【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语出唐代韩愈《进士策问》之十三。学习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开导其学业、培养造就其道德的人。通:开通;开导使明晓。业:学业。

【厚风俗,昌贤才,理治化,平天下在师儒】语出明代湛若水《赠掌教钱君归姑苏序》。要使社会风气变得淳厚,人才不断涌现,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这一切都取决于老师。

【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语出《荀子·大略》。尊敬老师敬重师傅,法令制度就会得到实行。贵:崇尚;敬爱。重:尚;贵。傅:师傅。存:存在,这里有实行的意思。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语出《诗·大雅·抑》。我不知疲倦地教诲你,你却对我的话不以为意。诲:教导。尔:你。谆谆:形容恳切教导。藐藐(miao秒):轻视疏意的样子。

【容得天下人,然后能教得天下人】语出明代王艮《语录》。心里装得下全天下的人,那么才能够去教育全天下的人。说明教师必须胸襟宽广。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五。智慧像源泉一样永不枯竭,行为又可为人表率的人,可以做人的老师。谓有智慧而能为人表率者,方可为师。表仪;表率。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语出宋代李觏《广潜书》之十五。美善的根本在于教育,教育的根本在于老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语出唐代韩愈《师说》。道理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意谓“道”是择师的标准。存;在。

教  术

【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语出《颜氏家训·勉学》。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记忆力强,长大以后,思想分散,贪图安闲,所以应该及早进行教育,不要失掉良好的时机。说明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利:巧捷。已后:以后。逸:安闲。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语出《孟子·尽心上》。有名的工匠不因为木工技术拙劣而改变或废弃法则,善于射箭的后羿也不因为射手笨拙而改变拉弓的标准。说明教育人应按照一定的法则,不能因为学习的人愚笨就改变它。大匠:高明的工匠。绳墨;木工甩来取直的器具,引申为法则。羿:人名,也称后羿,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善于射箭。彀 (gou够)率:张弓的限度,引申为标准。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语出《孟子·告子上》。有名的木匠教诲人,必定按照规矩,学习的人也必须遵守规矩。说明教与学都必须遵循法则,不可有随意性。大匠:有名的木匠。规矩:指法则。

【上根之人,可以实语,中下之人,必以权谕】语出明代张元忭《寄罗近溪书》。智力属于上等的人,可以对他直言相教,智力属于中等以下的人,必须对他谆谆诱导。意谓应当根据学生智力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上根:指智商很高。中下:指智商属于中下等。权谕;指旁引曲譬,使渐渐入门。

【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遏利》。子孙如果是有才德的,不须财富多;如果他没有才德,财富多了就会召致怨恨。说明对待子孙,应注重教育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而不在于留给他们多少财产。待:须。征:召。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语出《老子》二十七章。不尊重他的老师,轻视借鉴的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糊涂。说明受教育者应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经验教训,才能增长才干,遇事不迷。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语出《论语·述而》。教育学生,不到他苦苦思索想弄明白而又想不通的时候,就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就不去诱导他。举一角,而学习者不能推知其它三角怎样,就不再教他了。意谓让学生先行思考,先生则在适当时机加以诱导、启发,搞“启发式”教学。愤:内心想弄明白但想不通。悱(fei匪):内心想说但不能恰当地说出来。隅(yu鱼):角落。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语出《论语·雍也》。水平在中等以上的,可以教其高深的知识;水平在中等以下的,就不能讲得太深了。说明教育学生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语出《孟子·离娄下》。让道德品质很好的人教育道德品质不好的人,让有才能的人教育没有才能的人。中:指道德品质很好。养:教育。才:有才能。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语出《吕氏春秋·劝学》。作为老师,他的任务在于实行道理法则和尊道贵德之义。胜:犹“行”。

【引而不发,跃如也】语出《孟子·尽心上》。拉满弓,却不放箭,做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姿态。喻指教育别人应善于启发,使学者能自求自得。引:拉弓。跃:踊跃。

【可以语上而不语之,是抑其所可至;不可语上而语之,是强其所未能,皆非圣人因材之教也】语出明代孙应鳌《四书近语》。可以对他传授高深的学问却不传授,这是抑制他的学力;不该对他传授高深的学问却又传授,这是强他所难,二者都不符合圣人量才授教的教学原则。说明对学生必须量才授教。上:指高深的学问。抑:抑制。强:强迫。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语出《荀子·劝学》。人一生下来啼哭声都一样,长大以后却有了不同的习尚,这是所受教育不同的结果啊。意谓不同的教育会使人们形成不同的习尚。异俗:谓习尚不同。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也就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办法。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枵也】语出《论语·公冶长》。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可粉刷。喻指自甘堕落的人不可救药,不可造就。枵(wu污):同“圬”,泥瓦工抹墙用的工具,意思是粉刷墙壁。

【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教育人不分贫富贵贱、地域族类。后用于指普及教育,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类:种类。

【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语出《吕氏春秋·劝学》。教育一定要按道理和道义行事,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胜:犹“行”。

【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语出《颜氏家训·序致》。同样的话如果要相信,就会相信自己亲近的人说的;同样的命令如果要实行,就会实行自己信服的人的。说明亲近的人或有权威的人施教,易见成效。而:通“如”。信:相信。命:命令,指示。

【导人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语出汉代徐干《中论·贵言》。教导人一定要依据人的性情,治理水必须根据水的流势。说明育人应因材施教,做事宜因势利导。性:性格,性情。势:流势,情势。

【吾人气禀自有上下,学力自有上下,则圣人立教亦因之以上下矣】语出明代孙应鳌《四书近语》。人们的天赋有好和差的差别,学力有强和弱的差别,因而圣人兴办教育也将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区别。意谓教育贵在能因材施教。气禀:气质和禀性;天赋。

【身教亲于言教】语出清代魏源《默觚·学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别人,比单纯用言语教育别人更使人感到亲切。语本《后汉书·第五伦列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现常说:身教胜于言教。身教: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对人进行教育。言教:以言语教育人。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语出《孟子·尽心下》。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才称得上善于说话。这里称赞由近及远,深入浅出的教育方法。近:浅显。指:通“旨”,意义。远:深远。

【良师不能饰戚施,香泽不能化嫫母】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殊路》。再好的师傅也不能把驼背的人打扮好,再名贵的化妆品也不能把丑妇变美。比喻本质不好的人,难以教导。戚施:驼背的人。香泽:润发的香油。化:化妆。嫫(mo模)母:传说为黄帝的妃子,因其貌丑,故后为丑女的代称。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语出《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孩子,喜爱他但不要表现在脸面上,使唤他但不要用好的脸色,用道理诱导他而不要强制他。勿面:不在脸面上表现出来。使:使唤。勿貌:不用好的脸色。道:道理。强:强制。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语出《礼记·学记》。有修养的人教育学生,诱导他们而不是牵着他们学习,勉励他们而不是推着他们学习,启迪他们的思路而不是代替他们对问题作出结论。教喻:教育,使之知晓。道:通“导”,诱导。弗:不,抑:推。达:通达。

【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语出《吕氏春秋·直谏》。对于君子,要使他有羞耻之心;对于小人,要让他的皮肉感到疼痛。如果使他感到羞耻还不能改过,那么让他感到皮肉的疼痛又有什么用处呢?说明改正错误,在于使人有羞耻之心,而不在于用体罚。耻之:使他感到羞耻。痛之:使他感到疼痛。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语出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如果学问不能拿到治理国家、安定天下方面来应用,那么就不必教授它;如果学问可以拿到治理国家、安定天下方面来应用。那么就应该统统把它们列入学校的教学内容。意谓教学内容要以是否有助于治国安民为取舍。苟:如果。

【贤母使子贤也】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九。贤良的母亲会教育她的孩子学好。强调应重视家教。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语出《颜氏家训·教子》。才智出众的孩子自然令人喜爱,但愚笨的也应当怜惜他,偏爱孩子的人。虽然想厚待孩子。但更因此使其得祸。说明对孩子应一视同仁,不要偏心。贤俊:才智出众。赏爱。赏识和喜爱。顽鲁:愚钝。矜怜:怜惜。

【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语出《庄子·天下》。可以蒙骗人们的思想,歪曲别人的意见,在口头上把人驳倒,但终究不能使人心服。说明怪论不能服人。饰:掩饰,这里指蒙骗。易:改变,歪曲。

【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语出《吕氏春秋·诬徒》。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一样,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这样就掌握到教育的实情了。说明教育学生,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着想。反己以教:指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

【学即教,教即学,互相资矣】语出明代王肯堂《交友》。学也便是教,教也便是学,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互相资:彼此凭借,互为依托。资,凭借。依托。

【怒笞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语出《颜氏家训·治家》。如果家庭中没有笞打和怒责,那么孩子很快就会犯错误。说明应严于家教。笞(chi吃):用竹板或荆条打脊背或臀腿。竖子:童子。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语出《诗·大雅·抑》。不但当面教诲他,还提着他的耳朵嘱咐。后常以“耳提面命”比喻教诲殷切。匪:不但。面命:当面教诲。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语出《左传·隐公三年》。喜欢子女,应用道义教育他,不要让他接受邪恶的东西。骄傲、奢侈、淫乱、放荡,就是从邪恶而来。这些恶劣品质产生的原因,是宠爱太过分。义方:道义。纳:接受。泆(yi义):同“逸”,放荡。宠禄:宠幸,宠爱。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七》。教育人,应当发展他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成:使成长,发展。

【教人者,非强之以其所无也,因其性而为教也】语出明代贝琼《学校论》。教育人,不是硬性灌输他所不懂得的道理和知识,而是根据其人的性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意谓授教应当注意顺应受教育者的性情特点,不能搞硬性灌输。强:强迫,此指硬性灌输。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语出《礼记·学记》。教育,就在于发扬学生好的方面,帮助克服其不足之处。长:增进,引申为发扬。救:救治。失:过失,缺点。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语出《孟子·告子下》。教育也有很多方法,我不屑于教育他,这也是一种教育他的方法。说明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当因人因材施教。术:方式,方法。不屑:不值得。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语出《颜氏家训·教子》。教导媳妇要在才娶进门的时候,教育儿子要在幼儿时期。说明教育贵在开始的时候进行。

【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语出《国语·晋语四》。教育,就是根据人的智力状况而因势利导啊。意谓教育就是因人量材施教。体:人体,代指人。能质:才能素质。

【教学相长】语出《礼记·学记》。教与学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长 (zhang掌):增进。

【教道所施,责在变通】语出明代宋濂《送张编修赴南阳教授序》。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教育,最要紧的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置。变通:谓不拘恒常,随宜变应。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语出明代王守仁《传习录》中。讲授书本知识,不能一味追求课目多、知识量大,重要的是能把最精粹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使之熟练地掌握起来。徒:只是,仅仅是。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语出《老子》二十七章。好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好人的借鉴。说明既要重视正面教育,也不应该忽视“反面教员”的作用。资:借鉴。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语出《礼记·学记》。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对待提出的问题,就像撞钟一样,撞得轻,钟声就小,撞得重,钟声就大。比喻善答问者随人所问事之大小而答之,事大则答之详,事小则答之略。待:对待。叩:敲。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出《礼记·学记》。善于唱歌的人,能使别人跟着他的歌声唱,善于施教的人,能使别人乐于仿效他去学习。继:接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