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03

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武王伐纣"事件谈起

  文:伟哥

  三、“商汤伐桀”与“武王伐纣”的“罗生门现象”

  那么,接下来需要了解并解决的是,如果“夏商周年表”存在问题,那是些什么问题,最主要可能发生在什么地方?

  史料出现问题的话,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缺失:比如某一年代的历史中突然丢失了一段史料,这样,导致这段历史出现空白。其次就是不同时代之间的历史衔接。两个不同时代的历史记录自身已经很难保证完整了,至于两段历史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其难度就更大了。实际上,两段历史之间的衔接更容易出问题。因为两段历史是分别由两个不同的政权记录的。当前一个政权被推翻的时候,他的史官对历史的记录从此就被打断了。而后面一个政权重新记录历史的时候,又是一个新的政权,一套新的史官人马。后面的政权自然也会记录之前的历史,但作为两段历史的衔接,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长河淘洗之下,其可信程度就降低了。今天,笔者就试着对“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两个历史时间段之间的衔接事件进行分析,来分析一下“夏商周年表”的完整情况。

  好些年前,我就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说法,说“商汤伐桀”跟“周武伐纣”是同一回事。不过提出者除了捕风捉影地说了两个事件之间几个相似之处外,也没提出什么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所以,这个观点也没有激起什么浪花就消逝了。

  不过,笔者在研究了好几年的《山海经》和华夏上古史之后,关于这两个历史事件方面,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搜集和研究分析,我发现这两个历史事件不单是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还有更多的相同之处。

  在分析之前,我先提出一个研究方法,这是我用来研究上古历史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帮我破解了许多上古未解之谜,同时,也帮我重新整理了上古历史。这里既然涉及到上古历史的疑难问题,所以,也有必要将这个方法提出来与诸位共享。

  这个方法就叫做“历史罗生门”。何谓“历史罗生门”呢?想要了解“历史罗生门”,就先要知道“罗生门”这个词的来历。所谓“罗生门”,来自于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该片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凶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当中,各个当事人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述说了一部分事情的真相,有的人为了一些别的原因刻意隐瞒甚至歪曲事实,导致事情难以找到真相。所以,“罗生门”一词也可解释为“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真假难别,事实扑朔迷离”等含义。

  这种“罗生门”现象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情感类电视节目,往往会有一些男男女女闹矛盾,需要电视节目组进行调解。在节目开始的时候,都会播出男女双方述说的视频。而我们看到双方陈述的视频往往会发现,两个人陈述的事情和对方的形象往往大相径庭,最大的往往达到天使与恶魔的差距。要是把身份隐去,做两段不同的视频放出来,你根本无法相信他们所说的是同一个人。这就是极为典型的“罗生门”现象了。

  平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就更多了。比如你某个同事不合群,于是,那些跟他(她)关系不好的同事就会背后说他(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让你听完后,感觉这个人活着简直多余,还不如不要存在这世上。于是,你离他(她)远远的。然后某天因为某个原因你跟这个人相处了一会儿,相处之后你竟然发现,这个人其实挺不错的。除了比较喜欢独处之外,其实没什么不好。甚至,这个人不背后说人坏话,让你对之前你的看法狠狠鄙视。这也是“罗生门”现象。

  至于影视剧,那就更多了。完全是照搬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不过,这次被人背后诋毁是主角了。比如男主角在见到女主角之前,听别人说起女主角的种种评价,无非是女主角如何如何不好,然后某天一个擦身而过,让男女主角相遇,然后因为女主角的美貌让男主角怦然心动。然后男主角以种种借口接近女主角。然后,在随后接触的日子发现,女主角并非外界传言那种人,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聪慧过人。这还是“罗生门”。

  那么,“罗生门”在历史领域中情况如何呢?历史也无外乎就是曾经的生活,既然现在的生活中到处存在这么多“罗生门”,那么历史自然也存在“罗生门”。

  一直以来,我们所揣测的历史都是一维的。唯一的角度,唯一的称呼,唯一的过程,唯一的结果。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史料都是前人已经编排好的,不同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安排在其适当的位置。其安排的次序为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尧舜禹、夏朝、商朝、周朝……这个顺序。我们所接触到最早对这个次序的记载是先秦两汉时期的史料,比如《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史记》等等,他们对这个顺序毫无异议,一直到今天,我们也对此毫无疑问。但就如我上面提出的那些疑问:在遍地都是残缺不全的典籍堆里,“夏商周年表”怎么可能保持完好无损?

  而且,在对比不同时期的史料时,我总是看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他一次又一次在不同时期重复上演。而且,这还不是王朝的周期性轮换,很多时候,完全就是同一事件的特征。至于历史人物,更是出现各种不可能的巧合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我提出一个问题:

  有没可能是同一事件被不同的人记录,后来被当成不同史料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得解决另外两个问题:

  1、历史记录者是不是只有一个人,一个族群或者一个机构?

  2、不同的族群有没有记录同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因为缺乏直接证据。不过我们还可以从现有的一些情况进行间接推理。比如说除了汉族之外,中国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留下了文字,比如纳西族、彝族、水族等。另外像苗族、壮族其实曾经也有文字,只不过文字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因为某些不明原因,导致他们的文字失传了。这些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不是会记录下当时发生的事件呢?这一点我不敢完全肯定,一般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未必会记录下来,但重大的历史事件应该是不会错过。那么,不同的族群记录的视角就会不同,使用的称呼也会不同,述说的方式也会不同。当我们将这些不同族群记录的同一事件放在一起时,他们记录的东西自然是不同的。而且,因为各族群的文字不同,翻译的时候,又会出现各种一些改动。

  其实这两个问题就是同一个问题,只不过第二个提问是将第一个提问换个角度而已。而换了一个角度之后,问题就变得相当简单了。因为许多不同民族都记录了许多同一历史事件。比如许多西南少数民族就记录了伏羲女娲大洪水劫后余生的故事,还有大羿射日的故事,还有天梯故事。这三个故事算是西南少数民族共同神话故事的典型代表。他从一方面证明了不同的族群记录了同一个事件的实例。所以,同一历史事件会出现有多个不同族群记录的实际情况。

  上面三个神话故事算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实际上还有不少神话故事也是如此。在比较神话学中,其支流“传播学派”的研究思维与之相近。我们之所以判断不同民族流传的这三个故事属于同一起源,主要是这三个神话故事的特征比较明显,所以一眼就可以判断。而那些经过了时间的变迁之后,特征不那么明显的神话故事呢?我们又如何去判断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不同的故事其实来源于同一历史事件?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同的故事中,姓名也完全不同的主角又怎么可能是同一人呢?

  这还只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流传在民间当中。有流传在民间当中的神话故事,自然也有记录在册的文献资料。历史是动态的,社会是立体的,对历史的记载肯定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个人,多个族群,多个政权……既然有多个记载者,那么不同的记载者视角也自然会不同。不同的视角决定被记载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形象也会不同,不同的记录者对同一个人的称呼也会不尽相同,每个不同的记录都只是整个历史的一个侧面……这种情况就是今天这篇文章中所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历史罗生门”。

  “历史罗生门”是在历史研究当中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只是以往的历史研究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在秦朝以前,中国的政治制度属于封建诸侯国。各个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天子之间,也是互不统属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记录历史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而当时也没有像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独一文字那样。所以,每个诸侯国对历史的记录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跟别的诸侯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也决定了各诸侯国记载中的人名、地名也都不同,都各自按自己的兴趣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而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独特的历史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中国的历史一直在统一和分裂之间交错进行。往往在统一的时候,这个统一的政权会对以往的历史进行一个融合上的记录处理。尽管先秦之前失去了确切的记载,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文化线索中进行推理。这个所谓的融合处理说白了不过就是将历史整理汇编起来。在这个汇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两个记载的历史事件,明明是同一个,但记载上的姓名、地名都不相同,结果就被处理成两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两个历史事件,只要把人名替换掉,你完全看不出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不同。像这种情况在民间神话中最为最为常见,而在历史记载中,也不乏这种普通情况。比如,历史上所谓的“武王伐纣”和“商汤伐桀”就是这种类型。在这两个事件的记录上,出现了太多相似或者相同的因素,因为太多相似或者相同的因素,使得这两个事件看起来几乎没有差别,除了事件中的人物名称不一样之外。

  “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中出现的相似或者相同的因素:

  1、这两个王朝的灭亡都是突然被武力征服。

  对照两个政权的灭亡,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夏桀还商纣,在他们统治期间,国力并没衰退,而且他们两位君主在统治期间还不断征服周边领土。可见,他们并不是国力衰落,逐渐失去权力控制,而是在国力强盛时期突然被外来武力征服。

  我们翻阅一下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对比看看哪些朝代的更替是在国力并未衰弱的情况下出现的。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前后紧接的两个相邻的朝代更替。纵观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非国力衰微而被外来武力征服的情况并不多见,绝大部分都是在长时间的国家运转机制失去效力的情况下,国力逐渐衰微,然后被人夺取江山。至于前后时间相邻的两个朝代都是被外来武力征服,绝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2、两个亡国君主都是因为女人亡国。

  说亡国是因为女人的原因,这当然多少有点演义成份,但两位君主身边都有女人这点还是没问题的。夏朝君主夏桀身边的女人叫妺嬉,商朝君主商纣身边的女人叫妲己。根据史料记载,这两个君主亡国都是因为身边这个女人,何其的相似。

  3、两位新君主都叫“武王”

  我们都知道,周武王本来姓姬名发,号为武王,史称周武王。这个“号为武王”是什么时候“号”的,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我知道,商汤其实也同样有这个“号”:

  《史记·殷本纪》: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两位开国君主都以武力见长,这很平常。但都号为“武王”,就很有意思了。当然,这也许还算不上证据。但还有更多的相同点出现就显得不寻常了。

  4、桀、纣亡国之时,都有“二日并出”现象。

  《博物志》曰:夏桀之时,费昌之河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沈沈将灭,若疾雷之声。

  《开元占经·卷六》:《荆州占》曰:两日以上出,天下有灾,夏以两日亡。

  《帝王世纪·卷三》:两日斗蚀,鬼呼于国,桀醉不寐。

  《开元占经·卷六》:《春秋潜潭巴》曰:两日并出,地裂,水不流。

  《开元占经·卷六》:《孝经纬》曰:夏时两日并出,曰:桀无道,两日照,夷山亡,龙逢诛,人民散,郊社墟。

  《今本竹书纪年》:帝癸:一名桀:二十九年,商师取顾。三日并出。

  商纣也有如此记载:

  《通鉴外纪》:“纣即位以来,两日见。”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十八年,二日并出。”

  “二日并出”这种奇异的天象并不常见,况且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比较有意思的是,两位君主亡国之时都出现了相同的天象,这就值得回味了。

  5、两次事件都有“五星”相聚现象:

  商汤伐桀时出现五星:

  《竹书纪年》:(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周武伐纣出现五星:

  《艺文类聚》十引纬书《春秋元命苞》:“殷纣之时,五星聚于房。”

  《竹书纪年》则认定为:“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

  一个是“五星错行”,一个是“五星聚于房”,暂且不论究竟是否为同一种天象,但两处记载都涉及到“五星”,就很有意思了。

  6、两个朝代灭亡都因为“夷羊在牧”:

  《太平御览》卷九〇二引《周书》曰:夏桀德衰,夷羊在牧,飞蛤满野。

  《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7、两次事件中,都出现河流断流现象:

  《竹书纪年》:(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国语·卷一·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河流断流的现象,按照《竹书纪年》上的记载推理,应该是地震造成地裂,地裂的程度非常严重的时候,河水都从地裂的裂口流入地下去了。两次灾难,都是河流的水通过地裂裂口流入地下。虽然一次事件是伊水、洛水断流,一次事件是河水断流,虽然文字提到的河流名称不同,但我们都知道,,伊水、洛水是河水的支流,所以,当伊水、洛水断流的时候,河水自然也可能断流,而河水断流的时候,伊水、洛水也可能断流。

  而从另外角度来看,这两次地震的程度都是同样严重的程度,而且严重的程度极其罕见。具体罕见到什么程度,后面再详细分析。

  8、两次事件中,天上都出现彗星:

  《魏书·张渊传》:桀斩谏以星孛,纣鸩荒而致彗。

  《淮南子·兵略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当战之时,十日乱于上,风雨击于中。

  上面两段话中,”星孛“一词为何意,查得词典如下:

  《汉语大字典》:孛,彗星出现时光芒四射的现象。《春秋·昭公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公羊传·昭公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孛者何?彗星也。”

  《汉语大词典》:孛,1、彗星的别称。《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杜预注:“孛,彗也。”《公羊传·文公十四年》:“孛者何?彗星也。”何休注:“状如篲。”

  这句话记录了两次历史事件中出现的星象情况,其中,夏桀灭亡时,天上出现“星孛”,“星孛”就是彗星。而商纣灭亡时,就干脆直接说是彗星了。

  上面列举两次历史事件相同或相近的现象有8件了,这已经属于高频度重合现象。如果仅仅只是一件两件近似的现象的话,我们还可以说是巧合,但接连出现8种相同或相近的现象记载,这就不能用巧合来推搪了。尤其是相同的天象出现,尤其还是前后相邻两个王朝的灭亡,其出现的几率属于绝无可能了。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医易系列谈之四

    黄帝和伏羲一样,属于无可考证的古史传说中的人物,虽然未必是具体的一个人,但是他们各自代表着一种文化,是确定不移的. 伏羲是易卦的代表,而黄帝则表征着阴阳五行和干支文化. 商人重卜,周人重筮.记录着周人 ...

  • 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01

    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从"武王伐纣"事件谈起 文:伟哥 一.五千年文明的史学依据 问:中国第一个朝代叫什么? 答:夏朝. 问:夏朝到现在多少年? 答:大约 ...

  • 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02

    二.问题的提出:"武王伐纣"解读错误的根源在哪里? 两千多年以来,这份年表一直成为史学界的一座丰碑.他不但成为"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上古史所 ...

  • 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08

    八.夏在湖南的史料证据 (一).错误的上古地名信息 自先秦以来,我们的历史界一直认为华夏文明的中心在以关中.中原为主的黄河流域.尤其是自汉朝以来,古人也把史料记载的上古地名安置在黄河中下游各个地区.时 ...

  • 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09

    九."新仙女木事件"时期的夏朝 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聊过这么一件事. 我问他:我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有个唐朝的? 他呆呆地看着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于是,我代替他做了回答:我们之所以知道历 ...

  • 公开叫板夏商周断代工程|按《今本竹书纪年》新拟《夏商周年表》

    曾被称为伪书的<今本竹书纪年>是一把开启华夏文明的"神钥"!其研究价值不可估量.只因年代久远和长时间的遗弃而变得"锈迹斑斑",我们今天需要做的是利用 ...

  • 《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

    ​<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 郭 彧 提要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 ...

  • 寻找失落的历史年表!夏商周断代工程,古代历史的开端之作

    寻找失落的历史年表!夏商周断代工程,古代历史的开端之作

  • 高俊信:修家谱修出一部《夏商周纪年表》

    内容提要:修自家家谱在借鉴.学习他人<家谱>的体例.篇章结构时,发现了<河南杞县伊氏家谱><睢县林氏家谱>,谱中有伊尹.比干的生平,为解读千载名相.亘古忠臣的生平, ...

  • 夏商周断代工程--寻找失落的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 --寻找失落的年表 工程总投资:- 工程期限:1996年--2000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