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也不能随意挥洒

刚复工不久,看到同事一脸愁容,我不禁问,“你怎么了,疫情都要过去了,你还在愁什么?”,“说出来,你都不信,因为我家小区的野猫泛滥。”

原来,本来街上有很多流浪猫,结果他们小区有几个爱心人士去投喂,导致附近的野猫全都聚集到了他们小区,晚上都是猫的叫声,弄得他们晚上睡不着,他丈母娘甚至还被野猫抓伤了,这确实是令人烦恼。

这让我想到前几年台湾的一篇报道。在台湾,有一个美女兽医叫简稚澄,是台大毕业的高材生,因为喜欢小动物,毕业后就选择去救助站工作。但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学了5年兽医,最后却让她亲手杀死自己救助回来的小动物。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规定,但凡是收容到救助站后一定时间还没有人领养的小动物,就要被安乐死。因为救助站的空间有限,新的流浪小动物要进来,领养的力度又没有很大的情况下,就需要不断地给无法得到领养的动物安乐死。台湾地区的规定是12天。宠物进入了救助站12天找不到领养家庭,就会被杀死。简稚澄在杀死700个宠物之后,再也承受不了难过的情绪,选择了自杀,年仅32岁。

这当然是个悲伤的故事,可是结合我同事的烦恼就可以明白,其实政府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原本动物生活在大自然中,有生物链帮助整个生态环境新陈代谢,可是当某些动物变成了宠物,宠物又具有很强的繁衍能力,那么不得已的,就需要通过人为手段的干预,来达到一定的平衡。

反观爱心人士,他们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看小动物挨饿受冻就心生怜悯,但是做法上就有点不负责任了。毕竟小区是大家的公共空间,如果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让其他人受到影响甚至受到了伤害,那就是好心做了坏事了。我们是身处同一个社会,而社会又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每一个人的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

现在大家对宠物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能够更加平等的对待宠物,在疫情期间也看到有的主人给狗戴上了脚套和口罩,深怕自己的爱犬也受到感染。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大家都愿意献出一份爱心,让小动物们也能好好生存下去。

爱心人士们不妨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一个数据库,能够尽快地给需要领养的宠物进行配对;也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领养一些流浪的小动物,并且给这些小动物进行绝育手术,以免造成泛滥……相信全世界有这么多爱心人士,一定有各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得到一个双赢的结果。

我们不是独立于世上,要想把好事办好,就该把事情考虑得更加周全,综合多方的意见,才能达到最终的理想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