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泉终须一“战”
在福建,这几年一直有这样一个传闻:把泉州的晋江、南安、石狮和漳州的角美开发区、漳州港划归厦门,组建新厦门市(一说厦门升格为直辖市)。
这个传闻传得很广,闽南一带几乎人人都知道,但过去几年了,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显然不是传闻空穴来风,就是这个规划有激烈的博弈,各方利益摆不平。
这样的传闻有合理性吗?我们用数据来看,2018年,厦门加上这些被点名的地区加总起来:
GDP:厦门4791+晋江2229+南安1067+石狮836+角美300+漳州港37=9260亿。
常住人口:厦门411+晋江210+南安163+石狮69+角美17+漳州港6=876万。
土地面积:厦门1700+晋江721+南安2036+石狮157+角美163+漳州港56=4833平方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呢?论GDP总量,2019年上万亿不成问题;论人均GDP:9260/876=10.57万人民币,比福州高一些;论城市面积,正好介于上海和深圳之间,比较适中;论常住人口,5年内可以达到1000万。
所以“设立新厦门市”传闻有其合理性,它意味着福建终于有一个GDP上万亿,人口规模上千万的一线城市。这个传闻如果可以成真,对大胡建来说是个大跨越。
福建应不应该做这样的行政区划调整呢?可以和沿海几个省份参照一下:
山东是济南+青岛,江苏是南京+苏州,浙江是杭州+宁波,广东是广州+深圳。都是双核心城市带动全省发展。
福建呢?跟这几个省份对比,福建的人口和GDP总量都最小,却是福州+泉州+厦门三驾马车,并不合理。
再来看,广东的广州和深圳都已经是一线城市,牛鼻哄哄的。山东为了壮大济南,让济南和青岛两个核心并驾齐驱,前阵子刚把相邻的莱芜市并入济南成立莱芜区,这一下子把济南在全国的城市排名提升了好几位。
南京则一直在疯传把镇江并入南京的消息,并且已经得到官方回应,如果合并成功,南京的城市等级也将提升一个档次;杭州同样蠢蠢欲动,其设定的远景目标是205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300万-1500万。
其它省份都在以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市格局,强化省内的双核心城市地位,反而福建除了上面提的那条传了几年的传闻外并没有大的实质动静,在中心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下,这同样不合理。
福建三驾马车,按理福州是省会,应该当老大;可厦门是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上它才是老大;而泉州GDP和常住人口都是全省第一,它也是老大。
这说明什么?说明三个城市发展都不够突出,只能在某一方面称雄,无法成为完全的老大。三强鼎立未为不可,只不过看看周边省份,双核心城市显然更有利于福建未来的发展。
如果福建省的行政区划要调整,三座城市势必有一番博弈。从周边省份动作频频的调整来看,福建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同样势在必行,这意味着,福、厦、泉终须一“战”。
如何调整?我们来猜猜:
方案一:设立新厦门市,也就是前面说的那条传了几年的传闻;
方案二:同样是设立新厦门市(或者新泉州市?),把厦门和泉州合并,GDP:13259亿,人口:1281万,面积:12714平方公里(和成都相当)。马上就是GDP上万亿人口超千万的一线城市。
方案三:强化福州,提升级别至副省级,设立新福州市。福州+宁德(GDP:9798亿,人口:1063万,面积:25420平方公里,比长春大一些,幅员会不会太大?)
或福州+莆田(GDP:10098亿,人口:1062万,面积:16168平方公里,与杭州相当),
这两个组合跟厦门+泉州比相对逊色,不过也是一种选择。
方案四:同时设立新厦门市和新福州市,和广东一样形成两个一线城市。
哪一种方案更合理,会让福建未来更有竞争力呢?大家讨论讨论。
如今国家发展战略重大调整,建设中心城市、大都市圈至少是未来20年的重点。大胡建不能再犹豫,而是需要对省内的城市布局来一场革命,这场革命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改三驾马车为双核心,二是让福建至少有一个一线城市。
大胡建这个省,过往老说受台湾影响有战争风险,所以发展受到制约,其实多山才是制约福建发展的最大瓶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足够说明福建的地质条件有多不好。
现在战争风险几乎没了,情势完全在我们掌控之中,多山也难不倒我们这个号称“基建狂魔”的国家,福建应该迎来一波大发展才对,果断的城市格局调整显然将是这波大发展的最大推力,所以省政府应该拿出魄力和格局。大胡建加油。
附一:新中国成立之后福建省历次行政区划调整大略:
1950年开始,福建省设8个专区和2个省直辖市。
8个专区是:建阳专区、南平专区、福安专区、林森专区、晋江专区、龙溪专区、永安专区、龙岩专区;2个省直辖市:福州市、厦门市。
1956年,撤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
1959年,复设闽侯专区。
1958年,晋江专区的同安县划归厦门市。
1960年,设三明地级市。
1963年,设三明专区,三明地级市降为县级市。
1970年,同安县又划归晋江专区。
1971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其中:南平地区更名建阳地区,福安地区更名宁德地区,闽侯地区更名莆田地区。
1973年,同安县再次划归厦门市。
1980年,厦门市成为经济特区。
1983年,撤三明地区,升格为三明地级市;设立莆田地级市。
1984年,福州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5年,撤晋江地区,设立泉州地级市;撤龙溪地区,设立漳州地级市。
1987年,设立石狮县级市。
1988年,建阳地区更名南平地区;宁德设立县级市。
1992年,晋江、建瓯设立县级市。
1993年,南安、龙海设立县级市。
1994年,南平地区升格为南平地级市。同年,厦门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1996年,龙岩地区升格为龙岩地级市;撤同安县,成立厦门同安区。
1999年,宁德地区升格为宁德地级市。
至此,形成今天福建省九地市的格局。
附二:历史上泉州与厦门的隶属关系:
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城市,福州历史上一直都是福建省的政治中心,其地位不言而喻。泉州与厦门相邻,千百年来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和级别高低相互交错,这是现在很多泉州人对厦门有看法的原因之一。
太远的就不说,从五代十国说起,公元933年,泉州府下设同安县,此时的厦门叫嘉禾里或嘉禾屿,是同安县底下一个人烟稀少的海岛,用今天的行政级别来形容,当时的厦门就是泉州底下一个县管辖的一个镇,简单一点讲:泉州是市,厦门是乡镇。
形式上泉、厦这种行政隶属关系持续了1000年,直到1935年民国政府设立厦门市,与泉州、莆田并列成为民国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之一。
历史上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马可·波罗称其为“东方第一大港”。
不过泉州的东方大港地位从明朝开始衰落,1374年,朱元璋为杜绝倭寇抢掠海疆,在东南沿海实行“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政策。泉州官方的海外通商贸易受此影响逐渐停止。
与此同时,厦门开始显示出在军事上的价值,1394年,朱元璋下令在厦门屯兵以防倭寇,“城厦门,移永宁卫中、左二所兵戍守,为中左所”,这是“厦门”这个名字第一次见于史书。此后到了1655年,厦门成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大本营,其军事上的地位越发重要,泉州的地位则持续被边缘化。
康熙时期,福建水师提督和泉州府海防同知先后移驻厦门(移驻而已,并没有改变厦门和泉州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到了雍正年间又在厦门设立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今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
至此,厦门虽然行政上还隶属于泉州府,但厦门已是福建东南沿海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较之泉州重要许多。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到了1902年,厦门辖下的鼓浪屿又被辟为“公共租界”。
1935年民国政府设立厦门市,与泉州、莆田并列成为民国政府第四行政督察区之一。此时开始,厦门从泉州独立出来,成为行政上平等的两个地区。
统筹撰稿/伍十圆
资料检索/厦小编、厦小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