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沪上秋韵•黄渡路

 第三辑

沪上秋韵·黄渡路

作者\朗读\摄影:财宝哥

财宝哥,湖南桃江人,《湘军湘语》微信公众平台主编,曾先后在军内外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各类作品2000余篇(幅)。

黄渡路

黄渡路,一条完全可能被忽略了的小马路。秋日里的黄渡路,似乎更显安静与冷寂。安静得我时常走过,都不曾注意到她的韵味与热闹。

黄渡路,总共不过200米。可你还别小看了这不足200米的小马路,它北通四川北路,南接东江湾路。马路虽不长,可故事却不少,这条马路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也许是因为东边的多伦路与北边的鲁迅公园太过有名,黄渡路似乎被淹没在了其中,显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你走进黄渡路第一印象就是美食不少。从东往北,美食不断,好享来、镇江盖锅面、沙县小吃、老泓兴汤包馆、秋银小超市、小杂货店……好似美食一条街了。其中,还有一家小花店、一家夫妻裁缝小店、干洗店、配钥匙的、缝鞋的、修自行车的……貌似应有尽有。单单美容美发店,就有三四家,有高档一些的,也有极其平民化的,生意也都还不错。其实,你慢走细品黄渡路,有种“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之感。

说到美食,不得不提靠近天鹅宾馆的“小天鹅饭店”。因为,她绝对算得上是这条极不起眼的小马路上的“高大上”招牌了。她是由一幢独立的别墅式小洋楼改造而成,单独的小院,不仅没有因为她的小与幽僻而生意萧条,恰恰因为她的小巧与别致,让她人气爆棚,每到周末基本上是一桌难求。我想,这大约不仅是由于她的环境好,菜的味道好,更主要的是干净,她的菜基本上是现点现做,而且还是采取透明厨房模式,让人吃得安心又放心。当然,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的员工服务好,特别是几个经理级的热情周到细致,让客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店里有个叫田小凤的经理,四川人,典型的川妹子,人如她老家的辣椒般热情,如她老家的花椒般够味,我们每次吃饭都是提前找她预约,她总能安排的妥妥的,大伙都亲切地叫她凤姐,她也甚是享用。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还别小瞧了这条小马路。人家可是有故事,有历史的。马路的一边是美食,一边却是老式的花园洋房和新式里弄。你要是个细心的人,不难发现那一排排老式花园洋房,从尖顶、斜坡尾面、卷窗、雕花铁门、拉毛水泥红砖墙……一不留神,还以为自己到了欧洲某国的复古小镇,极具异域风情,绝对有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小马路上,还有坐落着一位烈士故居——李白烈士故居。李白烈士故居位于黄渡路107弄(原亚细亚里)15号。李白还是俺们湖南浏阳人,1945年至1948年李白和夫人裘慧英携子住在此屋三楼,中共的秘密电台就设在此。李白1937年从延安来到上海,长期从事中共地下电台工作。1948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次年5月7日在浦东戚家庙就义。李白烈士故居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据说,经典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以他为原型改编而成的。

与李白烈士故居相邻而居着一户小院,住着一对年过八旬的老夫妻。有时他们的小院门是开着的,里面不少的花花草草全都探出了头。于是,我这位花草爱好者,便不由自主的踏进了这个小院。老夫妻极为好客热情,身体也甚是硬朗,里面是花果飘香,一派繁荣丰收景象。在这一刻,才让我感受到浓浓的秋意,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黄渡路,就是一条这么随意与任性的小马路。说到这条小马路的历史,不得不提那座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这座与海军第411医院隔街而居的老邻居,修建于1924年,是当时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旧址,是当年小日本模拟第一艘航母的造型建造而成。1945年,被国民党占领,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淞沪警备司令部”,那乌黑而高耸着的炮楼,似乎在静静的回忆并诉说着那段难忘而屈辱的历史。

黄渡路,小而曲,极不起眼,却又极具历史与故事。十月的黄渡路,更显安静。然安静中又不失热闹,但这种热闹似乎极为有序。在上海这座快节奏高速运转的城市,有这么一条不紧不慢的小马路,甚是难得。这便是黄渡路,秋日里的黄渡路,像极了一片片飘落下来的梧桐叶,那么的自然与轻盈而洒脱。

“湘军湘语”征稿启示:
本平台诚心征稿,体裁不限。打赏将作为稿酬,聊表心意!投稿邮箱:lishengcaiyouxiang@163.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