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泄而藏血
说起五脏,很多人并不感到陌生。
中医里的五脏是指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人体五脏各司其职。
肝主疏泄而藏血 肝主疏泄,疏,是疏通,畅达;泄,是排泄,宣泄。肝主疏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其一是“疏”,肝疏通的是什么呢?是人体的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没有了“气”,生命就此终结。
中医认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肝气升发,气机调畅了,人的十二经脉气血才会充盛,表现为精神焕发,心情舒畅,善于谋虑,思维与动作敏捷,可谓气顺、心顺、身体顺。
其二是“泄”,肝宣泄的是什么呢?是人的郁气。
因为肝易郁,任何情志的刺激都可造成肝气的郁而不畅,疏泄失常,进而导致气郁或气逆。血之源头在于气,气行则血行,气不好,人体血液就不流畅,血管易堵塞,引起血瘀、血溢等多种病变。
所以,爱生气的人容易发生中风、痛经、闭经、乳房胀痛、头胀头痛、失眠等疾病。
所以,中医认为“肝郁为百病之始,六郁之首”,“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由此可见,心情不好,肝脏也不好,保肝的关键就是要疏肝,我们平时可以多拍打肝经和胆经,以达到流通气血的目的。
肝主藏血而为“血海”。《黄帝内经》中说:“人卧血归于肝。”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肝脏一动一静,维持自身的阴阳平衡。当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所储藏的血液通过肝气的升发向外输布,以供机体的需要。
当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或情绪稳定时,身体对血的需求量相对减少,部分血液便又归藏于肝,以濡养肝自身,一方面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因为阳气升腾太过,血不归位就会溢出来;
另一方面,肝不藏血,肝血易不足,导致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两目干涩昏花、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因此,运动和睡觉对养肝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