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慧斌||我的老师施卫平
雷慧斌||我的老师施卫平
春雨蒙蒙,草长莺飞。清明节就要到了。
下班了,走回家,没有打伞。晋梅大道两旁的绿化树在春雨中静默着,曾经灿烂耀眼的梅花、香气扑鼻的桂花早已化为春泥;一树树的嫩芽冒出头来,好奇的打量着这新奇的世界;嫩芽尖上似乎还挂着些水珠,晶莹剔透,欲坠未坠。
看着这树,这嫩芽,脑海里无端的浮现出一位拄着拐杖、清瘦文静的身影来。哦,他就是我初中的第一位语文老师施卫平。
施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1988年9月,我上初中。记得第一堂语文课,上课钟响,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我们,还如小学时一般的淘气,上课了,依旧在教室里打闹、嬉笑。一位老师走进教室,走上讲台,他二十多岁模样,拄着拐杖、带着一副普通眼镜、腋下夹着课本、瘦瘦的。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丝毫没有因为老师进来就停止吵闹。这位老师就这样静静的站在讲台上,静静的看着我们,没有恼怒,没有气愤。在老师的平静的注视下,一群毛孩子慢慢的安静了下来,掏出了课本。
老师慢慢的转身在黑板的最右边写下“施卫平”三个字,这三个字工整、秀气,一如老师的清瘦、文静。“我叫施卫平,从今天开始就由我教你们的语文。”说完,就在黑板的中间写下将要教的课文标题(具体哪篇课文,实在记不起)。
后来,每次的语文课,每次的语文自习,老师总是这样静静的走进教室,静静的走进我们学生中间。
课余,我们这些学生最喜欢到他宿舍里玩,总是和他说些话。有一次,老师送我一本《唐诗一百首》,封面是绿色的。这本书的第一首诗是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和我说了些什么,现在确实不记得了。这本书到现在我还珍藏着。
施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师。每次上课,老师都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篇,再枯燥无味的课文,他都能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现在想起来,那声音、那情趣、那意境就从他那轻轻的语调里流淌出来,从他那文静的眼神里流泻出来,就如一汩汩清澈的山泉,又如那一声声悠扬的琴音,在洗涤、拨动着这些毛孩子的心弦。
记得那个学期要开开学典礼,班主任王老师安排我(我是班长)在开学典礼上代表我们一(2)班表决心。顽皮的我把王老师的安排早忘了,直到全班学生到操场集合才想起了要表决心。慌乱之下,我跑到施老师的宿舍求助,老师当即在一张信纸上奋笔疾书,一篇发言稿一蹴而就。发言稿的内容不记得了,只记得我的“发言”赢得了老师们特别是校长的好评。我在羞愧之余更多的是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佩。
施老师是一位意志坚定的老师。在和老师的交谈中,得知他在读大学时得了一种病(什么病不记得了),做了高位截肢手术。虽然病重,但他依然凭借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读完大学、参加工作。记得有好几次,施老师没有拄着拐杖而是装着假肢上课。上课时,很多同学都看到他的额头冒出了汗珠。
有一次,施老师有一段时间没有给我们上课,后来才得知他的病又犯了,请假了。
那个周日,我邀了叶盛华、叶美满(初中毕业后,一直未见面)等几个班干部买了几包白糖去施老师家看望他。记得他家是在高墩村施家,小村庄的村口有一颗粗大的香樟树,翠屏如盖。老师的家是那种低矮的土砖屋,堂屋的八仙桌是黑黑的。老师看到我们来了非常高兴,留着我们在他家吃饭。我们这些毛孩子不懂事,也就留下来了。在吃饭时,施老师依旧是静静的笑着,依旧静静的说些话,看不出丝毫的病态。
好像是那年的年底吧,听说施老师病逝了。听了这个消息,我们有些难过,但因为年纪小,根本没有悲痛的感觉,只是觉得他走得很安静。
每每翻开珍藏着的已经翻得破旧的《唐诗一百首》,我就想起了拄着拐杖、清瘦文静的只教了我们一个学期的施老师。
清明将至,春雨依旧,繁花落尽,嫩芽已生。
谨以泰戈尔的一句诗献给逝世近三十年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起的我们的施卫平老师: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作者:雷慧斌 湖北黄梅人 县人社局工作
图文无关 图片来自网络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3月1日起,曹锦军围炉继2016年出版《穿越时空赏黄梅》一书后,再推力作《大美黄梅》(暂定名)一书,将对2015.7——2017.6期间的围炉优秀作品进行编辑成册。主要内容是湖北黄梅的厚重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美丽风光。体裁有散文、游记、摄影、美术、书法、诗词、楹联等。版面为彩印,价格在55元一本左右,印数2000本。作者有国家级作协会员、省市县作协会员、文学博士、文学爱好者以及摄影家、美术家、书法家、诗词楹联会员。欢迎企业、商家、个人提供赞助。新书征订已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