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梁晓峰谈新冠疫苗:你的接种,就是对科学的尊重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孟令洋 北京报道
疫苗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大流行的最有力武器。因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的研发成为疫情防控和重启经济的关键。2020年12月15日以来,我国正式开展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迄今为止,已累计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900多万剂次。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
已经研发出来的新冠疫苗对于目前发现的变异病毒有没有效果?国外接种的疫苗和国内接种的疫苗的区别?日前,就疫苗研发、接种、国际合作等网友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晓峰接受了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专访,分享了他的观点。
梁晓峰出生于1963年5月14日,医学硕士。他曾长期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并从2019年7月开始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20年2月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
变异病毒没有影响到需要更改疫苗株的地步
最近,国内多个地方发现从境外回来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英国突变株,这种变异会不会对目前接种的疫苗的效果造成影响,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病毒是活的,它不停地在变,至于变到什么程度,对疫苗什么影响,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证据,所以做病毒研究、疫苗领域的同事们也正在认真观察,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科学家也非常重视。”梁晓峰表示,刚刚发现有病毒变异,至于它的抗原成分的变异会不会对当前疫苗株产生的抗体的中和反应会有什么样的效果,科学家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梁晓峰坦言,从他自己掌握的情况,目前还没有影响到需要更改疫苗株的地步。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也在一些场合说,从目前的得到的变异毒株情况开看,现有疫苗株所生产的疫苗的中和反应现在没有太大的变化。
揭秘短时间上市原因:压茬工作 人人都是连轴转
一般情况下,疫苗研发需要五年、八年、十年的时间。新冠疫苗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上市?
对此,梁晓峰进行了“揭秘”。他向记者还原了疫苗研发的工作节奏:疫苗研发科技工作者所有的步骤都是按规定进行的。只是速度加快了,人人都是连轴转,周末假日都不休息。过去的研发流程是所谓的串联,走完一个环节再走下一个环节。“这次是并联,有些环节是同时开始,压茬工作,节约了很多时间。”
“应急生产疫苗是有先例的。2009年,在当时的H1N1疫情的时候,我国率先87天就生产出来了世界上第一个甲流疫苗。”梁晓峰举例佐证了新冠疫苗的应急生产。
2020年9月,在首届大湾区疫苗峰会上,梁晓峰主持圆桌访谈。
对新冠疫苗充满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苗研发中,还有一些新的科学技术在疫苗研发方面得到应用,比如mRNA疫苗就是首先用于人类疫苗的新技术。梁晓峰告诉记者,我们国家最早开始研发的是新冠全病毒灭活疫苗,现在已经有一个厂家在国内附条件批准了。
“根据我了解的情况,现在这种疫苗也接种了几百万人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哪一种疫苗,现在看来效果都不错。”梁晓峰解释,所谓的“不错”,是和其他疫苗相比的,现在上市的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其他已经上市的疫苗相比差不多。
“作为一个从事这个工作多年的一个工作人员来说,我对新冠疫苗充满信心,鼓励大家要很好地接种。”梁晓峰呼吁广大民众“只要国家药监局批了,大家就应该充分相信,应该对现在的新冠疫苗充满信心。”
梁晓峰表示,“你的接种,就是对科学的尊重。”只要是政策范围内接种的人群,希望要有高接种率的要求。如果接种率低的话,起不到阻断病毒传播的效果。希望大家积极参加接种,尽可能提高接种率。
未来中外合作的疫苗会陆续上市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不遇的全球传染病大流行,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苗研发的国际合作也颇受关注。
梁晓峰称,我们国家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开展多方面国际合作。我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这样的公共产品,有关部门也正在做。
我国疫苗企业过去很少有机会走出国门。“我觉得这次中国的疫苗企业还是抓住了国际合作机会。”梁晓峰举例说明:比如中国乙型脑炎疫苗很早就出口,在印度巴基斯坦挽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
作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管理领域的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梁晓峰表示,为了让疫苗尽早的上市,我们去十几个国家做临床试验。这一次也是将中国的疫苗走向世界非常好的机会。“虽然我们现在是国产的全病毒灭活疫苗最快上市,但是未来还有不同的疫苗陆陆续续都会上市,中外合作的疫苗也会陆续上市,对全人类是一个好消息。”
据了解,梁晓峰所任职的中华预防医学会,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直属和联系单位,目前已成立85个分支机构,基本涵盖了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分支学科,“促进普及与推广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促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是其宗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