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肠系膜/网膜肿瘤性病变
腹膜肿瘤性病变
恶性肿瘤可以通过4种途径播散至腹膜:直接侵犯、腹腔种植、淋巴道转移和血源性转移。
胃、结肠、胰腺、卵巢的恶性肿瘤 肿瘤穿透脏器并沿相邻脏器的腹膜表面直接蔓延侵犯其他结构。 早期腹膜浸润表现为原发肿瘤周围脂肪内条索影。
胃癌通过胃结肠韧带直接蔓延
(2)腹腔种植和腹膜转移性肿瘤:
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 癌细胞到达腹膜表面时,会随着腹水在腹腔内播散。 最常见的种植部位:道格拉斯窝、近回盲部交界处的远端小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右侧结肠旁沟、莫里森窝、右膈下区域。 腹膜转移表现为腹膜增厚或强化,腹膜表面出现结节或斑块,肠系膜脂肪出现肿块或条索影。 腹膜假性黏液瘤是腹膜肿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源于产生黏液素的良性或恶性肿瘤的破裂,常来自阑尾、卵巢,偶有来源于胰腺、胃、结直肠和脐尿管。CT上呈低密度,腹水伴有分隔,内脏表面受压呈扇贝样压迹。
腹膜恶性转移,腹膜增厚:斑块、肿块,腹水。
重建有利于显示腹膜转移性肿瘤
T1WI增强示腹膜广泛转移,壁层腹膜及小肠系膜腹膜面弥漫性增厚并强化,腹水。
肝被膜下腹膜种植转移
腹膜转移性肿瘤。融合的肿块侵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区域,浸润脾脏、包绕胃。
(3)原发性肿瘤
相对少见,主要包括恶性间皮瘤、囊性间皮瘤、腹膜原发性浆液性癌、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恶性间皮瘤与接触石棉有关,CT表现为增强的腹膜结节或肿块。 囊性间皮瘤也称腹膜包涵囊肿,一种罕见的间皮瘤非恶性亚型,常见于盆腔。 腹膜原发性浆液性癌起源于卵巢外腹膜间皮,发生于绝经后妇女。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人的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
腹膜间皮瘤
囊性间皮瘤(B图为术后复发,C图为T1WI,病灶为液性信号)
肠系膜肿瘤性病变
(1)原发性肿瘤
罕见,大多数是良性的 最常见的是纤维瘤病/硬纤维瘤,常发生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呈局部侵袭性,但不发生转移。病灶内大量的胶原蛋白或黏液样基质。 第二常见的是脂肪瘤,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脂肪密度肿块。
肠系膜纤维瘤病
肠系膜纤维瘤病:肠系膜软组织肿块(黑箭)并节段性空肠缺血、肠壁增厚(白箭)。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的肠系膜纤维瘤病
肠系膜纤维肉瘤
脂肪肉瘤
(2)继发性肿瘤
最常见的转移至肠系膜的恶性肿瘤是继发性恶性肿瘤、淋巴瘤、类癌。 腹腔肿瘤播散:常累及小肠系膜,表现为肠系膜增厚、固定,可见软组织性或囊性肿块、结节,可见包裹性腹水,可合并肠梗阻。 栓子转移:黑色素瘤、肺癌或乳腺癌的栓子转移性肿瘤可通过肠系膜动脉转移至小肠系膜对缘,CT表现为局灶性肠壁增厚,肠系膜皱襞增厚。 淋巴管播散:是淋巴瘤转移至肠系膜淋巴结的主要途径,CT可呈三明治样表现。 类癌:小肠是胃肠道类癌最常见的部位。40%-80%的类癌可通过直接蔓延或通过局部淋巴管扩散至肠系膜。CT表现为小肠系膜富血供的软组织肿块,40%可见钙化。
小肠和小肠系膜广泛腹膜种植。
小肠表面腹膜种植、回肠扩张。
类癌。回肠壁明显强化小结节,并肠系膜转移。
网膜肿瘤性病变
继发性比原发性肿瘤更常见
大网膜受累途径包括通过横结肠系膜、脾结肠或胃结肠韧带直接蔓延、通过腹膜或血源性播散。 早期网膜受累CT表现:网膜增厚伴脂肪密度增高、条状脂肪,结节或不规则软组织散布于网膜脂肪。进展性种植转移CT表现:融合的实性网膜肿块,“网膜饼”。增强扫描上述病变有强化。
腹膜肿瘤浸润网膜
内容整理自权威译著:《格-艾放射诊断学》
整理:熊猫放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