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候|80幅国画精选分享
艾略特曾说:“当一件新的艺术作品创作出来以后,在它之前的所有艺术作品也会随之发生某些变化。一切现存的不朽之作自身已形成了一个理想的秩序,而一旦引入了这种新的艺术品,原本的理想秩序就会被改变。”李子侯正是以他众多新作品映证了这位美国诗人对现代艺术所作的精辟论述。
李子侯,1938年生于浙江海盐, 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并为第五届、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组委会副主任和委员。
《入仓》、《江南蚕忙》分别参加1964、1984年全国美展,《采 莲曲》、《艺传千秋》等入选全国人物画展及国际性展览,为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并获奖。出 版《李子侯画集》、《工笔人物画》等。
李子候父亲李家豪,当地著名中医师。母亲马雪芬,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李子候从小在家庭私塾识字读书。1954年初中毕业。因兴趣爱好,热心参与学校美术活动,被美术老师吸收为学校漫画兴趣小组,投入当时的政治宣传活动。
1954年,考入省立平湖师范学校,受业于名师黄吟笙先生,担任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组长。开始学习素描、水彩、油画、书法。并借到周昌谷先生一批水墨云南写生作品进行临摹,初尝中国画,受益匪浅。
1957年,师范毕业后,同时在平湖的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担任美术教师。并在业余进行街头壁画创作。1958年,调平湖二中任美术教师,创作中国画《课后》,发表于《浙江教育》杂志封面。
他的人生历程,似乎比同龄人要迟缓一些,要慢上一步。上美院要迟,他是在师范毕业当了五年教师后才于1962年考上浙江美院的;进美院当教师也要迟,1978年他调回美院任教时,已过不惑之年了。然而,他却并没有因为这“迟一步”而气馁,相反,常常以这“迟一步”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他相信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机遇,对有志者来说,关键在于抓住机遇,把失去的一切夺回来。当他颂读《滕王阁序》,读到“东隅已逝,桑榆未晚”时大为激动,马上给自己的画室命名为“东隅斋”,并请刘江、朱关田、陈振濂刻了斋印,用以自励。
那时,正值“文革”结束,经历了十年动乱的国家开始拨乱反正,广大知识分子从噩梦中醒来,深感青春不再,应当加倍努力,实现被耽误多年的宏图大志。可以说,李子侯的“东隅斋”的寓意,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