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猜出中国传统古建筑--影壁中的姓氏吗?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
影壁总带着点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
它既有挡风御寒、遮蔽隐私之用,
又不至于门禁森严,
拒人于千里之外,
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含蓄与内敛。
△山西王家大院影壁
影壁 又称照壁,是中国传统院落大门内外的一道屏障。虽是一面墙,但影壁在设计上充满考究,灵动而充满表达欲,遂成为院落里一道不一样的风景线。以前,透过影壁便能窥知一户人家的阶层、文化水平,犹如书的序言一般,以点概面,遂又将影壁称之为建筑的序言。
影壁的诞生与发展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关于影壁最初的产生年代已无从考证,从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甲组宗庙建筑遗址中发现的最早影壁的遗迹可以得知,影壁的出现应不晚于西周。在早期,影壁是一种礼制设施,只有国君或诸侯的宫室方能使用。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专属于皇权贵族的建筑构件才慢慢走入寻常百姓家。似乎,万事万物都有着这样的轨迹,从尊贵到稀疏平常。
也有观点认为,山西晋商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影壁的发展。在晋商雄厚的财力支持下,匠人们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于是创造出大量极具艺术价值的影壁。
影壁作为庭院中的建筑“屏风”,除了具有审美和遮挡功能外,厚实高大的墙壁对人心更有一种威慑力与神秘感。从建筑功能角度来说,它保护着家庭的隐私,同时抵挡着外界的凶险。
△山西乔家大院百寿图影壁
影壁有门内和门外之分。按照传统建筑堪舆的观念,影壁在门内称之为隐,起到遮挡院内景致的作用,外人难探虚实;在门外称之为避,用以抵挡恶风,减缓风势,并起到了辟邪的功能。在门前设置影壁,让气流远行,冲煞之余,还改善了视觉上的不安全性。另外,影壁也有着聚财聚气的功能。
在传统社会,人们总是担心有鬼魂到访自家宅邸。若是自家祖宗的魂魄回家倒无妨,但若是来了孤魂野鬼,自然是要带来灾祸的。有了影壁,那些孤魂野鬼可以从影壁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便被吓跑了。
△北京故宫御花园钦安殿天一门影壁
中国 传统建筑从不敷衍了事,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美得绽放出一朵花来。影壁亦如是,影壁的立面一般由壁顶、壁身和基座三部分构成。最上部的壁顶类似于屋顶和檐头,大多会借鉴传统建筑屋顶的样式建造。基座位于最下部,有的受佛教影响,层数有七层、九层、十一层之分。整个影壁最出彩的是壁身。壁身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精美绝伦。这些图案不仅仅展现了建筑艺术的美,还蕴含着主人的美好愿望,甚至带着除恶扬善、警醒后世的诉求。除了“福”字,影壁上常见的图案还有很多:杏代表着幸福,桂圆意味着富贵,蝙蝠和鱼象征着福气和富裕。一些书香门第的影壁,偏爱梅、兰、竹、菊的图案,爱的就是它们那股清雅淡泊的君子品质。
△壁身上的装饰图案
中国人尚龙,遂在一些显贵之处设龙壁。龙壁有一龙壁、三龙壁、五龙壁、七龙壁、九龙壁等多种形式,其中以“九龙”最为尊贵。在古代,只有在皇帝、王后以及王公的宫殿正门或寺院才能见到九龙壁。九龙壁多使用琉璃、彩绘、砖雕等材质建造,其中用琉璃制作的最为艳丽。北京故宫的九龙壁、北京北海的九龙壁和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并称为我国三大九龙壁。
△山西大同九龙壁,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龙壁。
因材料加工过程复杂,石造影壁并不多见,少数保留下来的大多为精品。位于湖北襄阳的“绿影壁”,是明代襄阳王建在府门前的石影壁,因全部用绿矾石刻砌而成,故得名“绿影壁”。
△湖北襄阳的“绿影壁”,全壁宽26.2米,高7.6米,厚1.6米。
△云南喜洲白族民居的照壁
每个 地方的影壁都有着自己的地域特色与艺术风格。大气的,世俗的,精致的,宁静的,总是与当地的风貌相辉映。
云南喜洲是白族文化的源头,当地的白族影壁是白族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集中体现。无论在村寨空地上,还是在宅院中,但凡有需要借景、托景或表达文化意义的纪念场所,总是能见到影壁的身影。
在喜洲民间有“人靠打扮,房靠陪衬”的俗语,影壁就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陪衬”。白族影壁瓦面多采用庑殿顶的形式,屋脊砌成镂空状,翼角飞翘,远看就像一道优美的弧线。影壁常设在正房或大门之前,根据结构分为“三滴水”“独角”“带窗洞”三种。
白族影壁除了造型优美之外,壁身上的文字还大有文章——通过这些文字可知主人家的姓氏。若是影壁上题有“王者遗风”字样,这家大抵是“段”姓人家。即便不熟悉云南白族历史的人,只要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也知道段氏一族在大理的地位。影壁上的题字若是“南诏宰辅”,便可推断这家是“董”氏一族。历史上董姓的始祖董成曾为南诏第八代国王蒙世隆时期的清平官,等等。
这墙于静默间诉说着主人家的历史过往,悲欢离合,起起落落。
看影壁猜姓氏
李姓人家的影壁题字多为“紫气东来”,
杜姓人家的影壁题字多为“工部家声”,
苏姓人家的影壁题字多为“赤壁家声”,
姜姓人家的影壁题字多为“钓渭家风”,
许姓人家的影壁题字多为“太岳寂声”,
代姓人家的影壁题字多为“注礼家声”,
尹姓人家的影壁题字多为“莘野遗风”或“耕读传家”。
隐,一直是一种姿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这种隐的精神,自然也渗透到了建筑的灵魂里,造就了影壁这类建筑。
如今,传统的民居院落逐步被高楼住宅所代替。但仍有一些传统的元素被保留下来,在岁月中闪耀。在城市里,多数人家已经无法容下一方影壁,于是有了玄关。
玄关源于中国,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延伸到室内建筑名称上,玄关专指住宅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玄关虽然面积不大,但和影壁一样,如同书之序言,通过它,便能大致知晓主人家的喜恶了。
玄关的模样构成了室内风格的第一印象。与影壁一样,玄关不仅仅追求美观,还追求实用性功能。在设计上,玄关追求通透和轻盈的风格,用以减少室内的压抑感。主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置玄关。
无论是多么豪华的住宅,抑或是多么充满现代科技感的住房,在中国人居住的地方总有些传统的因素,或是与生俱来,或是刻意为之。“隐而含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抹特色。玄关也好,影壁也罢,都是这样,让人一眼看不清里面的风景人情,非得走进去,才能领略一二。而这种曲曲折折的迂回,中国人最是乐在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