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陈何芳/邱敏:硕士生对于“导师指导”有何期待
关键词:硕士生;导师指导;期待
摘 要:硕士生成长离不开导师的支持与指导。硕士生对于“导师指导”的期待,聚焦于提升指导的激励性和学术性。一方面是“塑信心”,期待导师给予及时反馈并展示态度支持,以鼓舞其学习士气;另一方面是“强学术”,期待导师加强科研指导和进度监督,以增强其学术能力。
导师作为与硕士生接触最为密切的高校教师,对硕士生的成长影响巨大。这种影响可以相对区分为两种类型——导师的反馈与支持,以及导师的指导与督促。前者注重激励性,后者注重学术性,能够从不同角度支持硕士生的成长。
一、塑信心:为鼓舞学习士气而加强反馈与支持
导师的反馈非常影响硕士生的学业信心。研究生阶段的学业任务难度较大,导致硕士生在学业上常常缺乏信心与勇气。而导师作为学生心目中的学术榜样,拥有巨大的学术“光环”,得到其认可会极大增强学生的学术信心。相反,若导师经常给予批评或否定,学生的学术信心就会大大降低。访谈中S1说:“我非常希望得到导师的认可。如果导师表达出对我的否定态度,我就会觉得自己能力太差,达不到导师的期望。当然偶尔也会怀疑,是不是导师的要求太高了,给我的任务太难了,所以就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总之,是自己太差,还是老师要求太高,或者两种情况都有,我还是挺疑惑的,所以我对自己的评价也比较矛盾,忽高忽低。”可见,导师的积极反馈与支持,能够直接而高效地增强学生信心。
导师的表扬因“学术光环”而弥足珍贵。大多数硕士生都是初次迈入科研领域,不能把握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来的东西可能漏洞百出。此时导师的肯定与认可,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句适当的表扬,就能给学生极大的鼓励。当学生感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导师肯定,就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导师对学生的成果冷嘲热讽,就会让学生产生较为消极的想法。所以,导师应正确认识到每位硕士生的长处,鼓励学生朝着擅长的领域发展,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导师的表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技巧。表扬不是万能药,导师也不可滥用鼓励与表扬。导师在给予正向评价时,要有根有据,不可凭空夸奖。表扬的原则应当是真实、及时、具体、适量。同时,对于学生做得不好的地方,也应及时指正,但不能盲目批判,甚至上升到学生的人格层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理想的状况是,导师以正向反馈与支持为主,以批评教育为辅,既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又指导其成长,兼顾“反馈”的正向和负向教育作用。
二、强学术:为增强学术能力而增进指导与督促
导师指导非常影响硕士生的学术能力。导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难题,同时导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监督,会提高学生学习执行力。S2说:“导师非常尊重我们,让我们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遇到困难时,导师也会主动帮助解决困难,提出改进建议。因此,我不会因为论文问题而怀疑自己的能力。通过导师的指导,我有比较清晰的研究思路,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反之,缺乏导师指导与监督的学生,只能靠自己独自解决学业难题。在孤军奋战中,硕士生常常会有内心的忐忑,既怀疑自己的能力,又害怕结果的失败,此时的自信心非常欠缺。S3说:“我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导师的指导,他更在乎横向课题,但横向课题对我们来说营养价值不是太大。再就是我导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时间精力又有限,就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在科研方面对我们的指导和监督都不够。”
导师指导的加强亟需外在条件的保障。导师的指导可以帮助硕士生确定研究方向,少走弯路。如果学生完全靠自己摸索学习,就需要不断试错。但试错的时间有限,就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从而可能会影响学生按期毕业。但是,导师指导不力又有很多现实原因。这可能与我国硕士生扩招有关,学生数量急速增长,导致高校师生比分配不均。导师带的学生过多,自然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为每位学生提供有效指导。此外还与导师管理制度有关,如果导师处于“非升即走”状态,就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完成科研任务,对学生的关注度就会下降。因此,加强导师指导需要外在条件的保障。我国应改善导师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进一步完善导师评价体系,让导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开展学生指导。
导师应增强“指导”和“监督”的针对性。一方面,导师应带领研一学生找准研究方向,教授学生如何有效阅读文献,让学生从研一开始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导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进度的监督,定期让学生汇报学习动态,如果学生的学习重心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不让学生做过多无用功,频频碰壁会降低硕士生的自信心。
总之,硕士生导师不仅肩负着学术能力培养和学位论文指导的责任,而且是硕士生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导师既要加强反馈与支持,为学生“塑信心”;又要开展指导与督促,助学生“强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