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累”了的格力, 就不能停一年分红?

分“累”了的格力,

就不能停一年分红?

商界有句俗语,叫做做企业难、做好企业更难。将这句话用到眼下的格力身上,正是再恰当不过了。可不,连续11年都在分红,2016年的分红更是高达108.28亿元,创公司历史新高。但是,4月25日晚间2017年不分红的公告一发布,第二天就在股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压力从四面八方冲向格力,格力电器市值也在一天之内蒸发了270亿元。无奈之下,格力电器只能在4月26日晚间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表示,公司将尽快明确资金需求和现金流测算,充分考虑投资者诉求,进行2018年度中期分红,分红金额届时依据公司资金情况确定。

显然,这样的妥协具有悲壮之感。因为,按照董明珠的性格,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妥协的。要知道,在2016年10月举行的格力电器并购珠海银隆的股东大会上,因中小股东投票反对收购珠海银隆,董明珠曾当场训斥前来参会的中小股东,称“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但是,这一次她妥协了,妥协得很无奈、很悲壮、很不甘。

也许,按照格力电器发布的2017年全年业绩,应当分红。1482亿元的营业收入、224亿元的净利润,双双创历史新高,每股收益则高达3.72元。但是,格力也有自己的考虑,有自己的战略打算,那就是发展智能装备和集成电路等新产业,为格力的未来注入新的动力。

问题的关键在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关心的是眼前利益。尤其是1000多家机构产品持有者,大多希望通过高额分红,实现他们快速赚钱的目标。至于企业今后怎么办,他们并不关心,也不会关心。于是,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就必然会出现矛盾。

也许,此刻的董明珠正在后悔,后悔前两年在分红问题上太过高调,后悔为了防“野蛮人”而过大力度分红,殊不知,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并不比“野蛮人”好到哪里,他们的短期行为更浓。正是用这种近乎“吃光用光”的分红方式,把自己推到了一个无法下来的分红高平台上,也给后来的分红留下了很大的后遗症。

事实也是如此,对格力来说,今天的高利润、高回报,恰恰是最需要充满危机感、具有危机意识的,而不是高枕无忧。所以,格力准备向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发展,开发诸如芯片这样的高科技产品,完全是应该的,也是符合格力长远发展目标的。格力要想做百年企业,要想摆脱中兴通讯那样的困境,就必须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方面有大的突破,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而不是把芯片技术等全掌握在其他国家企业手中,自己做一个无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的代工企业。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和想法,格力在连续11年分红的情况下,暂停一年的分红,把资金更多的用于智能和集成电路研发、芯片开发等方面,显然是没有错的,是未雨绸缪之举,投资者没有任何可指责和不满的理由。就算不去发展智能技术、研发集成电路、开发芯片等,休养生息一年又如何。要知道,比起“铁公鸡”,包括一些低分红企业,格力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每年百亿左右的分红,A股市场有几家企业能做到。而历年分红总量达到418亿元,也是A股市场少有的。为什么做好了反而变成了坏事,变成了只能多分,企业不能用于发展了呢?

由于格力的集成电路研发已历经多年,或许已到了出成果的关键时刻,加上中兴通讯事件的发生,可能更激发了董明珠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减少分红,增加创新投入,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需要,投资者没有任何资格可以要求格力继续高额分红。分不分红,是企业的事,分多分少,也是企业的事。所以,格力电器没有必要在分红问题上做出妥协,也没有必要非要推行中期分红。

一边对中兴通讯事件表现出愤慨而担忧的样子,指责中国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一边对格力电器做出的用不分红增加智能领域、集成电路投入、加大芯片开发力度表示不满。投资者都是一种什么心理,应当不难判别。要想股市的生态更好一点,要想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对投资者来说,牺牲一点分红利益是完全应该的。更重要的,这些企业会在未来给予更高的回报、更多的收益。企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投资者也不能只看脚下利益。低头拉车,抬头看路,才是最佳选择。

本文作者谭浩俊已入驻:

搜狐丨网易丨今日头条|

 天天快报丨一点资讯丨UC头条丨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和讯博客

新浪财经|慧眼财经|云掌财经丨嗨牛财经丨

趣头条丨虎嗅网丨搜狐焦点丨

脉脉丨雪球丨同花顺丨

商务合作,24小时内回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