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的石头和梅花
宋德云文
何鉴清图
石门山又叫大峒岩,在西宁城(今郁南县建城镇)东面,距离西宁城约5里。石门山最出名的有三样东西,一是石头,二是梅花,三是石门庵。
关于石门山,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之三·山川》载:
大峒岩即石门山,在城东五里(《李志》),近山麓有大石无数,盘礐崎嶬,叠成如门,上有仙人巨迹。石下流水涓涓,穿岩而出,游人从石罅螺道而进,悬崖欲压,疑于无路。及出峒,豁然开朗,石门庵在焉。(《诸志》)
译文:
大峒岩即石门山,在县城东面,距离县城5里。(据康熙五十七年李玉鋐《西宁县志》)山麓有很多大石头,巨大、坚硬、险峻,这些大石头互相重叠,形成了一个门洞。石门山上面有一个巨大的神仙脚印。石头下面流水涓涓,穿岩而出,游人从石洞中的螺旋小道进去,悬崖像要压盖下来似的,让人怀疑前面没有去路了。出了洞后,前面豁然开朗,石门庵就在眼前。(据道光十年诸豫宗《西宁县志》)
石门山的石头一直是西宁诗人吟咏的对象。西宁诗坛第一位本地大家——康熙三年岁贡生区国龙有《大峒岩》诗:
穹然三石自成门,石上仙人巨迹存。
路黑总依鸣涧踏,崖倾全仗古藤扪。
安排尽见神工幻,疏凿因思禹绩尊。
我欲岩巅构亭子,日来高枕卧云根。
另一位西宁诗坛本地大家金光绶也有《大峒岩》诗:
玲珑开一壑,累石透层层。
暗壁闻流水,纡门掩古藤。
道穷通野寺,屐响出山僧。
试问谈经处,顽头点未曾。
乾隆三十三年本县举人廖曰敬也有《大峒岩》诗:
大峒旧有石门寺,年来登眺经数四。
向疑山精挥长斤,斫通石窍嘘天云。
重檐复屋何屃屃,横者如楣竖如帜。
穹窿门界青天开,阊阖风高佳气来。
神人司阍立何处?阶戺层层积烟雾。
微闻河汉地底鸣,下穿无极腾光晶。
停午日景射一线,石罅天心掩映见。
周遭藓壁森巉岩,鸟篆蝌文迥超凡。
王烈不作中散死,字大如斗孰辩此。
蜿蟺螺壳透禅关,木犀花开香满山。
凭高看石石皆俯,二十八宿纷可数。
我将鞭尔奔罗浮,添修石洞与石楼。
又将叱尔归天上,琼宫贝阙屹相向。
石但点头无一言,四山松籁声悠然。
莲社得酒石共醉,黑甜独枕星辰睡。
石门山的石头不仅是少有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是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人文景观。打造建城古镇的旅游品牌,石门山应该是首选。
梅花也是石门山的招牌。岭南高僧光鹫对石门山的梅花印象很深。他在《纪梦编年》记道:
去翠林里许,有梅砰山,山之阳石壁峭立,中通一洞,窈窱幽邃。初入,疑无路。行数十步,豁然别有天地。遍界皆梅花,落英如糁雪,冷香逼人。
光鹫还有《过梅砰赠湛慈老师》诗:
远公卜筑得幽奇,削取巉岩作坦夷。
碧甃牵泉通一线,青山邻郭阻千岐。
石门高峻人稀到,梅子酸甜独自知。
手植万松将荫屋,想君从此撤籓篱。
漫山遍野的梅花,石门庵只有湛慈高僧一人,游人、信众都很少到这石门山,山上的梅子是酸是甜,只有湛慈大师一人知道。
知县李以宁的《游石门庵》(四首),更让我们对清代石门山的梅花神往不已:
其一
探梅共指石门庵,暂谢尘劳半日谈。
妒杀山僧无个事,洞天胜处享云岚。
其 二
诘屈层层石腹穿,藤萝翳日树含烟。
南荒最僻泷西地,不信人间小有天。
其 三
危石嵚崎绕画屏,竹梢松鬣上青冥,
阿谁点缀烟霞外,几处凭虚布野亭。
其 四(时映水梅盛开)
南北枝头烂漫开,淡红浅晕蕊珠胎。
分明一树桃花放,洞口渔人得入来。
但如今石门山好像已没有桃花了,太令人遗憾了!
石门山的梅花与石头一样,都是石门山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石门山不能梅花!
而当务之急,是找一位有德行的僧人到石门庵,续写石门庵的历史,重振石门庵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