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卷十太阴篇——太阴经病与脏病

伤寒悬解卷十

太阴全篇十七章

太阴脏病

  太阴以湿土主令,故太阴脾脏不病则已,病则是湿。土之所以克水者,以其燥也,湿则反被水侮。少阴寒水之气传之于土,是以其脏有寒。湿者,太阴之主气,寒者,少阴之客气也。而太阴之病寒湿者,总因阳明之虚。脾为湿土,胃为燥土,阳明之阳盛,则湿为燥夺而化热,太阴之阴盛,则燥为湿夺而生寒。而阴阳虚实之权,在乎中气,中气旺则脾家实,太阴从化于阳明,中气衰则胃气逆,阳明从化于太阴。阳明下篇诸证,皆阳明入太阴之病也。

未入太阴,阴气外侵,犹俟渐夺,故太阴之病象颇多,半寓于阳明之内,已入太阴,阴邪内传,势不久驻,故太阴之病条甚少,全见于少、厥之中。盖脾阳亏虚,则水侮而木贼,少、厥之阴邪,勃起而内应,于是未去太阴,已传少、厥。自此少、厥告急,而太阴之病,俱附于少厥之篇矣。

大凡少、厥之死病,皆由脾阳之颓败,少厥之生证,悉因脾阳之来复,太阴一脏,是存亡生死之关。仲景四逆之垂法,大黄、芍药之示戒,不可不详思而熟味也。

1 黄师有一个“凡”字,是为重点。未入太阴,则少厥无病,见有少厥之病,太阴必病,脾阳不败,则少厥不死,少厥死证,皆死于脾阳之败,太阴之病俱附于少厥之篇。(少厥二篇,见四逆汤即是)

论;少厥二病,必见湿盛,如只是湿盛,祛湿则愈。又有风寒者,此即是所谓的湿邪难去。现代中医大众文化的普及,也让很多人了解一些中医常识,前些年社会刮起补肾风,后些年又刮起疏肝风,现时下的社会正在流行祛湿。大众文化利于个人养生保健,利于中医的推广。网络时代的高效传播,很快也会让社会刮起《伤寒》风,黄元御的风,宗黄师,即是宗仲景,必竟这才是中医的核心理论。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中医才走上正轨,也能自学中医,全民学中医的风,也很快刮起来。

提纲一章

  太阴湿土,气本上行,《素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脏气之上行也,足之三阴,自足走胸,是经气之上行也。病则湿盛气滞,陷而不升,脾陷则胃逆而不降矣。盖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本于天而亲上,阴本乎地而亲下,故阳明燥土,病则气逆,太阴湿土,病则气陷,自然之性也。

太阴提纲,腹满而吐,食不下者,太阴之累及阳明而气逆也,自利益甚,时腹痛者,太阴之伤于厥阴而气陷也。脾陷而不升,胃逆而不降,病见于上下,而根在乎中宫,以中宫枢轴之不运也。若下之,枢轴败折,陷者益陷而逆者益逆。逆之至,则胸下结硬,而不止于腹满,陷之极,不过于自利之益甚,无以加矣。故但言其逆而不言其陷,非省文也,无庸言也。

1 足之三阴,自足走胸,经气上行,是一定之理。

太阴一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1 太阴之为病,此是脏病,而非经病,经病则统于太阳。脏病已成,故见提纲诸证,此是太阴证之总纲。太阴者,脾之经也。脾主升降,胃主降浊,脾病湿寒而不升,脾病累及胃,胃病则浊阴不降,中气凝滞,故腹满也。吐者,胃气上逆也,逆而不纳,故食不下也。利者,脾气之下陷也,脾陷肝贼,则利益甚,时腹自痛。太阴之病,脾阳之虚,湿寒之盛,此是禁下,若误下之,土愈败而胃气愈逆,甲木壅碍,不得下行,痞结胃口,故胸下结硬。此即太阴之坏病,病发于阴,此是禁下,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此即上条,逆之至者,痞结硬满也。若下之,则逆之极,必胸下结硬,而陷之极,不过自利益甚,故无以加矣,故但言其逆而不言其陷,非省文也,无须在重复言之。

2 三阴篇皆言脏病,非经病也。经病而不入于脏,则统于太阳,伤寒不过六日,中风不过七日,无不汗解之理。三阴经病,未入于脏,总统于太阳一经。四日太阴,不可曰太阴之为病,也必不腹痛满而吐利,也必不脏寒用四逆,五日少阴,也不可曰少阴之为病,必不厥冷吐利,也必不水盛而用真武,六日厥阴,也不可曰厥阴之为病,也必不蛔厥吐利,也必不用乌梅丸,不拘何经,其在六日之内者,悉宜麻、桂发表,无异法也。至于自经而入脏,然后太阴有痛满吐利之证,而用四逆,少阴有厥冷吐利之证,而用真武,厥阴有蛔厥吐利之证,而用乌梅,以其一脏之为病如此,用药不得不如此也,而桂枝、麻黄之法,不可用矣。

太阴二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病,已传脾脏,宜见腹满吐利,腹痛不食诸证。若不见诸证而脉浮者,是脏病未成而但见经病也,宜桂枝发汗。

1 太阴病,脉浮者,是在经也,脏病未成,统于太阳一经,桂枝汤,通经解肌,以和表里。

2 浮为表脉,营郁之风,仍在太阳,浮而不沉,则未入脏,但见表脉,不见脏证,是未入脏腑,仍是在经,总统于太阳一经,桂枝汤,内建中气,助肝脾之升发,外和太阳之营卫。

论;师言太阴桂枝汤为脏病连经,少阴麻附细辛汤脏病连经,但注意一个小问题,太阴篇无伤寒麻黄汤(应是里虚,皮毛不开,不必伤重,稍感即传而内应)少阴无中风桂枝汤(应是因入三阴,里虚不守,寒从其类。余还细说不上来,久学自会有感悟)此点留意。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治疗腰椎病,甲亢,颈椎病,鼻炎,灰指甲,咽炎等几种现代病伤寒论方

    这些方子都很简单都来自伤寒论,用六经分析其根源用时代分析其表象得出来的结论,效果都不错,价格也很低. 一:甲亢,这个病伤寒论里有分析,少阴君火不明,少阳风吹入相,相火旺君火衰,相越君位而大乱天下,相火 ...

  • 《伤寒悬解》厥阴篇——阴厥之病、四逆汤

    厥阴十九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与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1 伤寒是外感,表阳伤则里阴盛,阴阳互厥也.厥者,手足逆冷之证.伤寒而发厥者,若不表实,即为里虚:厥而心下 ...

  • 《伤寒悬解》厥阴篇——厥阴脏病

    伤寒悬解卷十 厥阴经全篇五十章   厥阴脏病 厥阴以风木主令,胎于癸水,而孕丁火,协子气则上热,秉母气则下寒.子胜则热,母胜则厥,热为人关,厥为鬼门.胜负往来之间,中气存亡,于此攸判.热胜则火旺而土生 ...

  • 《伤寒悬解》少阳传太阴——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章 少阳三十二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  少阳病,不可发汗,也不可泻下.若汗下 ...

  • 《伤寒悬解》太阳篇——太阳中风

    太阳六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者,寸口为阳,阳浮者外感也,尺中为阴,阴弱者,邪不及阴也( ...

  • 《伤寒悬解》瓜蒂散医案两条与太阳坏病提纲两条

    附一:瓜蒂散医案,闫云科医案: 陈某,女,25岁,某大学教师.幼时病哮喘,多方寻医,时效时不效,后经中医治疗五年未发.彼炯炯睿智,容光藻逸,学校之外另有兼职,皆胜任之而无倦意.近因变天哮喘复作,白昼尚 ...

  • 《伤寒悬解》厥阴篇——干姜芩连人参汤与吴茱萸汤(附医案)

    厥阴二十五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伤寒,本自内寒下利,医复吐下之,中气愈败,胃气更逆,脾气更陷,则更吐下而不止.若食方入口即吐者,此为寒格 ...

  • 《伤寒悬解》太阳篇结尾——补充理论

    太阳篇结尾论: 太阳,阳光发散,照耀大地万物.类比取象. 人身之太阳,也是发散,温煦周身. 太阳在表,主一身之皮毛.阳气发散,类比取象,故取名为太阳之经. 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脏主收藏,经主外卫.阳 ...

  • 《伤寒悬解》少阴篇——真武汤、猪苓汤、四逆散、与艾炙提纲

    少阴十九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1 少阴病,二三日不愈,至四五日加重,腹疼,小便不利则知水 ...

  • 《伤寒悬解》少阴篇——少阴病之总纲

    伤寒悬解卷十一 少阴经全篇四十六章 少阴脏病 少阴以癸水而化气于君火,无病之时,丁火下降而交水,癸水上升而交火,水火互根,阴阳交济,二气合为一气,故火不上热而水不下寒.及其一病,丁火上炎而为热,癸水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