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
《大秦赋》完结了,但与观众们的预想差距甚远,豆瓣评分已经跌至6分了。
其实《大秦赋》服化道做的还是不错的,可惜剧情太垃圾了,拖拖拉拉磨磨唧唧,将太多的精力用于宫斗,而不是大气磅礴的秦王扫六合。
孙皓晖老师的《大秦帝国》历史小说内容丰富,丰满真实,我是大二时在我们大学图书馆看到这部书的,看完第一本之后就被深深吸引,整体六部11本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读下来的,读完之后还意犹未尽。
关于始皇帝最大的一个千古谜案就是其生父是谁。无非是两种说法,一种是秦庄襄王嬴异人的儿子,身上流的是秦国王室的血;另一种就是耳熟能详的说法,他是相国吕不韦与赵姬的儿子,异人被戴了绿帽子。
始皇帝的生父之谜千百年来众说纷纭,争论到今天也给了众多文艺作品以取材范围,毕竟顺利接班没啥看点,而这种宫闱秘事更能吸引眼球。
谜案起自太史公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一直被史学界所推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良史。而始皇帝的生父之谜便起源于这部著作。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是这样说的: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秦庄襄王就是嬴异人,当年在赵国当人质时,见到吕不韦家中的赵姬,一眼就相中了,娶其为妻,生下了始皇帝政。
这段叙述简洁明了,清晰准确,如果只是看到这里那已经很明确了,不会有任何怀疑了。但是太史公在稍后却制造了一个矛盾。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司马迁却又改了说法: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
吕不韦娶了赵国邯郸城中的美女舞蹈家赵姬,知道其有了身孕后,被子楚(嬴异人,后改名子楚)看到了,请求吕不韦将此女送予他;起先吕不韦还挺生气,但考虑到自己已经毁家纾难将全部家当都投资在子楚身上了,也不差这一个小妾了,于是便将赵姬送给他了。
那么按照这种说法,秦始皇的生父就应该是吕不韦了,这是吕不韦明知内情而设下的一个圈套。
究竟生父是谁呢?
医学鉴定
倘若始皇帝的生父是吕不韦,那么吕不韦是在明知赵姬已经怀孕的情况下将赵姬嫁与异人的,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怀孕多长时间后才能判断其已孕了呢?
现代验孕常用的方法是在家自己用早孕试纸自我检测,也就是尿液HCG检测。一般来说尿液HCG检测通常在停经一周后检测,最为方便比较快捷的检测方法。而在古代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那么女性是否有孕至少是在一个月经周期后没有按期来月经,这时才能怀疑其是否有孕,女性的月经周期一般是28天左右。
那么这种情况下依然有两种结果,或者怀孕了或者是月经推迟了,在古代的医学水平下显然不具备快速检测判定的条件,不可能月经晚来几天就贸然判定赵姬已怀身孕,这一个多月就过去了。所以即使我们乐观估计,吕不韦至少也得是行房后两个月后才可能知道赵姬已经怀孕。
那么接下来就面临两种情况,赵姬在嫁给异人后八个月分娩产下始皇帝或者是十个月分娩,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 八个月分娩。女性怀孕周期是指从受孕到生产之间的时期,整个孕期共为280天左右,所谓十月怀胎。那么在吕不韦知道赵姬怀孕后已是两个月了,嫁给异人后八个月分娩产子正好十个月。那么问题来了,异人是傻子嘛?异人由于在位时间短,政绩上无闪光的地方,但种种史籍中的记载,其并不是庸碌之辈,至少也是智力正常或者偏上的人物,绝不可能在妻子早产后一点怀疑都没有。尤其是在王室之中,子嗣意味着王位的传递、血脉的传承,有严格的继承制度,在子嗣血脉上面是极其严谨的,绝不可能在纯有怀疑的情况下立为储君。而且异人回到秦国后又生子成蛟,不是只有始皇帝独子,更加不可能在纯有疑点的情况下贸然立其为储君。
- 十个月分娩。在太史公的《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还有一段记载:“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而在《左传·僖公十七年》的注释中又明确记载了“十月而产,妇人大期。”也就是说在战国时期十月产子已经是常识性问题,大期就是指十月。那么十月产子,异人自然不再怀疑,那么问题又来了,算上之前的两个月,赵姬孕期为12个月了!由于女性经期时间不固定,所以孕期有1-2周的出入也是正常的,但过期妊娠两个月这可能嘛?早产很普遍,但晚产很稀少,更何况是晚了两个月;如果考虑极端情况那么肯定有这类的个案,但也只是理论上的可能,吕不韦这么精明敏锐,怎么可能敢赌赵姬能够12月产子这一万分之一的概率?如果不是,最后露馅了岂不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综上分析来看,吕不韦提前播种再献给异人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始皇帝自然也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
为何会有这所谓的谜案呢?
抛开上述那些推断,稍微想一想孩子的性别问题也能判断出这所谓的千古谜案完全是给始皇帝泼污水。
还是假定吕不韦提前播种了,他能知道赵姬已经怀孕了,但不可能知道赵姬肚子里的孩子的性别啊!如果赵姬生的是个女孩,没有任何可能未来会继承秦国的王位,那么吕不韦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这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岂不是功亏一篑,反而还会遭受灭族之祸。
吕不韦将自己全部家当都投注在异人身上,应该说是古代的风投了,只不过不仅仅是出钱还冒了巨大的政治风险,稍不留神就身死族灭。即使是这样,在当时来看也不是万无一失,反而成功的概率比较低。在此种情况下,吕不韦还为自己加上一道不确定性的私生子伏笔,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治学严谨的太史公为何会有这么自相矛盾的记载呢?
第一,司马迁被誉为有良史之才,治学严谨,他不会任意编故事,但不排除他听故事。古人写史有“春秋笔法”,或者隐匿或者一笔带过,而在对某一事实叫不准时,不排除将两种甚至多种说法都记录下来,虽然自相矛盾但没有遗漏多种可能,至于真假对错让后世人自己去判断。而后还有春申君黄歇献李园之妹给楚考烈王的故事,与此同出一辙,是否有套用挪搬之嫌呢?
第二,后世朝代维护自身合法性的政治诋毁。汉承秦制,刘邦建立汉朝后政府机构和各项制度全面沿用秦制,在西汉前期基本保持了秦的基本框架,对于始皇帝的个人评价也是颇高的。而到汉武帝时期,政治风向上急转弯,尤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完全将始皇帝列入暴君的行列,汉朝对秦朝也不是继承而是推翻,是替天行道革了暴秦的命,自然对始皇帝的看法和评价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始皇帝的攻击和编排开始展露。
尾声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修长。
秦始皇是“皇帝”称号的创立者,是皇帝制度的创立者。他将中国从分裂带入统一,从此以后无论分裂多久,华夏大地总有人致力于统一,是始皇帝将统一的基因刻入到华夏子孙的序列中。
他功绩震古烁今,争议也伴随至今,千人千面,各有评断,颂之者称其为千古一帝,唾之者称其为一代暴君。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之事待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