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标准版本
我学习书法40余年,偶有心得。书不入魏晋,必入野道,是书法界的一个共识。然,魏晋距今1700余年,如何过去?穿越只存在于玄幻小说或想象中,现实断难以做到。怎么办?要入魏晋,一是要花大力气临摹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二是要花大力气研习魏晋时期的书论文章。学习王羲之要用王羲之的方法,两者结合,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关于《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网上有多种版本,且错别字很多。大体因为网上流传多是扫描繁体字版本,然后识别,再由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所致。有的繁体字版本本身就有问题,再转换这么两次,错误很多,有的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如网上一个流传很广的版本其中一句话“(王羲之)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及聊书之”。正确的是“仍于众碑学习焉”。
有感于此,我特意寻了一本伊秉绶编纂的繁体字版《书论十七种》,对其中的《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逐字校对,力图完整、准确、权威。他日,有同道中人读到这篇文章时可以减少些困惑,就心满意足了。
《王右军书卫夫人筆陣圖後》繁体版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矟(shuò)也,墨者鍪(móu)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飏(yáng)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
夫欲書者,先乾研黑,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yǎn)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齊平,此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昔宋翼常作此書,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豎,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之墜石;每作一勾,屈
李贵喜书法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乃讀之,依此法學,名遂大振。欲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
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等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餘字總竟,然後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而筆即直過。惟有章
草及章程行狎等不用此勢,但用擊石波而已,其擊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隼尾波,即鍾公泰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體。
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遂成書爾。時年五十有三。或恐
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可藏之石室,千金勿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