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什么是“食饮有节”?
健康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而吃动平衡和营养均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条件。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到“食饮有节”。那么,什么是“食饮有节”?
调节饮食结构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要五色五味、搭配丰富,力求营养均衡。在现代生活中,最大的误区就是人们无论吃荤还是吃素,吃的谷物都太少,吃的含皮谷物更少。还有的人认为谷物就是碳水化合物,大大忽视了“五谷为养”,这也是误区。以全成分谷物为主食,可以帮助补养正气、清气,所以现代营养膳食指南特别强调要适量吃全营养成分的谷物,这样更容易达到整体营养、寒热平衡、酸碱平衡。
水是生命之源,最好的饮料就是白开水。脾胃虚弱的人切莫以瓶装矿泉水和直饮水等生水作为日常饮品。另外,饮料含糖量高,喝多了容易胖,所以要适量饮用。
注意饮食节制
评价有没有饮食节制的标准,就是要看体重是否在标准范围内,要做到吃动平衡,以饮食健康为第一原则。饮食过多导致肥胖,就“种”下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脏病、慢性肾脏病、慢性消化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甚至慢性心理疾病的“根”。饮食要与年龄、性别需求相平衡。尽量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少食冷食,尽量少吃腌制、熏制、煎制食品。尤其要少吃油腻食物,多采用蒸、煮、炖、焯等烹饪方法,少用炒、煎、炸的方法。“大饱伤脾”,饭吃过多,会导致肠胃劳伤、营养过剩。每天喝过量的水会伤肾,过量饮酒会伤肝,喝过量的浓咖啡、浓茶会影响钙的吸收和睡眠质量。摄入汤食或液体食物过多,容易把胃撑大,导致肥胖,所以要干稀搭配。
把握饮食节奏
人有昼兴夜寐的规律,所以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晚饭少吃要配合早睡早起、不熬夜,晚饭最好在晚上7点前。不饥不食、未饱先止,每餐之前最好要有一些饥饿感,当然,不可等到大饿时再吃,因为大饿的时候,人容易饥不择食。对于要减肥的人,水果、坚果要放在餐前;对于要增重的人,水果、坚果可放在餐后。瘦人想增重,每顿饭也不要吃太饱,而是要少食多餐;要细嚼慢咽,每次吃饭不要少于20分钟。
适应饮食时节
饮食要尽量吃阳光下自然生长的时令食物,吃应季菜。比如西瓜、绿豆都是清热降暑之品,夏天吃对人很有裨益,冬天吃可能伤人肠胃。
对症饮食调节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可以利用食物的寒热补泻偏性达到调理的效果。大便干燥的人要食用一点蜂蜜和胡萝卜润肠;大便黏滞的人要多吃白萝卜;大便溏泄的人加一些山药、白扁豆;失眠的人晚上喝小米粥加含心的莲子或酸枣仁熬粥;怕冷的人早上喝一点姜枣茶;眼睛干涩的人喝点菊花枸杞子茶;想减重的可以加一点山楂、决明子;肝气瘀滞的人可以选玫瑰花代茶饮;脸上长痘痘的人适量喝些红小豆薏苡仁粥。
小提示
在做到“食饮有节”的同时,还要避免饮食不洁,即注意食品安全,包括最常见的清洗不净导致的细菌、病毒性胃肠炎,还有常见的食物中毒。
(本文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袁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