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纪(秋)二十五

周赧王二十一年、秦昭襄王十三年、鲁湣公九年【公元前294年】

苏秦之楚,三月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战国策.楚策三】

苏秦在楚三年,乃得见。谈卒辞行,威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苏秦对曰:“衬搡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於鬼,王难得见於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何事不去?”威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春秋后语】、【太平御览.957】

苏子(苏秦)谓楚王曰:“仁人之于民也,爱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于亲也,爱之以心,事之以财;忠臣之于君也,必进贤人以辅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爱,亦非忠臣也,是以国危。臣愿无听群臣之相恶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节身之嗜欲,以百姓。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为主死易,垂沙之事,死者以千数。为主辱易,自令尹以下,事王者以千数。至于无妒而进贤,未见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无妒而进贤也。贤之事其主也,亦必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战国策.楚策三】

苏秦乃说楚襄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也,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蚤孰计之。

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用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燕、代橐驼良马必实外厩。故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衡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二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诏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战国策.楚策一】、【史记.苏秦列传】

北报赵王,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慐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乃得富贵,以百金偿之。篃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苏秦既约六赵国从亲,归赵,赵惠文王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战国策.秦策一】、【史记.苏秦列传】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战国策.秦策一】

苏子曰:“夫带方寸之印,拖丈八之组,戴貂鹖之尾,建千丈之城,游五里之衢,走卒警跸,叫呼而行,此诸侯之所谓荣华,时俗之所谓富贵也。”【太平御览.470】

苏秦合纵连横,统理六国,业非不大也。【盐铁论.非鞅】

苏秦以纵术说六国诸侯,得相其身。【天禄阁外史.论《易》】

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说苑.善说】

苏秦骨鼻为六国相。【太平御览.363】

秦昭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秦王曰:“敬受命。”【战国策.秦策一】

约本年,安平君公子成卒,李兑相赵,号奉阳君。

赵与燕鄚﹑易。【史记.赵世家】

约本年,秦拔赵肤施。

秦昭襄王悔失孟尝君,又见其作用可骇,想道:“此人用于齐国,终为秦害!”乃广布谣言,流于齐国,言:“孟尝君名高天下,天下知有孟尝君,不知有齐王,不日孟尝君且代齐矣!”【东周列国志.94】

冉相秦,欲诛吕礼,礼出奔魏,后奔齐。【史记.穰侯列传】、【史记.秦本纪】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愍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愍王,愍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愍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愍王许之。【史记.孟尝君列传】

秦向寿伐韩,取武始。【史记.秦本纪】

秦左更白起攻新城。【史记.秦本纪】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秦本纪】、【史记.六国年表】

秦败魏师于解。【史记.秦本纪】

魏与秦战,魏不利。【史记.魏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十三年,攻伊阙。【秦简编年记】

韩氏城新城,期十五日而成。段乔为司空,有一县后二日,段乔执其吏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唯先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封人子高曰:“诺。”乃见段乔。自扶而上城。封人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尝有也。”封人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也而出之。故曰封人子高为之言也,而匿己之为而为也;段乔听而行之也,匿己之行而行也。说之行若此其精也,封人子高可谓善说矣。【吕氏春秋.开春论开春】

韩氏逐向晋于周,周(綦)成恢为之谓魏王曰:“周必宽而反之,王何不为之先言,是王有向晋于周也。”魏曰:“诺。”成恢因为谓韩王曰:“逐向晋者韩也,而还之者魏也,岂如道韩反之哉!是魏有向晋于周,而韩王失之也。”韩王曰:“善。”亦因请复之。【战国策.韩策三】

宫他谓周君曰:“宛(原)恃秦而轻晋,秦饥而宛亡;郑恃魏而轻韩,魏攻蔡而郑亡;邾、莒亡于齐;陈、蔡亡于楚,此皆恃援国而亲近敌也。今君恃韩、魏而轻秦,国恐伤矣。君不如使周冣阴合于赵以备秦,则不毁。”【战国策.西周策】

魏昭王尝身济漳,朝邯郸,抱葛薜、阴成以为赵养邑。【战国策.魏策三】

魏昭王尝济于漳而身朝于邯郸,抱阴成,负蒿葛薜,以为赵蔽,而赵无为王行也。【战国策.赵策四】

薛公以齐封奉阳君,使梁、韩皆效地,欲以取赵,赵是不得。身率梁王与成阳君北面而朝奉阳君于邯郸,而赵氏不得。【战国纵横家书.八】

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於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於是为魏昭王使於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史记.乐毅列传】

本年,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邹衍后复归齐。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走燕。【战国策.燕策一】、【新序.杂事三】

苏子闻之,从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乐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楚归燕。【说苑君道】

三公台,在县东南十八里,其台相去三十六步,并高大,燕昭王所立,乐毅、邹衍、剧辛所游之处,故曰三公台。【太平寰宇记.67】

访诸耆旧,咸言昭王礼宾,广延方士,至於郭隗、乐毅之徒,邹衍、剧辛之俦,宦游历说之民,自远而届者多矣。不欲令诸侯之客,伺隟燕邦,故修建下都,馆之南垂。言燕昭创之于前,子丹踵之于后,故雕墙败馆,尚传镌刻之石,虽无经记可凭,察其古迹,似符宿传矣。【水经.易水注】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反,三日不得见。谓赵王曰:“秦乃者过柱山,有两木焉:一盖呼侣,一盖哭。问其故,对曰:'吾已大矣,年已长矣;吾苦夫匠人且以绳墨案规矩刻镂我。’一盖曰:'此非吾所苦也,是故吾事也;吾所苦夫铁钻然,自入而出夫人者。’今臣使于秦,而三日不见,无有谓臣为'铁钻’者乎?”【战国策.赵策一】

令尹子椒。【汉书.古今人表】

十三年,少府工担,武库受属邦。【十三年少府矛】

十三年,上郡守寿造,漆工师乘、工更长奇。【十三年上郡守戈】

五年,司马成公口,委事命戍代,冶與,下库工师孟、关师四人,以禾石石当变平石。【赵司马成公权】

卅三年,单父上官孝憙所受平安君者也。【卫卅三年单父上官鼎】

卅三年,单父上官冢子憙所受平安君者也。【卫卅三年单父上官鼎】

周赧王二十二年、秦昭襄王十四年、鲁湣公十年【公元前293年】

魏佐韩攻秦。【史记.魏世家】

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史记.穰侯列传】

十四年,攻伊阙。【秦简编年记】

秦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穰侯列传】、【史记.秦本纪】、【史记.魏世家】、【史记.韩世家】、【史记.楚世家】、【史记.六国年表】

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韩、魏以故至今称东藩。此君之功,天下莫不闻。【战国策.中山策】

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力不同,是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战国策.中山策】

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公孙喜(犀武)使人绝之曰:“吾不与子为昆弟矣。”公孙弘曰:“我断发,子断颈而为人用兵,我将谓子何?”周南之战,公孙喜死焉。【韩非子.说林下】

秦败东周,与魏战于伊阙,杀犀武。魏令公孙衍乘胜而留于境,请卑辞割埊,以讲于秦。为窦屡谓魏王曰:“臣不知衍之所以听于秦之少多,然而臣能半衍之割而令秦讲于王。”王曰:“奈何?”对曰:“王不若与窦屡关内侯,而令赵。王重其行而厚奉之。因扬言曰:'闻周、魏令窦屡以割魏于奉阳君而听秦矣。’夫周君、窦屡、奉阳君之与穰侯,贸首之仇也。今行和者,窦屡也;制割者,奉阳君也。太后恐其不因穰侯也,而欲败之,必以少割请合于王,而和于东周与魏也。”【战国策.魏策一】

犀武败于伊阙,周君之魏求救,魏王以上党之急辞之。周君反,见梁囿而乐之也。綦母恢谓周君曰:“温囿不下此,而又近,臣能为君取之。”反见魏王,王曰:“周君怨寡人乎?”对曰:“不怨且谁怨王?臣为王有患也。周君谋主也,而设以国为王扞秦,而王无之扞也。臣见其必以国事秦也秦悉塞外之兵,与周之众,以攻南阳,而两上党绝矣。”

魏王曰:“然则奈何?”綦母恢曰:“周君形不小利事秦,而好小利。今王许戍三万人,与温囿,周君得以为辞于父兄百姓,而利温囿以为乐,必不合于秦。臣尝闻温囿之利,岁八十金,周君得温囿,其以事王者,岁百二十金。是上党每患而赢四十金。”魏王因使孟卯致温囿于周君,而许之戍也。【战国策.西周策】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进兵而攻周。为周冣谓李兑曰:“君不如禁秦之攻周。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今秦攻周而得之,则众必多伤矣,秦欲待周之得,必不攻魏;秦若攻周而不得,前有胜魏之劳,后有攻周之败,又必不攻魏。今君禁之,而秦未与魏讲也,而全赵令其止,必不敢不听,是君却秦而定周也。秦去周,必复攻魏,魏不能支,必因君而讲,则君重矣。若魏不讲,而疾支之,是君存周而战秦、魏也,重亦尽在赵。”【战国策.西周策】

犀武败,周使周足之秦。或谓周足曰:“何不谓周君曰:'臣之秦,秦、周之交必恶。主君之臣又秦重而欲相者,且恶臣于秦,而臣为不能使矣。臣愿免而行,君因相之。彼得相,不恶周于秦矣。’君重秦,故使相往;行而免,且轻秦也,公必不免。公言是而行,交善于秦,且公之成事也;交恶于秦,不善于公且诛矣。”【战国策.西周策】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綦母恢教之语曰:“无多割。曰,和成固有秦重和以与王遇;和不成,则后必莫能以魏合与秦者矣。”【战国策.魏策一】

王恢,息长子,魏司寇,相昭王,封伊阳君,阳城令,掌山河,有弘世之才。配姜氏,生子亢。【王氏族谱】

王亢,字德拱,一作元,一作永,恢长子。以中大夫召不就,因魏不用孔斌之贤而隐居关中,隐德乐道以寿终,葬荥阳。【王氏族谱】

周冣谓吕礼曰:“子何不以秦攻齐?臣请令齐相子,子以齐事秦,必无处矣。子因令周冣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于子也。子东重于齐,西贵于秦,秦、齐合,则子常重矣。”【战国策.东周策】

约本年,齐湣王逐周冣,听祝弗,相吕礼。苏秦离齐入燕。

【苏秦】谓薛公曰:“周冣于齐王也而逐之,听祝弗,相吕礼者,欲取秦;秦、齐合,弗与礼重矣。有周齐,秦必轻君。君弗如急北兵趋赵以秦、魏,收周冣以为后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率。齐无秦,天下果,弗必走,齐王谁与为其国?”【战国策.东周策】

齐听祝弗外周冣。【苏秦】谓齐王曰:“逐周冣、听祝弗、相吕礼者,欲深取秦也。秦得天下,则伐齐深矣;夫齐合则赵恐伐,故急兵以示秦。秦以赵攻,与之齐伐赵,其实同理,必不处矣。故用祝弗,即天下之理也。”【战国策.东周策】

秦亡将吕礼相齐,欲困苏秦。秦乃谓孟尝君曰:“周冣于齐,至厚也,而齐王逐之,而听亲弗相吕礼者,欲取秦也。齐、秦合,则亲弗与吕礼重矣。有用,齐、秦必轻君。君不如急北兵,趋赵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齐王之信,又禁天下之变。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于是孟尝君从其计,而吕礼嫉害于孟尝君。【史记.孟尝君列传】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

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飡,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杨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使之说齐者莫如臣之言也,虽尧、舜之智,不敢取也。”【战国策.燕策一】、【史记.苏秦列传】

谓燕王曰:“今日愿籍于王前。假臣孝如曾参,信如尾生,廉如伯夷,节有恶臣者,可毋惭乎? ”王曰:“可矣。”“臣有三资者以事王,足乎? ”王曰:“足矣。”“王足之,臣不事王矣。孝如曾参,乃不离亲,不足而益国。信如尾生,乃不延,不足而益国。廉如伯夷,乃不窃,不足以益国。臣以信不与仁俱彻,义不与王皆立。”王曰:“然则仁义不可为与? ”对曰:“胡为不可。人无信则不彻,国无义则不王。仁义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自复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三王代立,五伯摄政,皆以不复其掌。若以复其掌为可王,治官之主,自复之术也,非进取之路也。臣进取之臣也,不事无为之主。臣愿辞而之周负笼操臿,毋辱大王之廷。”王曰:“自复不足乎? ”对曰:“自复而足,楚将不出沮、漳,秦将不出商於,齐不出吕隧,燕将不出屋、注,晋将不逾太行,此皆以不复其常为进者。”【战国纵横家书.五】

秦昭襄王使人说楚顷襄王曰:“向者六要伐秦,齐兵独后,因楚王自为从约长,孟尝君不服,故不肯同兵,及怀王在秦,寡君欲归之,孟尝君使人劝寡君勿归怀王;以太子见质于齐,欲秦杀怀王,彼得留太子以要地于齐,故太子几不得归,而怀王竟死于秦。寡君之得罪于楚,皆孟尝君之故也。寡君以楚之故,欲得孟尝君而杀之,会逃归不获,今复为齐相专权,旦暮篡齐,秦、楚自此多事矣。寡君愿悔前之过,与楚结好,以女为楚王妇,共备孟尝君之变。幸大王裁听!”楚王惑其言,竟通和于秦,迎秦王之女为夫人。【东周列国志.94】

秦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楚顷襄王患之,乃谋复与秦平。【史记.楚世家】

客有为周君画策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策者同状。周君大怒。画策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此策之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髹策同。【韩非子.内储说下】

约本年,子高生子慎,字子顺。【史记.孔子世家】

子高生武,字子顺,名微,后名斌。【孔子家语.后序】

穿生斌,字子慎,一名胤。【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十四年,相邦冉造,乐工师豕、工禺。【十四年相邦冉戈】

廿二年,左孝。【周廿二年左孝矛】

三年,负黍令韩谯、工师罕瘳,冶归。【韩三年负黍令戈】

三年,负黍令韩谯、工师罕瘳,冶竈。【韩三年负黍令戈】

六年,口令销韩,下库工师天口。【赵六年口令戈】

(0)

相关推荐

  • 古籍名句|《战国策》名言合辑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 ...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二十五)纵横家出现的历史背景

    法家在春秋后期出现,而且越来越辉煌. 纵横家则是在秦国称雄天下,才开始渐渐出现.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秦国称雄天下之前,为什么不会出现纵横家呢? 这显然是因为客观原因决定的. 春秋时代初期,因为交通媒介 ...

  • 战国纪(秋)一(周显王二十五、秦孝公十八年、鲁康公九年【公元前344年】)

    周显王二十五.秦孝公十八年.鲁康公九年[公元前344年] 赵攻齐,拔高唐.[史记.赵世家] 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答曰:&qu ...

  • 春秋纪(秋)二十五

    周灵王十八年.鲁襄公十九年[公元前554年] 春,正月,诸侯盟于祝柯.[公羊传].[穀梁传] 诸侯还自沂上,盟于督扬,曰:"大毋侵小." 晋人执邾悼公.[公羊传].[穀梁传] 执邾 ...

  • 战国纪(秋)十五

    周赧王五年.秦悼武王元年.鲁平公十三年[公元前310年] 秦诛蜀相壮.[史记.秦本纪].[史记.六国年表] 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遣庶长甘茂.张仪.司马错复伐蜀,诛陈壮.[ ...

  • 战国纪(冬)二十五

    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250年] 廉颇围燕.以乐乘为武襄君.[史记.赵世家].[史记.乐毅列传] 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燕相将渠以处和.赵听将渠,解燕围.[史记.燕 ...

  • 纪.074【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纪念邮票

    纪74 遵义会议二十五周年 (252) 4分 遵义会议会址 500万枚(253) 8分 在毛泽东旗帜下永远胜利地前进 1000万枚(254)10分 强渡金沙江 300万枚1960.1.25.(252) ...

  • 含秋字词牌之二十五——秋光满目

         塞  外  一  点  绿      微笑/诗词/灵魂/生活 菊 体裁|诗词    作者|苏扬 秋光满目 秋光满目 风清露白,橙黄橘绿 谁领晚秋,众香国里分明,此花开,无可续 傲然淡雅,君品 ...

  • 怪想之圆周率学历史二十五 286(战国)

    令人期待的明天 充满美好的明天 迷茫无助的明天 麻木生活的明天 孤立的人生 不同的生活有着不同的明天 不同的圈子有着不同的生活 读者朋友们,你们的明天是什么样的呢? 别人的故事 圆周率学历史3.141 ...

  • 春秋纪(夏)二十五

    周襄王十二年.鲁僖公十九年[公元前641年] 春,鲁遂城而居之. 三月,宋人执滕宣公.国人立昭公元.[公羊传].[穀梁传] 夏,六月,宋襄公.曹人.邾娄人盟于曹南.鄫子会盟于邾娄.己酉,邾娄人执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