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NP与NT-proBNP,这3大问题不可不知!
BNP及NT-proBNP分别指什么?
脑钠肽(BNP)最早是从猪脑中提取出来的,脑组织也可以产生BNP,故BNP开始被叫做脑钠肽。
BNP的临床意义虽然重要,但存在半衰期短等缺点。为提高BNP的应用价值,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这一生物标志物便产生了。
NT-proBNP和BNP来自同一个多肽。该多肽被释放入血后,被分解为proBNP,在内切酶作用下,proBNP被一分为二,一半叫BNP,另一半就是NT-proBNP。
目前,NT-proBNP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什么会引起BNP及NT-proBNP的升高?
BNP和NT-proBNP主要来源于心室肌细胞,心房肌也可少量分泌。正常状态下,心室肌细胞储存着大量的B 型利钠肽原前体(pre-proBNP),当心室肌细胞受到牵拉等张力时,pre-proBNP随之被释放,最终被分解成BNP和NT-proBNP。
所以,除了心衰,任何令心室肌发生牵拉的原因都能使BNP和和NT-proBNP升高,如房颤等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等,甚至COPD、哮喘、肺炎等引起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BNP和NT-proBNP也会升高。
除了心肌细胞,脑是BNP和NT-proBNP的另一来源。所以,临床上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等患者中,BNP和NT-proBNP升高者不在少数。
另外,BNP和NT-proBNP的前体储存在心肌细胞内,所以细胞被破坏也会引起BNP和NT-proBNP的升高。所以,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中毒性疾病、心肌炎、休克状态等都会引起BNP的轻中度升高,此时并不一定伴随心衰。
BNP及NT-proBNP有什么临床意义?
在心衰的诊断方面,利钠肽的敏感性髙于特异性,且主要用于心衰的排除诊断。同时对危险分层、预后评价有指导意义。
▌ 心衰的排除诊断
BNP<100 pg/ml,NT-proBNP<300 pg/ml为排除急性心力衰竭的切点。BNP<35 pg/ml,NT-proBNP<125 pg/ml时不支持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于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时NTproBNP的水平应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50岁以下的成人血浆NT-proBNP>450 pg/ml;50岁以上的成人血浆NT-proBNP>900 pg/ml;75岁以上的成人血浆NT-proBNP>1800 pg/ml;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患者血浆NT-proBNP>1200 pg/ml。
▌ 评估疾病预后
住院期间的基线利钠肽水平可用于严重失代偿性心衰预后的判定;检测心衰患者出院前的利钠肽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远期预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5000 pg/ml提示短期死亡率较高,NT-proBNP>1000 pg/ml提示长期死亡率较高。
▌ 评价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BNP指导治疗可以降低<75岁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中期(9~15个月)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风险。
本文
本文来源:赵海滨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