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于1999年春、2018年春先后两次前往陕西同州张氏故里考察张氏文化,收获颇丰。张氏故里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东埝村。在东埝村我多次召开家族会议,家族的长者和知情者详细介绍家族的有关情况,讨论家谱内容,收集材料,考证张氏源流以及始迁祖迁居情况,查验张氏祖茔立祖分布,以及张氏历代迁徙和家谱遗存等情况。关于《张氏家谱序言》很多人理解错误,造成对家谱内容以及张氏源流的错误理解,以讹传讹数百年。我谨将收集到的《张氏家谱序言》做以解读,以正视听,更便于人们正确理解家谱序言的内容。本篇介绍的是清朝乾隆八年洛南县儒学训导张大受(雁羗村人)谨叙的《张氏家谱 序言》。
世居同州雁羗村①,即今所谓念乔(埝桥)也。先世②自仲文公徙居永宁③,六传而金竹公稔④,生赠君兑泉⑤,居永八世。始迁⑥同州,寓居⑦雁羗,始祖讳载⑧,疑即横渠子厚先生⑨。第年代久远,无从考稽,姑阙疑焉。自载祖至贵祖历三十有二世⑩。其中有年荒逃窜流播远方者,不能详悉!惟贵祖以下六门,宗派凿凿可据。长门宿、六门海俱绝,二门书之后最盛,三门安次之,五门俊次之,四门瓒又次之,而余则书之苗裔也。书祖至受历十世矣!其间登贤书隶仕籍(11),与夫策名胶黉者(12),代不乏人。受虑其久而或湮也。爰搜先代家乘,思欲踵成其事,幸得高祖珽与族尊阅机所修之谱焉。此谱修于天启七年(13),纸残字毁,几于不可复识,所谓一脉不绝,如线者此也。自恨绠短汲长(14),莫克襄兹钜任,兼之蝟务倥偬,日不暇给。夫物生必本于天,人生必本于祖,不能取先世之家乘,而重订之,如继述何兹者?心绪稍暇,为之广征翰章,决意纂修,其名之已登籍中者,依旧编列。其讳之未入册内者,重新续填,五世亲尽,为之另提以别远尔。一脉相承为之钩絃,以连前后。则绳绳继继,先代之英灵有托子子孙孙,一门之祚久无疆矣!①【雁羗村】:明代以前叫雁羗村,相传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征羗得胜,将羗族的一支雁羗族迁居于此定居,故名雁羗村。明朝末年雁羗村东西两社不和,分为东雁羗村、西雁羗村。清代中期,雁羗、埝桥读音相近呼为埝桥。东雁羗村今名东埝桥村,即念乔。今属陕西省大荔县埝桥镇。埝桥镇在大荔县城西7.5公里处。张氏家族世居东埝桥村,今名东埝村。③【自仲文公徙居永宁】:自仲文公从同州雁羗村迁居河南永宁。河南永宁,今河南省洛宁县。④【六传而金竹公稔】:自仲文公传了六代,到第七代是金竹公张稔。⑥【始迁】:最早开始迁居。处此指最早迁居同州雁羗村的张氏先祖。⑨【疑即横渠子厚先生】:可能是北宋时期关中理学创始人张载先生,号横渠,字子厚。疑:怀疑,可能;即:就是。⑩【自载祖至贵祖历三十有二世】:从始祖张载传到先祖张贵已经三十二代了。(11)【登贤书隶仕籍】:登贤书:指科举时代称乡试中式举人;隶:附属。仕籍:旧指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12)【与夫策名胶黉者】:策名:报名参加科举考试。胶黉:古代时学校的旧称。黉:指学校。(13)【天启七年】:天启:明朝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14)【绠短汲长】:即绠短汲深,意思是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张氏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陕西同州雁羗村,就是现在的念桥村。张家先祖仲文公,自同州雁羗村迁居河南永宁(今河南省洛宁县)。自仲文公传了六代,到第七代是金竹公张稔,张稔生赠君兑泉公张士益。这支张氏迁居永宁已经八世了。最早开始迁居同州,侨居在雁羗村,张氏家族可考可追溯始祖是张载,可能是北宋时期关中理学创始人号横渠,字子厚的张载先生。由于年代久远,不可考查,暂时缺乏资料,留待存疑,等待今后考证。从始祖张载传到先祖张贵已经三十二代了。其中有遇到灾荒之年出逃在外迁徙远方的张氏后裔,不能一一考查清楚!只有从先祖张贵以下有六个门派,宗派确凿有依据可查。长门先祖张宿、六门先祖张海都已绝嗣,现在没有后人;二门先祖张书后代最昌盛,三门先祖张安后裔稍少一点,五门先祖张俊后裔又稍少一点,四门先祖张瓒后裔最少,而我就是先祖张书的直系后裔。先祖张书传至张大受已经十代人了!这中间张家先祖有科举考中举人榜上有名,名列出仕为官的名册,也有考中名列儒学国子监的,代不乏人。大受思虑他们由于世代久远可能会湮没失传。于是搜集张氏家族以前先祖所修的家谱,考虑要接着续修家谱,很幸运找到了我的高祖张珽与张族长辈张阅机所修的家谱。这个家谱修成于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家谱内容残缺,字迹损毁,上面内容几乎不能够再识别,这就是我们张氏家族一脉相传,不绝如线者,就是因为张家有家谱啊。我从井中打水时,自己也恨绳子短、井深难以打到水,我本人能力有限,难以担当修谱这个艰巨任务,加上畏手畏脚,世事繁杂,为了生计而奔波,岁月流逝,需要做的事情繁多,时间不够用,来不及完成。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天地而生,世上的人都是先祖所生,我如果不能找到张家先祖所修的家谱,而重新修订,怎么能够继续完成先祖们的修谱事业?有了时间,静下心来考虑修谱,为了修谱广泛搜集资料,查考历代文献,决定纂修家谱。张家先祖名字已经登记载入家谱的,依照次序编辑排列。先祖的名字没有记载入家谱,重新填写,以五代亲情到头,为之另外编列,以区别血缘疏远。张氏家族一脉相承,把历代先祖的名字用画线的方法,从前到后用线连起来,后人效法张家先祖,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张氏先祖的英灵寄希望于张家后辈子子孙孙,张门的福祚长久无穷无尽!时间为大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农历岁在癸亥年九月吉祥的日子,后裔洛南县儒学训导张大受,字伯荷,非常恭敬谨慎的撰写家谱序言。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