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煎饼飘香

《舌尖上的中国》关于沂蒙煎饼的报道,让这粗陋的下里巴人,一下成为阳春白雪。可无论今天市面上的煎饼多么光鲜,荧屏上的煎饼多么艺术,那纯粹的、带着母亲温度的煎饼,已随母亲去了天国,偶尔于时光深处飘出淡淡幽香,打开胃的记忆,掀起心的潮。

老家的灶房闲置已久,但一切布置静如当初。立在墙角处的鏊子,通身铸铁打造,三条六七公分长的腿,支起直径大约八十公分左右的鏊面。不知本色如此,还是终年烟熏火燎的缘故,记忆里的鏊子都是黑黝黝地发亮。其他辅助工具小铁铲,木质的半月形的篦子,老粗布缝制成的油搭子搭在黑色的油壶上,已经干瘪卷曲,但仍看得出往日朴素里的精致。矮小狭促的灶房里,母亲用这些东西,撑起一家五口人的天长日久,直到满头青丝蹉跎成白发。

童年的记忆里,一日三餐的主食都是煎饼。会烙煎饼是评价未出嫁的山村姑娘勤劳与否的标准之一,关系着是否能找到一个好婆家。我母亲是一个既扛得动锄头,又拿得起绣花针的农村妇女,烙煎饼自然不在话下。

烙煎饼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准备原料,从煎饼的原料很能看出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单就石门峪这个贫穷的小山村来说,上庄多吃暗灰色的地瓜煎饼,下庄就吃黄灿灿的玉米煎饼。纵向来看,每家每户大体经历了从地瓜到玉米到小麦的过程,今天,各种原料的煎饼应有尽有了。

大约上中学以前,无论地瓜干还是玉米,都是要去石磨上磨。当我们兄妹三个稍微大点以后,推磨就主要由我们负责,这在当时是最无聊透顶的工作。磨盘上堆积如小山一样的粮食,被磨盘一圈一圈的转动所蚕食,同时被蚕食的还有体力与意志。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无比的慢,于是我跟哥哥经常因为出工不出力被对方发现、举报,追逐打闹起来,在母亲半真半假的斥责声里言归正传。

要烙煎饼了,母亲会起个大早,因为早饭后还要去地里干农活。今天电视画面中,烙煎饼轻松如艺术享受,可在当时,这是一项对体力要求非常高的技术活。

等鏊子稍微热了一点,母亲用小勺从油壶里舀出一小勺花椒籽油(这种油便宜)滴到鏊子上,用油搭子均匀的抹在整个鏊面上,这样煎饼容易揭下来。第一个煎饼被称为“童鏊子”,可是因为这油的味道,我们兄妹三个都不喜欢,顺理成章由母亲专享。

把磨细的地瓜面和成稍微结实的面团,双手捧起一块西瓜大的面团,在烧热的鏊子上面滚动,就有一层粘在鏊子上,再用篦子来回用力抹平,刮的铮亮。刚从鏊子上揭下来的煎饼热乎乎甜丝丝,可颜色土灰,总是不好看。玉米则要先在水里泡一天,再去石磨上磨成糊状,放到一个大盆里,用瓢子舀了,浇到鏊子中央,再用木质的筢子仔细地、均匀地搂到鏊子上,这个一揭下来就黄灿灿的,色香味俱全。现在种地瓜的少了,大家反而更喜欢吃地瓜煎饼了,看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胃也是成立的。

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蹲在鏊子旁边,先吃上一个热乎乎的煎饼溜子(就是用篦子刮下来的熟原料)再吃煎饼。刚从鏊子上揭下来的煎饼,边缘酥,中间软,母亲在鏊子上熟练地折叠几下,成为规则的长方形,热乎乎的传递着食欲,不用卷什么东西就吃得眉开眼笑,有时还夸张地吧唧嘴。说起来,卷煎饼的原料五花八门,白糖,熬好的猪大油、香椿咸菜,再好的就是熟鸡蛋跟肉了。今天,都知道山东人喜欢吃煎饼卷大葱,其实那时大葱反而卷的少,因为家家都有,不稀罕。

母亲看我们吃得香,自己也高兴。今天我用一颗父亲的心体会到,她的心情应该一半是高兴,一半是愧疚吧。天下母亲那里,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更开心的呢?天下母亲那里,有什么比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而更自责的呢?说到底,天下父母,都有一颗儿女心。

母亲变着法儿,在这小小的煎饼里做着文章。烘柿煎饼、榆钱煎饼或者地瓜跟玉米、玉米跟小麦混搭,包括烙好以后摊上蔬菜深加工的“塌煎饼”——母亲的智慧因为爱展现的淋漓尽致。因为加了新的元素,对技术就有新的要求。烘柿煎饼最怕搅不匀,因为软软的柿子里,有胶质的核,榆钱煎饼最怕糊,一糊就会发黑,难看又不好吃。这些小发明,让我们渐渐生厌的胃不时遇到一个小惊喜。

说起来好像挺好玩,其中的辛苦只有劳作者自己知道。

鏊子离地面也就十五公分左右(我没去研究为何这么低,总是有它的科学道理),所以座位也很矮,鏊子又大,要把原料摊到整个鏊子,就需要不停的欠起身子,看似坐着,其实大部分时间处于半蹲状态。因为没有烟筒,火焰跟烟就不好控制,经常是脸被烤的通红,需要不停的用毛巾擦眼泪。人口多的家庭,一天光烙煎饼的时间,就要三四个小时。可能有人听说过,有些农村妇女把孩子生在了地瓜地、鏊子窝,其实那时候一点也不稀奇。所以老一辈人常说,生孩子不就跟母鸡下蛋一样容易吗?今天生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个体惰性化的体现,进化与退化总是相对的。老话说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可是,谁愿意受罪呢?

我们三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下饭特别快,母亲每隔两天就要烙一次煎饼。工作量最大的要数“办年”了。一过腊八,家家户户就开始为春节做各种准备。烙煎饼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几乎家家都要攒够两个月左右的口粮,谁家要是正月里就支起鏊子烙煎饼会被笑话。这是不动声色的较量,很多婶子大娘们串门时,总是会讨论谁家的媳妇多勤快,烙了几缸煎饼,能吃到二月份,谁家的媳妇又馋又懒,刚过完年就拿麦子去换馒头。这段时间,母亲几乎天天都要在灶房里忙活几个小时。

可惜那时候,我对母亲的辛劳是没多大体会的。

我去镇上上初中,因为要住校,每次都要带足一周的煎饼。母亲在叠煎饼时,选一些又薄又光滑的,用一把新炊帚撒上少许水,太干了容易碎,太湿了又容易变质,长毛。先用一个大的塑料袋包严实,再用包袱包了。她一边做这些工作,一边叮嘱一些事,我往往就不耐烦。记得有一次,因为地里活比较多,母亲准备煎饼不够及时,而我急着回校上晚自习,就赌气空着手上路。母亲在后面紧追慢赶,追上我好说歹说,许诺到周三去给我送,我才勉强接下她手里那半包袱煎饼。走出很远,我悄悄回头,她还站在那里看着我,我知道,我的每一步,都在揪她的心。

去县城上高中,一次要带足一个月的煎饼,母亲的工作量更大了。有次正月十六开学,有幸搭乘一位远房亲戚小客货车,他看到我带着一个鼓鼓的大袋子,就问我带的什么,我说是煎饼,他感慨地说:“这要烙多长时间啊!”我平生第一次想到,因为我,我的母亲要比其他母亲多在鏊子边接受烟熏火燎几十个小时。亲戚脸上骄傲的笑容深深刺激了我,激起我心底里的傲气。

经济的发展让煎饼不再是主食,鏊子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来连灶房也很少有人去。但每年春节前,母亲还是会支起鏊子,烙上一些煎饼,一部分拿来送给亲朋好友,一部分留给我们“拉馋”。

母亲走了三年了,每次回家,偶尔去灶房,那立在墙角处的鏊子,那些再没有动过的小物件,总会让自己有些恍惚。在这恍惚里,母亲欠起又坐下,欠起又坐下的样子,渐渐清晰,又渐渐模糊。

今年春节回家,邻居给送来了自己烙的煎饼,一同送来的,是我以为已经丢失了的质朴乡情。

冷鏊无声,母亲有灵。

本文拟刊载于《农家科技》2019年2期,

欢迎赐稿:njkjzzs@126.com

(0)

相关推荐

  • 我们家的家风(3)

    母亲纪事 (1)     出身"豪门" 母亲出生于1923年,那个年代家庭如果有几亩地,能够吃饱饭,可就不得了,是值得自豪的事.记得母亲不止一次说过她娘家:俺娘家在大河东可是大户! ...

  • 七十年代我们的饭食

    家乡是个小山村,丘陵薄地,栽种的多是地瓜.村里的人,一年四季以地瓜面为主食,很少吃到麦面做成的食物.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主要是窝窝头(我们叫pagu)和煎饼.窝窝头分两种,一种是馒头状的中间有个洞(比馒 ...

  • 烀猪食

    小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个猪栏,猪栏里至少养一头大肥猪,多的四五头,还有的人家会喂窝猪. 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养着肥猪,有几年,还养起了窝猪. 一头母猪,生一窝肉乎乎的小猪崽,在地上滚来滚去, ...

  • 张光辉:煎 饼 情 结

    煎 饼 情 结 山东莒南  张光辉(图.文) 辛丑牛年初五,妹妹从乡下老家返回县城后,带给我一袋煎饼,我轻轻打开袋子,一股淡淡清香扑鼻而来,吸引了我的味蕾:一种久违的感觉!是的,这是家乡的特产--手工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夫敏《卷起煎饼想起娘》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夫敏 [作者简介]王夫敏,枣庄市薛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容美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散文在线,中 ...

  • 无法忘却的怀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日腊月二十八,回家给父母上坟,当时即兴写下几句顺口溜: 驱车回家乡,祭奠祖坟前. 心中暗祈祷,保佑家平安. 告慰仙父母,美德家风传. 儿孙齐努力,鼠年续新篇. 现将2007年撰写的 ...

  • 【羽墨飘香文学】●等你在时光深处//作者萧思林.主播玲子.

    作者:萧思林.主播﹕玲子.主编:玫瑰 等你在时光深处 作者:萧思林. 夜深人静,渴望点亮一盏心灯: 灯火阑珊,荷叶滑落雨点晶莹. 抓不住的缘分一个转身, 只有暗夜孤独了灵魂. 繁华落尽,指尖流沙误了光 ...

  • 轻倚时光深处,静待花开

    此生,浅安,来生,静默.安暖于心的光影,装点着季节缱绻的悸动.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此生,与你的相遇,便是心中最美的诗情画意.阳光明媚,花开春暖,五月,浅夏絮语,在心间深藏着碎碎的温柔.在我耳畔间, ...

  • 时光深处唯影美(谢林)

    通过变幻的光影,在方寸里留住那一瞬间的相遇,从平凡的物体中发现一种隐含着静中似动.栩栩如生的情景,享受一种别样的乐趣-- 时光深处唯影美 季节更替,光影定格,瞬间的美好留在了时光深处-- 也许是有感于 ...

  • 时光深处的手擀面

    立秋的一场雨后,天气骤然转凉,瑟瑟秋风霎那间席卷了小城.同好友放学时突遇秋雨,黑夜的笼罩如猛兽般呼啸而来.踟蹰在冰冷路面"饥寒交迫"的我们,抓起书包便冲进了附近的一家面馆.点份招牌 ...

  • 【国际家庭日】那些时光深处的家书

    弟准备牺牲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希望你不要忘记 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  -- 家书抵万金 今天是国际家庭日 重温那些 充满深情与力量的家书 回看时间深处的 真实故事和家风传 ...

  • 时光深处的蔷薇花

    陆晓静 这个季节正是蔷薇花开得最美的时候,随处可见的蔷薇花丛.花墙,将整个季节装扮得如诗如画,让人一见倾心,忍不住打卡留念.我见过泰国清迈宁曼路上唯美浪漫的蔷薇花,路过无锡鼋头渚十里芳径童话王国一样的 ...

  • 转: 时光深处,清浅安然

    有的时候,人生就像一本书,阅尽繁华,读懂了光阴,读懂了岁月,读懂了别人,而最难得的却是能够读懂自己.从打开泛黄的扉页,到认真读懂每一段文字,正如依着生命的阳光,褪尽铅华,在简洁明净的开始中,重新审视那 ...

  • 时光深处,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听风,听雨,掬一把空气中的清芬,嗅出泥土的芬芳,在朴素生活中,简单安静,随意行走.打开窗,清风吹进来,清爽着我的心情. 五月初的光阴,阳光暖暖的,暖心:绿植柔柔的,养眼:花儿缤纷的颜色,迷眼 ...

  • 金榜作文 II 小城深处粥飘香

    [金榜作文] 盐城市射阳县外国语学校初二(5)班    林思齐 无论春夏,无论秋冬.小城的清晨,都是空旷的,沉静的.偶有几个晨跑的人,不声响,带着风,由远而近,又跑远了.好似一幅素描,淡淡几笔,不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