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图画》第十篇:不可思议、名留青史——舌头

一、读:不可思议的“舌头”

人类全身上下最低调的器官,就是这个又红又软又湿又有力又激凸的玩意儿了——舌头。有了它,我们能说出流畅的词汇;有了它,我们能品尝美味的食物;有了它,我们能吹奏优美的乐曲,……。

租房上自如,0押金房租月付

广告

舌头很谦逊,虽然它日日年年地躺在你的嘴里,你每天也在无比频繁地使用它,但你很少感受到它的存在。简直难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没了舌头,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1、美国 18 岁女孩阿德里安娜·刘易斯的舌头有 10 厘米,她能用舌头舔到自己的眼睛。

美国 20 岁男孩尼克·阿法纳西耶夫不仅能轻松地用舌头舔到眼睛,还能用舌头来发短信。

展开剩余86%

2、舌头绝对是最强的肌肉,因为连牛皮都可以吹起来呀!舌头是人体最强肌肉,应该是关于舌头最大的一个谣言了。而且根据不同的定义,人体有很多“最强壮的肌肉”:嚼肌能承受的压力最大,股四头肌能产生的力量最强,心脏所产生的作用最大,怎么着都轮不到舌头吧?

3、 舌头其实不仅仅是一块肌肉,而是 8 块不同肌肉的集合体。但和其他肌肉不同,舌肌没有发育出可支撑的硬骨。相反,它们相互交织,建立了一个灵活的腔式组织,形成了“肌肉性静水骨骼(muscular hydrostat)”,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舌头其实和章鱼的触腕或大象的鼻子相似。

4、一条舌头上大约拥有 10000 个味蕾,食物的美味,得靠着舌头上这些微米级的小味蕾,才能被我们品尝到。

5、相对于普通人,那些美食家大概就是舌头上味蕾比常人更丰富和敏锐,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们的评价食物的词汇主要有:迸裂、溢出、柔绵、弹牙、爽滑、醇厚、嚼劲、包裹、嘎嘣、窒息、层次感、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恰到好处、打开新世界、味蕾在跳舞。而以我们普通人的舌头,吃到好吃的食物呢,只能说出两个字:好吃。当然这也说明你语文学得不怎么样,词汇量太少了!

6、平时在你不注意的时候,舌头是怎么摆着的呢?舌头的状态,取决于重力与肌肉不收缩状态下的张力。正常放松的情况下,舌头是位于门牙的后方,顶在你的上颚上的,正常状态下,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当你试着感受舌头的位置的时候,你的舌头就已经不在那儿了。

7、 就是因为舌头实在太灵活了,当你想有意识地控制舌头的时候,舌头反而不听话。曾经有人做过试验,让志愿者吃饭时自己操控舌头的动作,结果不少人发现自己“不会吃饭了”,不仅咬了舌头,就连怎么把食物咽下去都忘了。

8、科技发达了,我们也可以用舌头看世界。早在 1997 年,人类就发明了一项技术,把摄像头的视觉信号转换成触觉信号传送到舌头上,经过训练,盲人也可以看到东西。

9、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会把舌头卷起来,另一种人不会。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学不会吹泡泡糖,关键就在于他们不会把舌头卷成一个圈来吐气。但有些人能把舌头拗成三道湾,也许这才叫舌灿莲花。甚至更令人发指的,不少人还能用嘴给樱桃梗打结……。

10、 舌头不仅是一种潮流,是一种人生态度。很多人都看过一张爱因斯坦吐舌头的照片。那张照片背后,是有故事的。

1948 年 12 月,69 岁的爱因斯坦因为腹痛被送去布鲁克林犹太医院。医生发现他的心脏主动脉上有个葡萄大小的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爱因斯坦知道后回答说,“ Let it burst ”,随它爆吧。出院的时候,医院门口满是记者,爱因斯坦冲着镜头吐了吐舌头,这后来成了他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接下来,爱因斯坦继续这自己的日常生活:拒绝了以色列总统一职,公开反对麦卡锡主义,在反核武器扩散宣言上签字。7 年后,动脉瘤破裂,要了他的命。在拍下吐舌头照片那天,爱因斯坦其实就已经知道,自己接到了死亡判决书,他为什么要吐舌头,他怎么能吐得出来呢?我们也不知道,但面对生活,该专注时专注,该吐舌时吐舌,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二、源:舌

舌,象形字。《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干亦声。即:舌在口中,是用来说话的器官,是用来辨别滋味的器官。许老先生释义没有问题,但析形有误。舌,像舌自口出,甲骨文异体两旁的点像唾液。至于其上画为分叉之形,有文字学家认为取的是“蛇”的“舌头”这一分叉的典型形象,亦有人认为这是饰笔,且作一论。但其本义即舌头,大家并无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字中,作为声旁的“舌”多是“𠯑”(音guā)的简化,如“适、话”等等,与“舌”并无关系,仅是同形,而“𠯑”则是表“矢栝”之义的“氒”的分化字,表示“氒”(音jué)的图像感,即《说文》上所说的:“塞口也”。“氒”就是“箭”末端之凹槽处,用于把“弓弦”勾在其里发力射出,其图像感就是填充、塞满,“𠯑”字里面的“口”,并非是“嘴巴”,而是分化符。而这个“氒”又与“夬”字(即扣弓弦的扳指儿)音相近,义相联(有缺口之图像感),这里不再赘述,另文再表。

------

三、写:名留青史的“舌头”

舌头,于普通人而言很低调,于名人而言却高调得不行,尤其是那些从政的,譬如张仪。

张仪和苏秦一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凭借着一张利嘴,让六国联合抗击秦国的策略土崩瓦解,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张仪的舌头。

张仪也曾经落魄过,被人冤枉过。据《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出山之后第一个投靠的是楚国,他曾经和楚国的宰相昭阳一起喝酒,酒席结束,各回各家,昭阳却发现丢了一块玉璧,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穷鬼张仪偷的。

张仪虽然很穷,但还不至于那么没品,即使在严刑拷打之下,也坚决不承认。昭阳也没有确实的证据,只好释放了张仪。

张仪回到家,和妻子留下了一段名留青史的对话。

他老婆说:“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译:你要是不读书游说,又怎么能受到这样的屈辱呢?都是自找的。

张仪说:“视吾舌尚在否?”译:看看我舌头还在不在。

他老婆说:“舌在也。”废话,当然在!

张仪说:“足矣。”哥们的最强器官还在,那就足够了。张仪的舌头很厉害,不过,“三寸不烂之舌”的典故,却不是出自张仪的经历。

在张仪死后数十年,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手下有个叫毛遂的门客,帮助平原君解决了大问题。据《史记·平原君虞列传》记载,平原君回到赵国,大力赞扬老毛,说:“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再看几则关于舌头的历史记载。

《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对刘邦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张良为汉高祖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功成身退,是个明白人。

《汉书·蒯通传》蒯通对韩信说:“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蒯通用儒生郦食其的功劳刺激韩信,说服韩信和郦食其抢功,武力进攻齐国。这一席话的结果就是害死了郦食其。

《晋书·鸠摩罗什传》后秦姚兴按照高僧鸠摩罗什的遗愿,“于逍遥园依外国法以火焚尸,薪灭形碎,惟舌不烂。”鸠摩罗什临终前对众人发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这个就厉害了!

顺便说一下,张仪被冤枉这一幕在电视剧《芈月传》中也出现了,和历史不同的是,芈月出手拯救了张仪,从而对张仪有了救命之恩。嘻!这属于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还算不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