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隆冬岁末年粑香

岁月将儿时

年粑的味道烙在

了我的味蕾上

隆冬岁末年粑香

乡下姨妈托人带来一袋自家烫的豆粑,也送来了久违的亲情。晚上,迫不及待的便做了白菜煮豆粑当晚餐,先生一向喜欢吃豆粑,特意给他盛上了满满的一大碗,他呼噜噜一转眼就吃完了,吃完后满意地咂着嘴,突然来了一句:“这豆粑真鲜,要是在里面再放些粑一起煮就更好。”先生的一句话,那糍糯,红的、白的年粑顿时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儿时做年粑的情景瞬即浮现在我眼前……

故乡的年粑有两种,一种是用糯米和粘米合做的叫糯米粑,一种是用高粱和粘米合做的叫高粱粑,黄梅俗称馏粟粑。记忆中每年冬至前后,基本上村子里就开始做年粑了。做年粑先要把做粑的糯米和粘米,以及高梁和粘米按一定的比例配好,淘洗干净,晾晒后用家用石磨磨成粉,再加水调到合适的粘度,就可以做粑了。

印象中母亲总是把粑粉放在大大的木盆里,她左手拿着葫芦瓢往粉里添水,右手不停地搅拌着,过一会儿,她会放下葫芦瓢,用一双手使劲地揉,添水的任务就交给了我。她会喊我加一点水,然后她再揉一会儿,如果觉得稠了,就再让我加水,再揉,伴着她的一声声“好”,我会一次次停止加水,每年她总能让年粑的粘稠度恰恰好。

在母亲揉年粑的时候,奶奶就会去厨房的大铁锅里烧水,顺便把洗净晾干的蒸笼铺上打湿的粑袱(一种专门用来蒸粑的布),这样粑做好就可以直接放到蒸笼里了。母亲先把盆里的那块粑团揪下一团,搓成又粗又圆的长条,再一团团地扯断,搓搓捏捏,一个粑就做好了,而且她做的粑大小都差不多,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我看得呆了,就跟母亲请求:“妈,我也想做粑。”母亲笑着说:“你做汤圆吧,等下放在粑的空隙里。”得到母亲的许可后,我飞快地扯下一团粑团,用手搓。我搓的哪是汤圆呀,整个就是一个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球,母亲看着我搓的汤圆笑了:“你不能两手对齐,要两只手交叉划圆搓,汤圆才会圆。”按母亲的办法,不一会儿我就搓好了一个汤圆。

奶奶在母亲做好一笼粑的时候,水就正好烧开了,她跟母亲总是配合那么默契,奶奶来端粑去蒸的时候,看到做汤圆的我,笑眯眯地说一句:“还好,将不是吃冤枉粮的。”我不解地望着母亲,母亲告诉我,奶奶是表扬我,说我将也能做点事了。听到表扬,我做得更起劲了。然而,小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喜欢做新鲜事,做了一会儿就不满足只做汤圆了,我自作聪明地做起了大粑,这些大粑的形状可怪了,圆不是圆的,方不是方的,大的大,小的小,厚的厚,薄的薄,母亲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留下一个我的杰作,一股脑儿地把它们团成一团重做。我往地上一坐大哭,双脚不停地在地上来回搓,还把手上没做的那一团粑扔向了母亲。母亲一边起身,一边吓唬我:“棍子呢。”“快跟我去厨房里。”奶奶颠着小脚跑得飞快,抱着我回头对母亲说:“你也歇会儿,粑熟了,去尝尝看糍不糍。”

奶奶带我来到厨房,递给我一个碗,碗里放着一个又圆又白的糯米粑,上面插着一根筷子,奶奶用汤匙挑了一汤匙糖,叫我到灶门口坐着吃。我坐在灶门口,一口口咬着那甜香糯醹的糍粑,时而望着灶堂里亮堂温暖的柴火,时而望着锅面上升起的水蒸汽,那种温暖的感觉,是我那个年代对“幸福”二字最大的认知。吃完后,奶奶总会把年粑装成一碗一碗的叫我分别给隔壁的邻居们送去,而送完粑我也总会把邻居们感谢的话,一句句学给母亲和奶奶听。

做好的年粑,奶奶会把它们放在晒筐里凉透,之后把凉透的年粑浸泡在冷水里,适时地换水,几个月也不会变味,想吃的时候火烤、油煎、煮豆粑都是一道美味。

时过境迁,如今奶奶已经不在了,母亲也已年迈,我也再没吃过自制的年粑,记忆却将儿时年粑的味道烙在了我的味蕾上,粘稠成了我心中一个化不开的情结。

作者:程俊   湖北省黄梅县实验小学教师  黄冈市作协会员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一书,已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

(0)

相关推荐

  • 程俊夫《​​有您,真好》 指导教师:李佳佳

    有您,真好 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六一班  程俊夫 您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进的方向:您犹如沙漠中的加油站,为我补充能量:您犹如寒日里生火的火炉,给我带来温暖和幸福.您,就是在生活中处处为我着想 ...

  • 抹茶蜜豆小汤圆

    抹茶蜜豆小汤圆的用料糯米粉 200g 蜜豆馅 150g抹茶粉 10g 桂花蜂蜜 适量冷.热水 适量抹茶蜜豆小汤圆的做法 步骤1   准备食材.这是和包桂花黑芝麻汤圆时一起准备好的食材. 步骤2   在 ...

  • 程俊:故园菜粑香

    在故乡黄梅,每年农历三月三有吃菜粑的习俗.每年一到草长莺飞的春天,我就特别怀念家乡的菜粑. 记忆中,每年农历二月底,母亲和奶奶就开始磨米粉,为做菜粑做准备了.初三那天一大早,母亲就会去菜园砍回那叶子碧 ...

  • 程俊:春来荠菜香

    荠菜,我们家乡叫地菜.每年冬末春初,不用播种,它就自然地蓬勃生长了. 儿时,我最早认识的野菜,就是荠菜,从记事起就和荠菜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春天,只要有空,就拿着刀和篮子跟伙伴们一起,结伴去了田间.乡 ...

  • 程俊:黄梅腊八豆豉香

    每到腊月初八这天,黄梅有吃腊八粥的风俗.还因为天冷,所做的豆豉保存的时间长,味道特别鲜美,会持家的家庭妇女都会在这一天做豆豉,称作腊八豆豉.我家也不例外. 奶奶曾说过,做腊八豆豉的豆子得粒粒是好的,所 ...

  • 【黄梅年味】程俊||儿时做糖粑之四——揉糖

    做糖粑 揉糖 儿时记忆 01 空白 终于要揉糖了! 吃过晚饭,母亲将装糖稀的瓷罐搬出,尽管煤油灯的光不是太亮,但母亲仍看到糖稀浅了许多,她冲着我瞪了一眼,我马上装作抱柴禾,用眼角的余光,我偷偷地打量了 ...

  • 【黄梅年味】程俊||儿时做糖粑之三——炒米籽

    进入腊月,年的脚步似乎也加快了,村子里的女人们都被年催着忙个不停,做苕果儿.打豆腐.炒花生.炒米籽.做糖粑......母亲也不例外.我天天盼着母亲早点炒米籽,因为米籽炒好,离做糖粑也就不远了. 母亲终 ...

  • 【黄梅年味】程俊||儿时做糖粑之——冻米

    母亲每年很早就开始忙年了.大雪前后,选个晴好的天,母亲把坛子里储存的糯米取出来,淘洗干净,放在木盆里浸泡,大概要浸泡一天一夜,待到糯米发胖的时候,到阁楼上把那只蒸糯米的甑拿下来,拿到门口的水塘里洗净, ...

  • 【黄梅年味】程俊||儿时做糖粑之——熬糖

    儿时记忆中,春节前每家每户都会做糖粑,似乎有了它,才有了年的味道.    做糖粑的必不可少的原料是麦芽糖,每年冬至前后,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熬糖,家乡人都把熬好的麦芽糖称作糖稀.小时候大米只能勉强顾着一 ...

  • 程俊||让美食在嘴角香起来

    程俊||让美食在嘴角香起来 自从黄梅电视台播出了"舌尖上的黄梅捶肉"后,我就成了众所周知的"捶肉姐",你可别以为我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厨,跟百花幼儿园的园长方玲比起 ...

  • 程俊:最忆锅边蒸菜香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周末,我和桃子最喜欢的去处是琴家.琴家位于县城西郊的一个家庭农场,农场里有好几口鱼塘,鱼塘的外围还有些许田地,勤劳能干的琴在田里种着水稻,地里种菜,吃的米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