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宁通B靠卖房保壳,并不可笑!
离年终还有3个多月时间,不少上市公司开始为“期末考试”提前准备了。若要突击增厚业绩,卖房卖地无疑成为最佳捷径。*ST宁通B2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以公开挂牌方式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转让北京市西城区槐柏树街两套房产,预计产生净利润1200万元。
此举对于已经连续两个年度亏损的*ST宁通B来说,无疑会成为救命稻草。公开信息显示,*ST宁通B2014年和2015年年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897万元和1659万元,公司股票因此已经被交易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而公司披露的2016年半年报业绩也不理想,净利润亏损2110.91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今年再不扭亏为盈,按照相关规定,公司将极有可能被强制退市。显然,这是企业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也是投资者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由于近年来类似现象出现比较频繁,依靠卖房产、卖资产、卖股权等来保壳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因此,当*ST宁通B卖房保壳的信息发布以后,投资者并没有感到奇怪,而是对上市公司频频依靠非经营性收入保壳的做法感到担忧。甚至有分析认为,任凭这样的现象发展下去,会使股市生态遭受更大的破坏,使投资者利益遭受更大的损失。
投资者有这样的担忧,完全能够理解,也符合当前股市的实际情况。关键是,*ST宁通B卖房保壳,保的并不是一个实体企业的壳,而是整个实体经济的伤痛。因为,企业所卖的两套房,并不是房产本身有多么高的价值,而是学区房,从而使其实现了价值涨19倍的目标,并为企业保壳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撑。
一个央企的下属上市公司,竟然沦落到需要变卖房产来保壳,这不能不令人痛心。要知道,*ST宁通B的母公司——中国普天,是一家具有较强实力的中央企业,其下属的企业,大多也具有较高技术含量。*ST宁通B能够获得上市机会,也说明企业是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即便出现了困难,也应当通过其他方式摆脱困境,而不是通过变卖房产来保壳。出现这样的现象,只能说明当下实体经济确实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到了只能依靠房价上涨来保壳保生存的地步。
据媒体报道,因房价上涨过快而被迫出台限购政策的厦门市,在已有的19家民营上市公司中,除去新上市的5家外,其余14家竟然有7家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出现了下滑,占总数的一半。而盈利或利润上涨的企业,则很多也依赖于房地产业务和房价上涨带来的利润。更重要的,包括国有、民营在内的全部36家上市公司,则有超过1/3的公司出现了员工数下降的现象。
也就是说,不仅是*ST宁通B,更多的上市公司,只要没有房地产业务做支撑,都有可能出现盈利水平下降、经营能力减弱、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加大,甚至破产倒闭的现象。而这,绝大多数都表现在实体企业身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ST宁通B通过变卖房产来保壳,可能不能接受,但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按照央行公布的上半年信贷数据,新增贷款的近半都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包括开发企业贷款和个人房贷。如果再剔除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获得的贷款,实体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也就不难想象了,更别说中小企业了。
也正因为如此,面对*ST宁通B通过变卖房产来保壳,决不能仅仅将其看作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问题,而应当看到整个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ST宁通B用变卖房产来保壳,确实不好,确实有企业在管理、技术、理念等方面不适应市场的原因,甚至有国企体制方面的原因。但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不佳,实体经济被边缘化的问题,应当是包括*ST宁通B在内的实体企业陷入困境更为重要的原因。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此依赖房地产业、依赖房价的上涨、依赖土地变现收入,就不能不说经济已经离危机不远了。
我们不能因为一家上市公司靠变卖房产来保壳就认为实体经济要崩溃了,也不能因为一个地区因为上市公司利润下降、用工人数减少,就认为这个地区的经济不行了。但是,至少,说明实体经济是在向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好的方向转变,说明经济已经被房地产、特别是房价完全绑架了。被房价绑架的经济,自然是风险非常大的经济。
所以,透过*ST宁通B等依靠变卖房产保壳的问题,应当引起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并跳出保壳来看实体经济、看实体经济面临的发展困境,从而实实在在地替实体企业想一想,实实在在地为实体经济做点事,切莫再把对实体经济的重视放在口头上、文件中。实体经济要的是“实”,而不是“虚”。