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案和凶手上床,这震碎三观的剧情居然是真人真事!
现代刑侦技术的发展、DNA等科技的广泛运用,再加上监控摄像的普及,使得悬案越来越少。
但在上世纪,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
那个时候警方只能通过目击证人、现场遗留物证,甚至靠“侧写”来缩小凶手的范围。
因此一旦凶案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就很难发掘到有价值的线索。
没有线索,案件就无法推进,因此遗留了很多悬案。
今天要介绍的这部迷你剧就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
一起恶性凶案震惊全国,当警方承受着巨大舆论压力必须要在规定时间里“交差”的时候,他们竟然为了捉凶手,让女警牺牲色相来勾引犯罪嫌疑人。
可结果却大跌眼镜——
《瞒骗》
Deceit
本剧改编自发生在1992年英国的真实案件,所有的人物都是真实可查的。
虽说是迷你剧,但更像是纪录片。
女警叫莉兹,和其他男警员动不动就拿枪冲到第一线所不同的是,她是一名卧底警察。
每天晚上,莉兹都会潜伏在地下酒吧里。
和目标造成偶遇,进而套话,找借口加入他们的团体,以便于能获取这些人罪犯的证据。
由于她身份的特殊性,常常会在警方冲进来时不由分说被拷走。
监狱里她都不知道进去多少次了,虽然每次她的上级都会过来捞人,但受伤破相那都是家常便饭。
最惨的是,任务圆满结束,上级将所有荣誉揽在自己身上,接受同事们的掌声。
而莉兹,仿佛不存在一样,只能默默地开展她的下一个任务。
这天,她被上级叫到了办公室,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卧底任务需要她去执行。
前段时间英国国内发生了一起非常恶劣恐怖的杀人案,一个单身妈妈被歹徒当着2岁儿子的面强暴后,连捅49刀抛尸在树林里。
由于孩子年龄太小根本无法描述案发经过,因此案子并没有很好的突破口。
换言之,就现在所掌握的线索看来,恐怕要成悬案了。
可是案子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媒体将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警方,炮轰警察不作为,以至于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警方不堪重压,无奈只能找侧写师来帮忙。
什么是侧写师?
侧写师,更像是心理大师。
通过对作案手法、现场布置、犯罪特征等的分析,勾画出案犯的犯罪心态。
然后推断出凶手的人种、性别、年龄、职业背景、外貌特征、性格特点乃至下一步行动,以便警方缩小搜捕范围。
协助警方调查的侧写师给出了凶手的形象。
凶手是个男性,很年轻,大概率在年轻时受过虐待、性侵,所以对性有着异于常人的需求,简而言之,他是个性变态。
同时他也是个暴力分子,所以他应该没有固定的交往对象。
性格问题使得他每天深居简出,孤僻、冷漠,而且极有可能会继续作案。
根据侧写师的这些信息,警方通过走访,果然在案发附近排查到了这么一个符合的男性,科林。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侧写不是证据。
这也是上级找莉兹的主要目的,接近科林,找证据,给他定罪。
听上去好像很简单,莉兹每次卧底都免不了要牺牲色相。
但这次不同的是,她要接近的是一个危险的变态,而且还要和他谈恋爱。
为了不露出马脚,侧写师给出的方案是先让莉兹和科林通信。
要想引起性变态的注意,那只能比他更变态。
所以这第一封信,莉兹丢掉了以往作为警察的严肃认真,假装自己是个浪荡的妓女,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性暗示。
很快,她收到了科林的回应。
在看到莉兹寄去的暴露的性感照片之后,科林直接就将她作为性幻想对象,当场来了一段不可描述,然后还将这段体验感受写进了回信里。
莉兹读完马上生理不适起来,但上司和侧写师却非常兴奋。
很好,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继续。
就这样,莉兹和科林开启了一段“信”恋,因为要强迫自己入戏,莉兹只能不断释放自己邪恶的一面。
这导致她每天晚上都止不住做噩梦,而噩梦里无一例外她都将自己代入到了被残杀的那个单身妈妈身上。
不是被强奸,就是被虐待,惊醒后就整夜整夜失眠。
终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上级开始安排她和科林见面。
而见面不同于书信里的交流,则需要莉兹有更高的谈话技巧,去引诱科林说出可能和凶案有关的线索。
可以说为了完成任务,莉兹彻底将自己原本的人格摧毁了。
在见到科林之前,她做了无数的训练,包括自己身份的包装,要如何去勾引这个男人等等。
然而见面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激烈”。
科林在信里呈现的形象和他在生活里的完全是不同的样子,而且他在莉兹面前表现得很敏感。
这是一个信号,证明他已经对莉兹产生了依赖。
而莉兹在见面之后就开始“欲擒故纵”,比如电话打一半挂断,又或者撒娇然后欲求不满。
很快这段关系发生了倾斜,也许是莉兹手段高超,也许是侧写师把控太准。
总之在三人小组的合作之下,科林被莉兹牢牢攥在手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癞皮狗”。
他甚至对莉兹说了“我爱你”。
卧底计划成功了一大半,而且已经走到了关键,那就是让科林说出作案的细节。
可是每当提到这起案子时,科林总是避而不谈,要么找话题绕过去,要么就置身事外。
不管莉兹怎么努力,就是从他身上挖不倒有价值的线索。
这不可能啊!
一定是哪里没做好!
莉兹决定使出杀手锏,她直接摊牌说她之所以给科林写信,是因为她以为科林就是那个凶手。
然后还威胁说,如果你不是的话,那我可能就是爱错人了。
这招以退为进终于让科林不情愿地聊起了那起命案,上级领导听完突然喜笑颜开,莉兹你立功了!
虽然科林还是没承认,但他无意提到了一个细节——被害者的死状。
警方没有对外界公开过,内部知道的人也寥寥无几,也就说除了凶手,不可能有人知道。
是他,就是他!
而此时距离凶案已经过去了半年之久,舆论需要一个反转,社会需要一个喜讯。
科林被捕后,新闻媒体大肆报道,人民群众拍手叫好,莉兹也因为卧底有功终于得到了嘉奖。
然而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却并没有让整个案子迎来转机。
一年的羁押期后,科林被当庭无罪释放。
因为法官认为这种“引诱”的行为有钓鱼执法的嫌疑,且科林被捕之后拒不认罪。
他表示自己之所以知道被害人死状,那都是莉兹跟他暗示过的。
所谓证人证言,也是莉兹跟诱导他说出来的。
整个事件最为戏剧性的就是结局,科林真的只是一个有点性癖好的口嗨怪胎而已,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杀人犯。
因为真正的杀人犯在14年之后靠着先进的DNA技术被抓了。
回顾整个卧底行动,不可谓不荒谬。
警方为了尽快破案,暗示可以使用非常手段,莉兹就这样被推进了火坑.
在妓女和警察两个身份之间来回转变,以至于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而结果竟然是白忙活。
而她的上级因为在毫无证据的前提下轻信科林就是凶手。
从而弄错了调查方向,导致真凶逍遥法外十几年,上百名女性在此期间受到伤害。
而科林在被无罪释放之后,申请了国家赔偿70万英镑,交了稳定的女友,反而生活走上了正轨。
电影最后定格在了14年后,莉兹和科林在街头偶遇的一幕。
荒诞、唏嘘,又让人无可奈何。
感情的游戏,总是深不可测,入戏太深,无法抽离,最终摧毁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