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继续保持沉默,这是内向者的黄金时代!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前几位老师讲的都太好了,搞得我更内向了,上台前赶紧喝了两口茅台压压惊。

大家好,我是兆民。前四位演讲嘉宾说自己是内向的,大家不要相信啊,我才是一个资深的内向者,这三十多年来没有变过,也不可能变。

很多朋友说,你看你怎么可能内向呢,能不能不要装了?我说,内向又不能避税,干嘛要装呢。不过朋友有这样的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从我的职业履历看,我做过节目主持人、记者,做过影视公司商务总监,后来又成为讲师,一个内向的人怎么可能做这些工作呢?最要命的是我还出了一本书叫《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这本书出版后,我遇到很多麻烦,在有些场合,比如有的饭局上我就不太想讲话,这时候身边人会问,你不是说话专家嘛?怎么老不讲话?要么就是,你不是情商高吗,为什么还会吵架?所以,从那以后我不得不让自己成为一个永远态度良好、永远温文尔雅、永远外向、爱说话爱社交的人。

不然人设就崩了,会影响书的销量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我就只好再写一本书,叫《内向者的沟通课》,这下好了,可以堵住你们的嘴了,我有了内向的权利。下一本书我也想好了,叫《我只是看起来很会说》。说到给书起名字,真是个特别头疼的事,变来变去。

01

书名的由来

刚开始,我觉得我应该克服内向,内向是不好的,是会让我们黯然失色的。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奔放起来。所以我想了这样几个书名:

《你要么出众要么内向》,《你所谓的内向不过是浪费生命》,《拆掉你思维里的内向》,《少吃点,毕竟你又不是内向者》。

编辑跟我说,哥,我觉得书名可以再励志再文艺一点,这样卖得好。于是我又想了两个名字:

《二十几岁没有内向》,《你要去相信没有治不好的内向》。

可是我写着写着就觉得这个主题有问题,我发现连我自己的性格都改不了,凭什么让人家改性格呢?这个时候我读了一本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加措活佛写的,教我们如何直面当下,悦纳现在的自己。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为什么不敢承认自己内向呢?当我想到这一点的时候,书名又变了:

《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内向者》,《请尊重一个内向者的努力》,《我喜欢这个内向的世界》,《阿弥陀佛,我内向》,《不好意思我也是第一次当内向者》,《我们都一样内向又彷徨》。书名都很棒是吧?

这时候,编辑又给我打电话了,问了我一个问题,她说,兆民你为你的内向感到过痛苦吗?

我说当然了,因为内向的人不合群啊,但这个社会如果不合群会少很多机会,这是第一个痛苦;

第二个痛苦是,外向的人总是能掌握话语权,总能更轻松地释放影响力,直白的说就是,外向人声音更容易被听见,而内向者的很多话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他们会深度思考一件事,直到想透为止,可是这会给人造成误解,觉得你心不在焉闷闷不乐。

第三个痛苦,内向的人喜欢深藏自己的感情,感情上特别容易走极端,他们会认为自己干了一件很酷的事,实际是很二的事;他们认为干了件很合理的事,其实是很伤人的事。

然后我问编辑,我说你问我这个干嘛?编辑说了一段很牛的话:痛苦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面对痛苦的心态和缓解痛苦的方法是有意义的,你就按这个思路写吧。于是我又改了书名,我觉得我需要为内向的同胞呐喊,把我克服内向的方法告诉他们。书名就想了这几个:

《从内向者的全世界路过》,《给青年内向者的信》,《吃瓜时代的内向者们》,《内向者x的献身》,《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内向》。

可是,直到去年有一天,我和李尚龙喝了一顿大酒,那天估计尚龙的心情不错,莫名其妙地夸了我几句:兆民老师变化真大,这个岁数了还在进步!夸得我非常开心,人一开心,状态就好了,状态好了,思维就活跃了,那个晚上我金句频出啊,然后就吐了!

醒来的时候我意识到两件事,第一昨晚的单竟然是让我买的;第二,昨晚我的表现一点也不像个内向的人,我是怎么做到的呢?我觉得这个发现太厉害了,这才是我真正要写的东西呀——内向,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就是一种优势,一种藏得很深的优势啊。所以,书名又想了两个名字:

《好好内向》,《刻意内向》。

2

内向者的黄金时代

刚才宋方金老师说,这是内向者的时代,我很同意,但我要说,虽然这是内向者的时代,但这个时代不是内向者的。因为在我们这个外向型主导的商业社会中,性格比较安静的内向者,会被排斥、忽略或者误解。

你的沉默寡言会被误解为犹豫、傲慢、甚至不够聪明,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会导致事业停滞不前,你不仅会错过工作上的机会,还会错过爱情,错过友情、错过被人发现被人理解的机会。

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内向,一度让我非常痛苦,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没骨气、恨自己不大气,想做的事不敢做,想说的话不敢说,想表达的情感也是词不达意。我特别知道内向者埋藏在心里的那种痛苦和无奈。

2016年的春天,一个学员找我咨询,我当时见到她的时候她面如土色。坐下来以后表情很沉重,也不说话,我一打听才知道,她早上刚刚被公司辞退了。她反复跟我强调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那我就奇怪了,优秀为什么会被辞退呢?

聊到后面才知道,她的性格非常内向,甚至有些自卑,她说的那句话让印象非常深刻,她说:“去公司不就是工作的吗?为什么还要和同事聊一些不相关的事情呢?我不喜欢和他们说话,浪费时间,再说他们也没和我主动说话呀?”可是当她参与的项目出现重大失误的时候,第一个被开掉的就是她,换我是领导或许也会这么做。

这个女学员的样子今天还浮现在我眼前,我觉得很可惜,挡住她的并不是什么竞争对手,也不是领导,而是自己内向的性格。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内向者。

该怎么办?内向的人该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

如果我们的性格改不了,我们就要维持原状,按照既定的模式生活下去吗?

如果我们还是不爱社交、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注定要做那些“活多钱少离家远”的工作吗?

如果我们还是这么含蓄内敛、表情不易外露,就要继续被人误解、伤害和阻挠吗?

如果我们还是习惯压抑自己的情感,就要永远被认为是个不值得被爱的人吗?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幸运的是,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答案。

我做过记者,做了七年。我在去采访一个新闻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其他媒体的记者在采访。我发现,总有一些记者特别老练,他们总能以最快的速度采访到新闻当事人,甚至可以操控新闻当事人要说的话。他们那种掌控力、影响力和不容分说的气势,让我非常羡慕,同时我也知道,这是我完全做不到的,因为我根本不是那种性格。

但是,慢慢的我在自己身上发现了一种不易被察觉的能力,可能在外人看来,这都算不上是“能力”。是什么呢?就是我特别善于给予对方一种舒服的对话状态,我很容易和对方交心,让对方愿意信任我、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尽管这需要多花一点时间。

我发现,虽然我没有办法像那些老记者一样雷厉风行地工作,但我依然可以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和人物,甚至我会额外收获不少触动人心的细节,而这些细节让一则新闻变得更有人情味儿了。

我利用这种不叫能力的能力,在人生地不熟的英国伦敦,在短短5天时间里,完成了三个难度极大的专访;我利用这种不叫能力的能力,在一趟挤满了近千人的春运列车上,通宵达旦采访到了十几个乘客的感人故事,连续两年得到宣传部门的嘉奖;我利用这种不叫能力的能力,在四川什邡采访地震灾后重建,获得了北京广播影视奖和北京新闻奖。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能力有多么重要,我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打交道。可是当有一天我站在一群内向的学员中间时才意识到,这种能力有多么宝贵!

拥有它的人,可以镇定自若,展现自己独特的气场力量;

拥有它的人,可以曲径通幽,轻松获得工作所需的资源;

拥有它的人,可以以小博大,快速搞定难搞的客户关系;

拥有它的人,可以举重若轻,立刻化解头疼的职场难题。

它究竟是种什么样的能力呢?我可以告诉今天在座的每个人,它,就叫内向的优势,也可以叫它——安静的力量。

我再进一步解读一下什么是内向的优势,它是不露锋芒的敏锐,是思考缜密的从容,是饱含善意的真诚,是恰到好处的温暖。

外向的人有很强的表现欲,让他们不露锋芒是件憋屈和痛苦的事,但不露锋芒是内向者的优势,不露锋芒才可以让你更善于观察和感受;

外向的人喜欢先说再想,先做再想,但内向者正好相反,虽然看上去慢了一些,但他们心中有数、稳扎稳打;

外向的人聪明过人,但是有路径依赖,喜欢用手段和技巧解决问题,不太走心,但走心是内向者的优势,他们往往更容易突破那些难搞的人际关系;

外向的人热情如火,但有时激情来的快去的也快,而内向者看似冷漠,却总能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对方恰当的安抚。

所以我再重复一遍,内向的优势,是不露锋芒的敏锐,是思考缜密的从容,是饱含善意的真诚,是恰到好处的温暖。

内向者的优势,就和内向者一样,不易察觉总被忽略,可是今天我要说,如果你是内向者,再也不需要从外部寻找改变的方法了,所有的答案都在你自己身上,而且我要说,这些优势是每一个内向者都拥有的天赋。只要善用这些天赋,你就会从此变得与众不同,你就会比外向者更有魅力!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想问,那到底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内向优势呢?

3

如何寻找自己的优势

下面我来分享三种寻找优势的路径。

1、找到内向与外向之间的那条管道。

其实有一个秘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但只要我一说你就会恍然大悟。你有没有发现,尽管你是内向的人,可是在和某个特定的人相处时(比如说这个人比你还内向)或者你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时,你会不那么内向了,那个人和那个环境会把你的引领能力激发出来,你的能量值会瞬间提高很多,而且你很享受和这个特定的人对话的感觉。同样的,外向人也不会24小时始终外向,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外向人的表现也会被压制。

我们来一起做个测试,这个测试我和很多学员做过。想象一下,现在你坐在一列地铁上,你的左右两边都是陌生的乘客,请问如果没有特别的必要,你会主动开口和他们说话吗?会主动开口说话的请举手!主动开口的困难值,我们打一个分数,1-10,你们会打几分?

再设想另一个场景,其实也不用设想啦,就是现在,你们坐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空间里,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来到这里,你的左右两边同样坐着陌生的读者,不过你们会跟着台上的演讲一起笑、一起思考、一起点头。请问,这个时候你和身边人说上一两句话的困难值,又会打几分?是不是感觉不那么困难了!当然,我相信一定有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不会跟身边的人讲话,这非常正常,但是我想探讨的是困难值的变化。

发现了吗?同样是公共场所,同样是身处陌生人的环境,我们张口讲话的意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我要告诉大家,这就是内向与外向之间的那条管道。

对内向者来说,刻意地在生活中寻找这个管道,你身上的外向因子就会逐渐被激发出来。拿我举例子,我做记者的时候,你们知道我做的第一个采访是什么吗?是去大安山采访一起矿难事故,我第一次采访,就交给我难度这么大的任务,我们领导当时肯定是疯了。

我想这下完了,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去了以后我发现也有其他媒体记者在,那个地方离北京很远,记者们在那种环境下自发地形成了一个采访团,我就跟着其他记者,他们采访什么我就采访什么,有时候还做分工,你去盯这个我去盯那个,在那种情况下,人是会忘记自己内向这件事的,会被环境影响变成一个主动、具有引领作用人,后来状态就越来越放开了,你看,这就是那条管道,你进入那条管道以后,你会很轻松地变得外向起来。而且,那天我还主动要求在矿难现场多呆一天,就在水泥板上睡了一晚上。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去哪寻找那个管道呢?比如说,各种兴趣小组(打游戏除外)、各种需要互动的工作坊、公司或学校里的集体项目、各类公益组织……哪怕是什么解酒互助小组都会帮你找到外向的感觉。

2、用行动倒逼性格

我们再来一起做个测试。现在,各位不管你们在做什么、想着什么,不管你昨晚经历了多么痛苦的事,现在跟我一起做个动作,笑!来一起笑五秒钟!

好,请问现在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点开心了?

我们过去常常认为,人有了某种念头和情绪,才会去做什么事,对吧,我饿了才去吃饭,我感到伤心了才会哭。但这里面有一个更大的秘密就是,你的特定行为会反过来让你产生特定情绪。这就是我所说的,用行动倒逼性格。连续笑五次,你会觉得心情有变愉快。

连续和身边的人说五句话,你会发现自己原来还挺能说的,而且越说,你讲话的状态就会越好,一会儿结束了大家可以找身边的人试试看。别空着手回去,至少得加两个异性朋友的微信吧。

3、接受被改变,相信他人的力量。

举我自己的例子。从去年开始,我们几个好朋友聚会变得特别频繁,我把这种关系叫做“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翻译过来就是有事没事都得喝点儿。我们这几个朋友中,李尚龙的性格是最外向、最能说,他可以连续讲3个小时,没有一句话是重复的,而且笑点不断,非常厉害。你知道吗,就这么一年吃下来,我发现我们几个人的性格都有了或多或少的变化。

大家都开始喜欢抖包袱、讲段子,都会开玩笑了。这就是我讲的,接受被改变,相信他人的力量。我觉得人内向、甚至闭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被改变,对外界的所有都保持警惕和不信任。

老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吧,我们这帮朋友当中,李尚龙就是朱啊,我们靠近他就会被他影响。所以,对内向的朋友来说,你要去寻找你的朱,如果这个朱还非常才华那就更好了,那就多花时间和朱在一起,要不了多久你也会变成别人眼中的朱。

找到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管道、用行动倒逼性格、接受他人的力量,这是我对所有内向者掏心掏肺的忠告。

中国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作家,叫王小波。

1982年,王小波开始动笔写一部小说,名字叫《黄金时代》,看过的人都知道,《黄金时代》是一部很扭曲、很荒诞的知青小说,里面有铺天盖地的性爱描写,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和人生存状态的反思。

整个小说都是在讲一个叫陈清扬的女人证明自己不是破鞋的故事。男主人公王二有一句话:“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隐半暗的云。”

王二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或者说他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代表人物,性压抑,欲望被压制,理想被压制。今天,中国早已不是那时候的中国,时代的压迫也早已经不存在,人性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人们好像并没有活得多么轻松快乐,仍然有一种东西把我们束缚住了。

那个东西就是:自我封闭、自我设限、自我怀疑、自我矮化,我们把自己归为“内向人”的行列,让内向变成了追求更好生活的拦路虎,把一次次机会拱手让给积极主动的外向人,然后看着别人收获成功的果实,自己躲在阴暗的角落自怨自艾。这是一种对生命莫大的浪费!

我们不要再做这个时代的王二,不要再让内向成为挡住去路的绊脚石,记住,内向是你的优势,利用你的优势,想爱就去爱,想吃就去吃,想认识谁就去认识谁……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是每个个体都有机会崛起的黄金时代,是每一个内向者都可以默默发光的黄金时代!

我非常崇拜一位作家,叫木心。从木心老先生的著作能感觉出来,他也是内向的人。木心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最佳的状态应该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今天这句话读起来是不是具有了另外一层含义——这不就是对内向者最准确的勾勒和期待吗?

我借这句话,祝愿今天所有的内向者,在看似冷冷清清的身体里蓄积热能,来一场与这个世界风风火火的相爱。

谢谢大家!

想要

找到方向,走稳每一步?

提升能力,胜任好工作?

打造优势,无法被取代?

解决职场路上

沟通、择业、效能等问题

迅速实现升职加薪

拥有成功幸福的职业生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